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血压伴糖尿病降压治疗的体会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伴糖尿病药物联合降压的临床治疗,从中总结出治疗两种疾病并存时血压控制体会,供临床工作人员参考.结果: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И受体阻滞剂(ARB)和二氢吡啶类拮抗剂(CCB)联合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D)治疗,能达到较理想降压水平.结论:合理联合降压达标治疗能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评析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11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干预效果、血压值、血糖值达标天数及干预前后血压、肾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情况、肾功能监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值、血糖值达标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地控制血压和血糖,改善肾功能.
-
中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在治疗中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中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1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2组血压、血糖及SAS、SDS好转情况.结果 治疗前血压、血糖、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心理干预组血压、血糖、SAS、SD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干预治疗是一种对治疗、预后改善的有效地非药物治疗手段,可在临床中推广.
-
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临床探析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病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患者25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7例.分别采用缬沙坦和非洛地平进行治疗20周,观察血压、血尿酸、血肌酐和尿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在组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非洛地平组的降压效果较缬沙坦组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尿酸浓度组内和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肌酐浓度在治疗后组内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优势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尿蛋白排泄量在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缬沙坦和非洛地平对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和尿蛋白排泄量,缬沙坦对患者的血尿酸影响较大,非洛地平对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影响较大.
-
氯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分析探讨氯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治疗中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 选取206例就诊于该院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组:常规组103例,治疗方法为口服氯沙坦;干预组103例,治疗方法为口服氨氯地平.通过不同治疗方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PWT、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均较该组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水平要较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水平改善更为明显(P<0.05);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LVPWT要较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使用氯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临床上显示其都能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显著的改善,其中氯沙坦对患者左心室的厚度改善比较明显,氨氯地平对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改善比较明显.
-
氯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 探究氯沙坦、 氨氯地平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口服氯沙坦治疗,观察组使用氯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糖、血压水平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比为97.82%: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浅析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究脑卒中的发病诱因,为脑卒中的有效控制预防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100例,每组成员在身体特征、年龄组成、文化水平和发病特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个性化医护治疗。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和治疗组患者结果得出,患者在年龄、酗酒、有烟瘾、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异常和吞咽困难等初步的资料统计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数据分析之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根据各因素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分析显示:岁数、血脂值、血糖值、烟瘾程度、酗酒、吞咽困难等因素危险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其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价值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接收诊治的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降低血糖及血压效果显著.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既实施效果。方法:利用个体指导、公开课和健康处方等形式,以知识讲解与示范操作的方法,对85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糖尿病知识和降压降糖药正确应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实施前,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优良率为35.3%,健康教育实施后,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优良率为82.4%(P<0.05);学会注射胰岛素、使用血糖仪及尿糖测定人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促进患者认识疾病和学会自我护理有积极作用。
-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目的:观察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 MAU)与血压变异性( BPV)、血压昼夜节律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 EH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50例( EH+DM组),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的对照组50例,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所有入选者均行MAU和血清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1水平测定。结果①与EH组相比,EH+DM组BPV增大、非杓型和MAU(+)的例数增多(P<0.05)。②血清 NO含量,EH+DM组>EH组>对照组(P<0.01);ET-1含量,EH+DM组<EH组<对照组(P<0.01);三组间比较NO、E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杓型血压患者相比,非杓型血压患者 MAU(+)检出率增大(P=0.962,P=0.002)。④在 EH 组和EH+DM组,收缩压变异性(SBPV)与ET-1含量呈正相关(r=0.506,P<0.01),与NO含量呈负相关(r=-0.438,P<0.01)。结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MAU(+),且多出现BPV增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三者在病理生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相互作用。
-
社区高血压伴糖尿患者非药物干预及合理用药预防的效果及随访体会
目的:探究对社区高血压伴糖尿患者实施非药物干预以及合理用药指导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相关的干预经验.方法:将120例社区高血压伴糖尿患者患者选入本次研究,病例选择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选患者被分为2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n=60)维持日常生活及医疗状态,观察组(n=60)给予综合性非药物干预以及合理用药指导和定期随访.结果:不同的干预后两组血压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组内比较两组舒展压和收缩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但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伴糖尿患者患者实施综合性的非药物干预及合理用药指导等效果显著.
-
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运用缬沙坦和非洛地平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运用缬沙坦和非洛地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中心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80例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单纯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缬沙坦和非洛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尿素氮、尿酸、血肌酐含量均有一定程度降低,观察组有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给予缬沙坦和非洛地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以及个体肾功能,安全性高.
-
社区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社区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76例进行分组研究.A组用氨氯地平片单药进行治疗;A+X组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降压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药物副作用.结果:A+X组患者降压总有效率显著比A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A+X组治疗后血糖水平、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比A组好,P<0.05;两组患者药物副作用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社区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糖和血压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值得推广.
-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氧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1)治疗组FBG和2 h PBG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FINs水平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S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有效降压,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有效方法.
-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究分析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治疗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与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降低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
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半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本研究以某社区102例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51例,均采取不同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经社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血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二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血糖指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30例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的81.54%(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降低血糖及血压效果显著.
-
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对合理用药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对合理用药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120例住院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60例作为对照组,另60例为观察组,在观察组患者的诊治工作中联合进行临床药学工作,而在对照组中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则不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中患者的临床用药指标.结果 两组干预前用药情况(重复用药、忘记服药、剂量错误、剂型错误)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用药情况(重复用药、忘记服药、剂量错误、剂型错误)的发生率分别为3%、5%、0%、0%,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用药情况(重复用药、忘记服药、剂量错误、剂型错误)分别为12%、15%、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全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能够更好的指导患者临床用药,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