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病例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明文;李文

    目的 了解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探讨降低VDVP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引发的VDVP的分类、发生情况,病毒型别分布,人群分布,OPV免疫剂次与VDVP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结果 全球已报告多起疫苗相关性脊灰事件,病毒型别主要为Ⅱ型,其次为Ⅰ型.VDVP的发生主要与疫苗株病毒的基因突变、重组有关.机体免疫缺陷者更易发生.结论 在消灭脊灰的后期,消除VDVP将成为消灭脊灰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此,有关学者建议停止使用OPV,改用脊灰灭活疫苗或两种疫苗相结合的序贯免疫程序.

  • α-1b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作者:赵枫;王爱萍

    本研究采用肌肉注射基因重组α-1b干扰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阳性的毛细支气管炎,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 α-1b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作者:赵枫;王爱萍

    本研究采用肌肉注射基因重组α-1b干扰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阳性的毛细支气管炎,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治疗对照组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 基因重组/尿卵泡刺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临床效果的比较

    作者:杨宗芝;李波;薛伟;宋东坡

    目的 评估基因重组和尿卵泡刺激素在体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临床效果的差异. 方法 对单纯输卵管性因素行IVF-ET 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尿卵泡刺激素(u-FSH)与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促排卵的结果 进行比较. 结果 u-FSH组卵子成熟率显著高于r-FSH组(P<0.01),而平均费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低于r-FSH组(P<0.05).两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妊娠率、平均获卵率、促排卵天数、促性腺激素(Gn)用量、局部反应、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在IVF-ET治疗周期中,u-FSH在不影响妊娠率的同时较r-FSH更有助于卵泡成熟,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并有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的趋势.因此,u-FSH有可能成为IVF-ET治疗周期中较为理想的促排卵药物.

  • 浙江省检出四株新的HIV-1 B/C重组毒株

    作者:姚亚萍;张佳峰;徐云;杨介者;郭志宏;潘晓红;朱益民

    HIV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由于其颗粒基因组的独特构成(两个拷贝基因组)和引物模板“跳跃”基因复制机制等特征,造成HIV具有较高频率的基因重组发生.

  • 甲型H1N1流感中医病因病机治法述要

    作者:周平安

    甲型H1N1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一种,因其发热、传染性强,属于中医"温疫"范畴.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一般3~5年发生一次小变异,引起小流行,10~20年发生一次大变异,或发生基因重组,引起一次大流行,甚至发生席卷全世界的大流行.在20世纪中,席卷全球的大流行共有5次,其中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造成2000万到5000万的死亡.

  • 慢性尿酸性肾病动物模型研究及中医药对其的影响

    作者:高志卿;邓跃毅;王琳;陈以平

    近年来,慢性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逐渐增多,人们主要从基因重组、抑制尿酸排泄、促进血尿酸产生几方面来复制动物模型.中医药在降低血尿酸、调整细胞因子水平、延缓肾间质纤维化方面显现出较好疗效,但尚待进一步加大对中药或其提取成分的研究.本文就上述内容进行了综述.

  • 人肠道病毒A71型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及毒力相关位点分析

    作者:刘爱平;谭徽;谢群;陈柏塘;刘晓峰;张勇

    为了解人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的基因重组和遗传进化特征,探索其毒力相关位点.本研究通过对郴州市3株EV-A71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应用RDP软件(版本4.1.6)将其与231条EV-A71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检测可能的重组事件及重组位点;采用SimPlot软件(版本号3.5.1)对重组序列、2条亲本序列和其他A组肠道病毒(EV-A)代表株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采用MEGA软件(版本5.2)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发现郴州市3株EV-A71毒株均检测到重组信号,其共同的亲本主序列为广东省2009年毒株,亲本亚序列为中国台湾地区2008年毒株;我国C4b进化分支EV-A71代表株(分离于1998年的SHZH98株)和C4a进化分支EV-A71代表株(分离于2008年的安徽阜阳株)均与CVA4、CVA14及CVA16原型株在3D区域检测到型间重组信号.采用SPSS软件(版本19.0)对不同病例类型的变异位点作卡方检验以筛选出可能的毒力相关位点.发现死亡病例组与重症病例组间未找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突变位点;而死亡与重症病例合并组与一般病例组进行比较,共发现18个突变位点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突变位点仅分布于P2区和P3区,而P1区未见.我国大陆的EV-A71流行株与EV-A其他毒株的型间重组早在1998年前即已经发生,并且在2008~2012年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中,EV-A71的型内重组频繁发生.此外,EV-A71毒力的改变可能与非衣壳蛋白区的变异相关,因此应该关注非衣壳蛋白基因改变对病毒毒力的影响.

