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杂志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중국침구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5-2930
- 国内刊号: 11-202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卵巢癌术后下肢水肿案
患者,女,50岁,初诊日期:2013年9月1日.主诉:右下肢进行性水肿1年.病史:2012年4月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坠胀,自服抗生素(具体药物不详)后症状缓解,5月出现咳嗽,伴胸闷、心悸、气短,遂就诊于包头市肿瘤医院,查糖链抗原125(CA125):466.6 U/mL,胸腹彩超:右侧胸腔积液、盆腔少量积液,盆腔内实性为主等回声包块,考虑卵巢癌Ⅳ期,并于超声引导下行穿刺取活检病理示:盆腔中分化腺癌伴坏死.
关键词: -
重症春季困乏案
患者,女,40岁,于2010年3月28日就诊.主诉:反复畏寒伴疲乏、嗜睡4年余.病史:4年前春季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现阴道血流不止症状,数日后方止,其后每年立春始便觉畏寒,身穿数件棉衣方缓解,并伴随全身疲乏、嗜睡等症状,无法正常上班,立夏后症状消失,西医检查均未见异常,长期口服中药无效.1个月前再次发作,遂至我院门诊就诊,时值春三月,仍着长羽绒服,头戴棉帽,脖系围巾,自述全身极度疲乏,嗜睡,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面色萎黄,月经量多,颜色偏淡,小便正常,大便稀溏,舌质淡、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细弱.
关键词: -
原发性手汗症案
患者,女,23岁,学生.初诊日期:2013年12月20日.主诉:反复手掌出汗10年,加重1个月.病史:10年前在读初中时因考试紧张发现手掌常出汗,晚上汗止,白天汗多,书写时见汗液顺笔而流,常浸湿作业本,吃饭时也会出现同样情况,紧张情况下手汗更多.手受热或受凉均会出汗,偶有脚汗,但是汗量较少,夏天手心流汗明显增多,秋冬季流汗减少,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原发性手汗症,建议行交感神经链切断术,但因一直上学而未予任何处理.
关键词: -
雷诺病案
患者,男,58岁,于2014年2月13日就诊.主诉:双手双足发凉、潮红肿胀2年,加重半月.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双足苍白发凉、麻木疼痛,局部皮肤先苍白、后青紫,继而潮红肿胀,几分钟后可自行缓解,遇冷水及寒凉之物随即发作.近半月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重,曾在家中用艾叶水泡手,症状可缓解,未治愈.刻诊:双手双足发凉,潮红肿胀,双手握力减弱,面色不华,腰膝酸困,畏寒喜暖,纳可,眠可;舌暗、苔白,脉沉迟;冷水激发试验阳性.
关键词: -
痉挛性斜颈伴抽动-秽语综合征案
患儿,男,10岁.初诊日期:2013年12月2日.主诉:头项不自主左侧倾斜伴抽动11个月.病史:2013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项不自主左侧倾斜伴轻度抽动,2013年9月于当地儿童医院就诊查头MR示无明显异常,诊断为"痉挛性斜颈".因患儿年龄较小,未予以肉毒素等特殊药物治疗,遂来我院就诊.
关键词: -
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乳腺癌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耳穴贴压与西药治疗乳腺癌抑郁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针刺主穴为合谷、太冲、百会、足三里、气海等,并配合辨证取穴,每天1次,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耳穴贴压穴取肝、脾、内分泌等,每4天更换1次,左右耳交替.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20 mg,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情程度及疗效.于治疗前、治疗第8周末观察HAMD因子分变化,以Asberg氏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优于对照组的63.3%(19/30,P<0.05);治疗第4、第8周末两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治疗第8周末两组HAMD因子1(焦虑/躯体化)、因子5(迟缓)与因子6(睡眠障碍)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SE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乳腺癌抑郁症具有较好的抗抑郁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
-
三伏贴敷疗法治疗不同证型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伏贴敷疗法治疗不同证型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过敏性鼻炎肺虚感寒型、脾气虚弱型、肾阳亏虚型各56例患者随机分为贴敷组和喷鼻组,每组28例.贴敷组根据不同辨证分型,采用文献检索等方法筛选3个临床应用频率高的穴位组合成角穴进行穴位贴敷,肺虚感寒型取肺俞、风门、合谷,脾气虚弱型取脾俞、足三里、大椎,肾阳亏虚型取肾俞、定喘、百劳,分别在初伏(2013年7月13日)、中伏(2013年7月23日)、加强(2013年8月2日)、末伏(2013年8月12日)各进行穴位贴敷1次,每次贴敷2~4 h(儿童1~2 h);喷鼻组给予伯克纳鼻喷雾剂治疗,每次每鼻孔2揿,每天2~3次,持续用药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分级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备组均有因故脱失2~4例.3种证型的两组患者症状分级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贴敷组优于喷鼻组(P<0.05,P<0.01).肺虚感寒型:贴敷组总有效率为87.5%(21/24),优于喷鼻组的84.6%(22/26,P<0.05);脾气虚弱型:贴敷组总有效率为83.3%(20/24),明显优于喷鼻组的76.9%(20/26,P<0.01);肾阳亏虚型:贴敷组总有效率为79.2%(19/24),优于喷鼻组的76.9%(20/26,P<0.05).结论:根据过敏性鼻炎不同证型辨证取穴行三伏贴天灸疗法效果确切,疗效优于伯克纳鼻喷雾剂喷鼻.
