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泌尿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何晓蓉;周晋星;李霄;陶燃;李红霞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泌尿系统NETs(膀胱11例、输尿管1例、肾脏4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例NETs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8~84岁,平龄65岁;小细胞癌10例,副神经节瘤4例,类癌及不典型类癌各1例;12例患者有随访资料,其中6例死亡,均为小细胞癌(3~21个月),6例存活,包括4例膀胱副神经节瘤(7 ~88个月)、1例肾类癌(14个月)和1例膀胱小细胞癌合并尿路上皮癌(42个月).结论 NETs发生在泌尿系统中较为罕见,主要为小细胞癌、副神经节瘤及类癌.根据其典型组织形态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组化标志物(Syn、CgA、CD56)阳性鉴别,需谨慎排除转移可能.副神经节瘤及类癌预后较好,小细胞癌侵袭性高,预后差.

  • 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作者:张军;刘璐斌;赵喜娃;李月红

    目的 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18例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和40例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子宫颈小细胞癌的3年总生存率及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率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明确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 18例子宫颈小细胞癌中位年龄39岁,40例鳞状细胞癌中位年龄47岁,小细胞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低于鳞状细胞癌(P<0.05).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4.4%,脉管瘤栓发生率38.9%,复发率33.3%,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P<0.05).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术后3年生存率为61.1%,鳞状细胞癌为92.5%,早期子宫颈小细胞癌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鳞状细胞癌(P<0.05).临床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是影响子宫颈小细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以上各临床病理特征均不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子宫颈小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相比,其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易复发,预后较差.临床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瘤栓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

  • 原发性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伴肾功能不全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税迎春;王建军;管群;王海;李万春;王建东;刘琦;石群立

    目的: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 ovarian small cell carcinoma hypercalcemic type, OSCCHT)伴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OSCCHT伴急性肾脏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超微结构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9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不振伴明显消瘦1个月余。实验室检查示肾功能异常;影像学示盆腔肿块,考虑附件来源。血液透析肾功能部分恢复后行手术。右侧卵巢见一12 cm ×10 cm ×10 cm大小肿瘤,镜下见瘤细胞呈弥漫实性分布,被纤维条索分割成多结节状,部分细胞间可见小滤泡样、假腺样结构,腔内可见嗜酸性分泌物,瘤细胞中等偏大,胞质嗜酸性,核圆形、卵圆形,核呈空泡状,核质比高,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癌细胞EMA和CK、C-erbB-2均(+),CA125(灶+),ER、PR、Syn、CgA、PTH、Inhibin、CD99、AFP、PLAP、CD30和CD20均(-),Ki-67增殖指数约60%。结论 OSCCHT临床少见,同时伴急性肾脏功能不全更为罕见。 OSCCHT是一种进展迅速、高度恶性的卵巢恶性肿瘤,确诊主要根据其临床特点(血钙升高等)、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必要时可结合电镜和分子生物学检测辅助诊断。

  • 联合组织学与细胞学对肺小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虞红珍;吴强;秦蓉;刘茂云;黄山

    目的 探讨联合组织学、细胞学与免疫组化法对肺小细胞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组织学诊断为肺癌,疑为SCLC的42例患者的病理资料,联合观察活检切片和细胞学刷片再配以免疫组化染色,确定分型诊断.结果 42例肺癌患者中,有21例诊断为SCLC,2例诊断为淋巴瘤,19例诊断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结论 上述3种病理学检查方法可优势互补,联合应用于SCL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明显提高组织分型的病理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给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肺外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的表达

    作者:童贤周;黄文斌;王劲松;陶自坚;凌莉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在肺外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确定TTF-1在肺内和肺外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1例肺外神经内分泌肿瘤中TTF-1的表达.结果 18例肺外小细胞癌中TTF-1阳性表达率为44.4%,主要表达于食管小细胞癌.所有肺外类癌、恶性肿瘤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和Merkel细胞癌均不表达TTF-1.结论 TTF-1可在肺外小细胞癌中表达,TTF-1在区分肺内与肺外小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没有价值,但可区分Merkel癌和内脏小细胞癌转移至皮肤.TTF1在肺原发性类癌和肺外类癌的鉴别诊断中可能有一定价值.

  • 膀胱小细胞癌2例

    作者:夏琛;吴义启

    例1男性,74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10天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泌尿系CTU检查:膀胱占位病变大小3.5 cm×2.5 cm,向膀胱腔内突出,增强有轻度强化.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壁有菜花状物1个,大小3.5 cm ×2.5cm,基底较宽;行经尿道膀胱镜局部切除活检.例2男性,66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并尿频3天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泌尿系CTU检查:膀胱占位病变大小2.5 cm × 1.5 cm.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前壁有息肉状物1个,有蒂,大小2.5 cm×1.5 cm;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并送病理检查.

