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作者:黄雪兰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价值.方法:对111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经腹超声诊断和经阴道超声诊断声像图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子宫内膜增生76.5%、子宫内膜息肉73.3%、子宫黏膜下肌瘤62.5%、子宫内膜癌70.0%;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子宫内膜增生94.4%、子宫内膜息肉87.5%、子宫黏膜下肌瘤76.5%、子宫内膜癌83.3%;与病理结果对照,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总的符合率为70.7%(41/58),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总的诊断符合率为85.7%(54/63),以上结果经统计学(t检验)处理P均<0.01有显著的意义.结论: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中,虽然与病理检查仍有一定差距,但与经腹超声相比有着明显优势,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 二维腹部超声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实用价值

    作者:王旭红

    二维超声技术是各种超声检查的基础, 经腹部超声是经典的检查途径,对不孕妇女的卵泡发育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的监测,指导临床治疗不孕症,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是不孕症诊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发现子宫内膜病变及卵泡发育不良的一种廉价、无创的重要检查方法,可以作为不孕症患者检查的初筛.

  •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56例报告

    作者:初昕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不规则子宫出血和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病变的形态及血流参数,超声检查结果与诊刮或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经阴道超声有效诊断和鉴别诊断了黏膜下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炎等病变,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共56例,其中黏膜下息肉18例,黏膜下肌瘤9例,子宫内膜癌8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5例,子宫内膜炎6例.所有病例做病理检查及相应治疗后复查确诊.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 子宫内膜取样器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徐利;莫西玲;陈江鸿;韦静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取样器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采取子宫内膜行组织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4例有月经改变和异常阴道出血需行采取内膜检查的患者,分别使用子宫内膜取样器采取子宫内膜和诊刮采取子宫内膜组织两种方法在诊断符合率、出血量比较、疼痛程度比较等几个方面进行的对比研究.结果:204例患者中通过子宫内膜取样器和诊刮两者诊断符合率87.5%(178/204),P>0.0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血量比较:子宫内膜采集器组均数为0.64±0.11ml,诊刮组均数为4.50士0.63ml(P<0.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疼痛程度比较:子宫内膜采集器组均数为1.97±0.43,诊刮组均7.70士0.55(P<0.0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宫内膜取样器和诊刮两种方法在血量比较、疼痛程度比较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子宫内膜取样器明显优于诊断性刮宫;而在诊断符合率方面,二者均有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但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赵君萍

    目的:比较分析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在我院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40例资料.结果:观察一组子宫内膜息肉6例,子宫内膜增厚7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例,异常回声现象4例,诊断准确率为95%,明显高于观察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具有临床意义.

  • 阴道B超与持续灌流式宫腔镜在诊断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对比

    作者:陈华素

    目的:对比分析阴道B超与持续灌流式宫腔镜在诊断老年女性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12月间109例由于绝经后阴道流血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来院后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同时行宫腔镜检查,并于宫腔镜下取内膜组织送检病理,以病理学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经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的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阴道超声对宫腔内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0.7%,81.8%,76.5%,93.1%,23.5%,6.9%,对于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上述指标分别为100.0%,70.8%,31.7%,100.0%,68.3%,0%;宫腔镜对宫腔内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5.3%,87.9%,83.7%,96.7%,16.3%,3.3%,对于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2.3%,85.4%,46.2%,86.7%,58.3%,13.3%。结论:阴道超声可作为老年女性阴道出血的常规检查方式,但宫腔镜检查对于内膜病变的诊断有着更高的准确性,当内膜较厚时,行宫腔镜检查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塔娜;索静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疑为子宫内膜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人的宫内病变检出情况与年龄的关系,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1)170例中检出129例宫腔内病变,检出率75.9%,宫内病变前三位为:子宫内膜息肉56例,子宫内膜炎21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7例;(2)宫内病变的前三位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症多发生于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炎多发生于绝经期妇女;(3)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达92.3%。结论:子宫内膜病变采用宫腔镜检查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英萍;王群策;于洋;杨丽娜

    目的:探讨异常子宫出血中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方法:对84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行阴道超声检查(TVS),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再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变多处活检或行诊刮术,检出子宫内膜送病理组织学以核实确诊.结果:子宫内膜增生症34例,子宫内膜息肉2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8例,子宫内膜炎5例,萎缩型子宫内膜4例,子宫内膜癌3例.结论:两种检查方法互为弥补,优于单一检查,是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一种新方法.

