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中立;张沐新;杨晓虹;王广树

    芳香化酶是雌激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就可以抑制雌激素的生成,从而减少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以芳香化酶为靶标的研究一直都是抑制剂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多个芳香化酶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或已上市,该文对近年来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行综述.

  • 三黄煎剂干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慢性应激状态临床研究

    作者:陈佳静;姚昶

    目的:观察三黄煎剂联合绝经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机体慢性应激状态的影响,探查其改善绝经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机制.方法:将30例符合纳入标准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例,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三黄煎剂;对照组15例,仅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内分泌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中医气虚血瘀症状积分、应激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患者血清应激指标(IL-6、IL-8、SOD、NO、T-AOC)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应激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且在治疗6个月后趋于正常水平(P<0.01).其中肌肉关节、免疫力缺陷、注意力、精神质量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神疲乏力、心悸眩晕、自汗盗汗、头痛不寐、腰膝酸痛、胸闷气短、二便不调7项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改善(P<0).01).(3)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皆有改善,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4)治疗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血清IL-6、IL-8、NO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OD、T-AOC水平显著升高.(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事件报道.结论:三黄煎剂能够调节绝经后患者慢性应激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是三黄煎剂通过降低患者自体氧自由基产生,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体内组织损伤,有效抑制疾病进展,为中医药改善治疗绝经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副作用提供新思路.

  •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作者:谢晖

    乳腺癌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美国2000年统计数据表明,乳腺癌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0%,排第1位,死亡率占15%,列第2位.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已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尽管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但死亡率已开始下降,主要得益于更多患者被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以及更多有效治疗手段的临床应用.

  • 阿那曲唑合成工艺改进

    作者:匡金海;刘巍;周欣;董金华

    目的 改进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3,5 -二甲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过酯化、溴化、氰化、甲基化、还原、氯代、N -烷基化和去氨基化合成阿那曲唑.结果 产物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八步反应的总收率为24.2%.结论 改进后的合成方法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 乳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新思路

    作者:江泽飞;宋三泰

    内分泌治疗是乳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英国学者Beatson采用卵巢切除术治疗绝经前晚期乳癌;二十世纪70年代,三苯氧胺(TAM)的问世成为乳癌内分泌药物治疗的里程碑;90年代,新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问世,则使乳癌内分泌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

  • 芳香化酶抑制剂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月经量增多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李建超;张永红

    目的:分析芳香化酶抑制剂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月经量增多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来曲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依西美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水平、月经量改善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和疼痛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结果显著(P<0.05);以治疗前月经量100%计算,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月经量下降,但是对比对照组差异较小,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月经量增多具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痛经方面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离体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影响

    作者:孙艳丽;徐鑫;胡静;崔满华

    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作用于异位内膜,观察细胞生长及分泌情况.结果表明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非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内膜在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区别,3种内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雌激素水平明显不同,异位内膜细胞分泌的雌激素显著高于相应的在位内膜(P<0.01),而后者分泌的雌激素又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即雌激素分泌量异位内膜细胞>在位内膜细胞>正常子宫内膜细胞,芳香化酶抑制剂作用48h后,可明显抑制异位内膜细胞分泌雌激素(P<0.01),并可抑制其生长,从而使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内膜异位症成为可能.

  • 芳香化酶抑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效果及对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的影响研究

    作者:易金玲;付熙;沈艳丽;冯文广;朱君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阿那曲唑治疗(联合组),38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时间3个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和异位子宫内膜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降低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阳性表达率,提高临床效果.

  • 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司韵;苏圆圆;张莘;彭永排;张丙忠

    目的:利用ER+、PR+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RL-952种植于BALB/c雌性裸鼠形成移植瘤模型后,通过观察移植瘤生长体积的变化、PTEN以及Ki-67的变化来研究来曲唑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人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接种于裸鼠身上形成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来曲唑、甲地孕酮、来曲唑+甲地孕酮及生理盐水来对比药物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来曲唑组给药后瘤体体积明显小于甲地孕酮组和空白对照组,但与来曲唑+甲地孕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EN的表达率在来曲唑组、甲地孕酮组、来曲唑+甲地孕酮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Ki-67在各组中的表达无差异.结论:来曲唑对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明显,且与甲地孕酮相比较,优于甲地孕酮.

  • 来曲唑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梁长林;席妍;齐红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内分泌治疗作为一种有效、低毒的治疗手段,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中三苯氧胺是目前应用广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约40%~50%用三苯氧胺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二线内分泌治疗获得较好疗效.来曲唑是第3代非甾醇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他可有效治疗晚期乳腺癌.国外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他莫昔芬或其他抗雌激素药治疗无效的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疗效,药物副作用小,且耐受性较好.我院2003年8月~2005年4月,用来曲唑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54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作者:王巧莲;吴元赭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与机体内芳香化酶的过度表达有关,且可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来阻断这个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六味地黄丸预防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骨丢失的研究

    作者:许娟;曾文;朱彩霞;连臻强;陈凤媚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骨丢失(AIBL)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符合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行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服用标准剂量的AIs+维生素D钙制剂,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分别检测她们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月及12月的第2~4腰椎(L2-4)和双股骨Ward 三角(Ward's)平均骨密度值及骨代谢指标血清N端骨钙素(N-MID)和Ⅰ型胶原C端肽(CTX-i)水平,并监测血清雌二醇(E2)水平.结果:对照组的L2-4和Ward's骨密度值在治疗后6月和12月持续显著降低(P <0.001),并伴随着N-MID和CTX-Ⅰ水平的持续显著增加(P <0.001).而研究组在治疗后6月虽然血清N-MID和CTX-Ⅰ水平亦明显增加(P <0.001),但骨密度并未出现降低;而治疗12月后血清N-MID和CTX-Ⅰ水平明显回落,只略高于治疗前水平(P =0.067,P=0.052),L2-4和Ward's骨密度值则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01,P=0.005).两组的E2水平在治疗后6月均出现显著降低(P <0.001和P =0.003),并维持于低水平.结论:六味地黄丸是预防AIBL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睾酮联合阿那曲唑对三阴乳腺癌细胞 MDA - MB -231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陈榕;崔军威;韦伟