  • 中国1995~2004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膜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作者:聂磊;张庆霞;韩宗玺;邵昱昊;荣骏弓;刘胜旺;孔宪刚

    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到了我国1995~2004年20株IBV现地分离株的膜蛋白(Membrane,M)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表明,20株IBV分离株M基因开放阅读框由672~681bp组成,编码由223~2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与我国分离株LX4相比,M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变异主要发生在2~17位、221~223位,其中4~6位存在氨基酸的插入和缺失,导致IBV毒株间M蛋白糖基化位点的差异.与GenBank中34株IBV参考毒株M蛋白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54株IBV毒株分属于5个进化群.我国IBV分离株M基因在进化关系上较为独立,主要分布在第Ⅱ群和第Ⅳ群,其中第Ⅱ群分离株和中国台湾毒株进化关系密切.此外,参考IBV国内分离株S1基因及N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的研究结果,并与M基因进行比较,表明我国IBV也存在着基因重组现象,尤其是疫苗毒和流行毒之间的重组.

  • 中国1995~1999年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核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作者:张庆霞;陈建飞;韩宗玺;周玉长;邵昱昊;荣骏弓;刘胜旺;孔宪刚

    应用RT-PCR方法扩增到了我国1995~1999年10株IBV现地分离株的核蛋白基因片段,并将其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发现,10株IBV分离株核蛋白基因均含有一个长1 230bp的ORF,编码由40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未发现碱基的插入和缺失.与GenBank中的20个IBV参考毒株核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本研究分离的毒株主要分布于3个群中,该3群病毒主要包括我国IBV现地分离株.对n基因及其局部功能区序列比较发现,我国分离株与H120疫苗株N蛋白存在广泛的氨基酸变异.通过与s1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比较发现,我国IBV分离株存在基因重组现象.以上结果表明我国1995~1999年IBV毒株存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现象.

  • 禽反转录病毒与DNA病毒间的基因重组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作者:崔治中

    自从中国香港报道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人以及在中国暴发的SARS确认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起的以来[1,2],人们开始高度关注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变异.

  • 人类肠道病毒基因重组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海岩;姜萍;陈鹏;陶泽新;张文强;徐爱强

    人类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基因变异,由于基因重组导致的HEV毒力及致病力的增强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尤其是重组后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衍生株在全球多个免疫覆盖率较低地区导致的脊灰暴发,已让各国学者对HEV基因组重组变异机制产生了新的兴趣.本文对HEV基因组的进化特征、基因重组类型及体外重组体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

  • 腺病毒新型别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国虹;许文波

    腺病毒是DNA双链病毒,与人类的多种疾病相关.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人腺病毒已有60多个型别.52~67型腺病毒是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发现和划分的.与以往传统血清学方法确定的51个血清型在组成方式,致病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些新型腺病毒大部分是由同亚属的某两个或几个血清型同源重组而成,某些病毒重组后疾病谱发生了改变.虽然重组是病毒进化的一种方式,重组现象普遍存在于新型腺病毒中,但是重组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是否对人类具有潜在的危险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总之,目前新型腺病毒正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就新型腺病毒研究的进展展开综述,了解人腺病毒属新型别的研究现状.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N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初步应用

    作者:张明程;段淑敏;伊瑶;周永东;高阳;杨焕明;董小平;毕胜利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病原是SARS冠状病毒[1],该病毒引起以呼吸道肺上皮细胞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引发免疫抑制而造成全身感染.同时,SARS病毒感染导致全身血管病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新病原.目前,在我国SARS感染后的免疫学诊断尚无完善的方法,细胞培养的抗原面临纯化困难和操作的危险性.我们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SARS冠状病毒N蛋白全长基因,为进一步建立特异性诊断方法、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备选实验材料.