-
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与坤泰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有效疗法.方法:埋线组33例行穴位埋线治疗,以肝脾肾俞募配穴为主方,配合辨证和辨病取穴相结合,10天埋线1次;坤泰胶囊组口服坤泰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0天、30天和60天时观察两组患者Kupperman指数(KI)评分,并根据KI比值的改变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KI评分、KI比值逐渐下降,且治疗10天后埋线组KI评分、KI比值均低于坤泰胶囊组(均P<0.05);治疗10天后,埋线组总有效率为36.4%(12/33),优于坤泰胶囊组的3.0%(1/33,P<0.05),而治疗30天后、60天后以上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穴位埋线与坤泰胶囊均可降低KI评分,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穴位埋线在治疗早期有一定疗效优势.
-
四关穴配合胆经穴针刺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和评价针刺四关穴配合胆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四关穴(合谷、太冲)配胆经穴(风池、率谷、丘墟、足临泣)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胆经穴(风池、率谷、丘墟、足临泣、阳陵泉、颔厌)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6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强度、头痛发作频率和每次头痛持续时间,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为8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1%(37/42)、75.6%(3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关穴配胆经穴治疗偏头痛可显著降低头痛强度、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持续时间,症状改善及近期疗效均优于单纯针刺胆经穴治疗.
-
电针治疗便秘对肠肺证候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便秘对肠系证候和肺系证候的改善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将70例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35例.电针组深刺双侧天枢、腹结穴直达腹膜壁层,连接电针,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强度0.1~1.0 mA;上巨虚直刺25 mm,得气后每10分钟行提插捻转手法1次,共做3次,留针30 min.假电针组浅刺双侧天枢旁、腹结旁和上巨虚旁非穴点,连接电针,但电源线中间电线剪断而实际未通电,留针30 min.前两周每周治疗5次,后6周每周治疗3次,共28次.采用中医肠肺证候量表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肠肺证候总分及分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电针组对肠系证候总分及大肠证和胃证评分、肺系证候总分及肺失宣肃证评分的改善优于假电针组(P<0.01,P<0.05);而肺气虚证、咽证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两组肠肺证候总分具有很强的正向相关关系(P<0.01)和正向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电针治疗便秘可明显改善肠系证候(包括大肠证和胃证),同时也改善肺系证候(肺失宣肃证),而对肺气虚和咽证的改善不明显.并且,肠肺证候的改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
穴位割治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穴位割治联合西药与单纯穴位割治、单纯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割治组,痰浊壅盛证型取肺俞、膻中、定喘、鱼际为主穴,列缺、偏历为配穴;肾元不固证型取肾俞、脾俞、关元、鱼际为主穴,厥阴俞、足三里为配穴,每次取3穴,每10天割治1次,穴位交替进行,3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西药组采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晚1揿(200 μg/揿);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每晚1吸,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割治联合西药组采用以上两种疗法联合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双肺充气程度等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后除双肺充气程度外,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测定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割治联合西药组、割治组治疗后均较西药组改善明显(均P<0.05).割治联合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7.5% (31/40),割治组为75.0%(30/40),均优于西药组的60.0%(24/40,均P<0.05).结论:单纯穴位辨证割治法及割治联合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持续穴位刺激改善支气管通气功能有关.
