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发热患者的心理护理
1 发热的概念正常人的体温比较恒定,口腔温度平均为36.5°C左右,直肠温度比口腔的高出0.°C,腋下温度比口腔的低于0.5°C1天之内,清晨的体温较低,下午4~5时较变动范围约为0.6°C.体温还有年龄、性别与心理状况的差异变化.发热,是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而致的高于常温的现象.临床上,依发热的高低程度不同可分为高热(体温就在39°C以上)、中等热(体温在38~39°C之间)和低热(体温37°C~38°C之间)三类.常见的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和不规则热等四型.
-
口服冷热饮料后不同时间点口腔温度变化的观察
口腔是常用的体温测量部位,其优点是方便且病人舒适.如病人已饮热或冷的液体,口腔体温的测量结果会受到影响,既往规定须持30 min后再测量[1].笔者对105例受试者进行了相关实验观察,结果发现口服冷或热饮料后分别在20 min和15 min后受试者口腔温度已经恢复.
-
自我药疗(2)发热
一般来说,健康人的体温通常维持在37℃,或稍低水平.当体温超过正常水平时,如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3℃,或直肠温度超过37.6℃,或昼夜间体温波动超过1℃时,即为发热.
-
冬季起居生活保健
温水刷牙医学专家对牙齿生态的调查显示,人的牙齿在35~36.5摄氏度的口腔温度下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若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长久会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甚至导致牙周炎、牙龈炎等病症.因此用3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含漱,有利牙齿健康,还利于清除齿缝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达到护牙洁齿、减少口腔疾病的目的.
-
降低口腔温度对缓解正畸疼痛的疗效评价
目的: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评价降低口腔温度对使用热激活镍钛弓丝的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患者初始疼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初戴固定正畸矫治的患者110例 ,分别使用传统直丝弓金属托槽矫治器或 Quick主动型自锁托槽矫治器 ,初始弓丝均使用0 .30mm热激活镍钛圆丝.发放调查问卷 ,采用 VAS记录初戴矫治器4h~7d内疼痛程度及使用冰水降低口腔温度后的疼痛变化.结果 :收回有效调查表96份 ,有效回收率94 .3% .使用传统托槽患者66例 ,Quick主动型自锁托槽患者30例.两组患者的疼痛均在初戴后1d达到峰值 ,3d后逐渐回落至消失.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 0 .05).两组患者降低口腔温度后 VAS评分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固定正畸治疗初期使用热激活正畸弓丝的患者 ,以冰水降低口腔温度可以暂时缓解疼痛.
-
老年人低烧要引起足够重视
许多疾病都会引起体温升高,可老年人由于身体退化,机体反应迟钝,有时有了炎症体温也变化不大.专家介绍,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率降低,体内产热也就减少,所以老年人的正常体温会比年轻时低,加上老年人周围血液循环较差,往往低热了也没什么感觉.老年人的平均清晨口腔温度为36.7摄氏度,发热一般指口腔温度持续为37.2摄氏度.
-
今年冬季巧养生
冬季生活起居1、温水刷牙人的牙齿在35~36.5摄氏度的口腔温度下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若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长久会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甚至导致牙周炎、牙龈炎等病症.因此用3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含漱,有利牙齿健康,还利于清除齿缝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达到护牙洁齿、减少口腔疾病的目的.
-
不同室温对口腔温度测量时间影响的研究
[目的]为口腔体温测量提供精确的时间.[方法]随机收集我院188例病人分别测量3 min体温、5 min体温、7 min体温,并记录室温.[结果]当室温>20℃,3 min与5 min口腔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min与7 min口腔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室温≤20℃时3个测量时间的体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室温>20℃时口腔温度的测量时间以5 min为宜,室温≤20℃时口腔温度的测量时间以7 min为宜.
-
不同时间测量口腔温度和腋下温度的临床观察
体温是生命体征之一,体温数值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鉴于目前出版和发行的医学用书中,口腔温度和腋下温度测量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探讨口腔温度和腋下温度测量时间及相互之间的换算数值,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将80例成年人口腔3 min、5 min、7 min,腋下5 min、7 min、10 min测量的体温数值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
饮用热水对成人口腔温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饮用热水后不同时间成人口腔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前后对照方法对190名成人饮用50℃热水前及饮用后0 min、10 min、15 min、20 min和30 min的口腔温度进行测定.[结果]饮用热水后0 min、10 min、15 min、20 min的口腔温度均有升高,与饮用热水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饮用热水后30 min,无统计学意义.可靠性分析说明上述实验参数的可靠性系数α=0.765,标准化后的可靠性系数α=0.874.[结论]成人饮用50℃水须经30 min测量口腔温度才能获得客观的结果.
-
高位脊髓损伤病人体温测量方法探讨
体温测量是临床护理和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是分析诊断疾病的一种简单而又十分有意义的手段.在常用的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及直肠温度测量中,腋下测温因为安全、简便、不易交叉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用.
-
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发热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一般来说口腔温度在37.3℃以上,直肠内温度在37.6℃以上,腋窝温度在37℃以上[1],且除外生理因素可认为在发热[2].小儿、老年人、妇女月经期、排卵期与妊娠期、饮食、剧烈运动、突然进入高温环境、情绪激动等均可使体温稍高.
