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机制浅析

    作者:于天一;孔庆喜;陈丽姝;刘博文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至今仍未得到确切彻底的解释。本文旨在对该病现有病理生理方面之研究成果进行再分析再归纳,结合临床,整合现有科研成果,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包括病因、疼痛、肿胀、晨僵、类风湿结节、关节软骨破坏、贫血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在现有知识下,尽可能全面探讨和总结该病的病理机制,并指导临床实践。

  • 类风湿关节炎的非药物干预

    作者:肖东伟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对称性多关节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系统性疾病,可多器官受累,是造成社会劳动力丧失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风湿专科医生往往重视它的药物治疗,而忽视非药物干预的作用.不可否认,药物治疗的主流地位,但是类风湿关节炎仅靠药物治疗常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 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佐克热·艾山;刘利君;阿娜古丽·艾力;殷红梅;刘辉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羟氯喹,观察组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同时评价休息痛、晨僵、握力、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生活能力等指标.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但肝脏损害及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大干对照组,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更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羟氯喹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故其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敏慧

    目的:探讨针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对其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所有患者的随机分组,设为D1组与D2组.针对D1组的66例RA患者,选择桂枝芍药知母汤给予治疗,针对D2组66例RA患者采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对比D1组患者与D2组患者完成治疗后与治疗前的临床症状特点,患者体征的变化,对患者进行理化检验后的结果.结果:针对两组RA患者完成有效治疗后,D1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7%,D2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休息痛、患者关节肿胀数等一系列指标,D1组患者优于D2组患者非常明显.结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进行治疗,效果表现良好,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得到了显著改善.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分析

    作者:高利常;安新;刘白鹭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血清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RA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分析其与抗CCP抗体、RF、hs-CRP等相关性.结果 RA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活动期组高于稳定期组,中重度活动期组高于稳定期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A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抗CCP抗体、RF、hs-CRP、ESR、DAS28等呈正相关(P<0.01).结论 sICAM-1在RA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故检测并监测其水平变化,对RA的诊断和疗效观察起重要作用.

  • 血小板升高在评定类风湿关节炎病情中的作用

    作者:葛镇镇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贫血与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的关系.2.方法:对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结果:RA患者活动期组与临床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增高.4.结论:血小板升高于RA的病情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 浅谈类风湿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作者:关丽宏;张桂梅

    目的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观察其护理质量及效果.方法 通过对48例住院患者的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 患者对病情及治疗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逐步消除焦虑、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诊.结论 通过全面的护理,使患者掌握了一定的自我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护理
  • 慢性牙周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系统性分析

    作者:刘冰

    近二十年来研究显示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梗,中风,骨质疏松,关节炎和阿尔海默兹综合征等)存在一定关联.研究显示CP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有着相似的发病特点,两病共同的关联在于两者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现有证据证实两病均为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失衡引起的疾病,这两种常见慢性炎症疾病存在潜在的相关性.

  • 类风湿伴肺间质改变患者血中Ⅲ型前胶原变化的研究

    作者:徐波

    用放免法检测30例类风湿关节炎伴或不伴肺间质病变的患者血中Ⅲ型前胶原含量,并以15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中Ⅲ型前胶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类风湿关节炎伴肺间质改变患者的血中Ⅲ型前胶原含量也高于类风湿关节炎无肺间质改变者.提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易合并肺间质病变,且Ⅲ型前胶原水平变化对反映其是否合并肺间质病变具有一定敏感性.

  • 类风湿肺间质改变患者血中层粘连蛋白变化的研究

    作者:徐波

    应用放免法检测16例类风湿关节炎伴肺间质病变患者血中层粘连蛋白含量,并以10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伴肺间质病变患者血中层粘连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提示,血层粘连蛋白为监测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间质病变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

  • FDP和DD水平与RA患者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罗改莹;王瑞;周辉;来艳君

    目的 探讨FDP、DD水平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2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DAS28评分将其中36例纳入活动组(DAS28评分>2.6),16例纳入缓解组(DAS28评分≤2.6).检测两组FDP、DD、ESR、RF及CRP水平及DAS28评分,并分析FDP、DD水平与DAS28评分、ESR、RF及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组的FDP、DD、ESR、RF及CRP水平与DAS28评分均高于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活动组的FDP、DD水平与DAS28评分、ESR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的FDP和DD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活动性密切相关,故FDP、DD水平可作为诊断RA的参考指标.

