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残余畸形的相关因素研究

叶文倩;顾燕;丁文虹;吕震宇;李墨琦;马紫君;金梅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残余畸形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至2017年,行TOF根治术并有随访资料的200例患者,观察术后近、中期残余畸形的发生情况,包括室间隔残余分流、残余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反流.统计分析术后残余畸形的发生与随访时间、手术年龄、手术方式、主动脉骑跨率、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室间隔缺损部位、室间隔缺损大小、肺动脉发育等因素的关系.结果:2013至2017年在我院接受TOF根治术患者随访时间3~30个月(中位数24个月).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室间隔残余分流的发生逐渐减少,残余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反流的发生逐渐增加.有轻度及以上肺动脉瓣反流的患者中,行跨瓣环手术占60.9%;无肺动脉瓣反流的患者中,行跨瓣环手术的占30.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年龄、手术方式、主动脉骑跨率、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室间隔缺损部位、室间隔缺损大小、肺动脉发育等情况,在术后近、中期随访中,对室间隔残余分流和残余肺动脉狭窄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组患者术后无严重残余畸形发生.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室间隔残余分流的发生逐渐减少,残余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反流的发生逐渐增加.轻度及以上的肺动脉瓣反流多发生于行跨瓣环手术的患者.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肺栓塞早期危险分层和预后预测的价值

    作者:钱海燕;黄觊;杨跃进;杨艳敏;张朝阳;李志忠;张京梅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起病24h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危险分层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至急诊就诊的发病24h内的APE患者,按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记录各组基线资料,以及超声心动图右心室腔径、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心率、动脉血氧分压等结果,对各组H-FABP和肌钙蛋白I(cTNI)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各因素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死亡、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有55例符合条件的APE患者入选,女性患者共30例;高危组12例,中危组25例,低危组18例;3组入院时心率、动脉血氧分压、肺动脉收缩压、溶栓二聚体(D-Dimer)在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高危组患者入院时间显著早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中位数分别为4h vs.8h vs.14h,P=0.001),右心室腔径更大[(32.3±9.1)mm vs.(29.1±7.8)mm vs.(22.6±8.4)mm,P=0.017),肺动脉收缩压更高(中位数分别为40 mmHg vs.20 mmHg vs.15 mmHg,P=0.033,1 mmHg=0.133 kPa),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中低危组.H-FABP阳性率显著高于cTNI阳性率(78.2% vs.43.6%,P=0.017).相关性分析显示,H-FABP阳性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相关(r=0.875,P =0.037),而cTNI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未达统计学意义(r =0.115,P=0.059).结论:APE发病后早期H-FABP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且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相关.

  • 经皮介入栓堵双向Glenn术后扩张的奇静脉

    作者:凌雁;沈向东;范祥明;张戈军;金梅;刘迎龙

    目的:总结经皮介入栓堵双向Glenn术后扩张奇静脉的结果.方法:8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双向Glenn术后发现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扩张,平均年龄(7.7±3.3)岁,平均体质量(24±6) kg,距双向Glenn手术1.0~4.7年,平均2.7年.入院时氧饱和度(SO2)平均(0.80±0.08).心血管造影显示扩张的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平均内径(8 ±2)mm,与上腔静脉内径比值平均0.66 ±0.14.肺动脉的Mcgoon比值平均2.3±0.3,Nakata指数平均(248±75) mm2/m2,平均肺动脉压( PAP)和上腔静脉压(SCVP)均为(13.4 ±3.3)mmHg(1 mmHg =0.133 kPa).1例合并左肺动脉(LPA)起始部中度狭窄.于基础麻醉下经皮导管栓堵奇和/或半奇静脉,1例同时行LPA狭窄部位球囊扩张.结果:栓堵术后SO2升高至平均[(0.86 ±0.04),P<0.0001],PAP[( 12.9±3.4) mmHg,P=0.53]和SVCP[( 12.7±3.2) mmHg,P=0.09]无变化.4例于栓堵术后1 w至1年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4例随诊1~2年SO2无变化.结论:双向Glenn术后合并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扩张、SO2降低,但无SCVP或PAP升高者,可经皮介入栓堵奇静脉和/或半奇静脉,以增加肺血流量,提高体循环SO2.