    目的:评估睾酮(Testosterone)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及单用睾酮对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 MDA - MB -231(ER -/ AR +)作用的效果。方法:配置不同浓度的药物,CCK -8检测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凋亡分析试剂盒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影响,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 MDA - MB -231细胞中 hsa- miRNA -30e 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实验中阿那曲唑单药及低浓度睾酮对 MDA - MB -231细胞起到促增殖作用,高浓度睾酮及联合用药组会抑制 MDA - MB -231细胞增殖作用,并且联合用药组较睾酮单药组增殖抑制率(P ﹤0.05)及细胞凋亡率高(P ﹤0.01);分析72 h 后不同药物浓度下 hsa - miRNA -30e 表达情况后显示,睾酮及联合用药组较阿那曲唑单药组可以明显降低其表达水平(P﹤0.01)。结论:睾酮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对 AR 阳性乳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 miRNA 调节途径发挥作用。

  • 中西医结合缓解乳腺癌口服阿那曲唑引起骨关节、肌肉痛24例

    作者:施航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近年来有着显著进展,其中尤以绝经后芳香化酶抑制剂(AI)在内分泌治疗的结果引人注目.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AI在进展期乳腺癌中取得了较他莫昔芬更确切的疗效和更好的耐受性,但同时增加了肌肉痛、关节症状和骨折并发症的发生[1].我科采用中药联合钙尔奇D治疗乳腺癌口服阿那曲唑内分泌治疗后引起的骨关节、肌肉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 初探中医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骨相关症状的思路及方法

    作者:徐涛;高磊

    芳香化酶抑制剂(AI)是目前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用药后患者经常出现骨关节症状(如关节痛、骨痛、晨僵、脉管综合征等),病人难以忍受,导致放弃治疗.笔者采取中医药方法,以内服中药补肾调肝为本,通络化瘀止痛为标,同时配合外治疗法,改善病人骨相关症状,使其能坚持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完成整个疗程.

  • 芳香化酶抑制剂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IL-17和RANKL/RANK/OPG的影响

    作者:王静萱;宋英;赵红;金时;赵文辉;张清媛;汤大北

    目的 探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7(IL-17)、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及其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的作用,了解其加重骨关节病变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CIA大鼠模型,分为阿那曲唑组、卵巢切除组和假手术组,用排水法大鼠关节炎足体积变化,放射线分析大鼠关节病变情况,并用ELISA法分析CIA大鼠血清中IL-17、RANKL及RANK和OPG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卵巢切除组比较,阿那曲唑组大鼠关节病变加重(P<0.05),血清中IL-17、RANKL表达增加,OPG的表达显著降低,RANKL/OPG比值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IA大鼠模型中,阿那曲唑可增加大鼠血清中IL-17、RANKL的表达,而抑制OPG的表达,导致大鼠关节病变加重.

  • 兰他隆治疗42例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特;邢晓红;张斌

    新一代特异性芳香化酶抑制剂-兰他隆(福美坦)在国内应用不到两年,其长期疗效尚在观察中,现就我们从1999年9月-2000年2月用兰他隆治疗乳腺癌42例,对其副反应、对病人的安全性及耐受性作一小结.

  • ER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引发骨丢失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殷玉莲;张卫红;周悦;叶媚娜;陈红风

    目的 探索乳腺癌术后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引起的骨代谢异常与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16名乳腺癌术后接受AIs治疗(≤2年)的患者行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测序并比较各基因亚型的腰椎、股骨的骨密度(BMD)值以及T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ERα基因rs9340799位点3个亚型(A/A、A/G、G/G)患者的腰椎BMD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A、A/G基因型患者的腰椎BMD值均高于G/G基因型患者(P<0.05);ERα基因rs2234693位点的3个基因亚型(T/T、C/T、C/C)患者的腰椎BMD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T、C/T基因型患者的腰椎BMD均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5).但两位点各基因亚型患者的股骨BMD值、腰椎T值、股骨T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AIBL)的发生可能与 ERα 基因表型相关.ERα 基因 rs9340799与rs2234693位点中,C、G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AIBL的易感型基因.

  • 氟维司群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作者:郭运杰;井小会

    目的 观察氟维司群联合依西美坦治疗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NSAIs)治疗后进展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于2014-10-10-2016-10-20间收治的符合标准的晚期乳腺癌患者47例,研究组24例,d0、d14、d28分别予以氟维司群500 mg肌肉注射给药,此后每28 d为1周期,联合依西美坦2.5mg/d;对照组23例,口服依西美坦单药2.5 mg/d,分析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8.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4.2%和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23);中位PFS分别为6.5个月(95%CI=3.86~9.14)和3.0个月(95%CI=2.37~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两组的常见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维司群联合依西美坦治疗NSAIs治疗失败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可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 穴位埋线改善乳腺癌患者AIs引起骨量减少临床观察

    作者:王斌;王蓓;吕晓皑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改善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引起的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以口服碳酸钙D3加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碳酸钙D3治疗。治疗6个月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T值及雌二醇水平,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T值均有提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雌激素水平波动不明显,治疗组患者雌激素水平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钙D3加穴位埋线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因AI类药物辅助内分泌治疗引起的骨丢失疗效较好,且对雌激素的代谢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298 条记录 7/15 页 « 12...45678910...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