  • 血清RF与抗-CCP抗体浓度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翼华

    目的 探讨血清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浓度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0例为类风湿关节炎(RA)组,并选择同时期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为非RA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透射比浊法测定各组人群血清中抗-CCP和RF的浓度.结果 RA组患者血清RF浓度、抗-CCP抗体浓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远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RF与抗-CCP浓度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鉴别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且两种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RA的诊断效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花妮;郝晓娟

    目的 探究分析采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展开研究,采用双色球随机模式将72例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的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DAS 2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的调查分析

    作者:董红宇;徐连那;毕黎琦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25羟维生素D3 [25-(OH) D3]水平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72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RA组)和58例健康的绝经后女性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25-(OH)D3的水平,并采用疾病活动性评分( DAS28)评估RA患者疾病活动性,比较两组间25-( OH) D3水平的差异及25-(OH) D3与RA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25-(OH)D3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25-(OH)D3水平与DAS28呈负相关.结论 维生素D在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诊治过程中,可能起到防治及病情评估的双重作用.

  •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调节与炎性状态的影响

    作者:赵花妮;全瑛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对患者免疫调节与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改善,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白细胞介素27(IL-27)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能够改善免疫功能及炎性状态,临床效果满意.

  • FDP和DD水平与RA患者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罗改莹;王瑞;周辉;来艳君

    目的 探讨FDP、DD水平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2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DAS28评分将其中36例纳入活动组(DAS28评分>2.6),16例纳入缓解组(DAS28评分≤2.6).检测两组FDP、DD、ESR、RF及CRP水平及DAS28评分,并分析FDP、DD水平与DAS28评分、ESR、RF及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组的FDP、DD、ESR、RF及CRP水平与DAS28评分均高于缓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活动组的FDP、DD水平与DAS28评分、ESR水平呈线性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的FDP和DD水平明显升高,与病情活动性密切相关,故FDP、DD水平可作为诊断RA的参考指标.

  • 祛湿、保暖、防“三高”、适度运动——预防关节炎,需要注意啥

    作者:郭洪佩

    关节痛是关节炎症的直接反应,几乎见于所有关节炎患者.关节炎的种类繁多,病因复杂,是一类常见、慢性、对人体伤害极大的疾病.其与遗传、免疫紊乱、外伤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还会影响肾脏、心脏、肝脏、肺脏等多个脏器,因此必须引起重视.常见的关节炎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感染性关节炎和创伤性关节炎等.

  • 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再军;陈燕华;罗瑞林;彭庆

    目的:观察黄风湿系列疗法-火针配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黄风湿系列疗法-火针配合中医药)50例,对照1组(单一中医药组)50例,二组均服用中医药辩证之丸剂,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并在半年、一年后进行随访统计.结果:治疗组2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6%,半年后随访为88%,一年后随访为86%;对照组2个月总有效率为82%,半年后随访为70%,一年后随访为5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风湿系列疗法-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愈率高,无明显副作用,是纯中医治疗本病的较佳方法,并能避免糖皮质激素所致的诸多副作用,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

  •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期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白介素的作用研究

    作者:孙艳芬;李龙

    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密切相关,其属于一种十分保守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而白介素属于一类具有较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主要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时由浸润的滑膜细胞和细胞共同释放,能够在滑膜内的其他细胞中产生作用,引起关节其他结构及关节滑膜的持续炎症.

  •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总结

    作者:周梦蝶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的疾病,它的病程较长,预后不良,致残率较高.目前西医以激素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和改善病情药为主,并不能根治.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将类风湿患者进行分型,其中以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为常见.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起到补气益血,活络祛痹的作用,对治疗气血亏虚型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

7484 条记录 2/375 页 « 12345678...374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