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案
患儿,男,10个月.就诊日期:2010年8月12日.以"至今10个月,不能独坐,反应迟"为代主诉就诊,门诊以"脑性瘫痪"收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剖腹产,胎盘老化,羊水污染,生后无窒息.早期未发现明显异常,现患儿叫名反应迟,不会简单模仿,少有无意识发音,不认生人,斜颈,双眼内斜视,双眼距无明显异常,无明显愚型面容,身材较同龄儿偏小,左上肢肌张力偏高,双手主动抓物迟缓,不能独坐,其他肢体肌张力尚可,双侧睾丸较小,但均下降至阴囊.查体时发现左前臂外旋时阻力较大,活动角度小,左上肢X线片报告:左上肢尺桡骨骨性融合.后说服家长做核型分析,回示:49,XXXX Y.父母及患儿哥哥染色体均正常.
关键词: -
左足淋巴水肿案
患者,女,43岁.就诊日期:2005年7月30日.主诉:左足水肿7月余.病史:7个月前,到南方出差,因走路过多,出现左足水肿,以为劳累过度所致,未至医院诊治.出差回来后仍不见好转,遂至省级医院诊治,肾动脉造影未见异常,经药物治疗(不详),疗效不佳.后经某医院专家诊治,考虑是足部真菌感染导致的淋巴水肿,确诊为左足淋巴水肿.建议:(1)控制真菌感染;(2)足部理疗.患者即至我科治疗.查体:左足未见肤色改变,左足大趾可见皮损,未见分泌物;左足凹陷性水肿,肤温正常;双侧足背动脉可触及.舌淡红、苔薄白,脉缓.西医诊断:左足淋巴水肿.中医诊断:脚气(脾虚湿侵).治疗:针刺配合艾灸.取穴:患侧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悬钟、八风;操作:在所选穴区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0.30 mm、长25~40 mm毫针,快速刺入穴位,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用捻转补法,其他腧穴用捻转泻法.
关键词: -
电针对脓毒症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脓毒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26例)和常规组(24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抗休克、呼吸支持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不给予影响胃肠动力药物,电针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电针治疗,穴取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下巨虚.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乳果糖和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血浆D-乳酸以及两组患者到达目标喂养的时间,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3天后,电针组的L/M比值(0.083±0.020)和血浆D-乳酸(0.155±0.196) mmol/L较常规组(0.123±0.034)、(0.193±0.377) mmol/L明显下降(均P<0.05);电针组到达目标喂养的时间(93.69±27.58)h较常规组(118.17±40.28)h明显缩短(P<0.05).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0.8%(21/26),优于常规组的54.2%(13/24,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肠道通透性,尽快地恢复肠道功能,早期实现目标喂养.
-
梅花针与西药治疗卵泡发育不良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梅花针治疗卵泡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卵泡发育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梅花针组和药物组,每组25例.梅花针组在卵泡生长期采用梅花针循经叩刺任、督、带脉,以及脾俞、胃俞、肾俞和卵巢、子宫穴,隔日治疗1次;药物组采用口服氯米芬(CC)及肌内注射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治疗,每天1次.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变化、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大卵泡平均直径均有所增加,且梅花针组子宫内膜形态及厚度改变优于药物组(均P<0.05).成熟卵泡期梅花针组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低于药物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梅花针治疗卵泡发育不良能增强患者的卵巢血流灌注,促进卵泡生长发育,提高成熟卵泡排卵率,疗效优于西药,并能避免西药治疗中卵泡生长与子宫内膜生长不同步的缺点.
-
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及对软骨磁共振T2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探讨电针促进软骨修复的作用.方法:膝骨关节炎患者30例60膝,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到电针组和理疗组各15例30膝.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穴取内膝眼、犊鼻、鹤顶、血海等,隔日1次;理疗组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LKSS)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同时采用GE Signa EXCITE Twin Speed HD 1.5T超导磁共振仪进行治疗前后膝关节MRI检查,观察胫股关节软骨10个亚区T2值的变化.结果:电针组和理疗组都是除支撑一项外,LKSS总评分及各单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且电针组治疗后对LKSS总评分和失稳感、肿胀方面的改善要优于理疗组(均P<0.05),其余各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后胫骨外侧前区(LTa)T2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区治疗前后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疗组治疗前后各区T2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膝关节活动功能,疗效优于物理疗法,是较佳的治疗骨关节炎的非手术疗法;电针对软骨磁共振T2值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可能具有促进软骨修复作用.
