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医学争鸣杂志

医学争鸣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3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8913
  • 国内刊号: 61-148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医学争鸣》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樊代明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容量增减环的存在与“阳有余阴不足”论的吻合

    作者:蒋术一;李琦;蒋宏岩

    “阳有余阴不足”是朱丹溪提出的中医著名论断,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现代医学解读.在整合医学思想的指导下,将现代医学的结论与中医的阴阳概念进行整合,我们提出了人体存在血容量增加环、减少环这一概念,在这一基础上,尝试了对“阳有余阴不足”论的科学解读.

  • 浅议基于耗散结构下的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蔡振刚

    在乳腺癌精准化治疗的时代,远期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临床工作的难题,在现代或传统医学治疗模式下,并未取得积极进展.本文探讨能否在新的理论框架下,以耗散结构为基石,以熵理论为评价标准,重新审视现代与传统医学治疗模式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有效结合.

  • 血氨检测在非肝源性危急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张友来;邓如非;邹立津;辛国华;曾元临

    血氨是人体内氢基酸代谢的主要产物,肝脏是氨的主要代谢场所,肝源性疾病导致的肝脏损害可引起血氨浓度升高,但一些非肝源性疾病也可出现血氨浓度升高现象.高血氨症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目前在非肝源性危急重症患者的治疗中,血氨检测应用的不多,对于血氨检测在非肝源性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根据血氨的代谢、危害及检测意义等方面探讨非肝源性危急重症患者的血氨检测的应用价值,为非肝源性危急重症患者出现高血氨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脂代谢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机制的探讨

    作者:邓敬桓;卢国栋

    代谢重组与肿瘤发生、发展互为因果关系.随着肿瘤代谢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与代谢密切相关.一方面,致癌因素破坏机体的代谢平衡,诱发代谢重组,细胞发生癌变;另一方面,重组后的代谢系统介导多种生物学行为,参与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脂代谢是机体代谢中的重要一,肝脏是脂代谢的主要场所,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与脂代谢的关系,目前尚未厘清.本文引用病因学,结合代谢重组理论,探讨肝癌发生、发展整个过程中各个重要节点与脂代谢的相关性,以期为肝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 人类活体头颅移植的解剖学手术路径与神经再生问题分析

    作者:费学浩;钟铧;李幼琼;张海龙

    头颅移植的研究为医学治疗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旨在通过切割颈部,利用特殊黏合剂等措施使颈部各结构再次吻合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根据医学专家Canavero等对动物实验手术场景的描述,笔者结合正常人体解剖学结构,预估第5颈椎下缘横截面有可能成为切割位点,此截面涉及颈部结构相对较少,可保留甲状腺、环状软骨弓和甲状软骨等结构的完整性.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神经的吻合程度,特殊的聚乙二醇、电刺激、神经干细胞和施万细胞等对神经损伤后都具有促进恢复的作用.尽管如此,即使人体头颅移植手术中的难题得以解决,但术者的身份伦理和法律等诸多社会问题依然存在.

  • 我国中药学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马新飞;郑晓红;殷忠勇;张旭;吴启南

    我国中药学学科主要涉及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科类高校、部分农林医科类高校、部分综合性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通过不同类型高校、科研院所网络调研和部分专家访谈,探求我国中药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存在问题,探讨性提出未来中药学学科建设内涵的新思考.

  • 对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一些思考

    作者:陈英兰;毕礼明

    目前并没有充分证据证实不能使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v disease,CKD),但是仍然需要努力提高中医药防治CK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必要对经方治疗CKD进行转化,需将辨体—辨病—辨证结合应用经方治疗CKD.临床上应思考CKD的特殊性而处方用药,同时努力寻找经方治疗CKD的切入点和切入时机.

  • 将整合医学理念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初步思考

    作者:王颖

    整合医学理念促使了既往部分医教研工作、活动从“有实践、无概念”到“有概念、有实践”的战略推进.整合肿瘤治疗学即整合多种肿瘤治疗方法,身心并重,促进肿瘤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是将临床治疗与环境保护、戒烟禁烟、科普宣教、心理干预、营养治疗、姑息治疗、环境优化、亲属照护、社保投入、公益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机整合,涉及心理学、营养学、伦理学、环境学、宗教信仰、人文关怀、政策保障、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力求全方位多角度从多个环节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其综合生活质量.

  • 降温毯降温合理吗?

    作者:张勇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体温过高时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当降温毯铺于患者的背部及臀部时,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导致皮肤血管收缩,阻止热量的散发,使中心体温上升,而并非使中心体温下降.此外,由于降温毯的低温可使患者产生寒颤反应,随后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增加,热量产生将增加.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应加以注意.

  • 关于骨折成角方向和测量的商榷

    作者:毛效武

    骨折的成角移位,在成角方向和测量上一直以来比较模糊,特别是在成角方向的判定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探讨了骨折成角方向的确定和测量,以骨折远段向哪个方向移位判定向哪个方向成角,测量的角度是骨折远段骨的原始轴线(电就是近段骨轴线延长线)与骨折远段之间的夹角,建议将这个角以“移位角”命名,以统一骨折成角移位的方向和测量.

    关键词: 骨折 成角方向 移位
  • 何时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利?

