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的时空表达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各种细胞中雌激素α和β受体的表达模式,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108例患有内膜异位症、腺肌症、两症并发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常规光镜下按Noyes分期标准行形态学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不同月经周期时相子宫内膜腺上皮、基质和血管内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Rα信号强度在各组相应的细胞类型、相应的时相无显著差异,但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显示阳性信号的细胞比例增大,且腺上皮细胞质普遍出现ERα阳性信号.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的血管内皮细胞中ERα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ERβ在各组的表达模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甚至略呈下降趋势.结论人子宫内膜中ERα为雌激素效应的主要受体亚型,表达ERα的腺上皮、基质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增多以及腺上皮细胞质普遍出现ERα阳性信号可能与这两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ERβ并不参与这一过程.
-
FKBP52、PR、MMP-2和ER在小鼠腺肌症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观察FK506结合蛋白52 (FKBP52)、孕激素受体(PR)、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腺肌症模型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为探讨其在子宫内膜腺肌症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诱导法构建小鼠腺肌症模型,从小鼠出生第2天开始分别给予0.6,3mg/kg托瑞米芬灌胃(共2组),同时设立对照组,每组15只新出生雌鼠.常规喂养小鼠至5个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子宫内膜组织FKBP52、PR、MMP-2和ER蛋白的定位及表达,采用Realtime-RT-PCR检测FKBP52、PR、MMP-2和ER的表达.结果:托瑞米芬诱导新生小鼠腺肌症模型成功,FKBP52、PR在腺肌症模型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小鼠;MMP-2和ER在腺肌症模型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小鼠.结论:FKBP52、PR、ER和MMP-2在腺肌症模型小鼠和正常对照小鼠子宫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与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关键词: FK506结合蛋白52 孕激素受体 基质金属蛋白酶-2 雌激素受体 腺肌症 -
盆腔脓肿致直肠瘘1例
病历资料患者,女,29岁,主因下腹痛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不向他处放射,无转移性右下腹痛,无发热、恶心,呕吐,来我院检查,B超示:子宫改变,腺肌症不除外,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右附件区不均质回声团性质待定,回家在乡卫生院取环后,输液抗炎治疗,疼痛无缓解,自觉腹胀,大小便困难,无明显消瘦,今来我院复查彩超示:子宫后方囊性占位性病变,左肾积水,收入院.查体:体温36.6℃,血压120/80mmHg,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
黄体期内应用米非司酮对月经的影响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是人工合成的高效抗孕激素药物,主要用于抗早孕.国内外已有关于试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伴月经过多症状疾病的文献报道.
-
不同的方法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86例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内异症及腺肌症患者,将入选者随机分为A组(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n=43)与B组(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n=43),观察两组疗效情况.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结果发现,B组治疗后1年妊娠率为23.3%显著高于A组的4.7%(P<0.05);B组复发率低于A组(P<0.05),分别为0.0%、4.7%;治疗后,两组痛经评分均显著降低,而A组痛经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对经期影响不明显,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经量均显著减少(P<0.05),A组经量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后,A组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B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均有效,二者各有优缺点,但米非司酮价格低廉,且不良反应低,用药后复发率较低,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评价
目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评价。方法对6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彩色多谱勒超声声像图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术后全部被病理证实,其中合并子宫肌瘤25例(32.8%),合并巧克力囊肿22例(28.9%),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26.3%)。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腺肌症62例,诊断符合率93.9%;误诊4例,误诊率为6.1%。合并子宫肌瘤25例,阴道超声检查出23例,符合率92.0%;合并巧克力囊肿22例,阴道超声检查出20例,符合率90.9%;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阴道超声检查出18例,符合率90.0%。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地显示子宫大小、形态、肌层及病灶位置、回声、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为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依据。
-
胃腺肌症伴囊肿形成一例
患者男,53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10余天于2001年8月23日入院.体检除上腹部轻度压痛外无特殊发现.胃镜检查:胃窦小弯侧幽门管区可见3.5 cm × 3.5 cm球形隆起突入胃窦,其顶端可见1.0 cm×1.0 cm溃疡,上附白苔,隆起物似与胃黏膜分离,可移动,质坚韧.
-
子宫腺肌症恶变致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1例
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鳞状细胞癌,较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国内外仅有零星报道.而发生在腺肌症基础上的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且子宫腔内膜没有癌的情况则更加罕见.2011年11月我院收治1例子宫腺肌症恶变的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症病例,现报告如下.
-
活血消异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活血消异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单纯及合并腺肌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39例,根据是否合并腺肌症分为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简称单纯组)29例和合并腺肌症组(简称合并组)10例,均给予活血消异方加减治疗.除6例治疗期间妊娠外,单纯组25例、合并组8例完成6个月经周期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囊肿体积、痛经程度、月经及慢性盆腔痛情况,统计妊娠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服药3个和6个月经周期,右侧囊肿及单纯组囊肿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均<0.05),左侧囊肿及合并组囊肿体积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纯组服药1个周期后痛经程度评分、慢性盆腔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合并组服药2个周期后痛经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2组痛经程度评分逐渐降低;2组痛经持续时间、合并组慢性盆腔痛评分均于服药4个周期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单纯组服药2个周期后月经量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服药5 ~6个周期后月经量积分降低至正常范围内;合并组服药4个周期后月经量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均于服药5个周期后经色经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有妊娠要求的12例患者中妊娠6例.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活血消异方能缩减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体积,可改善临床症状,有利于受孕.
