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对肝癌患者TACE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陆小华;朱小庆;储玉山;张玉宇

    目的 探讨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对行TACE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接收的肝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患者TACE治疗中使用碘油栓塞,联合组使用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栓塞,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甲胎蛋白(AFP)、肝功指标水平,并对1、3、5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7.21±6.3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6.42±6.36)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0.65±4.5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位(18.69±4.38)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3.55%)与联合组(90.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可使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肿瘤缩小明显,远期生存率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TACE联合调强放疗对不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研究

    作者:朱六玲;蔡陈枫;孟岩

    目的 对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经动脉化学栓塞(TACE)联合调强放疗(IMRT)治疗后病人的生存率、局部无进展生存期(LPFS)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98例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其中男66例,女32例,年龄34~79岁,平均(57.7±4.5)岁.随机分为单纯TACE治疗组49例,TACE联合IMRT组49例,每6个月复查,随访时间2年.单纯TACE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首要的观察指标包括肿瘤局部控制率、总生存期(OS)和LPFS.次要的观察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乏力、肝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反应及胃肠道反应.2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2组间生存指标比较采用log-rankχ2检验.结果 截至2017年12月底,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1~24个月),共有53例病人死亡(TACE组死亡31例,TACE联合IMRT组死亡22例),45例病人生存.TACE联合IMRT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LPFS均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不同级别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高于单纯TACE治疗组(均P<0.05),2组间肝肾功能损伤和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虽然联合治疗组比单纯TACE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能够提高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生存率,延长中位生存时间和LPFS,TACE联合IMRT可以作为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和假包膜与经动脉化学栓塞术疗效的关系

    作者:李友炳;杨静;张军;陈一平;刘豫瑞;江家骥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直径和假包膜与经动脉化学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二者与TACE术后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下降程度及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172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Ridit法分析肿瘤直径和假包膜与TACE术后肿瘤内碘油存积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二者与TACE术后AFP下降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log-rank检验不同肿瘤直径和假包膜之间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肿瘤直径<5cm、5~10 cm及>10 cm3组之间的碘油存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15,P<0.05);假包膜完整组、不完整组及无假包膜组的碘油存积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 44.308,P<0.05).肿瘤直径与TACE术后AFP下降呈负相关(r=-0.357,P<0.05);假包膜完整程度与TACE术后AFP下降呈正相关(r=0.753,P<0.05).肿瘤直径<5cm、5~10 cm及>10 cm这3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9、17.4和7.2个月(P<0.05);假包膜完整组、不完整组及无假包膜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6、18.2和10.6个月(P<0.05).结论:HCC肿瘤直径越小以及假包膜越完整,TACE术后碘油存积越好,术后AFP下降越显著,中位生存期越长,累计生存率也较高.

  • 纹理分析对经动脉化学栓塞治疗术后肝癌复发的评价

    作者:王茹;杨晓莹;王克英;王姗;李清;武江芬;徐慧婷;代岳;韩翠平;徐凯;陈高红

    目的 探讨CT增强纹理分析预测肝癌经动脉化学栓塞治疗(TACE)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TACE术前行上腹部CT增强检查、经穿刺病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肝癌患者47例,以半年内有无局灶性复发为界,分为早期复发(ER)与非早期复发(NER)两组,应用纹理分析在肝癌术前CT轴位增强图像上逐层勾画肿瘤边界,统计得到两组患者整个瘤体异质性的相关参数:熵值、平均值、不均匀度、偏度及峰度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间纹理分析参数进行比较,对熵值、均数及不均匀度三组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佳截断点、敏感度及特异度,评价其对TACE术后早期局灶性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ER组20例,NER组27例.ER组肿瘤大径线明显大于NER组,大长径分别为(88.2±36.3) mm、(41.4±21.4) mm,短径分别为(66.9±30.2) mm、(29.3±19.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9、4.62,P<0.001).ER组中熵值及不均匀度明显高于NER组,均值在ER组中偏低;而两组间偏度和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熵值、不均匀度及均数对TACE术后早期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熵值佳截断点为4.135. 结论 通过术前肝癌CT增强图像的容积纹理分析,对TACE术后早期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