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

Chinese Medicinal Biotechnology 중국의약생물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713X
  • 国内刊号: 11-551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www.cmbp.net.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赵铠
  • 类 别: 生物医学工程
期刊荣誉:
  • 中药制剂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核因子-κBp65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潘洁丽;郏国炯;王萌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引起的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抗炎机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58例,常规治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组(CDDP组)66例,连续治疗30 d后,对比分析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和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以及血清中核因子NF-κBp65、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IL-6和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CDDP组治疗前NF-κBp65、hs-CRP、TNF-α、IL-1、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F-κBp65、hs-CRP、TNF-α、IL-1、IL-6和IL-10的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VEF明显升高(P<0.05),且CDDP组各指标的变化程度均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能够通过调节NF-κBp65转录因子和hs-CRP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及氧自由基的释放,起到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黄芩苷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研究

    作者:李健蕊;陈金花;李虎;董飚;马雪梅;彭宗根

    目的 研究黄芩苷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活性.方法 在体外无细胞系统中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检测黄芩苷对HCV NS3/4A蛋白酶和NS3解旋酶的抑制活性;在Huh7.5细胞培养内分析其对野生型及临床常见耐药型HCV感染的抑制作用,并考察与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联合抗HCV的活性.结果 黄芩苷具有抑制HCV NS3/4A蛋白酶活性,但对NS3解旋酶无抑制作用.细胞培养内抗HCV活性测定显示,黄芩苷抑制野生型HCV复制的半数抑制浓度(EC50)为(31.306±9.559)μmol/L,抑制蛋白酶抑制剂常见耐药突变A156T和D168V突变HCV复制的EC50分别为(53.175±19.141)μmol/L和(66.722±30.994)μmol/L,抑制多聚酶抑制剂常见耐药突变S282T突变HCV复制的EC50为(63.673±19.770)μmol/L.黄芩苷与多聚酶抑制剂索非布韦联用还具有协同抗病毒效果,但与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西咪匹韦联用有拮抗作用.结论 黄芩苷具有抗HCV作用,其机制为抑制HCV蛋白酶,对蛋白酶抑制剂常见耐药突变病毒有效,与多聚酶抑制剂联用有协同抗病毒作用.

  • 注射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促红素融合蛋白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作者:富岩;马金玲;李开通;孔卫青;杨小楠;于在林

    目的 对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原创原研注射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促红素融合蛋白(rHSA/EPO)创新药开展临床前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法 通过对动物体内外试验研究,观察rHSA/EPO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作用.药效学研究观察rHSA/EPO对小鼠、食蟹猴以及不同的大鼠肾性贫血模型的红细胞生成影响.药代动力学研究则是对rHSA/EPO不同剂量、单次、多次给药大鼠与食蟹猴后的药代/毒代进行研究.毒理学研究通过rHSA/EPO给予小鼠、大鼠和食蟹猴后,观察其一般毒性以及生殖毒性等反应,从而对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 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rHSA/EPO可刺激小鼠、大鼠和食蟹猴生成红细胞,升高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同时对药物或肾切除造成损伤所致的肾性贫血大鼠模型,rHSA/EPO每周或者每2周给药一次,与阳性对照药rhEPO每周给药3次均显示出显著的治疗作用,且较rhEPO具有明显的长效性.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rHSA/EPO在食蟹猴体内的半衰期平均值约为53.34 h,比rhEPO的平均半衰期7.16 h要长,rHSA/EPO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主要排泄器官为肾,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消除均慢于rhEPO.毒理学研究结果显示rHSA/EPO以100、300、1000μg/kg单次皮下注射给予ICR小鼠,对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无影响,以25、100、400μg/kg单次皮下注射给予食蟹猴,对其呼吸与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单次皮下注射给予SD大鼠和食蟹猴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大耐受剂量分别为10 mg/kg和4 mg/kg,rHSA/EPO未见胚胎毒性和致畸性.食蟹猴及大鼠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可见与药理学作用相关的即红细胞增多引起的血液生化、骨髓造血和(或)胃肠、肾脏的一些变化,停药后可见恢复趋势,给药后3周可产生抗rHSA/EPO的结合抗体IgG.大鼠体内产生的抗体较食蟹猴的强,与受试物中含有HSA相关,因而在大鼠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也就出现由于抗体的产生中和了体内的EPO,进而可见严重贫血现象.结论 rHSA/EPO具有显著的升红作用,表现出长效特征,总体安全性好,毒性表现与常规rhEPO产品相似,没有出现新的不良反应.研究结果可为rHSA/EPO临床试验研究提供参考,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基于突变阻滞扩增系统的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突变及其评价