  • 穿透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韩飚;贾宝辉;陈军喜;潘毅;夏芝辉;闫智杰;刘由军

    目的:了解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晕厥起病,其后出现低血压、胸闷、浆膜腔积液及胸痛,64排CT主动脉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示升主动脉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伴壁内血肿形成,手术放置血管内支架后症状消失.结论: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多样,CT血管成像是有效的诊断手段,临床表现明显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 糖尿病患者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小凡;陈韵岱;陈欣;金泽宁;柳弘;宋现涛;周渊;孟康;田锐;葛长江;卢艳玲

    目的:评价糖尿病对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12月至2005年5月应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262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患者262例(对照组),平均随访8个月,患者均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不良心脏事件(心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靶病变重建)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评价糖尿病对Cypher支架临床近远期疗效的影响.结果:1.2组支架植入成功率均为100%,糖尿病组无死亡,6例于术后第2天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无死亡,11例于随访6个月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晚期管腔绝对内径丢失分别为(0.06±0.02)mm vs(0.04±0.02)mm(P>0.05),相对内径丢失分别为(2.32±0.19)%vs(1.63±0.14)%(P=0.03).因再狭窄行靶血管重建者分别为33例(12.60%)和26例(9.92%)(P>0.05).回归分析显示,相关血管大小和相对管腔内径丢失与再狭窄有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Cypher支架安全有效,但相对内径丢失明显,糖尿病合并小血管可能是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再狭窄的影响因素.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广龙;曹向戎;张健群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G)后,低氧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143例OPCABG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40例,对低氧血症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术前心功能状态、不良习惯、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尿量、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与非低氧血症患者之间,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低氧血症患者与非低氧血症患者之间,在体质量、术前是否吸烟、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及术后输血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所有低氧血症患者,在应用利尿、抗感染、呼吸末正压通气、延长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后好转,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OPCABG术后,低氧血症易发生在体质量大、术前抽烟、手术时间长及术中输液量多的患者,应用抗感染、利尿、加用呼吸末正压等治疗后可纠正低氧血症.

  • 心肌梗死急性期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飞;徐东;李雅琼;张科锋;郭洪昌

    目的:总结我院55例于心肌梗死急性期,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经验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进行的55例心肌梗死急性期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例,统计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2~5年随访情况,并与同期5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择期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结果:55例患者心肌梗死发生至手术开始时间为(6 5±3.4)h,围术期死亡5例,2~5年随访患者死亡7例,其中因心脏因素死亡3例.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及住院费用均较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增高(P<0.05),远期生存率与择期手术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术前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监护条件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在6~12h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可以取得满意的远期生存结果.

  • 高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风险及疗效评价

    作者:李群;李莉娜;程宇彤;刘彤

    目的: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风险及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总结分析年龄≥75岁(75 ~ 91岁)的高龄冠心病患者98例,<75岁399例,分别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前、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75岁组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种类较<75岁组多[(4.5±1.75)vs.(2.2±0.68),P<O.05],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所占比例,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8.4% vs.20.6%,P>0.05);经桡动脉入路所占比例≥75岁组为56.1%,<75岁组为6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岁组PCI时间长于<75岁组[(59.1±10.4)m vs.(53.1±11.8)m,P<0.05];PCI成功率(96.9% vs.99.7%,P=0.026);术后在院期间病死率、PC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在院期间心绞痛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vs.2%,P >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中行PCI术,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明显获益;并且PCI术并发症与手术风险与低年龄组无明显差异,安全性好.

  • 右胸前外侧与胸骨正中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朱正艳;严中亚;雷虹;吴一军;卢中;郑理;王晖;李建安

    目的:研究比较右胸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在临床上矫治先天性心脏病的优缺点.方法:将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手术确诊为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单纯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共151例,分成右胸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手术2组,从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体外循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2组病人无明显差别;术后24 h引流量,右胸前外侧切口组较少;体外循环时间胸骨正中切口组较短;胸骨正中切口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42%、胸骨畸形发生率为4.27%,右胸前外侧切口组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结论:右胸前外侧切口可对经右房或房间沟入路完成的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具有美容效果好、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畸形等突出优点.缩短住院时间不明显.是否能减少手术创伤,有待进一步研究.

  • 呼吸重症监护室肺心病呼吸衰竭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杨京华;高明哲;胡尚基;梁瑛

    我科RICU建于1990年10月,至1998年2月共收治急、慢性呼吸衰竭390例,其中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引起呼吸衰竭330例中死亡54例,现就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 腺苷选择性降低肺动脉压观察

    作者:时加伦;尹邦良;吴忠仕

    目的:研究腺苷对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15例风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为对象,前瞻性自身比较用药前后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体循环动脉压和体循环阻力以及心输出量等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肺动脉平均压从用药前的31±3mmHg(1mmHg=0.133 kPa)降至23±4 mmHg(P<0.01),肺循环阻力从500±151 dyne.s.cm-5降至267±89 dyne.s.cm-5(P<0.01),而体循环动脉平均压用药前为76±6 mmHg,用药后为78±5 mmHg(P>0.05),并且心输出量从用药前的3.42±0.321/min升至用药后的 4.27±0.301/min(P<0.01)。结论:腺苷可以选择性降低肺动脉压。

    关键词: 腺苷 肺动脉高压

心肺血管病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