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 중국미생태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76X
- 国内刊号: 21-132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血液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
目的 了解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用WHONET 5.4软件对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血培养标本中分离阳性率分别为9.4%、10.3%和11.6%;革兰阳性球菌3年分离率在逐年增加:分别为40.9%、48.7%和53.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分别为55.4%、50.7%和41.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布氏杆菌的分离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葡萄球菌中MRSA 3年的检出率是57.9%、61.5%和76.2%;MRSE的检出率是76.9%、78.6%和78.70%;大肠埃希菌ESBL的检出率分别是47.2%、61.3%和52.8%,肺炎克雷伯菌ESBL的检出率是46.2%、45.5%和41.2%;耐药性分析显示糖肽类或口恶唑脘酮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率高,碳氢霉烯类及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美罗培南敏感性较好.结论 2006~2008年血培养标本中革兰阳性球菌的分离率和葡萄球菌中MRSA的检出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应加强监测,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将我院2006年~2008年分离的临床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0.9%,革兰阳性球菌占34.4%,真菌占24.7%,居于革兰阴性杆菌前3位的菌群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居于革兰阳性球菌前3位的菌群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链球菌属;各菌群中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上升,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药.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日益严重,医院应重视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的动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院内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方法 在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对217例ICU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2年期间ICU共分离出29 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其发生与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联合运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导尿管、气管插管和深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有关.结论 警惕上述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临床防治深部真菌病具有重要意义.
-
环孢素A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
入住我院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10例患者,均伴有血小板(PLT)明显减少,维持在(20~50)×10~9/L至少3月以上. 给予泼尼松0.5 mg/(kg·d)及环孢素A 150 mg/d治疗,3个月后100 mg/d疗程半年,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每个月检测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尿蛋白、补体C3、红细胞沉降率(血沉)、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显示治疗半年后患者血小板明显升高(P<0.05),抗ds-DNA转阴、补体C3上升,红细胞沉降率(血沉)、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提示泼尼松联合环孢素A治疗SLE合并顽固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明显,副作用小.
-
106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 应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106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92.5% (98/106)的病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白血病和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少见.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早期诊断仍比较困难,X线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多见(占59.4%).病原菌主要以酵母菌属为主 (79.2%).肺部真菌感染的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基础病为慢性肾病、COPD和血液系统疾病者死亡风险较大.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是多种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少,病死率高,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米卡芬净治疗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4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米卡芬净治疗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09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ICU病房4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米卡芬净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10例(25%),显效18例(45%),总有效率为70%,真菌清除率为60.8%,不良反应少,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结论 米卡芬净治疗重症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
博尔纳病病毒磷蛋白细胞模型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建立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磷蛋白的细胞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鉴定.方法 重新扩增和鉴定已有的BDV 磷蛋白(GFP-P24)质粒,使用转染试剂将该质粒转入PC12细胞,并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的方法对所构建的细胞模型进行鉴定.结果 重新扩增的质粒PCR鉴定阳性,其浓度符合转染的需要,测序后未发现核苷酸的突变;转染PC12细胞的效率高,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BDV磷蛋白的细胞模型,为研究BDV感染过程中磷蛋白所起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复方清下汤对脓毒症大鼠细胞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6调控及肺损伤的作用
目的 盲肠结扎穿孔导致大肠埃希菌腹膜炎进而建立脓毒症肺损伤大鼠模型,检测炎性反应时,细胞因子的调控变化,探讨肺水肿的形成机制.经复方清下汤处理后检测上述变化.方法 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只翻动盲肠,不做其他处理;脓毒血症肺损伤组(模型组),盲肠结扎穿孔诱发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盲肠结扎穿孔+复方清下汤组(造模后立即灌胃给药,造模后8 h再次灌胃1次,剂量:10 ml/kg);盲肠结扎穿孔+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抗生素舒普深)(造模后立即静脉注射1次,造模后8 h再次静脉注射1次,剂量:0.2 g/kg),造模24 h后收集标本.分别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留取下腔静脉血清进行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测定.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测量肺湿/干比值的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IL-1、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肺间质和肺泡内水肿,伴大量红细胞渗出(出血)和纤维素沉积,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高度肿胀.肺湿/干比值明显增加(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IL-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肺湿/干比值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镜下表现:中药处理组及抗生素组组较模型组肺泡间隔变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减轻,出血减轻,纤维素渗出明显减少.结论 实验应用放免检测、显微镜观察以及称量肺湿/干比值等手段,进一步证实了脓毒血症大鼠肺损伤时血清中主要的炎性细胞因子IL-1、IL-6过度表达的情况,并从病理学角度,证实炎性介质的过度表达是造成脓毒症肺损伤的重要原因.经复方清下汤处理的动物模型得到相反结论,为治疗脓毒血症大鼠肺损伤提供一个可能的新的手段.
-
金葡菌L型感染致小鼠肿瘤中Survivin、Ki-6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后,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在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观察金葡菌L型感染90只C57小鼠后11.1%(10/90)小鼠发生肿瘤,14.4%(13/90)小鼠引起癌前病变.革兰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和Survivin、Ki-67蛋白及cDNA的表达.结果 10只小鼠肿瘤及13只小鼠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及其cDNA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0.01);Survivin、Ki-67蛋白和cDNA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 ),呈正相关.结论 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与Survivin、Ki-67基因协同在小鼠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0710合生元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体外释放及定位作用研究
目的 将益生菌双歧杆菌与枸杞多糖提取物设计为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CDDS),制备0710合生元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考查其体外释放行为及体内定位作用.方法 以枸杞中多糖为指标,对制剂进行体外溶出实验,并利用X-射线跟踪技术验证0710合生元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在人体内的靶向性.结果 该制剂在人工胃液2 h、人工小肠液4 h,几乎不释药,而在人工结肠液中6 h释药达到100%,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缓释制剂的规定,且体内实验在结肠中黏附性较好.结论 0710合生元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在体外结肠液中释放良好,在体内结肠具有靶向性,达到制剂设计要求.
