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管内麻醉及复苏状态下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相关性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椎管内麻醉和休克复苏状态下,以及不同年龄段平卧位时踩部足背动脉与臆动脉血压的相关性,探讨踝部足背动脉血压围术期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骨科和妇产科住院病人中拟行硬膜外麻醉100例、低血容量休克(创伤、失血性体克)和复苏组80例,采用多功能监测仪相应监测平卧位麻醉前、麻醉满意后和术毕,以及休克时和复苏过程中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另选期择期手术病人儿童组、青中年组和老年组150例(各50例),监测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结果:麻醉前、麻醉满意后左踝部足背动脉SBP和DBP与肱动脉血压相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毕左踝部足背动脉SBP和DBP分别较肱动脉血压高9mmHg和7mmHg(P<0.01,三时点两部位血压直线正相关:休克时、复苏期间使用血管活性药时和复苏至血压恢复正常时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变化一致、数值接近,具有显著正相关.儿童组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肘部肱动脉血压非常接近(P>0.05),而成人组和老年组踝部足背动脉血压SBP和DBP分别较肘部肱动脉血压高20mmHg和5mmHg(P<0.01、P<0.05)、21 mmHg和6 mmHg(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小腿远端测压处周径与上臂周径接近,且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主动脉血压显著正相关.结论:椎管内麻醉和休克复苏状态下,以及不同年龄段踝部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高度相关,监测踝部足背动脉血压可及时、客观反映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必要时替代肘部肱动脉血压监测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方法.
-
进一步提高对休克病人的诊治水平
外科医生遇到的休克通常有两类:创伤性休克和脓毒性休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才确认休克是个循环问题,并将血压作为判断休克和复苏的主要指标.20世纪60年代引入"微循环"概念以后,除了血压以外,甲皱、肤色、肤温等反映微循环变化的体征更被关注.
-
不同年龄段及休克和复苏时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年龄段和休克及复苏时的踝部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为踝部足背动脉血压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从外科住院病人中选择190例患者,儿童组、12~70岁组和老年组各50例,采用多功能监测仪测量患者肱动脉血压和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低血容量休克(创伤、失血性休克)和复苏组40例,监测休克时和复苏过程中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小腿远端测压处周径与上臂周径接近,且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主动脉血压显著相关.儿童组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肘部肱动脉血压非常接近,而成人组和老年组踝部足背动脉血压SBP和DBP分别较肘部肱动脉血压高2.79kPa和0.67kPa、2.93kPa和0.80kPa.轻、中度休克和复苏过程中使用血管活性药时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变化一致、数值接近.复苏基本成功、血压恢复正常时两部位血压相关性仍高度显著.结论:该法应用于不同年龄段、无心血管疾患的双上肢同时手术、术中和术后的监护和指导治疗是合理的,可客观反映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且在临床低血容量休克实施控制性复苏期间监测踝部足背动脉血压可及时、真实评估机体循环功能.
-
休克及复苏后不同组织循环及代谢改变的差异与其损伤敏感性的关系
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由于结构与功能不同,在损伤后其反应也不尽相同.创伤及失血性休克后,不同的组织器官在损伤时间及损伤程度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探讨肠、心和骨骼肌在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循环和代谢改变的差异与其损伤敏感性的关系.实验用Wi star大鼠126只,颈动脉放血至MAP 40 mmHg,维持90 min后回输失血及2倍失血量的平衡盐液,观察休克前,休克未及复苏后不同时间肠、心和骨骼肌组织血流量(荧光微球法)、能量代谢(高效液相色谱法)、肠粘膜上皮增殖(3H-TdR掺入法)及组织MDA、SOD和XO的改变. 结果发现休克后,回肠、心肌及腓肠肌血流量分别减少40%、26%及50%;充分复苏后,心肌血流量迅速恢复,肠血流量恢复至伤前的71%-81%,骨骼肌仅58%.休克后,肠、心和骨骼肌ATP含量明显降低,分别伤前的32%,31%和63%,复苏,心肌和骨骼肌ATP含量迅速升高 ,肠则恢复较慢.休克和复苏后早期,肠上皮增殖明显受抑,复苏后12 h明显升高,72 h达高峰,7d恢复正常.同时,休克及复苏后,肠组织XO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明显降低,其脂质过氧化程度较心肌和骨骼肌更为明显.本实验结果说明肠、心肌和骨骼肌在休克和复苏后循环及代谢改变存在明显差异.心肌因血流维持较好,能量代谢恢复快,因而在休克及复苏后损伤相对较轻;骨骼肌血流量降低虽然明显,恢复也慢,但因其能量恢复较快, 代谢需求低,SOD保持较好,故损伤也较轻;而肠组织由于血流量减少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能量代谢恢复慢,复苏后肠粘膜上皮增殖增强,对氧的需求量加大,加之SOD降低及X O升高,因而即使充分容量复苏后,仍容易受到缺血缺氧性损伤.
-
Toll样受体4对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调节性T细胞(Treg)能有效地抑制免疫应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Toll样受体4(TLR4)识别细菌的脂多糖(LPS)后诱导产生炎性因子和炎症反应,也能介导疾病的发生发展.新研究发现其在出血性休克和复苏后的多器官功能障碍[1]、动脉粥样硬化[2]及癌症[3]等多种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LR4能调节Treg的抑制功能,因此,有望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目前TLR4、Treg及其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
-
不同生理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患者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差异性和相关性,为踝部足背动脉取代肱动脉围术期血压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患者50例、低血容量休克(创伤、失血性休克)和复苏组60例,测量全部患者小腿踝上2cm测压处周径与上臂周径;采用多功能监测仪相应监测平卧位麻醉前、麻醉满意后和术毕,以及休克时和复苏过程中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结果 麻醉前、麻醉满意后左踝部足背动脉SBP和DBP与肱动脉血压相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术毕左踝部足背动脉SBP和DBP分别较肱动脉血压高8.54mmHg、5.33mmHg(P<0.01),三时点两部位血压直线正相关;休克时、复苏期间使用血管活性药时踝部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变化一致、数值接近,呈显著正相关,足背动脉血压较肱动脉血压高10.2 mmHg和9.9mmHg.结论 硬膜外麻醉和休克复苏状态下,踝部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高度相关,监测踝部足背动脉血压可及时、客观反映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必要时替代肘部肱动脉血压监测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