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概况

    作者:刘卫

    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祖国医学将其归属痹证范畴.临床上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瘀血阻络痹、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等型.目前西医西药尚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RA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概况简述如下.

  •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中医治疗进展

    作者:高佩芳;蔡辉

    本文主要从中医的辨证施治、外治及针灸方面论述了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中医治疗.

  •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研究

    作者:薛珉英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素有"历节风"、"顽痹"、"(九王)痹"之称.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感受外邪,肝肾亏虚,脾胃虚弱,肝气郁滞,血瘀,痰湿等方面;证型有风寒湿阻型、湿热蕴结型、寒凝经络型、肝肾不足型、阳虚型、瘀血阻络型.痹证以风,寒,湿,热,痰,瘀痹阻气血为基本病机,其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基本原则,重视养血活血,扶正.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在认识和诊治痹证方面有充分的优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雷公藤多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对血脂的影响

    作者:李美玲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对血脂的影响,即探索其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8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雷公藤多甙治疗,剂量1mg/(kg·d),3个月后观察其疗效及血脂、ESR、CRP、RF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ESR、CRP、R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C、TG、LDL-C较前下降,HDL-C较前升高,上述结果提示雷公藤多甙对血脂无不良影响.结论 雷公藤多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明显降低ESR、CRP、RF,缓解症状同时对血脂无不良影响.

  • 青岛地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用药特点

    作者:辛善栋;刘晓波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亦可累及脏腑、神经、血管等系统.RA在中医学中没有对等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尪痹"、"痹病"等范畴,在中医文献中也有"鹤膝风"、"痛风"、"历节"、"白虎历节风"等病名类似.本文在我科承担青岛市卫生局科技支撑项目"青岛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2010年10月l日至2012年1月1日期间就诊于我科门诊及病房的656名RA患者所用的9518首中药方剂进行相关统计,就其用药特点分析如下.

  • 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发热的临床探讨

    作者:王德学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而且顽固不愈,其病因不十分明了,中医理论认为多与肝肾阴虚及风、寒、暑、湿、热之邪侵袭有关.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发热甚至关节变型,其中5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关节疼痛也常随发热而加重,因此,临床治疗发热症状相当重要.

  • 温肾兴阳止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的临床研究

    作者:孟庆一;肖瑞崇;李东书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采用温肾兴阳止痹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同时符合中医证候"寒湿痹阻证"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常规西医+温肾兴阳止痹方)与对照组(常规西医),对比两组中医证候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38/40)、72.5%(29/40),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中医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CRP、ESR、RF水平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4/40)、12.5%(5/4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加用中医温肾兴阳止痹方治疗的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质量评价

    作者:李玲玉;彭江云;杨会军;刘维超

    目的 对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83年1月至2013年4月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制定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性文献系统质量评价及信息采集表,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87篇.其中有明确诊断标准的85篇(97.7%);有明确纳入标准的33篇(37.9%);有明确疗效判定标准的75篇(86.2%);做组间均衡性比较的74篇(85.1%);正确使用随机分配方法为22篇(25.3%);87篇文献均未描述对受试对象的依从性检测;有随访记录为4篇(4.6%);明确所用统计方法61篇(70.1%),但均无后验性统计分析;记录不良反应及安全性51篇(58.6%).结论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文献存在随机方法不规范,纳入、排除及诊断标准未充分说明,未进行样本量估算及盲法设计等不足.因此,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在科研设计和撰写文献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 从痰瘀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作者:邱明山;许正锦;陈进春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学"痹证、筋痹"范畴.我们认为瘀血痰浊之病理变化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治疗上强调在分期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强化痰活血药的灵活应用.

  • 通痹合剂2号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的影响

    作者:刘清平;陈纪藩;林昌松;徐强;关形;陈光星;刘丽娟;刘琼;田黎;余晓芬

    目的:研究通痹合剂2号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大鼠滑膜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滑膜组织常规脱水、包埋、制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的滑膜组织病理分级积分情况,以此来判断通痹合剂2号对c队滑膜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通痹灵对CIA大鼠滑膜组织的滑膜血管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滑膜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滑膜病理总积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通痹合剂2号能有效抑制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炎症,阻断"滑膜-软骨"这一病理环节.

  • 风湿宁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制的研究

    作者:冯振宇;马小娟;孟霜;王虹娟;赵建平

    目的 观察风湿宁胶囊(FSN)对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新西兰大白兔血清和关节滑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7、IL-4、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组、风湿宁胶囊低剂量组、风湿宁胶囊中剂量组、风湿宁胶囊高剂量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均制备RA风寒湿痹动物模型.治疗组分别给予风湿宁胶囊溶液、甲氨蝶呤悬浮液,正常对照组灌生理盐水.用药7天后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及关节滑液中IL-6、IL-17、IL-4、IL-10的水平.结果 FSN 中、高剂量组和MTX治疗组血清及关节滑液的IL-6、IL-17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而FSN低剂量组IL-6、IL-17水平的下降不明显(P>0.05).FSN 各剂量组和MTX组中IL-4、IL-10水平较模型组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湿宁胶囊不仅能下调新西兰RA大白兔血清及关节滑液中过高的IL-6、IL-17水平,而且能上调血清及关节滑液中IL-4、IL-10的水平,提示风湿宁胶囊治疗RA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平衡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效应进而散寒通络,降低关节滑膜炎症,缓解临床症状.