-
高效降解草酸乳酸菌的筛选
尿路结石70%~80%主要由草酸钙结晶构成.人体内的草酸一般通过肠道内微生物降解,经由粪便排出或在泌尿道吸收由尿液排出.本研究对市场上商品化的发酵乳制品、饮料和药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得到37株菌,包括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乳球菌,并检测这些菌株降解草酸的能力.结果 提示,乳酸菌在体外能够有效的降低培养物中的草酸浓度,并筛选出了具有高效降解草酸能力的乳酸菌菌株.有望成为尿石症预防的新措施.
-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肠道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和梭菌属量的变化
目的 通过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肠道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和梭菌属量的变化,揭示肠道相关菌群改变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术前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标本40例及正常对照标本40例,根据细菌的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待测粪便标本细菌DNA,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粪便中细菌数量分别为拟杆菌属(8.76±0.77; 9.85±0.88)、梭杆菌属(7.94±1.25; 10.0±1.65)、梭菌属(3.54±0.70; 6.56±0.68),拟杆菌属中的脆弱拟杆菌为(2.12±0.48; 4.07±1.77)、梭杆菌属中的坏死梭杆菌为(2.31±0.26; 7.62±2.68)及梭菌属中的肉毒梭菌为(2.76±1.16; 5.43±1.21),实验组数量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和梭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多,提示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有明显关系.
-
益生菌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
益生菌(Probiotic)是添加入食物的能够增加营养摄入并改善人体肠道菌群平衡的活菌.大量研究认为益生菌有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益生菌促进人体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先接触到益生菌并且也有其特有的微生态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益生菌对口腔微生物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益生菌在口腔的定植,益生菌对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益生菌对口腔细菌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对近年来益生菌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进行综述.
-
小儿感冒茶的薄层鉴别和定量测定研究
目的 为制定小儿感冒茶(山银花、板蓝根、重楼)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TCL鉴别山银花、板蓝根、重楼.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感冒茶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 通过方法学考察,绿原酸检测浓度在0.244~1.95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22%,RSD%=0.92(n=2).结论 实验应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所建质量标准可用于小儿感冒茶的质量控制.
-
干、湿化学法在乳糜血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乳糜血对干、湿化学法检测结果的影响,以期找到一种适合于在乳糜血中应用的检测方法.方法 分别用干、湿化学法检测乳糜血中总蛋白、血糖,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湿化学法测定结果高于乙醇处理法(P<0.05),干化学法与乙醇处理法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乳糜血检测中干性化学法与湿性化学法比较更接近真实值.
-
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的影响
目的 从维护口腔内菌群平衡的角度出发,观察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探索一种适用于固定正畸治疗患者,无副作用,效果好的新型微生态防龋药物.方法 将20例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无龋病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试验组给予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照组给予纯净水.2组病例分别与含漱前,含漱20、40和60 d进行改良菌斑指数(MPLI)、唾液pH的检测和口腔微生物学检查.以对照组为标准观察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和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MPLI和唾液pH的影响.结果 (1)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的MPLI指数降低、唾液pH升高.(2)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下降.结论 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MPLI和唾液pH具有改善作用;对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有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并对维持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菌群平衡有重要作用.
-
长臂同源多聚酶链反应法构建变形链球菌comD基因同源重组DNA片段
目的 构建变形链球菌UAl59密度感应相关的comD基因同源重组DNA片段,为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基因功能丧失菌株做准备.方法 通过NCBI基因数据库获取变形链球菌的DNA序列,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扩增变形链球菌 UA159 comD基因上、下游片段及抗红霉素基因片段,再通过长臂同源多聚酶链反应将这3个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同源重组DNA片段.结果 经过 PCR反应和琼脂电泳分析,得到了一个碱基数为3个单片段总和的连接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连接片段为预期的comD同源重组片段.结论 成功构建了变形链球菌UA159 comD基因同源重组DNA片段,可直接用于细菌转化构建comD基因缺陷菌株.
-
云南省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一次食源性霍乱爆发
霍乱是由O1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O1)或O139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O139)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每年报告霍乱病例数范围是101383~184311例,其中非洲报告病例数占86.8%~96.9%,亚洲占3.1%~8.2%,拉丁美洲占0.0%~2.3%,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报告病死率范围分别是1.7%~3.3%、0.3%~0.6%和0.0%[1].
-
阜阳地区居室环境中粉螨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
目的 调查安徽省阜阳地区居室环境中粉螨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方法 于2009年7月,选择100 户家庭进行样本采集,每居室环境中取4个采样点,对采集到的地面灰尘、床面灰尘、家具灰尘及衣物灰尘进行粉螨的分离、鉴定、计数和数据分析.结果 共检获粉螨3609只,隶属于6科15属,共19种.对4类居室灰尘中粉螨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它们的丰富度指数为0.89~2.09,多样性指数为1.28~1.83,均匀度指数为0.65~0.71.结论 粉螨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与其生境条件直接相关;阜阳地区人居环境粉螨孳生密度较高(48.5%),应加强防螨措施.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