  • 2013~2014年山东省4株柯萨奇B4型分离株遗传分析

    作者:王敏;韦庆娟;李娟;江新泉;张振杰;童贻刚;丁淑军;王显军;史卫峰

    尽管柯萨奇病毒B4 (Coxsackievirus B4,CVB4)分离率不高,但是在我国引起儿童脑炎的病例屡屡报道.目前人们对CVB4基因组的遗传变异了解并不多,GenBank公共数据库仅仅存储有20几个CVB4全基因组序列,分离自我国的CVB4基因组序列不足10条.本研究对2013~2014年山东省分离的4株CVB4阳性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得其全基因组序列,利用Mega 5.1对CVB4型毒株全基因组及VP1片段进行系统发生及同源性分析,用RDP3和SimPlot 3.5.1软件进行基因重组分析.结果显示这4株病毒为柯萨奇病毒B4(Coxsackievirus B4,CVB4)型,全基因组序列长度分别为7 372bp、7 389bp、7 389bp和7 391bp,核苷酸同源性为97.1%~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8.5%~99.9%.与2013年温州CVB4分离株CVB4/P11/2013/China(GenBank登录号:KP289433)分离株同源性高,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1%~98.3%和98.6%~99.4%.对VP1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VP1基因可划分成5个基因型,基因型内部序列距离小于15%,而基因型间距离均大于15%.另外,4株CVB4分离株VP1的进化关系较近,同近年来国内其他分离株单成一簇,属于基因型V分支.经RDP3和SimPlot 3.5.1软件分析发现,这四个CVB4分离株均发生了基因重组,分离株SDJN/CHN/2013可能发生了两次基因重组.综上,这4个CVB4分离株基因组高度相似,均位于基因型V分支,且基因组发生了基因重组.

  • 柯萨奇病毒A组2型江苏分离株(JS16-80)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作者:杨倩;严冬梅;张勇;樊欢;嵇红;冀天娇;宋洋;许文波

    柯萨奇病毒A组2型(CV-A2)是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体.本文选取中国大陆流行的D基因型代表毒株JS16-80/JS/CHN/2016(简写JS16-80)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了解其基因特征,并进行重组和进化分析.结果提示,JS16-80在非结构蛋白P2和P3多区段均有出现重组现象,并且多个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参与了非结构蛋白的重组.本研究可帮助了解CV-A2的全基因组特征和重组特点,进一步为CV-A2重组对其进化和潜在致病力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 HGF与风湿免疫性疾病

    作者:刘暘;肖镇

    在健康及疾病状态下众多的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因此认识GF的功能调节及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到目前为止,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被认为是强的肝再生促进剂.1987年日本的中村敏一从3000只大鼠的血小板中将GF纯化成单一的蛋白质,1989年根据GF N末端氨基酸序列成功地克隆了GF的cDNA并解明其全氨基酸序列和用基因重组的方法人工合成了GF.

  • 人体铜伴侣蛋白Atox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张雪峰;高旭;尹王申;周虹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人体转铜伴侣蛋白Atox1的cDNA片段,直接克隆到PCRII载体上,经DNA序列测定后,再插入到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6p-2上,构成重组表达质粒PGEA,将此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获得PGEA融合蛋白的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位点特异性蛋白酶切得到纯化的Atox1蛋白.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王进;崔景彬;张亚卓;董子明

    目的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为将IGF-1基因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打下基础.方法质粒pcDNA3.1-IGF-1经EcoR Ⅰ和Xho Ⅰ双酶切后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IGF-1,采用酶切及测序对重组体进行鉴定.而后脂质体转染pLXSN-IGF-1至包装细胞pA317,检测培养上清病毒滴度.结果重组真核基因表达载体pLXSN-IGF-1经EcoR Ⅰ和Xho Ⅰ双酶切后,得到了400 bp和6.0 kb两条带;以重组体为模板进行PCR检测,40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呈阳性;重组体测序结果与预期结果完全一致;建立了细胞系PA317-IGF-1,其培养上清平均病毒滴度为6.5×105 C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IGF-1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

  • 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质粒的构建

    作者:文杰;张世馥;李守柔

    目的构建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ro的重组体. 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克隆技术从质粒puc18中酶切回收900bp的人NM23-H1基因片段,与PcDNA3.1/Zero构成重组体,并根据表达载体与克隆基因核苷酸序列中酶切位点分析、鉴定插入片段的正反连接. 结果酶切得到900bp的NM23-H1基因片段,5.0kb质粒载体,两者相连构建成重组体PcDNA.NM23,利用Pst Ⅰ酶切位点确认PstI酶切后得到4条带的重组体为正向连接. 结论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cDNA.NM23成功构建,为卵巢癌基因治疗提供了部分实验基础.

533 条记录 1/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