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原因,讨论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方法.总结救治经验,提高认识,以便提高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对我院6年来收治的66例急性脑肿胀的病人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6例TACS病人死亡41例,其中有44例为手术治疗,术后有26例死亡,其余22例通过非手术治疗,死亡18例.总死亡率为67%.结论 外伤性急性脑肿胀预后极差,死亡率和残废率极高,临床上要针对不同病例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给予综合治疗,符合手术指征的,尽早手术,能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保守治疗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便取得好的临床效果.
-
精神卫生中心颅脑CT鉴定
目的:通过140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分析颅脑CT的表现,提高了对脑萎缩、脑软化的认识.方法:头颅常规轴位平扫.结果:颅脑疾病109例中,颅骨缺损37例,脑软化65例,脑膜脑膨出7例,脑萎缩64例,陈旧性颅骨骨折12例,基底节腔梗10例,脑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2例,脑发育不全1例,阴性31例.讨论:检查诊断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并对脑萎缩诊断进行讨论.
-
基于改进的FCM模糊聚类的颅内出血 CT图像分割研究
本文针对人脑CT图像的出血病灶区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算法进行颅脑内出血病灶的分割.首先对颅脑CT图像进行预分割,通过左右扫描算法和中值滤波算法将颅内结构从源CT图像中提取出来;然后对预分割而得到的颅内结构,利用在目标函数和隶属度函数中分别添加空间信息的改进FCM聚类算法进行出血病灶提取.通过对CT颅脑图像和添加椒盐噪声的CT颅脑图像进行病灶分割,结果显示本文算法对噪声不敏感,可以准确分割出出血病灶.
-
早期脑梗塞患者颅脑CT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早期脑梗塞患者颅脑CT影像学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GE Prospeed AI螺旋CT扫描仪对病发6 h内的早期脑梗塞患者40例进行颅脑检查,采取连续性扫描对颅脑进行全面扫描,分析检查阳性率.结果 40例患者经颅脑CT检查,32例被诊断出阳性病灶,占比为80.00%,余下8例诊断结果为阴性,占比为20.00%.32例阳性患者中,23例有超过3处脑梗塞特征,占比为57.50%(23/40).结论 颅脑CT影像应用于早期脑梗塞患者中可以有效反映脑梗塞病变特点,并且在治疗早期脑梗塞中应用价值较高.
-
Binswanger病的颅脑CT诊断分析
目的:对Binswanger病的颅脑CT诊断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收治Binswanger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颅脑CT平扫,对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5例患者CT表现为弥漫性低密度区或脑白质内斑片状,边缘为月晕状;为对称性分布,其中Ⅰ型33例,Ⅱ型24例,Ⅲ型8例;合并脑萎缩62例,腔隙性脑梗死58例。结论:CT在Binswanger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价值,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Binswanger病 颅脑CT 诊断 -
颅脑CT扫描应用于癫痫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观察评价运用颅脑C T扫描诊断癫痫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确诊为癫痫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颅脑C T扫描结果以及脑电图检查的结果,分别设为C T组、脑电图组,对比组间诊断结果.结果:比较组间对癫痫病的敏感性,脑电图组优势明显,P<0.05,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两组检查方法对癫痫疾病病因的检出情况,C T组优势明显,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在对癫痫疾病进行诊断时,颅脑C T与脑电图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C T在检出癫痫病因及病灶位置方面较脑电图有显著优势,但脑电图对癫痫的敏感性更高,因此,临床在诊断癫痫时应联合运用CT扫描和脑电图检查,综合考虑CT与脑电图的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颅脑CT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颅脑C T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患者40例,患者均接受相同的颅脑CT检查;分析颅脑CT检查的效果.结果:经过颅脑CT检查后40例患者中有37例出现C T异常现象,异常检测率为92.50%(37/40);轻度脑萎缩有21例,中度脑萎缩15例,重度脑萎缩1例.结论:在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检查中应用颅脑CT诊断,能够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滋肾通络方对MCAO大鼠神经行为及颅脑CT的影响
目的:观察滋肾通络方对MCAO大鼠颅脑CT的影响.方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组.灌胃前后,分别行颅脑CT扫描并观察大鼠神经行为评分的变化,比较药物对其影响.结果:中药高、低剂量组、西药组大鼠颅脑CT缺血程度及神经行为评分均好于模型组;中药高、低剂量组缺血程度及神经行为评分好于西药组.结论:滋肾通络方可改善MCAO大鼠脑缺血程度及神经行为评分,从而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探讨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颅脑CT和相关因素。方法实验组是62例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是48例非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颅脑CT的特点。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通过比较,实验组的住院时间长;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高。结论高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吸烟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压和血脂等,从而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
重症颅脑损伤中脑出血的护理体验
目的:对重症颅脑损伤中的脑出血患者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在院就诊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脑出血患者共计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2个护理组:观察组:3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34例,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23%;致残率17.64%;对照组有效率82.35%%;致残率29.41%。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脑出血疾病治疗中,加入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建议推广。
-
出血性转化诊断中颅脑CT和磁敏感加权成像的 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颅脑CT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各型出血性转化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方便收集2012年2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脑梗死患者126例,对颅脑CT和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HI1型患者中,颅脑CT出血灶的检出数量为27个,检出率19.05%,SWI检查的出血灶检出数量为73个,检出率为42.86%,颅脑CT在出血灶检出数量和检出率上均明显低于SW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2、PH1和PH2型患者中,颅脑CT出血灶的检出数量分别为45、21和11个,检出率分别为34.13%、14.29%和7.14%,SWI检查出血灶的检出数量分别为48、23和11个,检出率分别为34.13%、15.87%和7.14%,颅脑CT和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的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可敏感的检查HT的早期微小出血灶,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CT在癫痫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CT在癫痫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今后的临床工作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择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67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脑电图(EEG)和颅脑CT扫描检查结果异常率的差异.结果 经过比较后发现,癫痫颅脑CT检查结果阳性率明显低于EEG,数据处理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检查结果异常的53例患者中,病因为颅内肿瘤20例、脑梗死7例、脑出血4例、脑囊虫9例、先天畸形6例、脑内异物7例.结论 EEG和颅脑CT检查均对癫痫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中EEG的敏感性较高,而CT在癫痫病因的检出方面更具优势,更有助于指导癫痫的临床治疗.