  • 高原地区子宫颈原发性小细胞癌2例

    作者:马登云

    例1,女性,32岁,白带有血丝伴腰部疼痛1年。患者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等,孕产G2 P1,无痛经史。长期生活于海拔3000 m地区。妇科检查:子宫颈轻度肥大,下唇可见3 cm ×2 cm大小外生性肿物,呈球形生长,表面可见异型血管,触血阳性。盆腔轴位CT增强扫描示:子宫颈明显增大,似可见不规则软组织结节影,注药后子宫颈可见3.5 cm×2 cm大小不均匀强化块影,边界清楚。印象:子宫颈癌表现。B超示:子宫颈肥大、子宫颈低回声区。子宫颈HPV分型检测示:HPV 18阳性。液基细胞学检查考虑为小圆细胞肿瘤(图1),建议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临床行子宫颈恶性肿瘤根治术,取大标本送病理检查。例2,女性,40岁,接触性阴道出血2个月余。患者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等,孕产G3P2,无痛经史。长期生活在海拔3200 m地区。妇科检查:子宫颈重度肥大,呈桶状,表面糜烂,未见明显肿物,触血阳性。辅助检查:妇科彩超示子宫颈弥漫性肥大,请结合临床诊断。子宫颈HPV分型检测示:HPV 16阳性。遂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行病理检查。

  • 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1例

    作者:项伟;姚敏

    患者66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伴下腹痛1个月余入院.患者已自然绝经11年,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暗红色,无阴道排液等症状.B超示子宫内膜5mm,回声不均匀,子宫肌瘤,子宫左后方见一混合回声,150mm×92 mm×90 mm大小,边界尚清楚,形态尚规则,伴腹水.4年半前行右侧卵巢肿瘤切除术,肿块15 cm×12 cm×10 cm大小,囊内壁大部分光滑,散在直径0.1~0.8 cm乳头状突起10余个,术后病理示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 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继发肺型小细胞癌1例

    作者:黄萱;陈琼霞;刘丽江;王成鑫;李艳

    患者,50岁,月经规则(7/30天),孕3产3,偶发现盆腔包块,近3个月肿块逐渐增大,遂入院.腹诊:双侧下腹部及盆腔内分别扪及2个包块,左侧包块直径约14 cm,右侧直径约8 cm,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欠佳;子宫、双侧附件扪诊不清.彩超示:盆腔双侧卵巢混合型占位性病变,提示畸胎瘤.术前血常规、血电解质、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AFP)检查均正常.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 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1例

    作者:梁月勉;何春年

    患者女,71岁,腹胀20天,加重4天人院.B超提示:盆腔实质性占位,盆腔大量积液.CT示:盆腔内膀胱后方肿物,考虑恶性占位,来自卵巢可能性大,腹水及盆腔多发肿大淋巴结;肺未见异常.全消化道钡餐造影示:胃黏膜增粗,余未见异常.肝、胆超声诊断:脂肪肝、肝囊肿.胸部X片示:双肺纹理增多,未见实质性病变.

  • 食管胃连接处小细胞癌伴发高分化腺癌1例

    作者:唐威

    患者男,79岁,因吞咽困难,吃饭时有哽噎感就诊.胃镜检查见距离门齿35 cm处食管下段有巨大卵圆形肿块延伸至胃贲门.肿块表面光滑,胃镜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为鳞状上皮和正常胃黏膜,未能钳夹到肿瘤成分.入院后行食管下段和上半胃切除,随访4个月健在.

  • 伴有大细胞成分的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1例

    作者:喻林;杨文涛;张廷璆

    患者女,29岁,因发现盆腔巨大包块并腹水入院.术前实验室检查:血钙2.76 mmol/L(正常高限值为2.74 mmol/L).入院后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及部分盆腔淋巴结、骶前淋巴结、下腔静脉前淋巴结清扫术.

  • 前列腺小细胞癌1例

    作者:肖立;陆孝禹;潘颂华;朱雄增

    患者男,65岁.因尿急伴便秘1月于2005年4月来我院就诊,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Ⅱ度肿大,质地硬,突向后方,中央沟消失,结节感.患者自发病来无尿频、尿痛、发热症状,平时亦无明显排尿困难,尿常规未见红、粒细胞.B超检查前列腺大小45 mm×44 mm×42 mm,向右后突出8 mm,提示前列腺增生.肝、胆、胰、脾、两侧肾脏、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残余尿阴性.X线检查心、两肺未见活动性病变.查血PSA为1.92 μg/L,其中复合PSA 1.45 μg/L,游离0.47 μg/L,游离/总PSA为24%.MRI显示前列腺明显增大,边缘不规则,大小为52 mm×42 mm×40 mm,其内信号不均匀.

  • 食管小细胞癌伴有鳞癌分化2例

    作者:廖秋林;赖日权;陈晓东

    例1:男性,60岁,2002年10月2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梗噎感、胸骨下段疼痛而来我院就诊.食道钡餐检查示:食道中下段充盈缺损,符合食道癌改变.2天后手术,术中见肿块位于食管中下段,主动脉弓下,约6 cm×5 cm,质硬.例2:男性,66岁.因吞咽困难而于2003年4月18日入院,胃镜及活检示"食道中段癌"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瘤位于食道中段,约3 cm×2 cm.

