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艾滋病合并肝泡型棘球蚴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仇丽霞;郭娜;牟丹蕾;汪雯;张彤

    目的 分析艾滋病患者合并肝泡型棘球蚴感染诊断困难点及快速进展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例艾滋病合并肝泡型棘球蚴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起病史、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等,分析疾病特点及诊疗经过,讨论诊治过程中的难点,终联合文献复习系统回顾肝泡型棘球蚴疾病特点.结果 本病例中患者流行病学史1年半,肝脏出现巨型棘球蚴改变,考虑艾滋病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缺陷可能是造成肝泡型棘球蚴急性发展和早期表现的主要原因.结论 诊断艾滋病的患者,有棘球蚴流行病区居留史,即使在血清免疫学检查阴性的情况下,肝内肿瘤样病变也应考虑棘球蚴的诊断可能.

  • 肝泡型棘球蚴病和肝恶性肿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作者:周文蓉;张海;丁海耀;汪金鑫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泡型棘球蚴病与肝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就诊于青海红十字医院超声科的36例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和31例肝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肝泡型棘球蚴病与肝恶性肿瘤的灰阶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表现特征.结果 ①灰阶超声:36例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共发现病灶49个,病灶大面积(5.06±2.46) cm2,边界尚清,内部为较低回声、欠均匀;31例肝恶性肿瘤患者病灶大面积为(7.29±5.83)cm2,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为较低回声.②超声造影:肝泡型棘球蚴病49个病灶内部三期均未见造影剂充盈,病灶周边呈环状增强;肝恶性肿瘤动脉期表现为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表现为等增强或低增强,异常灌注区清晰.结论 肝泡型棘球蚴病超声造影表现有别于肝恶性肿瘤,超声造影技术在肝泡型棘球蚴病和肝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 肝泡型棘球蚴病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作者:唐群科;张瑛;李永寿;袁春萍;张冬天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的晚期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医院2006-2009年收治的25例无法根治性切除的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了解其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25例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41岁.其中单纯药物治疗[持续服用阿苯达唑15~20mg/(kg·d)]12例,药物结合穿刺治疗11例,药物结合介入治疗2例.阿苯达唑治疗2周为一疗程,一般持续3个疗程.治疗后1~4年共有18人获随访.其中单纯药物治疗组有效2例,改善7例;药物结合穿刺治疗组有效2例,改善5例;药物结合介入治疗组2例均无效.结论 持续服用阿苯达唑可作为非手术治疗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 肝泡型棘球蚴病切除后肺、脑复发1例

    作者:陈军伟;戴胜归;陈辉;薛欣;刘睿年;张爱军

    患者,男,54岁,藏族.因间断性右上腹钝痛不适3个月入我院.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明显异常,腹肌柔软,右上腹轻压痛,肠呜音正常.卡松尼试验(Casoni)阳性,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嗜酸粒细胞计数正常.B超示:肝右叶泡型棘球蚴病.

  • IFN-γ在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中分泌水平的研究

    作者:尹启超;倪少波;冀林华;王海久;樊海宁

    目的:检测泡型棘球蚴病(AveolarEchinococcosis,AE)患者血浆中IFN-γ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前瞻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62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初诊泡型包虫病组32例;对照健康组30例;抽清晨空腹外周血,离心,吸取上清液冻存备用;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中IFN-γ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E组IFN-γ水平为(281.04±61.19)pg/m,对照组为(17.77±5.69)pg/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E组血液中IFN-γ的水平远高于对照组,提示泡型棘球蚴感染人体后,宿主分泌IFN-γ增加,说明IFN-γ参与了机体对包虫的免疫应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