-
小剂量芬太尼耳穴注射预防烧伤创面换药操作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寻防治烧伤创面换药操作痛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取耳穴创面相应部位、交感、肺、内分泌,每穴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25 mL;Ⅱ组予上臂三角肌处皮下注射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1 mL,Ⅲ组予上臂三角肌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 mL.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3组患者换药前、换药中及换药后10 min的镇痛效果.结果:3组患者换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换药前比较,Ⅰ组患者换药中及换药后创面无明显痛感,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Ⅱ组、Ⅲ组患者换药中及换药后创面有痛感,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患者换药中及换药后VAS评分低于Ⅱ组、Ⅲ组(均P<0.05),且Ⅱ组低于Ⅲ组(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耳穴注射用于预防烧伤创面换药操作痛镇痛效果确切,优于芬太尼皮下注射.
-
头维点刺放血治疗经前头痛32例
经前头痛在临床较为常见,笔者自2012年6月采用头维点刺放血治疗经前头痛32例,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年龄小18岁,大33岁,平均(26±2)岁;病程短4个月,长6年,平均(2.4±0.4)年.以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头痛、疼痛难忍,月经期间疼痛减轻,月经后疼痛停止为主要症状.
-
胃周长针透刺滞针法治疗慢性胃扭转23例
笔者采用胃周长针透刺滞针法治疗慢性胃扭转23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3例均为我院2005年2月至2012年12月内科门诊确诊慢性胃扭转非手术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小23岁,大73岁,平均(51±6)岁;病程短1个半月,长10年,平均(31±9)个月.全部病例符合1996年《新编消化病诊疗手册》[1]制定的诊断标准.
-
透刺特定穴回乳40例
临床上引产或部分产妇因病不能哺乳或哺乳期想停止哺乳者,若不予药物干预,往往出现两侧乳房胀痛不适、硬块形成及体温升高.临床上回乳的方法有很多,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用药两大类[1],但不良反应较大,使产妇及哺乳期妇女难以接受,以致产生乳汁淤积、发热,严重者甚至引起急性乳腺炎.如何选择见效快、疗效好的回乳方法,是目前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自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采用透刺特定穴回乳40例,现报道如下.
-
腹针配合腹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卡压神经根,所引起的以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本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且趋向年轻化,多数患者后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很多患者痛苦于术后症状消除不理想及术后合并症增加,所以探寻保守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笔者采用薄氏腹针针刺配合胡氏腹部推拿手法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现报道如下.
-
微创穴位埋线配合随身灸治疗血瘀型不孕症42例
输卵管性不孕症是不孕症中常见类型,输卵管炎性反应、积水、周围病变等都可导致不孕.绝大部分输卵管性不孕症辨证为血瘀型,血瘀为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机[1].笔者临床采用微创穴位埋线配合随身灸治疗血瘀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42例,现报道如下.
-
针刺配合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80例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运动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8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0例患者均为2013年5月至11月的本所门诊病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20岁以下1例,20~39岁9例,40~59岁46例,60~79岁22例,80岁以上2例;病程短2h,长7天.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急性腰扭伤诊断标准:①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②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③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点,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
穴位埋线治疗腓肠肌痉挛50例
腓肠肌痉挛是因腓肠肌突发不自主强烈收缩而出现以腓肠肌强硬疼痛、足趾(拇趾为主)屈曲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是"痛性痉挛"中常见的一种,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反复发作,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腓肠肌痉挛患者50例,现报道如下.
-
《内经》中腧穴二步定位法及其临床应用
腧穴准确定位是针灸提高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从理论依据、操作方法、原理探讨及临床应用四方面论述《内经》中腧穴二步定位法的临床实用性.腧穴二步定位法符合腧穴的原始内涵,重视腧穴的功能状态.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二步法定位的腧穴位置作为针灸施术部位能够明显提高针灸疗效.因此,《内经》中腧穴二步定位法应成为临床腧穴定位的准则.
-
针灸歌赋中迎香与内迎香穴古论新用
探讨针灸歌赋中关于迎香、内迎香二穴的古代论述和现代临证应用.针灸歌赋是历代针灸先贤临证经验的结晶,其中对迎香、内迎香二穴的应用记载主要集中在鼻窍、面部、头目疾病3个方面,概括全面,论述精辟,语言凝练,特色鲜明.目前临床应用迎香、内迎香二穴在循承古法用穴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如能对古代针灸歌赋透彻领悟,便可以举一反三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针灸治病效果.