  • 原发性结肠小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蔡畅;刘繁荣;雷浪;李庆;李里香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肠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免疫组化SP法对1例原发性结肠SCC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癌细胞呈弥漫状或大巢、团状分布,排列紧密,癌细胞小~中等大,胞质少,胞界不清,核圆形及不规则形,似淋巴细胞,核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可见.免疫表型:CK、Syn均呈阳性,CD45、CgA、CD20、Pax-5、TTF-1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90%.结论 结肠SCC临床少见,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诊断时易误诊,需结合临床病史、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

  • 子宫颈小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田亮;郭效忠;苗志刚;张欣;苗玉

    目的 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例SCCC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颈管处见一肿物,大小15 cm×8 cm×7.5 cm,表面大部光滑,切面呈灰白、灰红色,质中.镜下见肿瘤弥漫浸润子宫颈管壁全层,瘤细胞呈实性片状、缎带样、条索状和小梁状生长.细胞形态较均一,细胞质稀少,核圆形或梭形,染色质模糊,核仁不明显,核分裂易见.免疫表型:CD56、CK均呈阳性,Syn呈部分阳性,NSE呈局灶阳性,p16、TTF-1、CK8/18、CK5/6、p63、Melan-A、HMB-45、S-100、CD99、vimentin、Fli-1、MyoD1、actin及CD45均呈阴性.结论 SCCC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侵袭性强,预后差.

  • 原发性子宫内膜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揭由坤;叶璐;屈晓辉;付秋风

    目的 探讨原发性子宫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原发性子宫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对其形态学、免疫表型进行观察.结果 7例患者平均年龄50岁,临床表现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肿瘤呈菜花状或结节状,直径1.5 ~4.0 cm,切面灰黄、灰红色相间.光镜下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小圆或卵圆形细胞构成,胞质少,核分裂象多见,排列呈片状、梁状、岛状或菊形团状,部分伴腺癌成分.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yn、CgA、CD56、CK(AE 1/AE3)、EMA均阳性,NSE、CD45、p40、p63、CD10均阴性.术后随访患者1~5年,3例死亡,3例健在,1例失访.结论 原发性子宫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少见,临床无特异性表现,主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易误诊为其他低分化恶性肿瘤,需根据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综合判断,预后较差.

  • 细针吸取细胞学在小细胞癌与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玲;沈昊;刘静;郭华雄;龚平

    目的 观察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CC)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细胞形态,总结鉴别二者有意义的细胞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81例转移性SCC和65例NHL细胞学涂片,由两名高年资细胞学医师随机复阅,总结鉴别两者有意义的细胞学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与SCC、NHL的相关性.结果 除人为挤压外,单个肿瘤细胞的比例、淋巴结小体、核碎片、核旁蓝色融合物、铸型核、细颗粒状染色质以及细胞簇的组成形式(单形态与多形态)均为鉴别SCC与NHL有意义的细胞学特征.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C与NHL相比,细颗粒状染色质、核旁蓝色融合物及核碎片与其高度相关(P<0.001).结论 正确识别细颗粒状染色质、核旁蓝色融合物及核碎片,是细胞学层面准确区分SCC与NHL的关键.

  • 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贾静;刘从容;张璐芳;石新兰

    目的 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ovarian small cell carcinoma hypercalcemic type,OSCCH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1例OSCCHT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FIGO分期Ⅲc期.镜下瘤细胞呈弥漫片状、岛状、梁状、条索状排列,可见大片坏死.局部肿瘤细胞形成滤泡样腔隙,腔内含嗜酸性液体.肿瘤细胞有大细胞和小细胞两种成分,以小细胞为主,部分细胞呈横纹肌样.瘤细胞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CK(AE1/AE3)、EMA均阳性,CD99、Syn个别细胞弱阳性,α-inhibin、CgA、NSE均阴性.网状纤维染色阴性.结论 OSCCHT高度恶性,为避免误诊,在诊断年轻女性的卵巢肿瘤时,除考虑上皮来源、性索间质来源、生殖细胞来源以外,还应考虑杂类肿瘤.

  • 膀胱小细胞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齐敏;王莉芬;唐颖;陶娟;张丽;汪文博

    目的 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2例膀胱小细胞癌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4、78岁,首发症状均为间断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所有切除肿瘤的组织学形态与肺小细胞癌相似,分别浸润膀胱肌层和外膜层.肿瘤细胞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NSE、CgA、Syn和CD56,局部区域CK呈弱阳性表达.结论 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膀胱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诊断时多已浸润肌层,易早期转移及预后不良.活检容易漏诊.

446 条记录 12/23 页 « 12...9101112131415...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