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HB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IL-18、VEGF、TGF-β1的含量变化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HCV、HIV间合并感染以及单纯HBV或HCV感染患者血清IL-18、VEGF、TGF-β1含量,同时检测合并感染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并分析它们与IL-18、VEGF、TGF-β1的相关性;另从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30例作对照组进行IL- 18、VEGF、TGF-β1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HC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IL-18、VEGF、TGF-β1含量变化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比单纯HBV和HCV感染以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IL-18、VEGF、TGF-β1值以HBV+ HCV+ HIV感染模式高[分别为(312.44±45.24) pg/L、(326.43±51.24)pg/mL、(283.51±49.27)μg/L],其次为HCV+ HIV感染模式[分别为(224.32±34.37) pg/L、(257.72±47.72)pg/mL、(204.11±43.28)μg/L],HBV+ HCV感染模式低[分别为(129.44±27.62) pg/L、(147.67±41.22)pg/mL、(120.47±30.23)μg/L],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BV、HC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血清IL-18、VEGF、TGF-β1水平与相应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GG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7、0.652、0.672;0.643、0.618、0.623;0.712、0.673、0.705).结论 检测血清IL-18、VEGF、TGF-β1含量,对HBV、HCV、HIV间合并感染患者病情的合理评价有重要意义.
-
应用感控工作间APP辅助隐蔽式现场观察法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目的 应用感控工作间APP辅助隐蔽式现场观察法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某院全体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月开始采用感控工作间APP辅助隐蔽式现场观察法调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并比较2016年(采用纸质调查表辅助隐蔽式现场观察法)、2017年、2018年1—10月的手卫生依从率差异.结果 2016、2017年、2018年1—10月分别调查医护人员1201、1237、1234名,调查手卫生指征6539、22708、17509次.2016年采用纸质调查表辅助隐蔽式现场观察法调查手卫生依从率为89.45%,2017年应用感控工作间APP辅助隐蔽式现场观察法调查手卫生依从率为60.76%,2018年1—10月手卫生依从率提高至69.06%.不同年份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应用感控工作间APP辅助隐蔽式现场观察法较纸质调查表辅助隐蔽式现场观察法可获取更准确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数据,对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指导意义.
-
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2015年3月—2018年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共纳入ARTI患者5874例.病毒检出阳性共1150例,检出率为19.58%.2015—2017年各年份检出率依次分别为11.48%、21.71%、21.54%.单一病毒感染患者1131例,占阳性患者的98.35%;混合感染患者19例,占阳性患者的1.65%.检测的7种常见病毒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率高,为11.29%.不同年龄段ARTI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组呼吸道病毒检出率高(26.37%),占阳性患者的39.83%.不同季节ARTI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高,为25.01%,其次为秋季(23.23%).不同临床诊断ARTI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支气管肺炎患者病毒阳性检出率高(28.60%).结论 该院近 3 年 ARTI 病例中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率逐年增高,7 种呼吸道病毒感染中,以 RSV 感染为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且以 1 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支气管肺炎.
-
替加环素鞘内注射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例患者经鼻行视神经减压术后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给予静脉联合鞘内注射替加环素治疗,综合分析近五年相关文献,终确定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替加环素(首次100 mg,后续50 mg,q12h),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 g,q8h)静脉滴注;替加环素2.5 mg,配伍5 mL生理盐水,q12h,腰大池引流管鞘内注射,夹闭2 h.鞘内注射替加环素15 d后患者连续4次脑脊液常规检查在正常范围,培养阴性,终治愈.
-
神经外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
目的 对某院神经外科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2018年6月12日—7月2日该院神经外科11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控制CRKP感染.结果11例CRKP感染患者中7例诊断为医院感染.对其中6株CRKP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检出A、B两种基因型,2例患者感染的CRKP菌株为A型基因,4例患者(包括3例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的CRKP菌株为B型基因.患者环境物体表面,以及部分医务人员手、咽拭子检出CRKP.结论 该院存在医院感染暴发,可能是 CRKP 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污染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导致感染的传播.早期识别感染暴发,并采取手卫生、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以及隔离等措施是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
标准示范与情景演示法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
目的 通过采取标准示范与情景演示法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教育培训,提高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与正确率.方法 选取某院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依据美国Dreyfus健康基金会项目的方法,首先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1月的手卫生监测结果并确立问题,制定预期目标.2016年12月—2017年9月,采取标准示范与情景演示法分阶段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教育培训,采用明查法和盲查法调查医护人员培训前后手卫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前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31.51%,培训后手卫生依从率盲查为45.21%,明查为80.79%;三组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46,P<0.001).培训前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手卫生正确率为69.26%,培训后手卫生正确率盲查为79.20%,明查为84.41%;三组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2,P<0.001).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洗手皂液与速干手消毒剂日平均消耗量培训前为5.06 mL/床日,培训后为10.06 mL/床日.结论 通过采取标准示范与情景演示法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教育培训,可提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正确性.采用明查与盲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可有效摒除人为趋从因素的存在.