关键词: 活血消异方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腺肌症 -
255例子宫肌瘤术式的分析
1992~1994年,我们对25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了手术治疗,现将其术式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5例患者年龄为22~66岁,其中41~50岁者141例(55.29%);子宫肌瘤生长部位:壁间肌瘤124例(48.63%),多发性肌瘤34例(13.33%),粘膜下肌瘤23例(9.02%),浆膜下肌瘤39例(15.29%),阔韧带肌瘤4例(1.57%),宫颈肌瘤7例(2.75%),合并腺肌症式子宫内膜异位症24例(9.41%).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症12例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ul trasound,HIFU)治疗仪的临床应用,为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患者提供了一种保留子宫的新的治疗途径.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将该项技术用于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
本文报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65例,并对其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进行分析.1一般资料1.1发病年龄:本组以患者自觉症状,如痛经出现时间来统计发病年龄,如无明显症状,发病年龄不清者按入院年龄计算.65例中,小年龄17岁,大年龄57岁,外在型发病年龄较轻,多为25~40岁.腺肌症与混合型年龄较大,多在41~47岁之间,平均年龄42岁.
-
自拟暖宫化瘀方结合温针灸治疗腺肌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温针灸治疗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腺肌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桂枝茯苓丸,观察组应用自拟暖宫化瘀方结合温针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6个疗程(60天),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自拟暖宫化瘀方结合温针灸治疗腺肌症,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进展
米非司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抗孕激素、抗糖皮质激素作用的19-甲基睾酮衍生物,初作为终止早孕的药物在临床上推广,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肯定.随着对其药物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将其进一步用于避孕、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和某些激素依赖性疾病治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Ⅲ型残角子宫腺肌症1例报道
林某,27岁.因继发性进行性痛经2年,发现子宫畸形1年,于2000年10月6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初潮15岁,周期30天,经期5天,量中等,LMP 2000年9月28日.2年前出现痛经,逐渐加重,疼痛向腰骶部放散.患者结婚2年,同居未避孕一直未孕.
-
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腺肌症患者临床资料,就GnRH-α与米非司酮应用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均较为显著,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更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患者接受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阴道彩超在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在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和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入住我院妇产科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63例。术前经阴道超声初步诊断,术后病理学检查确定诊断,结合术后病理计算并比较经阴道超声初步诊断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子宫腺肌症阴超检测灵敏度为84.55%,特异度为43.40%,阳性预测值为75.61%,阴性预测值为57.50%;子宫肌瘤阴超检测灵敏度为96.38%,特异度为96.00%,阳性预测值为99.25%,阴性预测值为82.76%;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阴超诊断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67.12%,阳性预测值为74.47%,阴性预测值为71.01%。结论:经阴道彩超在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中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子宫肌瘤患者中诊断价值高。
-
双子宫畸形合并腺肌症右肾缺如的临床分析
1 典型病例患者17岁,未婚,2001-12-11入院,住院号369228.该患12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周期1个月左右,此次月经来潮阴道流血35d,淋漓不断,量少,暗红色,无腹痛,口服中药调经及肌注黄体硐20mg 5d未见效.做B超提示:可疑子宫畸形(残角子宫腔内积血并输卵管积血), 以盆腔肿物收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妇科肛查:外阴发育正常,未婚未孕型,阴毛分布均匀,下腹部分可触及一手拳大小之肿物,质地中等硬,边界清楚,活动尚可,压痛阳性.各项辅助检查如:血液分析、尿液分析、乙肝6项、丙肝、肝功、心电、胸部正位片均属正常.考虑是否伴有泌尿道发育异常,为制定手术方案,遂做肾脏彩超,回报:右肾缺如待除外,建议做静脉肾盂造影.次日做静脉肾盂造影及膀胱镜检查,均诊断孤立肾.
-
螺旋CT诊断子宫腺肌症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CT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CT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子宫腺肌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子宫体积不同程度增大,30/32例子宫体积明显增大,2/32例轻度增大.平扫:3/32例可见子宫壁散在性出血点.增强扫描30/32例子宫壁显示多发低密度内伴斑点状高密度内膜异住强化,2/32例子宫壁显示单纯散在小点状内膜异位强化.10/32例子宫腺肌症伴有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 典型的子宫腺肌症显示子宫壁多发低密度内伴高密度内膜异位强化为其特征.
-
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MRI诊断分析
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的MRI资料.结果除2个较小子宫肌瘤病灶术前MRI诊断可疑外,其余诊断均符合病理结果.笔者认为正确认识两者的MRI信号特征是MRI准确诊断子宫多发病灶的基础,结合病灶的强化特征、境界、与子宫结合带的关系和局部子宫轮廓的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MRI诊断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