  • 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与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贺立新;王丽岩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与子宫内膜癌的超声鉴别诊断及内膜癌肌浸程度的估价.方法:采用术前B超、术后大体标本观察测量,对123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①子宫内膜病变者子宫三径之和平均值均大于正常值;②58.6%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患者内膜形态以条形、梭形和正常形态回声;35%的Ⅱ期以上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回声以积液为主兼有其它图像类型;③大于50岁患者不同病理类型病变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均超过其正常内膜厚度值,但无明显的规律性.小于50岁的患者内膜增厚主要以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为主占48%;④通过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判断子宫内膜癌浅肌层和深肌层浸润符合率均为71.4%.结论:超声检查对判断子宫内膜病变病理类型有一定帮助,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回声特点、及内膜与肌层间的关系等,仅提示病变存在的可能性,要鉴别病变的良恶性、肌层浸润深度,须根据上述回声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 孕激素刺激试验和性激素水平测定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筛查的意义

    作者:王言奎;张盛苗;徐冰;戴淑真

    目的探讨孕激素刺激试验和性激素测定对于筛查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意义.方法对106名绝经后无症状妇女进行E2、P、FSH、LH、T的测定,并行孕激素刺激试验.对孕激素刺激试验阳性或阴性者均给予分段诊刮术,以确定子宫内膜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同时对31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E2、P、FSH、LH、T的测定.结果 11例妇女PCT为阳性,其中9例为异常子宫内膜.PCT用于检测子宫内膜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97.9%、81.8%、97.9%.子宫内膜癌组及PCT阳性组妇女的E2水平高于PCT阴性组.结论 PCT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容易耐受的绝经后无症状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方法.

  • 转化生长因子β和Smad4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

    作者:范春明

    目的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Smad4在子宫内膜病变中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变发生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NE,n=30)、复杂增生子宫内膜(CH,n=31)、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AH,n=45)及子宫内膜腺癌(EC,n=41)中转化生长因子β和Smad4的表达情况.结果 转化生长因子B在NE组到EC组的表达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其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Smad4在EC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NE组,差异亦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腺癌肌层浸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转化生长因子β及Smad4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演进密切相关.

  • 子宫内膜病变筛查中负压型子宫内膜取样器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丰鑫;窦磊;田东立;吴广平;庞晓燕;张颐

    目的 探讨负压型子宫内膜取样器获取子宫内膜细胞学诊断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组织样本的质量及在子宫内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95例,首先使用一次性负压型子宫内膜取样器进行子宫内膜取样,分别进行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再由同一操作者进行宫腔镜检查或治疗,记录并比较2种方法的安全性、标本满意度及病理的符合率(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负压型子宫内膜取样器在细胞学及组织学标本检查中,二者联合取材的标本满意率为96.84%,宫腔镜标本取材的标本满意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宫腔镜结果为金标准,负压型子宫内膜取样器行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92.21%,符合率为89.47%;负压型子宫内膜取样器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98.70%,符合率为94.74%;细胞学及组织学标本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0.91%,符合率为92.63%.所有患者无大量出血、穿孔、宫颈裂伤等并发症.结论 负压型子宫内膜取样器可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筛查,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细胞学及组织学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腹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刘玉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时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女性患者中抽取80例,均为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全部行腹部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腹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80例患者经腹部超声诊断出子宫内膜病变者共70例,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5%.其中,子宫内膜息肉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3%,子宫黏膜下肌瘤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4.0%,子宫内膜增生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5%,子宫内膜癌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7.1%,急性子宫内膜炎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子宫内膜病变的腹部超声图像特征比较明显,便于诊断与鉴别,因此,腹部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 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裴利花;李艳青