-
针刺帽状腱膜筋结点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较佳疗法.方法:将288例患者随机分为滞针术组(150例)和针刺组(138例).滞针术组采用人工滞针术针刺头部帽状腱膜筋结点,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穴取百会、四神聪、风池、太阳、头维、合谷等,均每天1次,3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慢性紧张型头痛(CTTH)评分(包括头痛发作次数评分与头痛程度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CTTH评分均降低(均P<0.01),且滞针术组评分低于针刺组(2.38±1.22 vs 4.16±2.54,P<0.01);滞针术组有效率为97.3%(146/150),优于针刺组的88.4%(122/138,P<0.05).结论:人工滞针术针刺帽状腱膜筋结点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可减少疼痛的发作次数,减轻疼痛程度,其疗效优于常规取穴针刺方法.
-
直接灸四花穴对肺癌化疗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直接灸四花穴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艾灸组(40例)和单纯化疗组(40例).两组均采用诺维本十顺铂(NP)化疗方案,化疗加艾灸组化疗同时采用直接灸四花穴(膈俞穴、胆俞穴)治疗,每穴施灸3壮,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集落刺激因子(CSF)、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及卡劳夫斯基(Karnofsky)体力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化疗加艾灸组患者血清CSF、IL-2水平较单纯化疗组升高(均P<0.01),TNF水平较单纯化疗组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Karnofsky体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但化疗加艾灸组Karnofsky体力评分较单纯化疗组高(P<0.01).结论:直接灸四花穴能提高肺癌化疗患者血清CSF、IL-2水平,降低TNF水平,从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临床疗效,改善其生存质量.
-
针刺与利多卡因阻滞治疗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腰背部MPS诊断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利多卡因组各33例.针刺组采用针刺腰背部夹脊穴为主,配合肌筋膜触发点局部针刺;利多卡因组采用利多卡因触发点局部阻滞治疗.两组均每3天治疗1次,治疗3次和5次后应用简化McGill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和压痛阈测定来观察两组对腰背部MPS疼痛的影响.结果:针刺组与利多卡因组治疗3次和5次后均较治疗前在简化的McGill量表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方面显著下降,压痛阈测定显著升高(均P<0.01).并且在治疗3次和5次后两组之间3项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是治疗MPS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疗效与利多卡因局部阻滞法相当.
-
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地震后板房区膝骨关节炎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和针刺组,每组44例.温针组采用温针灸法,穴取内膝眼、犊鼻,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组取穴及康复训练同温针组,只针刺,不施灸.观察治疗20次后及随访1个月、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组总有效率为100.0%(41/41),明显优于针刺组的85.4%(35/41,P<0.05);两组症状积分、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20次后均显著改善(均P<0.05),温针组在症状及疼痛改善方面明显优于针刺组(均P<0.05),且在随访2个月内仍保持较好的疗效,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地震后板房区膝骨关节炎远期疗效优于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78例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属Ⅰ型变态反应,临床以突然发作性鼻痒、喷嚏、鼻流清涕为主要表现,常缠绵不愈.近年来,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7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78例均为2006年6月至2012年1月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急症科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李文喜中医诊所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男46例,女32例;年龄小8岁,大62岁,平均(26±0.4)岁;病程短1年,长26年,平均(5±0.2)年.均有阵发性鼻痒、连续打喷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的症状,7例较重者伴有失嗅、眼痒、咽喉痒、哮喘等症状,体征为鼻黏膜苍白、少数充血,鼻甲肿胀,发作时鼻道中有大量清稀分泌物.
-
针刺治疗眼部皱纹38例
笔者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采用针刺治疗眼部皱纹38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13例,女25例;年龄22~50岁;病程短3个月,长31年.临床表现为眼部均有皱纹,其中因丰富的眼部表情而形成细纹者18例;因眼部缺乏保养、紫外线等外部因素致肌肤逐步老化松弛,但胶原纤维还未断裂,用手指撑开看不到纹路者11例;因眼部皮肤干燥、缺水,或因年龄增长,肌肤衰老致使胶原纤维受损、断裂者9例.