    作者:沈维祥;陈春峰;张小燕;郜恒骏

    目的 探索突变阻滞扩增系统(ARMS)联合实时荧光PCR技术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以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2143位点的两种基因型(野生型为AAA,突变型为AGA)质粒DNA为研究模型,设计ARMS引物同时对实时荧光PCR体系进行优化,对突变阻滞扩增系统联合实时荧光PCR技术的基因分型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在与模板匹配的ARMS引物3'端附近故意引入错配碱基,降低该ARMS引物浓度和镁离子浓度,并采用两步PCR循环的反应程序,使ARMS引物的特异性增强,能够得到清晰的基因分型结果.结论 这种基于突变阻滞扩增系统的实时荧光PCR技术,实验设计简便,特异性较好,并有望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适合临床应用的突变检测方法.

  • 含有芳杂环片段的喹诺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体外抗病毒活性

    作者:李宵宁;殷金秋;柴芸;李玉环;高荣梅;刘明亮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含有芳杂环片段的喹诺酮类化合物,并评价其体外抗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和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活性.方法 N-芳杂环基哌嗪与喹诺酮母核化合物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目标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MS和HRMS确证.CPE法测定所有目标物对细胞的TC50及对HCMV和HSV-1的IC50值.结果 合成了22个喹诺酮类化合物(包括先导物WC5).部分目标物对HCMV和(或)HSV-1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9对HSV-1的IC50为(2.18±0.30)μg/ml,略弱于WC5的(1.68±0.25)μg/ml.结论 丰富了喹诺酮类化合物抗病毒构效关系,并为下一步设计合成活性喹诺酮类化合物奠定基础.

  • 肿瘤细胞微环境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

    作者:凌耿强;马东营;何瑞星;王悦娜;叶伟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微环境改变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制造化学缺氧环境、添加U251上清和用U251细胞预处理Matrigel等3种方法诱导胶质瘤细胞SHG44形成VM,并检测上述几种培养基上清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与对照组SHG44细胞的差异,同时比较组间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水平.结果 几种方法均能诱导SHG44细胞形成VM结构,其中缺氧组VM形成能力强,添加U251上清组次之,U251细胞预处理Matrigel组弱,且几个处理组上清中的VEGF、TGF-β和PDGF浓度与各组VM形成能力相关,MMP-2活性也与VM形成能力相关.结论 胶质瘤VM形成很可能是微环境改变后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VEGF、TGF-β、PDGF、MMP-2与VM形成关系具有相关性.

  • 调控基因对万古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作者:韩婷;魏维;戈梅;钱秀萍

    目的 通过对东方拟无枝酸菌的调控基因进行研究及改造以获得高产万古霉素的突变株.方法 选取经基因组测序分析获得的6个推测具有调控作用的基因:strR型的AORI_1475、araC型的AORI_1832、AORI_2956、AORI_3531和lysR型的AORI_3398、AORI_7412进行过表达实验.结果 发现AORI_1475、AORI_1832、AORI_2956、AORI_3531的过表达分别将万古霉素产量上调了55%、51%、18%、29%,而AORI_3398、AORI_7412却使万古霉素产量下降了12%左右.结论 初步判断AORI_1475、AORI_1832、AORI_2956、AORI_3531对万古霉素合成有正调控作用,而AORI_3398、AORI_7412对万古霉素合成起负调控作用.