    目的:探究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 ~2018年4月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290例,均进行宫腔镜、阴道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对比阴道超声、宫腔镜、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290例病理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内膜增生56例(19.31%),粘膜下肌瘤41例(14.14%),子宫内膜息肉70例(24.14%),子宫内膜癌11例(3.79%),正常子宫内膜112例(38.62%);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阴道超声、宫腔镜单一诊断(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可提高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度.

  • 子宫内膜病变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差异性

    作者:温济勇;杨华;杨鹏;龙泽清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病变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8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式与方法、病理分级、术前病理组织学的诊断以及术后病理组织诊断等,分析所选患者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差异性。结果:所选患者术前术后的病理学诊断结果、病理分级均有一定的差异性,手术前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相符的有81.8%;手术前后病理学分级结果相符的有65.6%;进行宫腔镜下诊断性刮宫的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7.8%,腹水细胞阳性率为2.2%。结论:在临床上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临床病理诊断过程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患者进行术前宫腔镜下诊刮术能提高诊断正确率,且腹水细胞阳性率小。

  • 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王惠

    目的:探究分析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接受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并对比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的检出准确率高于经腹部超声,且在萎缩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等子宫内膜痛变的诊断符合率相比,经阴道超声符合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部超声相比,经阴道超声检出率更高,操作简单,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

  • 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黄洁;王静

    目的:探索宫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选取10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此次实验对象,且均进行宫腔镜检查,且在宫腔镜引导下完成子宫内膜病理检查,随后分析宫腔镜的诊断正确率和价值性.结果: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正确率为95.24%,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正确率为95.00%,对子宫内膜增生诊断正确率为97.73%;从价值性角度分析,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误诊率、漏诊率、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6.67%、3.53%、93.33%、96.47%.结论: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

  • 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特点及高危因素

    作者:李巧香;原天香

    目的:探讨鹤壁市妇女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对2013年1月~ 2014年12月体检患者进行妇科检查,对所有体检患者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回声及声晕、厚度与宫壁间的关系.并且采用Log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高危因素.结果:在健康体检患者中共检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567例,占总检查数的57.86%.其中无临床症状者38.45%,有出血等症状者61.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次、产次、糖尿病、高血压、年龄≥60岁、BMI≥25 kg/m2、恶性肿瘤家族史是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次、产次、年龄≥60岁、BMI≥25 kg/m2、恶性肿瘤家族史为子宫内膜病变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妇女随着绝经时间的增加,部分子宫和子宫内膜会出现萎缩性改变.制定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筛查策略时,需进一步研究针对高危因素人群的筛查方法.

  • 阴道超声联合官腔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崔卓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官腔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86例疑似子宫内膜病的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阴道超声、官腔细胞学检查,对单独阴道超声、官腔细胞学检查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析,以诊刮术获取的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经分段诊刮术检查发现,86例患者中59例患者为正常内膜,10例为内膜良性病变,4例为癌前病变,13例为内膜癌.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内膜、内膜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100.0%、69.6%,官腔细胞学预测癌前病变与内膜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7%、94.4%,联合检测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100.0%、98.6%.结论 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学检查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高,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风险,能作为临床筛查癌前病变、内膜癌的主要方法,降低临床诊刮率.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临床分析

    作者:苏小微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38例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内膜厚度及内膜血流,与诊刮的内膜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4%(129/138).良性病变血流信号显示率低,血流频谱RI平均0.56±0.03;内膜癌彩色血流信号多丰富,血流显示率高,RI平均0.34±0.07;二维超声诊断浅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41%、53%、20%,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6%、80%、5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疾病有较高的诊断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有鉴别诊断价值,二维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深肌层浸润优于浅肌层浸润.

444 条记录 10/23 页 « 12...78910111213...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