-
耳温仪应用效果及影响测温准确性的相关因素
测量体温,常常以口腔、直肠或腋下温度为标准,传统的测量方法中以水银柱体温计为主.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测量方法正逐步被采用.我们在儿科急诊采用了一种红外线一秒钟耳温仪测量体温,该方法安全迅速,消除了患儿对体温计的恐惧心理.这种耳温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探测耳鼓及其周围组织发出的红外线热量,在一秒钟内测温8次然后显示出高的温度值.我们通过对124例患儿的口腔温度(或直肠温度)和耳温测量的对比,以期分析耳温仪和体温计的一些差异及影响耳温仪测温准确性的相关因素.
-
饮用热水后影响口腔温度的干预研究
目的从时间、说话、水温三方面研究成人饮用热水后影响口腔温度的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实验自身对照方法,对190例成人饮用热水前及饮用热水后0、10、15、20和30 min时的口腔温度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自身配对对照方法对其中的42例受试者进行了说话与否的干预试验及对其中的24例受试者给予饮用50℃和60℃水的干预试验.结果与饮用前相比,190例成人饮热水后0、10、15、20 min时的口腔平均温度均显著升高(P<0.001),至30 min时才无显著性差异(P=0.091);接受说话与否干预试验的42例受试者饮热水后10、15和20 min,两组口腔平均温度有显著差异(P<0.05),至30 min时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接受饮用50℃和60℃水干预试验的24例受试者饮用后0 min时,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1),但在10、15、20和30 min时,则无显著差异(P>0.05);可靠性分析说明上述实验参数的可靠性系数α=0.7652,标化后的可靠性系数α=0.8735.结论成人饮用热水后影响口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和说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渐小,至30 min时才完全恢复;说话使口腔温度在20 min时就恢复.200 ml 50℃和60℃水对口腔温度的影响差异可忽略.
-
吸碘率增高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一例
患者女性,41岁.因颈前疼痛伴心悸、乏力、体重下降1个月来门诊就诊.体检:脉搏120次/min,口腔温度37.1℃,体重52 kg,身高160 cm,甲状腺增大,左叶明显大于右叶,且压痛明显.其余体检无异常.
-
意外性体温过低
人体的体温正常范围为36.4~37.5℃,腋窝和口腔温度略低于直肠温度.如果机体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低于35℃,我们称之为体温过低(hypothermia).意外性体温过低多指意外情况(如冷水浸泡、高寒地区作业等)出现的体温过低,是原发性体温过低的一种[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CDC)2003年统计显示,每年因为体温过低死亡的人数为600人左右[2].虽然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潜水、航海作业及登山等活动也相应增加,原发性体温过低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它也是战时(特别是海战和高寒地区作战)引起非战斗减员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就其分类、对机体影响、临床表现及救治做一综述.
-
红外线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红外线快速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616例患者同时测量口腔温度与耳温,对数值作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并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比较在不同年龄段、室温段、口腔温度段条件下口腔温度、耳温的差异.结果 不同条件下,口腔温度与耳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水银体温计所测得的口腔温度为标准,耳温计测得的耳温与水银体温计测得的口腔温度的符合率为95.8%.结论 红外线耳温在临床上可准确真实地反映体温情况,耳温与口腔温度一致性程度高.
-
围术期鼻温与口腔温度监测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围术期口腔温度和鼻咽温度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6年6~7月收治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90min,共40例,同时监测术前及手术开始后15min、30min、45min和60min的口腔温度和鼻咽温度.结果 术前及手术开始后15min、30min、45min和60min的口腔温度分别为(36.60±0.41)℃、(36.56±0.40)℃、(36.44±0.38)℃、(36.26±0.39)℃、(36.32±0.40)℃,术前及手术开始后15min、30min、45min和60min的鼻咽温度分别为(36.62±0.45)℃、(36.54±0.44)℃、(36.50±0.42)℃、(36.34±0.41)℃、(36.36±0.42)℃,围术期口腔温度与鼻咽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监测口腔温度可代替鼻咽温度的监测,同时避免探头损伤鼻黏膜造成鼻出血的风险,可安全用于围术期体温监测.
-
口腔温度与腋下温度差异性对体温曲线的影响
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准确的体温记录为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病情资料.目前的护理教材[1-2]认为口腔温度比腋下温度高,它们的差异性为0.5℃.而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同一患者选择不同测量部位、同一张体温单上有两种不同体温标识或出现口温与腋温加0.5℃后以口温标识同存绘制的现象.本文通过比较同一患者、同一时间段口温、腋温测量的差异性,对这样的体温曲线是否能反映患者的体温变化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长期低热是何因
李树亮同志:体温是人类重要的生命特征之一,会随昼夜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非恒定不变.测量体温的方法通常包括测量口腔温度、测量腋窝温度和测量肛门温度3种,其中,测腋窝和测量口腔温度较为常用.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为:口温36.7℃~37.7℃、腋温36.6℃~37.4℃、肛温36.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