  • 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微环境对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章毅;陈亮;李萍;许惠利;王哲;伍婷;张澄宇

    目的 观察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微环境对心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上清模拟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微环境,与H9C2心肌细胞transwell共培养(微环境组),观察其对H9C2细胞的生长状态、细胞增殖影响情况.同时设置10%FBS的DMEM为空白对照、pMSC/H9C2 transwell共培养为阳性对照(pMSC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增殖状态;共培养72 h后将H9C2胰酶消化按5×106/ml每孔进行96孔板铺板,分别在24和48 h进行CCK8细胞增殖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上清与心肌共培养72 h后心肌细胞密度达到8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与pMSC组无明显差异.共培养处理后的心肌细胞培养24和48 h增殖结果均显示,微环境组与pMSC组心肌细胞增殖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24 h增殖结果显示pMSC组与微环境组心肌细胞增殖差异极显著(P<0.01),而48 h增殖结果显示pMSC组与微环境组心肌细胞增殖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微环境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微环境有望部分替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心肌损伤修复治疗功能.

  • 脂肪干细胞复合真皮脱细胞基质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舒雄;郑蕊;杰永生;陈磊;靳少锋;綦惠;孙磊

    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复合小牛真皮脱细胞基质(ADM)参与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取自体新西兰兔的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分离培养ADSCs并传代,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FACS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以鉴定细胞,行成脂和成骨诱导鉴定.小牛真皮通过脱细胞、交联和冻干制备小牛ADM,ADSCs达到一定数量后接种于ADM得到细胞支架复合物.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A、B、C共三组,A组关节软骨缺损处外科缝合细胞支架复合物,B组软骨缺损处外科缝合ADM,C组软骨缺损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第12周处死动物,修复处行大体、组织学检测. 结果 成功分离鉴定新西兰兔的脂肪干细胞.经重塑后真皮脱细胞基质支架材料表面光滑、孔隙均匀.ADSCs与ADM复合后,缺损处类软骨组织填充,修复区表面光滑;II型胶原免疫组化显示,复合支架已被吸收,再生的软骨是阳性.结论新型小牛ADM支架材料与ADSCs生物相容性好,ADSCs与ADM复合向软骨诱导后可良好地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具有替代正常软骨的潜力.

  • 新型眼部外用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松瑶;姜英子;高钟镐

    目前,眼部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种给药方式,局部给药或者全身给药.然而由于血-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全身给药的药物仅有 1% ~ 2%进入靶部位[1].另外,大剂量和频繁给药还会引起全身副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眼部(角膜、结膜、巩膜、前葡萄膜)疾病的治疗多采用局部给药的方式.局部给药的方式可分为无创(外用)和微创两种方法,其中微创给药包括玻璃体内给药、结膜下给药、眼周注射等,一般采用手术植入或者注射给药的方式.这种给药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患者顺应性差、价格昂贵,而且容易产生眼内炎、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副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外用眼部给药方式进行阐述.外用给药看似是很好的一种给药策略,但是药物到达特定治疗部位的过程中还需要克服很多物理化学、生物学和代谢学的障碍[2].目前,随着手术技术、治疗方法及材料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很多新型眼部外用给药策略被开发出来,旨在克服种种障碍,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就目前各种新型眼部外用给药策略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加以阐述.

    关键词:
  • 转肽酶A在蛋白质和多肽修饰中的应用

    作者:马颖;刘忞之;王伟

    在20世纪90年代末,Navarre和 Schneewind[1]首次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中发现了转肽酶 A (sortase A),它催化了表面蛋白与多种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骨架的共价结合,从而开启了转肽酶 A对蛋白质或多肽作用的研究[2-10].近年来,人们发现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分离得到的转肽酶 A在蛋白质或多肽的合成与修饰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反应活性和特异性[11].

