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与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曙光;李曙晖;陈鹏;刘春安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指导下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EMBM)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EMBM和ESD切除的60例结直肠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EMBM术者32例(EMBM组),行ESD术者28例(ESD组),比较两组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完全切除率、切除病变平均直径、手术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EMBM组完全切除率96.9%(31/32),ESD组完全切除率96.4%(2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812);ESD组切除病变平均直径(12.3±2.6)mm明显大于EMBM组(9.1±2.2)mm(t=3.36,P=0.038);EMBM平均手术时间(20.5±5.1)min明显少于ESD组(36.8±4.5)min(t=6.718,P=0.008);EMBM组穿孔率为0,明显低于ESD组10.7%(3/28)(χ2=6.37,P=0.013);EMBM组术中严重出血率为3.1%(1/32),明显低于ESD组14.3%(4/28)(χ2=4.89,P=0.021);术后随访6~12个月,EMBM及ESD组均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EMBM和ESD均是内镜下治疗直结肠黏膜下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但ESD组切除病变平均直径明显大于EMBM组.

  • 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作者:陈子洋;刘晓岗;李易;李良平;胡晓;阳运超;张仁翼;宋彦;秦芩

    目的 观察早期食管癌患者应用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multi-band mucosectomy,MBM)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早期食管癌患者68例,依据内镜下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行MBM者35例(MBM组)与行内镜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者33例(ESD组),比较2组病灶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MBM组手术时间((31.3±4.0)min)低于ESD组((47.2±4.6)min)(t=-15.195,P=0.000),2组病灶治愈性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2组均无病灶局部复发.结论 早期食管癌患者应用MBM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晓波;高子夜;金曙;李胜保;童强;王强

    目的:探讨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lti-band mucosectomy,EMBM)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33例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及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术前行Lugol碘染色观察病变范围,全麻下行EMBM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患者疗效.结果:33例患者的35处病灶均成功切除,完全切除率为100%,术后病检:轻度不典型增生2例,中度不典型增生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6例,早期食管鳞癌7例;病检符合率为81.8% (27/33).有7例患者出现胸痛,其中2例行内镜下止血,无1例出现穿孔、感染、梗阻等并发症.术后2周创面已无渗出,术后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瘢痕,术后随访6 ~18月,患者无复发.结论:EMBM操作简便、用时短,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价值

    作者:高子夜;刘晓波;金曙;李胜保;童强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MBM)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确诊的35例位于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行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患者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病检15例,与内镜活检标本符合率为93.3%(14/15),20例未取检者超声胃镜符合率为95.0%(19/20),超声胃镜总符合率为88.6%,有6例患者出现胸痛,其中2例行内镜下止血,患者无穿孔、感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复查创面无渗血、渗液,4周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疤痕,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患者复发。结论超声胃镜可以判断食管黏膜下肿瘤起源并初步定性,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操作简便、用时短,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安全性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两种方法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单宝珍;徐柳;李胜保;郜元军;王强

    目的:比较内镜下多环黏膜切除术(EMBM)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食管上皮内瘤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5例食管上皮内瘤变患者,其中45例经 EMBM治疗(EMBM治疗组),40例经 ESD治疗(ESD治疗组)。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发症、手术时间及医疗费用情况。结果 EMBM治疗组1次切除率为97.8%(44/45),ESD治疗组1次切除率为95.0%(38/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患者于术后第1、3、6、12个月复查胃镜,均未见复发;EMBM治疗组(8.89%,0)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ESD治疗组(35.00%,15.00%),P<0.05;EMBM治疗组[(26.5±14.2)min]手术平均耗时明显低于 ESD治疗组[(65.2±26.1)min],P<0.05;ESD治疗组(18000元)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 EMBM治疗组(8500元),P<0.05。结论 EMBM较 ESD操作更简便,并发症少,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