-
刺血疗法治疗慢性干咳40例
慢性干咳的临床表现通常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线检查、血常规、痰细菌培养、颈部及肺部体格检查,以及CT、支气管镜等检查未见异常,同时排除呼吸道炎性反应、肿瘤、结核等器质性疾病,又称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笔者采用刺血疗法治疗本病4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慢性咳嗽患者均来自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的门诊及住院病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小10岁,大72岁;病程短8周,长12周,绝大部分为9周左右.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中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
-
任、督脉配穴为主针刺治疗乙脑后遗症24例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多数患儿经治疗后痊愈,少数重症患儿因脑组织病变较重而恢复较慢,有的不能恢复而留有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及生活.笔者自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乙脑后遗症患儿24例,采用以任督脉配穴为主针刺治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24例患儿均经外院或我院儿科确诊并经抗病毒、抗炎、对症支持治疗,炎性反应控制,体温降至正常后转入我科门诊治疗.
-
腰夹脊穴深刺配合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见于20~50岁.笔者从2010年至2012年运用腰夹脊穴深刺配合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小30岁,大60岁,其中30~40岁11例,41~55岁42例,56~60岁5例;病程短7天,长5年;有腰部外伤史16例.58例患者全部经CT检查确诊.
-
刺络拔罐结合温针灸治疗髂骨致密性骨炎30例
髂骨致密性骨炎大多数发生于中年女性,尤其多见于产后,以经常站立、体力劳动妇女多见,常有复发性下腰痛,尤以行走、站立及负重时明显加重,是以骨质硬化为特点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病灶常局限于骶髂关节髂骨侧,故亦称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笔者采用刺络拔罐结合温针灸治疗本病30例,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0例均来自2000年3月至2010年5月我院中医门诊,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小20岁,大65岁,平均(36±9)岁;病程短1年2个月,长16年,平均(4.4±3.2)年;其中有外伤史7例,妊娠分娩史14例,劳损史9例.
-
齐刺加拔罐出血治疗项背肌筋膜炎38例
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用齐刺加拔罐出血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38例,并随机设毫针针刺拔罐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本校医院门诊及出诊治疗的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均符合项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18~69岁;病程7个月~21年;轻度者(局部疼痛、压痛及功能受限较轻)7例,中度者(局部疼痛、压痛及功能受限较明显)9例,重度者(疼痛、压痛及功能受限均显著)22例;体实者(即无明显的气血不足)31例,体虚者(即气血不足)7例.
-
针刺防治酒客病初探
酒客病是指嗜酒及过度饮酒的人,因长期体质湿热蕴结,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伴随症状,如胃热上行而出现心中懊恼而热或热痛、时欲吐,若痞塞中焦则不能食、腹满腹胀、头痛、发热、汗出、呕吐.常见烦躁易怒、口苦口臭、恶心不欲食、腹胀呕吐、休息不能缓解的颈肩腰腿酸痛、大便质黏、小便不利、舌苔厚腻、脉弦等.笔者认为酒客病主要病机为脾胃运化失司,肝胆疏泄不利,胆腑郁热熏蒸,并运用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探讨针刺防治酒客病的可行性.1 未病先防——戒酒结合针刺教育监督嗜酒人群戒酒是防治酒客病重要的方法,但在戒酒过程中患者易出现戒断综合征,导致患者放弃戒酒的信心.
关键词: -
不同方向循经走罐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顺经和逆经循经走罐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方法:使用JLG-2型经络罐通仪对膀胱经背部段进行顺经或逆经单方向走罐20次.拔罐器为内径44 mm的砭石罐,负压范围为-0.03~-0.04MPa.使用PeriScan PIMⅡ型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观察走罐上下循经皮肤及对侧膀胱经同等区域的皮肤血流量变化.测量走罐前、走罐后即刻和走罐后10 min的血流量.对14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试,将测量区域分为走罐区、上游区、下游区、对(侧)走罐区、对上游区和对下游区,分别计算各区域平均血流量.结果:各区的血流量均有显著性升高,走罐区升高更为明显.比较顺经和逆经的血流量变化率,仅发现上游区逆经的变化率显著高于顺经(P<0.05),其他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循经上、下游区域的血流量变化率比对侧膀胱经显著升高.结论:顺经走罐与逆经走罐的局部效应相似,远端效应逆经走罐高于顺经,提示治疗局部疾患可双向走罐,远端治疗以逆经走罐效果更佳.
