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국혈관외과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2型糖尿病足初期周围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及对VEGF、TGF-β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2型糖尿病足(DF)初期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肉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影响.方法 将38例D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介入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及局部换药等保守治疗,介入组同时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或)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ABI及VEGF、TGF-β水平的变化.结果 介入组总有效率为89.5%,显著高于对照组52.6% (x2=4.38,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冷感、麻木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对照组间歇性跛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介入组ABI及VEGF、TGF-β水平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F患者初期周围血管病变及时行介入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同时提高VEGF、TGF-β水平,改善预后.
-
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陈旧性血栓的腔内治疗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ⅣC)型布加综合征(BCS)合并ⅣC陈旧性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4年4月因膜性或短段闭塞性ⅣC型BCS合并ⅣC陈旧性血栓形成于本院行介入治疗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行小球囊预开通治疗及可回收支架治疗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119例患者中,56例接受小球囊预开通治疗(预开通组),63例接受可回收支架治疗(可回收支架组).除可回收支架组有1例患者术中发生支架断裂、经外科手术外,其余118例患者介入手术均成功.术后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两组间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1),预开通组花费更低(P<0.001).术后1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8~66个月,平均44.2个月.随访期间,预开通组及可回收支架组分别有6例患者发生原闭塞处的再次狭窄闭塞,预开通组与可回收支架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0.23).复发患者经再次扩张治疗后未再发生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结论 小球囊预开通技术及可回收支架技术治疗ⅣC型BCS合并ⅣC内陈旧性血栓的效果满意,且前者更经济安全.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复合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复合手术治疗2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资料.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ABI)(0.82 vs 0.45)、跛行距离变化[(424±36.28)m vs (125±17.60)m]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下肢动脉通畅率87.5%.12例合并溃疡或坏疽患者,经溃疡清创或截肢(趾)术,创面均愈合.结论 通过对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仔细术前评估,制定个体化复合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腹膜后解剖外旁路术治疗感染性腹主动脉瘤
目的 探讨腹膜后解剖外旁路术治疗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AAA)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采用腹膜后旁路术治疗4例I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将分叉型人工血管通过动脉瘤旁的后腹膜隧道引向腹主动脉及两侧髂外动脉,并做人工血管-肾下腹主动脉端端吻合及髂外动脉端侧吻合,关闭后腹膜;切开动脉瘤清理瘤腔,缝扎腰动脉及髂总动脉远段(根据水肿情况尽量保留髂外逆流血入髂内通路),双氧水及稀释碘液处理瘤腔,瘤腔置引流管并填塞缝固大网膜.除1例患者于入院当天行急诊手术外,余3例术前给予抗生素4周,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4~6周.结果 本组围术期无死亡,术后3~5周出院;随访6个月至5年,所有病例无发热、腹痛,情况良好.结论 腹膜后解剖外旁路术是治疗IAAA的有效手段.
-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方式选择(附10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胸腹主动脉瘤(TAAA)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开放手术治疗Crawford分型Ⅳ型TAAA(9例),采用杂交手术治疗Ⅴ型TAAA(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均取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未出现肾衰及截瘫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未见吻合口瘘,无内脏缺血表现.结论 开放手术、杂交手术、开窗和分支支架技术对TAAA患者均是可选择的手术方案,应根据患者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Ⅰ型内漏的治疗(附3例报告)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Ⅰ型内漏再行开放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至2014年救治的3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Ⅰ型内漏再行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3例均采用腹主动脉瘤切除+支架取出+人造血管置换术,术后均给予相应积极支持治疗.结果 3例均手术成功,术后48小时内死亡1例,痊愈2例.结论 腹主动脉瘤隔绝术后出现Ⅰ型内漏、破裂、血栓闭塞等原因再次急诊入院的患者,介入治疗不能解决问题时,应果断采取传统开放手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超声引导下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60例(61条患肢)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静脉造影和彩超检查发现患肢深静脉通畅,但有明显血液倒流.CEAP分级:C6级36条患肢,C5级25条患肢.全组患肢均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闭合术,并在超声引导下行交通支静脉腔内激光闭合.结果 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和14个月,溃疡均未复发.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手术创伤轻微、并发症极少、疗效满意.
