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面积氯乙酸灼伤后心肌酶的改变

    作者:谭永祥;张克川;杨雄;谭威

    氯乙酸用途广泛,近几年生产量迅速增加,小面积灼伤时有发生,并常伴有心肌酶改变。临床资料:1995年3月~1996年2月间我们治疗8例小面积(≤4%)氯乙酸灼伤病人,发现均有血清心肌酶活力升高。8~12 d后恢复正常(表1)。其中7例是在伤后半小时内收入院,并立即用清水对创面进行反复彻底冲洗,直至创面用石蕊试纸测定pH值达中性。同时卧床休息,静脉滴注葡萄糖、能量合剂、维生素C等,均治愈。治疗期间心电监护未出现异常心电图。1例伤后因未在意而未处置,10 h后因呕吐、烦躁、神志不清住院。体检:T 36.8℃,P 98次/min,R24次/min,BP 12/8 kPa(1 kPa=7.5 mm Hg)。双足、双手Ⅱ°(2%)、深Ⅱ°(2%)灼伤,面积4%。创面用石蕊试纸测定pH值为2。血清心肌酶活力显著升高。血钾3.9 mmol/L、BUN8.23μmol/L。心电监护过程中出现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给予对症治疗,未纠正。继而出现心律失常,虽经抢救,但终因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临床诊断:双足、双手Ⅱ°、深Ⅱ°氯乙酸灼伤(面积4%)并发中毒。该患者既往健康。随后我们对20例Ⅱ°、深Ⅱ°烧(烫)伤面积在4%~8%,以及11例酸、碱Ⅱ°、深Ⅱ°灼伤面在4%~6%的成年病人进行血清心肌酶测定(采用美国雅培公司生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CX-Ⅱ)检查,其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

  • 一氯乙酸灼伤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高辉;李卫

    一氯乙酸(分子式:ClCH2 COOH,俗称氯乙酸)分子量为94.5;kPa为2.86;熔点为50-63℃;沸点为189.4℃;为无色或淡黄色结晶;易溶于水、苯酚、乙醇及乙醚.氯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精细化工原料,在农药,医药,染料等领域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精细化工工业规模的扩大,氯乙酸的需求也不断增高.氯乙酸通常以80%的溶液贮存和运输,并以60℃的80%溶液在化工工业中应用[2].氯乙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毒性,在生产、运输、应用过程中时常出现因操作不当或缺乏自身保护意识而发生氯乙酸灼伤的情况,致使患者局部皮肤、黏膜组织坏死,甚至发生全身中毒和病死.目前,国内外对氯乙酸的毒性机理特别是致死机制仍然无明确阐述.本文就氯乙酸灼伤的临床表现、代谢特点、毒性机制及氯乙酸灼伤的救治要点做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