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潜伏期的测定

    作者:李家伟;李丽;刘艳春;唐敬师

    目的:测定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的正常值,建立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采用诱发电位仪,双侧刺激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波形主要有四个波,T1、T2、T3、T4,潜伏期分别是0.7880±0.1139、1.2467±0.1314、1.8265±0.3703、2.5123±0.5968;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的样本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较为稳定,可以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病理状态下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健康人体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检测

    作者:李家伟;刘艳春;朱进才;袁秀玲

    目的 检测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的正常参考值,以建立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值数据库.方法 采用多导诱发电位仪,三导联同时记录,检测40例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获得健康志愿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正常参考值.结果 C3导联波形主要有两个,T1'(-)、T2'(+),它们的潜伏期分别是(3.0205±0.8289)ms、(6.7360±1.3939)ms,T2-T1峰间潜伏期为(3.7438±1.2060)ms.结论 采用C3导联记录,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获得了比较稳定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为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

    作者:李家伟;李丽;刘艳春;唐敬师;程斌;赵龙柱

    目的探讨双侧多导联记录在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实验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正常值.方法采用不同刺激波宽的电刺激,双侧多导联记录大鼠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结果不同时间的实验刺激(RUN1和RUN2),各个相应波潜伏期无明显差异(P>0.05).左右两侧各个相应波潜伏期中,RUN2-T1-C2(0.04 ms)和RUN1-T1-C3(0.1 ms)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电刺激波宽为0.04 ms时各波的标准差多小于电刺激波宽为0.1 ms时各波的标准差.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采用同体双侧对比实验时,建议使用0.04 ms的电刺激波宽.

  • 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家伟;刘艳春;李丽;马东;张改惠

    目的 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并与本实验室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正常参考数据相比较.方法采用多导诱发电位仪,无创伤的表面皮肤刺激,三导联同时记录,检测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获得患者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值.结果 三叉神经痛患者同体两侧(患侧、健侧)各波潜伏期及峰间潜伏期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患侧T1潜伏期与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患侧T2潜伏期、T2-T1峰间潜伏期及患者健侧T2潜伏期、T2-T1峰间潜伏期与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研究中,短潜伏期波有明显变化,更具有参考价值,为进一步研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脑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变化等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