-
生理状态下针刺“合谷”穴区对恒河猴面口部肌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运用神经肌电检测技术观察生理状态下针刺恒河猴“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的特异性联系.方法:将18只恒河猴随机分为合谷穴区组、后溪穴区组、外关穴区组,每组6只.在生理状态下检测针刺不同穴区前后面口部额肌、颧肌及口轮匝肌的肌电活动,比较研究针刺不同穴区对面口部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合谷”穴使额肌肌电的潜伏期降低(P<0.01),峰峰值、面积增高(P<0.05,P<0.01);颧肌肌电的面积增高(P<0.01),峰峰值升高(P<0.05)、潜伏期降低(P<0.05);口轮匝肌肌电的频率增高(P<0.01),潜伏期降低(P<0.01);针刺“合谷”穴前后额肌、颧肌、口轮匝肌的肌电频率、峰峰值、面积及潜伏期变化率明显高于针刺“后溪”“外关”穴(P<0.05,P<0.01).结论:合谷穴区与面口部肌肉运动之间存在相对特异的联系.
-
隔姜泥重灸法的临证应用
探讨隔姜泥“重灸”法的施术操作、应用范围和治病特色.对传统隔姜灸法进行改良,将生姜捣碎成泥敷于穴位,同时点燃2~3支艾条,进行30~60 min的长时间灸治.隔姜泥“重灸”法对内脏失调、经带产后、增生疖肿、骨节肌肉病等多种病证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隔姜灸法.表明隔姜泥重灸通行气血、温经散寒、温煦阳气、调理脏腑功效卓著,可使生姜的药力作用借助灸火热力充分渗透到穴位深部,并且温热均衡易控,刺激强烈持续.该法操作简单,安全实用有效.
-
撬拨刺法探幽
对传统针刺手法中不同于提插、捻转的手法进行分析,并结合针刀治疗方法分析其操作方法和治疗作用.认为传统针刺手法中存在一类以撬拨为主要操作的刺法,这类刺法具有软组织松解和催气行气两方面作用.现代针灸针弹性良好容易弯曲,难以发挥撬拨刺法应有的作用,而针刀和拨针等刚度较高不易弯曲的针具可以有效完成撬拨刺法.
-
“安慰剂”概念与传统中医学潜在矛盾之反思
通过分析现代西方医学与传统中医学采取治疗时所依据的主要方式的不同,探讨现代西方医学的疗效研究依据在对应于传统中医学研究时的匹配性,重新分析“安慰剂”概念的真正含义,对其概念在传统中医学研究中所存有的潜在矛盾进行反思.发现两种医学采取治疗时所依据的主要方式存有冲突.现代西方医学的疗效依据在对应于传统中医学研究时缺乏匹配性.“安慰剂”与“安慰剂效应”概念对应于传统中医学时意义有所不同.“安慰剂”概念只是对应一部分现代西方医学实验研究领域,在将其概念对应于传统中医学研究时所得出的结果与结论应当注意加以斟酌.
-
王居易四关穴临床应用经验辑要
介绍王居易应用四关穴的临床经验.通过归纳四关的源流,认识四关的发展历程,总结历史上有关四关穴功用的论述,结合王居易老师多年临床实践,论述四关穴疏散外风、平息内风、搜一身百节之风、调整经络紊乱的四方面功能,对其功用的病机进行分析,并附病案详细介绍王居易老师诊察经络、调整经络、应用四关穴的过程.
-
古代“灸其脉”方法的复原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复原古代“灸其脉”方法的具体操作形式.结果表明,古人灸疗所用的艾以陈艾为佳,火力温和且不伤肌肤血脉;古人讲究艾灸取火,以铜质凹面镜(阳燧)聚焦产生的“太阳火”为上,点艾治病效果佳,另有“八木之火”不可用之禁;施灸部位主要是在四肢末端诸脉的“脉口”处;确定施灸时间和壮数的方法多种多样,总体来说灸量都偏大;灸后还有相关的运动食疗措施,对灸疮也有独特的护理方法.在古代灸疗不单纯是一种治病方法,也体现了某些崇拜和信仰,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
-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灸疗学成就
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的研究,全面阐述了该书在保存早灸方、灸治病症广泛及使用灸材丰富、灸法具有多样等方面的特点,进一步揭示了《五十二病方》的价值和成就.
