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芩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雷奇林;黄雅兰;钟茜;梁杰;吴雨晴;苏青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黄芩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搜索黄芩中的成分,结合“类药五原则”与“口服生物利用度>30%”筛选黄芩活性成分.采用PharmMapper网络服务器预测其作用靶点,并采用Cytoscape 3.4.0软件构建黄芩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在TTD数据库中以“Anti-inflammatory”为关键词搜索抗炎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将其与活性成分-预测靶点融合,获得黄芩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黄芩抗炎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探究黄芩抗炎的作用机制.结果 获得黄芩中具有类药性、口服吸收良好的28个成分,包括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等黄酮类成分,表小檗碱、黄连碱等生物碱类成分以及二氢木蝴蝶素等酚类物质.黄芩抗炎作用的主要靶点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 (MAPK1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A (TNFRSF1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选择素(SELE)等.其中丹参素、表儿茶素、黄连碱等成分主要作用于MAPK14;红花素等作用于TNFRSF1A;二氢木蝴蝶素A、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烷酮、黄芩苷等成分主要作用于EGFR.KEGG分析得到与黄芩抗炎作用有关的通路11条,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 黄芩中的活性成分主要通过MAPK14、EGFR、TNFRSF1A、SELE等靶点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炎症因子与相应受体结合、阻断炎症反应的启动等,终发挥抗炎效应.

  • 泛素修饰酶A20在脂肪变肝细胞和单核细胞中表达及通路研究

    作者:艾罗燕;许青青;吴昌维;苏大芝;王晓晗;陈志威;范竹萍

    目的 探讨泛素修饰酶A20在游离脂肪酸(FFA)刺激下的表达变化及作用通路.方法 用0.5 mmol/L的混合FFA刺激HepG2细胞和U937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A20蛋白表达水平、NF-κB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磷酸化p65,磷酸化IκBα)和MAPK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磷酸化Jun激酶,Jun激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ERK,磷酸化p38和p38).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2p、IL-1β、TNF-α、IL-6、IL-10和IL-8的浓度.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A20蛋白水平可随着FFA刺激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NF-κB和MAPK通路在FFA刺激后被激活.FFA刺激HepG2后,IL-6与IL-8分泌均增加,且均在24 h分泌量大,与对照组相比,IL-8为(423.8±8.9)pg/mL比(12.4±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8,P<0.01);IL-6为(4 082.0±423.6) pg/mL比(52.9±29.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9,P<0.01).FFA刺激U937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IL-8分泌增加,在一定时间内成时间依赖关系,24 h分泌量大,为(200.6±5.7)pg/mL比(5.0±3.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6,P<0.01).未检测到IL-10、IL-12p、IL-1β和TNF-α的分泌.结论 用FFA模拟的体外脂肪变模型可刺激A20蛋白的表达变化和炎性因子的分泌,NF-κB通路和MAPK通路均参与了U937和HepG2对FFA的应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