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芩榆烧伤凝胶制备工艺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制备一种治疗烧烫伤的纯中药凝胶剂---芩榆烧伤凝胶,并进行安全性实验研究。方法将黄芩、关黄柏、地榆中药材经浸渍、渗漉、浓缩、干燥、粉碎等现代工艺制成干粉,白及蒸馏提取制成一定比重的浓缩液,冰片加入乙醇溶液溶解,三者合并加入甘油、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H-HPC)和苯甲酸钠混匀后制成凝胶剂,并进行安全性试验研究。结果大鼠皮肤急性毒性试验证明该制剂无急性毒性;豚鼠完整和破损多次皮肤给药刺激试验结果证明该制剂对破损及完整皮肤多次给药均无刺激性;豚鼠皮肤局部过敏试验结果证明,该制剂高剂量组[1.5 g(生药)/g]致敏率为10.0%,有弱致敏性,24 h后情况逆转,红斑及水肿消失。芩榆烧伤凝胶组[0.5 g(生药)/g]致敏率为0.0%。结论芩榆烧伤凝胶临床剂量用于皮肤安全。
-
芩榆烧伤凝胶制备工艺优选
目的 优选芩榆烧伤凝胶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以外观性状、离心稳定性、涂展性、耐温试验、黏稠度为指标,优选芩榆烧伤凝胶基质种类及成型工艺.结果优选的成型工艺为: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H-HPC)15%,甘油15%,搅拌速度30 W,苯甲酸钠和乙醇适量.结论优选成型工艺简单可行,稳定性好.
-
动态流变学评价芩榆烧伤凝胶的凝胶特性
目的:应用动态流变学评定芩榆烧伤凝胶的流变性质,评价其凝胶特性.方法:采用剪切速率、频率扫描测定凝胶的流变学参数;采用蠕变方法测定凝胶的黏弹性;采用模拟贮存、运输、使用模式考察凝胶的稳定性.结果:该凝胶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黏性,且稳定性良好.结论:动态流变试验能准确的表征芩榆烧伤凝胶的胶凝性质,可作为产品体外评价及质量控制的依据.
-
正交试验优选芩榆烧伤凝胶中黄芩、关黄柏、地榆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芩榆烧伤凝胶中黄芩、关黄柏、地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和渗漉速度为考察因素,以浸膏得率和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黄芩、关黄柏的提取工艺;选取相同的考察因素,以没食子酸质量分数和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地榆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分别为黄芩、关黄柏用40倍量70%乙醇,以4ml/min的流速渗漉;地榆用30倍量5%乙醇,以3 ml/min的流速渗漉.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芩榆烧伤凝胶中黄芩、关黄柏、地榆的提取.
-
芩榆烧伤凝胶对烫伤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芩榆烧伤凝胶治疗烫伤、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采用99℃纱布覆于脱毛部位持续10s,制备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观察芩榆烧伤凝胶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涂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及小鼠皮肤毛细血管炎性渗出观察芩榆烧伤凝胶抗炎作用;通过小鼠醋酸扭体法及小鼠热板法,观察芩榆烧伤凝胶的镇痛作用.结果:芩榆烧伤凝胶0.21g/kg、0.42g/kg均能有效的提高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的创面愈合百分率;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能明显降低肿胀度;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炎性渗出有明显抑制作用;热板致痛及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试验显示,芩榆烧伤凝胶还能显著的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及延长痛阈值.结论:芩榆烧伤凝胶对烫伤皮肤有促愈合作用,并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
芩榆烧伤凝胶体外抑菌试验及杀菌曲线的测定
目的:研究芩榆烧伤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能力.方法: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芩榆烧伤凝胶对受试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及低杀菌浓度(MBC).选择芩榆烧伤凝胶对受试菌的低抑菌浓度测定杀菌速度,绘制杀菌曲线(KCs).结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及MBC为0.48 mg· g-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及MBC为0.24 mg·g-1,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及MBC为1.91 mg·g-1,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及MBC为0.12 mg·g-1,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24 mg·g-1、MBC为0.48 mg·g-1.KCs表明,24 h后芩榆烧伤凝胶对受试菌的杀菌率为95%以上.结论:芩榆烧伤凝胶对上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白色念株菌均有杀灭作用并且杀菌作用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