-
耳穴疗法干预调理体质偏颇患者1477例临床研究
目的:基于治未病思想,观察耳穴疗法对体质偏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对1477例体质偏颇患者运用耳穴贴压或针刺疗法进行调理,并进行随访追踪、统计学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显效322例,有效914例,无效241例,总有效率为83.7%(1236/1477).结论:耳穴综合疗法对体质偏颇患者具有明显疗效,且操作简便,易被患者接受,可推广成为一种新的养生保健干预方式,是治未病领域的一个新方向.
-
口唇针疗法技术操作的临床应用
对口唇针文献中的技术操作从其起源、操作过程(包括针具、体位、穴位的选择,消毒及施术方法等)、适应证、注意事项及禁忌证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归纳,为制定口唇针疗法技术操作国家标准奠定基础,以此规范临床,并进一步大力推广此疗法.
-
点刺四缝穴治疗胃肠燥热型小儿便秘
自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笔者应用四缝刺血治疗胃肠燥热型小儿便秘6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符合诊断标准的胃肠燥热型便秘患儿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8个月~10岁;病程7天~4个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胃肠燥热型便秘的证候表现进行诊断:大便于结,排出困难,甚至秘结不通,面红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燥,指纹紫滞或脉滑数.
关键词: -
火针点刺百会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病
眩晕病是指由于清窍失养,出现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者可突然昏仆、不知人事.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风阳上扰、痰浊上蒙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而发为眩晕.西医可见于高血压、低血压、耳源性眩晕、脑性眩晕、神经衰弱等病.笔者采用火针点刺百会穴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病3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为近年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或针灸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病的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属痰浊上蒙型.
关键词: -
耳穴贴压辅助全麻妇科手术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辅助全麻手术对麻醉药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耳穴1组:于术前一晚在双耳的神门、肺、脾、胃、大肠、肾上腺、内分泌、子宫、盆腔穴贴压磁珠;耳穴2组在双耳前后相应位置对贴磁珠;安慰组在双耳的相应穴位上粘贴外观相同的胶布,3组麻醉方式相同,评定麻醉镇痛效果.结果:术中麻醉性镇痛药舒芬太尼用量耳穴1组(22.08±7.11)μg、耳穴2组(20.19±7.21)μg,均较安慰组(26.13±9.04)μg减少(均P<0.05);麻醉剂异丙酚用量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耳穴1组、耳穴2组(1.77±1.65,1.80±1.96)均比安慰组(2.62±1.46)低(均P<0.05);术前血清β内啡肽(β-EP)耳穴1组(198.8±124.1)pg/mL、耳穴2组(207.2±102.7)pg/mL明显较安慰组(143.6±87.1)pg/mL高(均P<0.05),而耳穴1组与耳穴2组比较,上述诸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以减少麻醉剂的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而在双耳前后相应位置对贴磁珠的效果没有明显加强.
-
案例式教学在《刺法灸法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
从案例式教学(CBL)在《刺法灸法学》课程中运用的内涵、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等方面入手,对该门课程开展CBL教学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CBL教学模式下本科生对针法、灸法、罐法等理论知识的掌握具有相同的效果,然而在提升学生临证手法选择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上CBL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针灸专业技能课程中试点推广.
-
基于隐性知识的针灸学传承路径构建
分析隐性知识的概念和特性,剖析针灸学中的隐性知识,提出要重视挖掘针灸学中的隐性知识,并构建与此相应的传承途径,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实现以临床思维能力、针灸操作技能以及临床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
国内外针刺戒烟研究进展
收集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截至2011年12月的国内外有关针灸戒烟研究文献,从针刺戒烟方法、作用机制、疗效影响因素以及疗效评价研究等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戒烟有一定的效果,且已经开展大型临床研究,然多以针刺方法和近期疗效观察居多,缺乏对远期戒断疗效研究,尤其是持续戒断和生活指标的检测;临床治疗方案、操作规范和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很难进行相互间的比较;针刺戒烟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今后应优化并规范针刺戒烟临床研究方案,包括统一的治疗方法、操作规范和疗效评价标准,开展大样本的长期效果研究,确定针灸戒烟的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