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T淋巴瘤侵袭诱导基因在卵巢癌细胞株的表达及其意义

吴明富;奚玲;陈刚;李静;徐茜;李辅军;卢运萍;王世宣;廖国宁;马丁

摘要: 目的研究T淋巴瘤侵袭诱导基因1(Tiam1)在卵巢癌侵袭转移方面的作用.方法 RT-PCR检测Tiam1和Rac1 mRNA的表达;Westem blot法检测Tiam1蛋白质的表达;Boyden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测定癌细胞迁移能力.结果Tiam1 mRNA和蛋白质及Rac1 mRNA在4株卵巢癌细胞A2780、Caov3、Skov3及SW626中均呈中高度表达;癌细胞平均迁移百分数分别为(27.67±3.2)%、(10±1.0)%、(22.67±2.5)%及(47.67±1.52)%.Tiam1及Rac1表达水平与癌细胞迁移潜能间均呈显著性相关,r分别为0.874和0.814,P=0.003和0.042.结论Tiam1/Rac1信号转导通路在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卵巢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原发性非霍奇金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

    作者:李娜;姜玉新;戴晴

    目的 采用乳腺超声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US)分析原发性非霍奇金乳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明确术前超声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1例原发性非霍奇金乳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每一个乳腺病灶进行BI-RADS-US分级.结果 11例患者共有13个乳腺病灶,9例患者(81.8%)为单侧单发;7个病灶(53.8%)边界清晰,5个(38.5%)边界可见小分叶;10个(76.9%)病灶为轴向平行;8个(61.5%)病灶为椭圆形;10个(76.9%)病灶为低回声,1个为高回声,2个为混合回声.13个病灶均未出现边缘毛刺及钙化,病灶周围组织均未见改变.6例患者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 多数原发性非霍奇金乳腺淋巴瘤的超声特征表现为椭圆形低回声肿物,部分可见小分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采用BI-RADS-US,通过综合多个超声特征能够在术前获得较准确诊断.

  • 术前等速离心训练和补充分离乳清蛋白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晓圆;黄红拾;杨洁;于媛媛;张东霞;常翠青

    目的 通过观察术前等速离心训练和补充乳清蛋白对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股四头肌力量及其功能的影响,探讨等速离心运动对ACL断裂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招募18~40岁男性ACL断裂志愿者,共入组22例,采用区组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速离心训练(IE)组和等速离心训练+分离乳清蛋白补充(IE+ WPI)组.IE组受试者术前在实验室等速生物力学测试训练仪上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速离心训练,每周2次,每次3~4组×8~10个重复,训练间隔时间至少1d;IE+WH组在上述股四头肌等速离心训练基础上每天补充分离乳清蛋白22 g,早餐或运动训练后30~ 60 min内服用.干预时间6周.干预前后分别检测双侧股四头肌60°/s等速肌力、肌肉量、膝关节功能及松弛度、大腿围度、骨骼肌指数等指标.结果 干预后,IE组和IE+ WPI组受试者患侧股四头肌等速离心收缩峰力矩(PT)(41.0%,P=0.018;46.7%,P=0.008)和向心收缩峰力矩(PT) (29.6%,P=0.018;38.9%,P=0.038)均比干预前显著增加.与干预前比较,IE+ WPI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增加(P=0.018).结论 术前等速离心训练可以显著增加ACL断裂患者股四头肌肌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功能,联合补充乳清蛋白效果更佳.

  •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翁习生;邱贵兴;张嘉;李书纲;杨新宇;王以朋;仉建国;叶启彬;林进;田野

    目的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8例获随访(占90.1%).术中并发症26例,发生率5.5%;术后并发症64例,发生率15%.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采用CD、DRFS、Dick、RF及Steffee等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时,共72例,占总并发症例数的80%.上述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CD技术0~12.9%、DRFS技术6.8%~11.9%、Dick技术7.3%~12.7%、RF技术24%~19.5%、Steffee技术10.1%~21.5%.主要并发症包括假关节、椎弓根螺钉断裂、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等.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对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掌握不熟练、内植物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等.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引起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及内植物本身设计上的缺陷.

  • 洛沙坦治疗糖尿病的气相色谱代谢组学

    作者:袁凯龙;石先哲;路鑫;高鹏;许国旺

    目的 建立基于气相色谱的"全"组分代谢物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评价洛沙坦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服药后患者尿样,样品被预处理和色谱分析后,经峰匹配进行多变量代谢组学分析.同时测定患者服药前后不同时间的血压、尿蛋白、尿中8-羟-2-脱氧鸟苷含量和血肌酐浓度.结果 患者服药8~12周后洛沙坦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常规生化指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代谢组学研究显示葡萄糖醇和肌醇等代谢物发生变化.结论 代谢组学能利用机体不同时间点代谢组的变化轨迹描绘药物疗效的发展过程.