-
颅脑CT的临床应用及CT片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应用颅脑CT的效果,对颅脑CT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2013年接收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来进行此次的研究探讨,对患者的颅脑CT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接受的首次颅脑CT检查,灵敏性是66.67%,在对患者进行的数次CT检查后,表明,其发病时间推移后,其颅脑CT结果也会开始转为阳性结果。结论临床中进行颅脑CT检查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的一种手段,患者如果属于疑似颈髓损伤情况,还需要接受MRI检查,避免漏诊和误诊。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正常儿颅脑CT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正常儿颅脑CT特点对照,以提高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确诊率.方法 对比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颅脑CT影像学特征与32例正常新生儿颅脑CT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 正常新生儿颅脑CT显示脑白质密度较低,脑灰质较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颅脑CT显示脑实质内存在低密度灶,合并颅内出血.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正常儿颅脑CT对照分析,可提高对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确诊率,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正常新生儿 颅脑CT 对照分析 -
500例精神病患者颅脑CT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精神病患者颅脑CT的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12月本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颅脑CT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所有病例中,385例精神病患者CT表现未见异常,115例患者颅脑CT显示异常,阳性率为23.00%.其中脑梗死患者占69.57%(80/115),40岁以上有脑梗死的患者占60.87%(70/115);脑萎缩患者占34.78%(40/115);脑肿瘤患者占36.52%(42/115);脑内钙化患者占8.70%(10/115);脑积水患者占21.74%(25/115);脑内囊肿患者占8.70%(10/115);硬膜下积液患者占4.34%(5/11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行常规颅脑CT检测,可发现一些隐匿性疾病并及时治疗,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脑囊虫病的CT诊断价值(附160例的分析)
探讨CT对诊断脑囊虫病的影像特点,病灶分型及诊断价值.脑囊虫病是指猪绦虫尾蚴寄生在人类颅内的一种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我国北方为多发地区,患病后一般需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查脑脊液囊虫补体试验等,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该病的定位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颅脑CT辅助超声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运用
目的 研究早期颅脑超声确诊为脑室周-脑室内出血的一组极低体重儿,当胎龄达40周时,分别行颅脑超声与颅脑 CT检查,比较其异同.并将患儿随访至2岁,判断预后.方法 本文通过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31日早产儿4473例,分别于生后2-3天行颅脑超声检查,确诊了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2996例,把其中体重不足1500克405例的患儿于胎龄达40周行颅脑CT与颅脑超声检查.结果 颅脑超声示脑室周-脑室内出血未吸收的,颅脑CT也可提示.颅脑超声提示脑白质损伤的CT表现为白质低密度;B超提示脑白质软化的CT部分显示孔洞脑;随访至2岁时存在脑瘫,视力,听力障碍,认知障碍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检查以方便,快捷,敏感,可床边操作等特点逐渐成为早产儿颅脑影像的首选检查方法.但胎龄达40周时颅脑CT辅助颅脑超声对脑损伤的评估和判断预后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
中风症证型初探--急性脑内壳核出血60例CT分析
自1997年4月~1999年5月,在我科病房收治的中风病人中,收集了急性脑内壳核出血60例,根据其颅脑CT的检查结果与中风辨证分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4884例轻型颅脑损伤CT结果阳性患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轻型颅脑损伤(MHI)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判断MHI程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4 884例MHI患者的临床各因素和颅脑CT检查结果,对患者的性别、年龄(≥65岁、<65岁)、意识丧失、逆行性健忘、呕吐、脑脊液漏、癫痫、头皮外伤、神经病学阳性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优势比(OR)=0.703,95%可信区间(95%CI)0.530.94,P=0.02;年龄≥65岁OR=3.74,95%CI 2.38~5.88,P=0.00;意识丧失OR=18.17,95%CI 12.66~26.07,P=0.00;逆行性健忘OR=4.19,95%CI 2.17~8.07,P=0.00;呕吐OR=27.01,95 %CI 18.45~39.55,P=0.00;脑脊液漏OR=63.80,95%CI 33.01~123.30,P=0.00;癫痫OR=1.61,95 %CI 0.30~8.58,P=0.58;头皮外伤OR=0.95,95%CI 0.75~1.22,P=0.69;神经病学阳性体征OR= 9.87,95%CI 2.03~47.95,P=0.05;GCS评分OR=1.10,95 %CI 0.85~1.42,P=0.47,其中男性、高龄(≥65岁)、意识丧失、逆行性健忘、呕吐、脑脊液漏、神经病学阳性体征是MHI的危险因素.结论 性别、年龄、意识丧失、逆行性健忘、呕吐、脑脊液漏、神经病学阳性体征对判断MHI程度有一定意义,可为临床处理这类损伤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轻型 颅脑CT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大量脑干出血微创术的临床应用(附8例报告)
脑干出血是临床急症,病死率高.本中心于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应用自制的“特殊部位脑出血微创定位器”(正申请专利中)和微创术实施脑干血肿定位穿刺、血肿抽吸,救治了出血量平均在13.5 ml的8例重症脑干出血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