-
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评估股浅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腔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我院从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26例SFA闭塞性病变患者,对腔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共26条患肢)均行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ABI术前0.28±0.24,术后0.81±0.12,临床成功率80.8%.术中并发症1例(3.8%),术后并发症7例(26.9%).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7±2.9)个月.术后1、3、6、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15±3.77)%、(92.22±5.28)%、(88.04±6.49)%、(88.04±6.49)%,术后1、3、6、12个月的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00±0.00)%、(96.15±3.77)%、(96.15±3.77)%、(96.15±3.77)%,术后1、3、6、12个月的保肢率分别为(92.31±5.23)%、(88.46±6.27)%、(88.46±6.27)%、(81.09±9.10)%,术后1、3、6、12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0±0.00)%、(96.15±3.77)%、(85.62±7.08)%、(77.26±9.55)%.结论 SFA闭塞性病变行腔内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均较高,短期通畅率较为理想.
-
重症肢体缺血缺血性溃疡膝下动脉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肢体缺血(CLI)缺血性溃疡患者影像资料中膝下动脉病变的分布特点及侧支循环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成功实施angiosome概念指导下膝下动脉血运重建的152例(152条患肢)CLI缺血性溃疡患者的术前膝下动脉造影影像学资料,糖尿病组患者106例和非糖尿病组46例,对两组患者膝下动脉病变受累数量、缺血溃疡区域angiosome位置分布、膝下动脉侧支循环状况以及足部动脉弓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CLI缺血性溃疡患者溃疡高发于足底外侧支动脉angiosome (P<0.0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间溃疡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膝下动脉受累数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血管受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膝下动脉PA受累率(69.8%)低于ATA(89.6%)和PTA(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膝下动脉PA受累率(56.5%)低于ATA(80.0%)和PTA(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下动脉多支受累高于单支受累(P<0.05).糖尿病组3支小腿动脉病变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非糖尿病组1支小腿病变多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足部动脉受累数多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足部动脉受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下动脉Jenali侧支评分Jenali 0级糖尿病组少于非糖尿病组(P<0.05),Jenali 3级糖尿病组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CLI缺血性溃疡患者腓动脉前穿支-胫前或胫后动脉连接出现率高(P<0.05).糖尿病组腓动脉前穿支-胫前或胫后动脉连接出现率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其它动脉连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LI缺血性溃疡合并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膝下动脉受累更为严重,侧支循环建立差;溃疡分布及血管受累分布特点并无明显差异.
-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成熟度的评估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前臂腕部动静脉内瘘(AVF)建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AVF术后成熟度进行评估.方法 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选择拟新建前臂自体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内瘘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1天、14天、28天和56天桡动脉和头静脉直径、流量以及头静脉内膜厚度和距皮肤深度,观察其变化趋势,评估AVF成熟度.2014年5月至2014年9月共入组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4.3±13.2)岁.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0天,AVF均已穿刺透析,达到临床成熟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术后1天和14天时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直径和流量增幅大,有显著差异(P<0.01),其后增幅缓慢,术后28天和56天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8天头静脉直径(5.0±1.0)mm,流量(1593.7±572.9)ml/min.术后头静脉距皮肤深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VF的成熟有赖于术前完善的血管评估,多普勒超声可用来判断AVF术后的成熟度.
-
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导管溶栓治疗
目的 探讨经导管溶栓(CDT)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6例亚急性下肢DVT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在B超引导下经小隐静脉(14例)/腘静脉(22例)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静脉血栓中,术后均局部应用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后期应用华法林抗凝6~12个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健肢周径差的变化及静脉通畅评分及随访观察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等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患者经CDT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溶栓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分别为(4.01±2.23)cm、(1.13±1.0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P<0.01);小腿周径差分别为(3.28±1.81)cm、(1.24±1.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P<0.01);静脉通畅评分分别为13.36±4.18及4.64±2.5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8,P<0.01),静脉通畅率为(62.97±19.50)%,完成随访30例,失访6例,随访率83.33%,随访时间6~48个月,5例再发血栓,1例重度PTS(无溃疡),3例中度PTS,3例轻度PTS,总PTS发生率23%,其余病例无复发DVT及PTS.结论 亚急性DVT患者部分可采用CDT取得理想的疗效,减少PTS的发生.
-
血透导管与中心静脉病变
中心静脉包括回流上肢血液的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又称为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回流下肢血液的髂静脉、下腔静脉,由于这些静脉位于胸、腹腔,相较于四肢的深静脉,解剖位置深,因此称之为中心静脉.1 任何血管通路都有赖于一条通畅的中心静脉,中心静脉病变是血管通路棘手的难题血管通路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无论是永久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人工血管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或半永久血管通路(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或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中心静脉置管)都有赖于一条通畅的中心静脉回流至心脏.