    作者:庞艳彬;任杰;范丽霞;李文文;田明杰;罗建民;杜欣

    虽然大部分临床医生认为4个疗程大剂量阿糖胞苷(high-dose cytarahine,HDAC)的治疗方案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年龄<60岁)的佳治疗方案,其结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其原因可能是基于早期HDAC的临床试验结果.然而近期有关临床试验对这种认识提出了质疑,有实验表明HDAC作为AML的巩固治疗增加了患者的毒性反应.但并没有明显增强抗肿瘤的效应.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除因不同实验组间使用的阿糖胞苷(cytarabine,Ara-C)剂量以及与不同的联合药物有关以外,还可能与不同实验组之间使用HDAC的时机上存在差异有关.因此,我们对HDAC的临床试验结果进行重新分析,以明确何时应用何种计量的Ara-C对AML患者有利.

  • “脆弱气单胞菌”与“易损气单胞菌”是两种不同的气单胞菌吗?——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等发表的相关论著作者商榷

    作者:廖远泉;廖安琪;段玉方;王玲玲

    脆弱气单胞菌(Aeromonas trota)曾被译为“易损气单胞菌”,也被译为“泰塔气单胞菌”,是自南亚及东南亚地区新发现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所致的感染性腹泻已呈世界性分布.但是,国内有学者在气单胞菌感染研究中将“脆弱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为“脆弱气单胞菌”和“易损气单胞菌”,分类成为气单胞菌属中并列的两种不同的气单胞菌.我们认为在致病性气单胞菌感染的分离与鉴定中,这样的分类是不成立的.其实,“脆弱气单胞菌”和“易损气单胞菌”是同一种气单胞菌,只是其中文译名不同而已.

  • “临床”之我见——以神经外科学为例

    作者:刘窗溪;熊云彪;卓开全;王曲

    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医疗设备层出不穷,不断更新,无疑对医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信息科学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生活工作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务人员远离临床而偏重于影像学、检验结果,甚至推崇采用互联网对患者作出诊断与治疗.如此趋势,易对患者产生误诊,影响疗效,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就“临床”之涵义,结合神经外科学谈谈笔者之拙见.

  • 多元办医格局助推医师多点执业的探讨

    作者:张雪;韦林山;黄海

    本文通过分析多元办医格局下不同性质医院的发展现状,得出了开展医师多点执业的必要性,以及多点执业“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相关配套措施、放宽政策限制,平衡各利益主体之间关系、明确权责利,鼓励医生集团发展、提升医生的个人品牌,立足实际情况、创新改革思路等四个方面的建议措施,以期为多元办医格局下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移动医疗对我国保护性医疗的冲击及思考

    作者:张婷;郑国燕;程文玉;傅静

    移动性医疗出现及普及后,患者能够便捷地查询及了解自己的病情,这对我国广为实行的保护性医疗模式带来不小的冲击和挑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预测及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期减少患者知晓病情后产生的严重心理问题及由此带来的伤害.

  • 基于时间射血分数评估心功能的设想

    作者:丁绍祥;卞妮娜;焦文萍;赵志林;王青;王智杰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是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容积的百分比,由于没有时间限制,不能反映心脏射血的敏捷性与时效性,为泵血功能的总体反映.在目前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F,HFpEF)患者日益增多的条件下,EF临床意义有限.而泵血是心脏基本的功能,在EF无法评估心功能的条件下,如何用其他相对客观且简单指标进行心功能评估于临床显得尤为重要.虽已有较多相关研究,但结果均不理想.而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心肌收缩时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满足时间射血分数(timed EF,TEF)中时间因素的要求,符合用TEF代替传统的EF的设想,即以EF与心电图QRS波时限比值评估心功能.它既包含心脏原有的EF,又加入特定的时间限制,能较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心脏实际泵血能力,特别是对HFpEF患者和心衰早期患者心功能的评估,是心脏泵血功能评估新指标的有益尝试和探讨.

  • 亚健康微循环机制假说

    作者:张庆富

    亚健康是现代医学领域的新概念.目前学术界对亚健康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亚健康的诱发因素、症状、分类、诊断、保健方法、流行病调查等,而对亚健康发生机制的研究资料匮乏.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微循环异常有关,而存在微循环异常的人不一定都患有疾病,这部分非疾病者的微循环异常应与亚健康有关通过对亚健康人进行微循环检查,发现了亚健康人存在微循环异常的证据,并对亚健康人实施改善微循环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而提出亚健康发生的微循环机制假说,供学术界探讨.

  • 医患双方认知差异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孙英梅;刘昊;刘伟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呈现出非常紧张的状态,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医患双方认知差异是重要因素.本文从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和医患双方对疾病的认知、双方动机、对治愈疾病期望值等出发分析了医患双方认知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从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尊重彼此的人格与权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 医疗伦理损害责任相关伦理问题与对策探究

    作者:郑健;陶小冬;任元鹏

    医疗伦理损害责任旨在要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及隐私权.本文以《侵权责任法》中涉及的医疗伦理损害规定为视角,分析了医疗伦理损害中的告知义务、知情同意、保密义务以及责任因果关系等伦理问题,同时针对这些伦理问题,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医疗伦理规范,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加强医学伦理委员会功能,应是可行之策.

  • 对医闹事件处理的伦理刍议

    作者:刘庆庆;冯跃林

    医闹事件是影响我国医患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事情发生后如何处理是关键环节.政府有关部门介入有伦理正当性,但医闹中相关的主体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要平衡不同的利益诉求,回归行为的伦理正当性,政府及有关部门须把握度量,人性化执法,将法律约束与道德约束相结合,医院应重视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心理疏导和积极调解.

医学争鸣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