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北京某社区居民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金晓涛;王世平

    目的 为糖代谢异常居民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做准备.方法 用罗氏血糖仪对北京某社区≥20岁居民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结果 此次共检测504人,糖耐量正常(NGT)290人,其余为糖代谢异常(Hyperglycemia),分别为空腹血糖受损(IFG)43人,糖耐量减低(IGT)9人,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有32人,糖尿病(DM)130人.结论 本社区糖代谢异常(Hyperglycemia)居民较高,尤其是糖尿病比例偏高与该地区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 冠状动脉病变糖耐量异常的研究

    作者:钟秀华;李平;温河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和危害大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年上升趋势[1] .冠心病已经证实与性别、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DM) 和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有关,其中DM 患者易出现血管粥样硬化,成为冠心病严重的危险因素[2] .

  • 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乔亚洲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糖耐量减低(IGT)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片前后测定体重指数(BMI)及OGTT2h血糖值.结果:治疗后的体重指数BMI及OGTT2h血糖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有效.

  • 福建省成年居民糖代谢异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叶莺;林曙光;钟文玲;林修全;林熙;李晓庆;陈铁晖

    目的 了解福建省成年居民糖代谢异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糖尿病(DM)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福建省抽取6 016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福建省成年居民DM患病率为10.6%,标化患病率为8.0%;DM前期患病率为19.5%,标化患病率为16.7%;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为6.8%,标化患病率为6.2%;糖耐量减低(IGT)患病率为12.7%,标化患病率为10.5%:640例DM患者中有63.1%为新发现的未诊断DM病例,其中31.2%为单纯空腹高血糖,39.4%为单纯餐后高血糖;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岁、有DM家族史、中心性肥胖及LDL-C、TG、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高是福建省成年居民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农村地区、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上和HDL-C水平较高是福建省成年居民糖代谢异常的保护因素.结论 福建省成年居民DM前期患病率较高,年龄、DM家族史、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居住地区、文化程度是福建省成年居民糖代谢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

  • 伏格列波糖早期干预治疗对合并糖耐量减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作者:尹绢;寇光;邱元芝;彭乐;魏群;胡坚

    目的 探讨伏格列波糖用于合并糖耐量减低(IGT)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60例合并IGT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和糖尿病健康教育及饮食运动方案治疗,随机分为伏格列波糖观察组(n=30)和阿卡波糖对照组(n=30),治疗1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转归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低于治疗前,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比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FPG水平、2 hPG、HbA1c、HOMA-IR指数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胰HOMA-β改善优于对照组,血糖转归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伏格列波糖能够降低血糖,延缓IGT进展为糖尿病,改善HOMA-β,降低HOMA-IR,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

  • 参芪降糖颗粒干预糖耐量减低临床研究

    作者:闫冬雪;杨振华;李艳颖;郭健;仝志强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干预糖耐量减低(IG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IGT、中医证型属气阴两虚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控制饮食、运动、改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参芪降糖颗粒干预,2组均干预3个月后观察2hPG、HbA1c水平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2hPG、HbA1c以及临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降糖颗粒对IGT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 疏肝理气法对糖耐量减低肥胖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C-RP的影响

    作者:刘志伟;安淑华

    探讨疏肝理气法对糖耐量减低(IGT)胖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糖耐量减低肥胖者(BMI≥25kg/m2)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比较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清C-RP以及空腹和2h真胰岛素(FTI,2hTI),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分泌指数(HOMA-B).结果:2组FBG、2hPBG均明显降低.治疗组BMI、TC、TG、LDL-C、C-RP明显减低,对照组无变化;各组FTI、2hTI、HOMA-IR降低,HOMA-β升高,但组间比较治疗组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理气中药可明显改善IGT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以及降低血清C-RP水平.

  • 糖耐量减低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文清

    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发生Ⅱ型糖尿病的必经阶段.它的发生与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有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比较公认的危险因素有增龄、肥胖、遗传因素、体力活动过少、饮食习惯不良等.近期一些研究提出出生时低体重、绝经期妇女的雄激素水平等也是IGT的危险因素.有目的地针对可能导致IGT的危险因素进行防治,及时在人群中筛检出IGT,对减少或延缓DM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糖耐量减低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宋守君;张颖;王琳;朱玉琴;邢绍芝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在IGT大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测定120名IGT患者和96名糖耐量正常(NGT)对照者的空腹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岛素及餐后2 h血糖,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相对胰岛素敏感指数(RISI)、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结合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GT组及NGT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斑块面积与RISI呈负相关(r=-0.45,P<0.01),与餐后2 h血糖(r=0.39,P<0.01)、BMI(r=0.48,P<0.01)及WHR(r=0.41,P<0.01)呈正相关,而与TG、FBG、TC、FINS无相关性(P>0.05).IGT组患者有斑块和无斑块者之间RISI、WHR、BMI、餐后2 h血糖、TG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是IGT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 糖耐量减低的病机演变初探

    作者:穆光远;王德双;黄延芹;刘素荣

    糖耐量低减(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为糖尿病前期中一重要类型,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发病前都曾经过IGT阶段,且IGT具有高度可逆性,有效干预可以预防或延缓IGT患者进展为糖尿病患者.IGT属于中医学脾瘅、消瘅等范畴,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中医药对预防或延缓IGT的进展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一定的疗效.

  • 糖耐量减低与炎症的关系

    作者:唐志浩

    干预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DM)的一级预防措施,患者在IGT阶段即可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等,这些病变与氧化应激、内皮功能紊乱、炎症等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目前认为,IGT是一种慢性低度的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不同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炎症,它属于一种血管免疫性炎症.抑制这一炎症过程、阻断与这种炎症相关联的各环节将成为有效干预IGT的措施之一.

  • 糖耐量减低患者的干预治疗

    作者:李春林;相国邦;朱建华;蒋岚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是否能阻止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转变为2型糖尿病(DM)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6例住院时经OGTT证实为IGT的病人,给二甲双胍250mg,每日3次.观察1~2周后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出院治疗1年后随访复查OGTT.结果56例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由5.88±1.20mmol/L降到4.35±1.3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由9.20±0.5mmol/L降到5.80±2.11mmol/L(P<0.01).1年后随访到34例病人,其中14例坚持服药到随访时(治疗组),20例仅服药1~3月后停药(对照组).两组复查OGTT结果,对照组OGTT正常者3例(15.0%),仍为IGT者15例(75.0%),转变为DM者2例(10.0%);治疗组OGTT正常者8例(57.2%),仍为IGT者6例(42.8%),无转变为DM者,无低血糖症发生.结论二甲双胍长期服用可阻止IGT病人恶化为DM,此药安全、有效、不易发生低血糖,易被接受长期服用.但我组病人少尚需继续观察.

  • 中医治未病结合健康管理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

    作者:田麒;高爱洁;刘玉伏

    目的:以中医治未病方法(中药降糖贴穴位贴敷)结合健康管理干预糖尿病前期(IGT)人群,探讨其对糖尿病(DM)发病率的影响以及逆转为正常糖耐量(NGT)的作用。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进行降糖贴穴位贴敷和饮食、运动等健康管理方法干预;对照组单纯饮食、运动等健康管理方法干预。2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2组干预后DM发病率和IGT逆转率情况。结果:治疗组IGT发展为DM者2例(2.50%),对照组6例(10.91%);治疗组IGT转NGT为50.00%,对照组为27.27%。上述指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明显(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方法结合健康管理对糖耐量减低的干预有助于其逆转为正常糖耐量,降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