关键词: -
布加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指因肝静脉阻塞所引起,可发生于从肝静脉至下腔静脉入有心房口处的任何部位及任何性质的阻塞[1-3],但要除外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肝静脉流出道阻塞及肝窦阻塞性病变.BCS即肝后性门脉高压,分为肝静脉型、下腔静脉型及混合型.因肝静脉血回流受阻,常表现为腹水、胸腹部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下肢淤肿等.早期患者肝功能尚可,晚期出现淤血性肝硬化[4-6].绝大多数BCS患者早期不易确诊,而且各个医院对此类疾病治疗手段参差不齐,故患者常不能得到理想的治疗结果[7].
关键词: -
布加综合征腔内治疗中血管损伤的防治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为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所导致的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高压临床症候群[1,2].根据阻塞部位的不同,BCS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即肝静脉阻塞型、下腔静脉阻塞型和混合型.在我国以下腔静脉型多见,且下腔静脉隔膜或短段闭塞性病变占大多数[3].血管腔内治疗是此类患者首选治疗方式[4-5],其创伤小、恢复快,可大大减少围手术期的死亡率.
关键词: -
HIF-1α和Gax基因对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静脉移植术是治疗血管狭窄或阻塞的有效手段,但移植静脉再狭窄所致血流通畅率不高直接影响了这一术式的远期疗效.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血管生物学的发展,有研究表明,移植静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其内膜过度增生[1].而血管平滑肌细胞自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即增殖型)的转化、向内膜下的迁移及其细胞外基质形成是导致移植静脉内膜过度增生病理变化的基础.众多的研究表明,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与同源基因盒Gax基因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增生与凋亡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
下腔静脉平滑肌瘤病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
血管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是一种少见的子宫中胚叶良性肿瘤,在血管内呈蔓延性生长,可以从小静脉延及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1].1896年,Birch-Hirschfeld首次描述了IVL;1907年,Düirck和H(o)rmann首次报道了累及心脏平滑肌瘤患者的尸体解剖情况;1975年,Norris等正式提出IVL诊断名词[1-3].近年来,IVL病例逐年增多,对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就IVL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肺栓塞腔内介入治疗进展
肺栓塞(pulmonary embe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经静脉系统回流到右心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99%的栓子为静脉或右心系统形成的血栓.PE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误诊、漏诊率的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997年至2003年间,我国入院总人数中以PE入院者比例由0上升至0.1%,美国此比例为0.4%1],而实际上,住院死亡患者尸检中PE的检出率约为12%~15%,充分体现临床上漏诊与误诊情况严重.急性PE 30天内死亡率为10.6%,1年内为23%[2],故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意义重大.
关键词: -
布加综合征的治疗现状和争议
布加综合征目前在国内已被广泛认识,在手术和介入治疗方面均有多人报道大宗病例的治疗经验[1-4],而且基本达成一致,即对于有机会行微创介入治疗者,应首选介入治疗,尽量不行下腔静脉支架,以免支架诱发肝静脉开口的闭塞.但关于本病的病因、分型及治疗方法等仍存在较多争议.1 关于病因的争议首先,布加综合征发病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一原因尚未得到任何解释.
关键词: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上)
1 概述1.1 指南制定的方法 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 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CCF/AHA)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中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ASO)的临床诊治特点修改而制定.
关键词: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第二届编委会第2次会议纪要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第二届编委会成立于2014年7月,1年来杂志质量及影响力不断提升,但同时面临更多的机遇及挑战.为此,本刊于2015年7月10日在长沙中国城戴斯酒店召开了《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第二届编委会第2次工作会议,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探讨本届随后1年杂志的发展方向.本次会议共有83位专家编委出席,占编委总人数的62.4%.
关键词: -
满园春色百花齐放——点评第九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第三届中国血管病青年学者论坛
2015年7月11日,在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王深明教授担任主席、舒畅教授担任执行主席的第九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SEC2015)期间顺利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血管病青年学者论坛.本人担任点评专家之一,有幸仔细听取了各位青年学者的演讲,感觉到目前中国血管外科人才辈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讲台上演讲的青年学者各有所长,较难评判谁是第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