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灌流强度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 预后的影响

    作者:曹岩;杨祥明;李铁刚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血液灌流(HP)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PQ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服毒至就诊时间<12h且入院24h内接受HP治疗的口服PQ中毒成人患者。根据HP强度将患者分为低强度HP组(单次HP2h、1个灌流器)和高强度HP组(单次HP6h、3个灌流器);根据口服PQ剂量将患者分为小剂量(<20mL)、中剂量(20~40mL)、大剂量(>40mL)中毒组。对比各组患者入院时基线资料及入院治疗4d动脉血氧分压(PaO2)、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追踪28d全因死亡情况;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PQ中毒死亡患者的特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①14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低强度HP组67例(小剂量中毒24例、中剂量27例、大剂量16例),高强度HP组77例(小剂量中毒28例、中剂量29例、大剂量20例)。不同强度HP组患者年龄、服毒量、中毒至洗胃时间、就诊至灌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高强度HP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低强度HP组(46.8%比70.1%,χ2=8.032,P=0.005);中、小剂量中毒患者中,高强度HP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低强度HP组(41.4%比74.1%,χ2=4.841,P=0.017;21.4%比50.0%,χ2=4.661,P=0.043),而大剂量中毒患者经高强度HP治疗后28d病死率较低强度HP治疗无明显下降(90.0%比93.8%,χ2=0.000,P=1.000)。③大剂量中毒患者中有12例存活时间<72h,未进行统计学分析;中、小剂量中毒患者采用高强度HP治疗4d血生化指标均较低强度HP治疗者明显改善。④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口服PQ剂量更大,中毒至洗胃时间和就诊至灌流时间更长,进行高强度HP的比例更低。⑤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口服PQ剂量〔中剂量优势比(OR)=0.018,95%可信区间(95%CI)=0.004~0.085,P<0.001;大剂量OR=0.075,95%CI=0.018~0.322, P<0.001〕、中毒至洗胃时间≥120min(OR=0.146,95%CI=0.045~0.470,P=0.001)、就诊至灌流时间>4h (OR=0.108,95%CI=0.029~0.395,P=0.001)、应用低强度HP(OR=0.363,95%CI=0.142~0.930,P=0.035)是急性PQ中毒患者28d死亡的危险因素。⑥ROC曲线分析显示,口服PQ剂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95%CI=0.723~0.885),当截断值为5.50mL时,敏感度为94.0%,特异度为65.6%;中毒至洗胃时间的AUC为0.702(95%CI=0.617~0.786),当截断值为85.00min时,敏感度为48.2%,特异度为83.6%;就诊至灌流时间的AUC为0.719(95%CI=0.636~0.801),当截断值为3.50h时,敏感度为59.0%,特异度为78.7%。结论口服PQ剂量、中毒至洗胃时间、就诊至灌流时间对PQ中毒患者28d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尽早进行高强度HP可明显改善服毒量≤40mLPQ中毒患者的预后,但对重度中毒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