  • 人胰腺癌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及紧密连接蛋白-4的表达

    作者:杨文彬;蔡锋;程传涛;曹罡;秦兆寅

    目的 检测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和紧密连接蛋白-4(Claudin-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SCA和Claudin-4在胰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包含78例胰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10例正常胰腺组织的100点阵的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该芯片中PSCA和Claudin-4的表达,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78例胰腺癌患者中,PSCA和Claudin-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5%和88.5%,与正常胰腺组织和慢性胰腺炎组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PSCA和Claudin-4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PSCA和Claudin-4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相关,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型无关.

  • 急性视神经炎的大剂量强的松治疗

    作者:刘勤;张美芬;艾凤荣;姜茹欣;胡天圣

    目的分析本院应用口服大剂量强的松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4只眼)急性视神经炎患者临床资料.入选指征:(1)突然视力严重减退,发病至就诊时间在15日以内;(2)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elative afferentpupillary defect,RAPD)阳性;(3)符合视神经炎的视野缺损或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潜伏期延长或引不出波型;(4)眼底表现为视乳头正常或轻度水肿、出血,但无其它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案:初次量为80~160 mg晨顿服,每3日减少20mg,至40 mg改为隔日服,逐渐减量至停药.结果治疗后视力迅速增加,稳步提高.治疗后4日时视力≥0.2,占71.4%;15日时视力≥0.6,占85.7%;6个月时视力均≥0.7,其中85.7%视力>1.0.9例随诊1年以上,其中7例视力≥1.0.瞳孔、视乳头、视野、PVEP均有显著改善或恢复正常.结论口服强的松自160 mg开始、逐渐减量、疗程3个月,是适宜的急性视神经炎治疗方案;同时强调PVEP的P100潜伏期延长是衡量脱髓鞘病变程度的敏感而可靠的指征.

    关键词: 视神经炎 强的松
  • 小鼠大脑皮层层次特异表达基因天然反义转录物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李萍;张靖;李爱花;王珊;谈小超;阴彬;彭小忠

    目的 筛选并鉴定小鼠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皮层层次特异表达的基因是否存在天然反义转录物(NAT).方法 对63个小鼠大脑皮层层次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筛选出31个可能存在NAT的基因,从小鼠脑组织及神经系统来源的细胞系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对筛选阳性基因进行鉴定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中进行测序.结果 31个经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基因中,8个为NAT阳性.结论 小鼠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皮层层次特异表达的基因存在NAT,NAT可能通过调控编码基因影响小鼠皮层发育.

  • MUC4 mRNA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辉;熊炯炘;王春友

    目的研究MUC4 mRNA在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PCR法检测20例胰腺癌、1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及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UC4 mRNA的表达.结果MUC4 mRNA在慢性胰腺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无表达,20例胰腺癌患者中有12例表达,其阳性表达率(60%)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1).MUC4 mRNA阳性表达率有随胰腺癌临床分期增加而逐渐增高的趋势,在临床TNM Ⅲ~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76.92%)明显高于Ⅰ~Ⅱ期(28.57%)(P<0.05).结论胰腺癌患者外周血MUC4 mBN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 79例儿童t(8;21)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核型及预后分析

    作者:陈玉梅;刘天峰;阮敏;邹尧;陈晓娟;郭晔;王书春;竺晓凡

    目的 调查儿童t(8;21)急性體系白血病(AML)的核型异常情况,评估缓解后治疗强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方法对79例儿童t(8;21)AML患者进行检测确诊.诱导缓解治疗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HA)/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联合(HAD)方案.缓解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5~7疗程的联合化疗.结果 79例患儿中,55例(69.6%)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其中40例(50.6%)伴性染色体丢失,9例(11.4%)为del(9q),7例(8.9%)为复杂变异型t(8;21)异常.3例患儿染色体数量在90条以上且伴双重t(8;21)四倍体核型,预后均不良.1、2疗程完全缓解(CR)率分别力81.7%(49/60)和94.8%(55/58);3年无事故生存率、无病生存(DIS)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26.2 ± 6.8)%、(31.3 ± 6.7)%和(27.6 ± 6.6)%;29例患儿缓解后治疗疗程数为5个或以上,其3年DFS率为(51.7 ± 9.3)%.单纯t(8;21)±性染色体丢失组与伴其他附加染色体异常组患儿的3年D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大剂量阿糖胞苷组患儿的3年DFS率明显优于标准化疗组(66.7% vs.27.3%,P=0.03).结论 多数儿童t(8;21)AML患者伴有附加染色体核型异常,附加染色体核型异常对患儿生存没有不良影响.染色体数量在90条以上且伴双重t(8;21)四倍体核型少见,但预后不良.儿童伴t(8;21)AML治疗CR率高,远期疗效好.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作为缓解后治疗能提高远期疗效.

  • 喉癌患者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作者:冯云;谭会兵;苏华;张宝泉;李若凡;何维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喉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为DC接种治疗喉恶性肿瘤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从喉癌患者外周血分离贴壁的单个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进行体外培养,以细胞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定DC的纯度,并行电镜观察;同时以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判定DC的功能.结果体外培养1周后可得到大量悬浮、表面有毛刺的细胞,细胞免疫化学显示抗DC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占30%~60%.以喉癌组织粗制抗原负载DC,可激发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喉癌患者外周血经体外分离培养可得到纯度较高、功能正常的DC.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