  • “三部针刺法”治疗湿热闭阻型类风湿关节炎60例

    作者:张淑君;王旭洋

    本文阐述“三部针刺法”治疗湿热闭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分析“三部针刺法”治疗湿热闭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与优势,为临床更好治疗湿热闭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 针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致膝关节病变35例

    作者:刘丽;李刚;李文昌;金兰花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所致膝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类风湿关节炎所致膝关节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针刀治疗联合西医传统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予西医传统药物治疗,治疗1疗程(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所致膝关节病变的患者经西医传统药物联合针刀治疗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西医传统药物治疗,能在早期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昆仙胶囊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作者:姜兆荣;高明利;刘岩岩

    目的 观察昆仙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昆仙胶囊组(治疗组)及来氟米特组(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予昆仙胶囊2粒,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来氟米特片(妥抒)20 mg,日1次,口服.观察期为12周.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止痛与消肿时间,采用VAS疼痛评分及DAS28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治疗组有两例患者脱落.两组的VAS疼痛值在4周时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12周时VAS值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VAS疼痛值在4周、12周时与0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在止痛起效时间及消肿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在4周时,治疗组DAS28积分好于对照组(P<0.05),而在8周、12周时两组DAS28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2周时两组的DAS28积分均与4周时、8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昆仙胶囊在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方面起效时间快,能较快的缓解临床症状.

  • 从肝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作者:孟庆红;曲淑琴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多关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RA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等,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破坏,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 类风湿关节炎辨治体会

    作者:朱丽芳;许东云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较高,因其缠绵难愈,属于中医“顽痹”范畴。中医药对RA的治疗具有疗效肯定,不良作用小、利于长期服用的特点。笔者结合临床实践谈一谈类风湿关节炎辨治体会。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饮食调护体会

    作者:王静莲;赵秀兰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对称性多关节炎,以双手指、腕、肘、膝、踝和足关节受累为常见,属于中医痹病范畴,是由于正气虚损、外邪侵袭所致。我国患病率为0.3%~0.6%,男女比例为1:3,[1],病情复杂多变,患者关节疼痛明显、纳呆食少、乏力,多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严重者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因此采取积极的治疗与调养对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十分重要。中医学历来注重养生调养,其中饮食调理尤为重要,《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即饮食五味和调能化生精气,充养脏腑,同时可用食物来辅助治疗、调养疾病,促进疾病康复。笔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指导与调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76例

    作者:苏艳仙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符合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活动性RA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针灸联合甲氨蝶呤、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照组仅予甲氨蝶呤、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疗程12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及DAS28评分,分析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81.5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两组治疗后RF、ESR、CRP均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组RF、ESR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S28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DAS2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辅助治疗活动性RA可以更好地改善RA的临床症状。

  • 和解少阳、养肝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探析

    作者:王进;贾飞宇;刘芳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血管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它的发生与生活环境、细菌、血管炎、病毒、遗传、性激素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其确切病因迄今尚未阐明。中医治疗多从风寒湿痹治疗,我科经过临床探索提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变多在半表半里、筋膜,相当于西医的结缔组织,经过临床研究,制定了和解少阳,养肝活血的治疗原则,希望通过此法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一条更好的治疗途径。

  • 独活寄生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症状及生化指标不同影响的探究

    作者:彭敏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不同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生化指标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独活寄生汤传统饮片联合甲氨蝶呤片10mg/次口服治疗,1次/周;观察组患者则在甲氨蝶呤片内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独活寄生汤配方颗粒治疗,1剂/d ,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关节屈伸不利、喜暖恶寒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对临床证候给予评分,观察评分的变化情况;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痛感进行评分,观察疼痛的变化情况;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血沉( ESR)、C反应蛋白( CRP)、类风湿因子( R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β(IL-β)水平的变化情况,计算临床治疗的有效率,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关节屈伸不利、喜暖恶寒等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证候积分有所下降,痛感缓解明显,VAS疼痛积分下降明显,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β(IL-β)水平均有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2.9%,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7.8%,治疗组的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的差异性(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略高于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组间比较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均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痛感,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降低患者的因子水平,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二者疗效相当,以配方颗粒的使用更为方便,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深入研究运用。

7484 条记录 11/375 页 « 12...891011121314...37437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