-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小儿严重脓毒症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小儿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某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炎性指标、免疫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及免疫指标(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各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各炎性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各免疫指标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PCIS评分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ICU转出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28天生存率高于对照组(95%vs 6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vs 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BP可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患儿机体炎症反应,提高被抑制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改善预后.
-
二代测序在检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心脏瓣膜组织病原体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二代测序(NGS)技术在检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瓣膜中潜在病原菌的应用价值,为IE的诊断和术后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根据改良Duke标准,对IE患者和排除IE患者的瓣膜组织进行传统培养,同时应用NGS技术直接检测瓣膜组织上的病原菌,并将其检测结果与血培养 、病理涂片染色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NGS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85.7%、95.0% 和85.7%,血培养分别为30.0%、100.0%、100.0%、30.0%,瓣膜培养为10.0%、100.0%、100.0%、28.0%.结论 与传统培养方法相比,NGS检测IE瓣膜赘生物的灵敏度更高,时间短.NGS对IE的诊断,尤其是培养结果为阴性疑似IE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肝切除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肝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百度学术、PubMed,收集建库至2018年5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肝切除术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的文献,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其中国内文献7篇,国外文献2篇;合计病例组383例,对照组2030例.Meta分析显示肝切除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大、肥胖、有吸烟史、有脑血管意外史、手术时间长(>3 h)、术中出血量大(>1000 mL)、术中输血、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长(>10 d)、术后不使用镇痛泵、术后使用呼吸机,各因素合并OR/MD值及95%CI分别为13.55(3.15,23.94)、3.14(1.97,5.01)、3.01(1.50,6.07)、7.08(2.32,21.57)、52.12(8.67,95.58)、326.89(23.06,630.71)、2.68(1.85,3.89)、4.67(2.93,7.45)、1.89(0.77,3.01)、2.98(2.04,4.35)、8.58(4.30,17.12).结论 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加强呼吸道管理,有利于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
-
基因芯片法与线性探针法对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法与线性探针法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应用价值.方法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3—7月门诊和住院的10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基因芯片法、线性探针法对患者送检的痰进行检测,并与改良罗氏培养法进行比较;以比例法药敏试验为金标准,分析上述两种方法检测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效能.结果 对106份痰标本进行改良罗氏培养,阳性率为52.83%(56/106),经鉴定其中46份标本为MTB阳性.基因芯片法和线性探针法分别检出MTB 46、53株,基因芯片法、线性探针法与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MTB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因芯片法、线性探针法与比例法检测MTB对利福平的耐药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具有较好一致性(均P>0.05,均Kappa>0.75).对利福平的耐药性检测,基因芯片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62%、90.00%,线性探针法分别为84.62%、85.00%.基因芯片法、线性探针法与比例法检测MTB对异烟肼的耐药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一致性一般(均P>0.05、均Kappa<0.75).对异烟肼的耐药性检测,基因芯片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23%(18/26)、95.00%(19/20),线性探针法分别为65.38%(17/26)、85.00%(17/20).结论 基因芯片法和线性探针法均可准确、快速地从大部分疑似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中鉴定出MTB,也适用于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结果的快速检测,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
开颅手术患者手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开颅患者手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大型教学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及手术后肺炎发生情况等.分析开颅手术患者手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880例开颅手术后患者,发生手术后肺炎178例,发病率为20.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术前合并基础疾病、ASA分级为Ⅲ-Ⅳ级、失血量大、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前住院日数长、术中输血、留置胃管、机械通气时间≥4 h、有气管切开、急诊手术的患者手术后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个变量为手术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按OR值从大至小排序依次为气管切开[OR=27.73,95%CI(2.49~30.83)]、术后留置胃管[OR=4.55,95%CI(2.54~8.16)]、急诊手术[OR=4.34,95%CI(1.49~12.63)]、机械通气时间[OR=2.81,95%CI(1.37~5.75)]、术前住院时间[OR=1.06,95%CI(1.02~1.10)]、年龄[OR=1.03,95%CI(1.01~1.04)].结论 开颅手术患者手术后肺炎发病率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其感染率.
关键词: 开颅手术 手术后肺炎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