    关键词:
  • HER3与肿瘤及肿瘤耐药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单传坤;苗庆芳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家族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包括 4种 I型跨膜受体:EGFR(HER1)、HER2(Neu,ERBB2)、HER3(ERBB3)和 HER4(ERBB4).这些受体均包含细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 3个部分,其中细胞外区包含 4个结构域,胞内区包含 1个用来信号传导的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和 1个位于胞浆内的带有酪氨酸磷酸化残基的尾部.当配体与细胞外结构域 I和 III结合时,细胞信号传导启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受体介导细胞分裂、迁移、存活和器官发育.EGFR 家族成员发生突变时,其产生的异常信号传导刺激细胞存活和生长,与癌症进展相关.尤其是 EGFR和 HER2,这两个受体被发现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过表达或异常表达,因此针对这两个受体的研究较多,目前已经有多种靶向此两种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上市.一直以来,因为在肿瘤组织中相对低的表达量以及较弱的酪氨酸激酶活性,HER3 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作用一直未被重视.但近年来大量关于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表明,HER3与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和黑色素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另外还被证实在肿瘤治疗耐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 无创产前诊断技术应用于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浩贤;孙筱放

    地中海贫血是世界上常见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之一,主要分为 α和 β两种类型,另外还有部分罕见稀有型.该类疾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发病尤为显著[1],在我国广东地区 α和 β地贫基因携带率均高达 10%以上[2].其发病机制为相关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生成障碍引起相应的贫血症状.α地中海贫血主要是由于在 16号染色体上 HBA1和 HBA2基因不同长度的缺失或点突变,导致 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征和血红蛋白 H病(Hb H病).

    关键词:
  • 肌腱断裂修补术后药物预防腱周粘连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鹏昊;刘舒云;郭全义

    肌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多是剧烈运动或是长期的慢性劳损所致.其中,中年男性是主要的发病人群[1].经过正规的手术缝合修复,部分患者会出现感染、腱周粘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2].二次手术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为了消除腱周粘连,临床上应用康复理疗减轻水肿和炎症反应,促进肌腱的愈合,恢复运动功能;实验证明部分抗炎、抗肿瘤和抗纤维化的药物具有预防粘连的效果.其中,一些药物是通过干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粘连发生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肌腱周围组织成纤维细胞以及肌腱内部肌腱细胞均参与腱周粘连的形成[3],物理屏障隔离肌腱和腱周组织的方法遂得到发展.其中,天然成分和可降解高分子合成材料应用广.在材料中附加药物、细胞因子,或是多种有生物活性的材料结合,既可以强化预防粘连的效果,又能促进肌腱的愈合.

    关键词:
  • 软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吴琪;亓建洪

    关节软骨损伤是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骨软骨缺损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自体移植、微骨折术、软骨下骨钻孔术和自体软骨细胞移植[1-2],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均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以及患者预后的运动要求.20 世纪 90年代,组织工程的概念第一次提出,这是一个综合工程学与生命科学的跨学科领域,其目的是开发生物替代品,修复、维持与改善组织的功能,甚至重新打造整个器官.

    关键词:
  • 基因编辑技术在CHO工程细胞株改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蔡俊立;胡泽斌;沈毅珺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可实现对基因组进行靶向精确修饰的一种生物技术,通过该技术可对基因进行定位突变、插入或敲除.从初应用的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s)到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s nucleases,TALENs),再到近两年愈加火热的 CRISPR/Cas9系统,随着新基因编辑工具的不断发掘,对基因组进行定向改造的工作将变得更加高效精准、方便快捷[1].

    关键词:
  • 一种长期培养人神经干细胞的新方法

    作者:陈世明;章瑾;宣丹英;毛钟鸣;陈鹏翾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神经干细胞的移植对治疗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都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1-3],临床研究和应用对神经干细胞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由于技术原因,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的培养存在易分化和易死亡的技术难题.目前,神经干细胞的获取途径主要是从多个胚胎或流产胎儿中分离并进行有限的培养扩增,但胚胎或胎儿源的贫乏及各胚胎或流产胎儿之间的差异性使得神经干细胞来源混杂,无法达到标准化,成为神经干细胞临床化的重要限制因素.本实验从流产胎儿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在体外长期规模化培养、扩增,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提供稳定的、用之不竭的细胞来源,为临床神经干细胞移植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