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冠状病毒HKU1 Spike蛋白受体结合域结构预测
[目的]探索人冠状病毒HKU1(human HKU1 coronavirus,hHKU1-CoV)Spike蛋白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蛋白结构.[方法]利用已经发表的hHKU1-CoV Spike基因序列,通过蛋白建模获得该冠状病毒Spike空间结构,运用PDBsum平台进行蛋白结构分析.[结果]人冠状病毒HKU1-CoV Spike氨基酸序列(No.AGW27881.1) 535 ~673位可能存在RBD,二级结构显示该区域共有4个β折叠股、6个α螺旋,2个β-α-β单元.蛋白质空间结构分析显示RBD可分为核心区和Loop区.核心区由2个平行的β折叠股和4个α螺旋顺序链接组成,Loop区位于核心区外围,由ASN589-PRO673之间氨基酸构成1个含有3个边缘的柔性区域和2个反向平行的β折叠共同组成的腔隙结构,该区域可能是hHKU1-CoV与宿主受体作用的关键部位.[结论]hHKU1-CoV Spike蛋白与宿主受体作用的关键部位可能位于SER606~PRO673,这与已知结构的β冠状病毒相同区域在Loop区存在差异,但冠状病毒受体尚需进一步探索.
-
棘突蛋白在冠状病毒跨宿主感染中的作用
冠状病毒感染有相对严格的宿主和组织特异性,其中部分病毒在演化中会发生细胞嗜性改变.冠状病毒的跨宿主感染能力主要取决于病毒表面棘突蛋白的变异及其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改变.棘突蛋白的变异主要集中在受体结合域(RBD),其他区域也与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特异性有关.另外,较大的RNA基因组、独特的套氏亚基因组转录、复制过程中模板转换引起的高频率基因重组等使冠状病毒不断出现毒力或宿主变异,而共感染和持续性感染则为病毒重组及跨宿主感染提供了机会.
-
SARS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和鉴定
目的 为了研究SARS冠状病毒感染与免疫和跨种属传播机制,从来源于人和果子狸的SARS冠状病毒Spike蛋白基因中,克隆病毒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RBD基因,先经T-A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双酶切后进一步亚克隆至质粒pGEX-6p-3,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通过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并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表达情况.结果 扩增了RBD的编码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pGEX-6p-3-hsRBD和pGEX-6p-3-csRBD,RBD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良好的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7 000.结论 本工作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了两物种来源的SARS冠状病毒的RBD,两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因此我们可通过配基受体结合实验,为进一步研究SARS冠状病毒感染与免疫及跨种属传播机制奠定了基础.
-
SARS冠状病毒spike蛋白上的CoV的受体结合域的研究进展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一种新发现的动物源性SARS冠状病毒(SARS coronavirus)引起,具有高致病性、高传染性和高病死率的新型人类疾病.现已鉴定SARS-CoV的刺突糖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域(RBD)介导了病毒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跨种属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综述RBD的组成、功能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SARS冠状病毒S蛋白受体结合域的克隆测序
目的 从来源于人和果子狸的SARS冠状病毒S蛋白基因中,获得受体结合域(RBD)基因的克隆.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RBD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转化后挑取阳性克隆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并分析RBD基因序列.结果 获得了人和果子狸来源的RBD的基因片段,长度为579 bp,两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果 RBD是SARS冠状病毒与靶细胞结合的部位,本工作成功克隆了SARS冠状病毒的RBD基因,为该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