-
论腧穴配伍与针灸处方
现代医家对腧穴配伍和针灸处方的看法不尽相同,临床中二者混淆不清.明其概念、内涵及关系,对规范针灸治疗方案和推进针灸标准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归纳,分析现存各家观点的异同之处,分别对二者的概念、内涵及其关系进行总结.认为腧穴配伍是基于中医理论,在针灸选穴原则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和腧穴主治特性,选取两个以上作用相同的腧穴进行配伍,发挥腧穴的协同增效作用,以达到特定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的一种方法;针灸处方是针对患者病证情况,在辨病辨证基础上,提出的具体治疗方案,其主要涵盖穴位组成和治疗方法两大部分;腧穴配伍是针灸处方的基本要素,针灸处方是腧穴配伍的具体应用.
-
爪切法演变溯源
爪法和切法均为常用的针刺辅助手法,早见于《素问·离合真邪论》:"抓而下之""切而散之".目前各版教材将爪法与切法并称为爪切法,为主要进针手法之一,用以宣散局部气血,取穴定位,辅助进针.但对爪切法操作的描述却不尽相同,如在2003年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1]中为:"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甲掐切固定针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穴位";在2009年版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刺法灸法学》[2]中为:"用左手拇指或示指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上,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前者为"指甲掐切",后者为"指端切按",何以出现如此大的差异,究竟哪一种操作更符合爪切法的本义?事实上,爪法和切法在《内经》时期为两种不同手法,后期逐渐融合为一种,本文通过考证"爪""切"本义,以及历代医家的论述,将二者演变融合过程简述如下.
关键词: -
“标本配穴”电针对老年阳虚模型大鼠垂体-靶腺轴的影响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对老年阳虚模型大鼠垂体-靶腺轴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老年阳虚证的相关调控机制.方法:SD健康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标本配穴电针组和电针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通过皮下注射D-半乳糖40 d,后继续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7d,诱导为老年阳虚证模型.造模成功后,标本配穴电针组取“关元”“后三里”和“百会”穴电针治疗;电针对照组取“中极”“阴陵泉”“印堂”穴治疗;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相同时间段内抓取固定.每周治疗6次,共4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垂体-靶腺轴上8个生物学指标: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四碘甲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进行检测,观察其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SH、T3、T4、E2含量下降(P<0.05,P<0.01),ACTH、CORT、FSH、LH含量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标本配穴电针组血清TSH、T3、T4、E2含量升高(P<0.05,P<0.01),ACTH、CORT、FSH、LH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电针对照组相比,标本配穴电针组TSH含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E2含量上升(均P<0.05),ACTH、CORT、FSH、LH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标本配穴电针对丘脑靶腺轴上关键激素水平变化有良性调节作用,能有效改善老年阳虚证导致的垂体-靶腺轴的功能紊乱,且标本配穴电针的疗效优于邻近对照配穴电针治疗.
-
电针“三阴交”对膀胱造瘘术后功能亢进模型大鼠膀胱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干预对膀胱造瘘术后功能亢进(overactive bladder,OAB)模型大鼠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其对膀胱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将经膀胱造瘘术后的48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空白三阴交组(B组)、空白非经穴组(C组)、OAB模型组(D组)、模型三阴交组(E组)、模型非经穴组(F组),每组8只.D、E、F组采用1%醋酸溶液灌注膀胱制造膀胱功能亢进大鼠模型.A组、D组不予其他干预措施;B组、E组针刺双侧“三阴交”,待得气后接电针仪;C组、F组:针刺双侧非经穴点,针刺后接电针仪,选用连续波,频率2 Hz,留针30 min,连续干预5个排尿周期.采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量并记录膀胱压力及尿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膀胱容积、排尿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排尿率增加(P<0.05);B组与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组比较,E组容量压、膀胱容积、逼尿压、排尿量、排尿率均增加(均P<0.05);与F组比较,E组容量压、逼尿压增加(均P<0.05).结论:电针刺激“三阴交”穴能显著改善膀胱造瘘术后功能亢进大鼠膀胱的排尿功能,但对功能不亢进状态下大鼠膀胱排尿调节能力的改善不明显.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国内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选穴规律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内现代临床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选穴规律.通过电脑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收集1978-2013年国内临床针灸治疗此病的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分析腧穴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11篇,针灸处方254条,选用腧穴130个,腧穴使用总频次2193次,所用腧穴遍布十四经,下肢部及背部腧穴使用率分别为33.0%(723/2193)和23.8%(521/2193);阴、阳经使用率分别约为51.8%(1136/2193)和44.0%(965/2193);特定穴占88.7%(1946/2193).认为现代临床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循经取穴为基础,多种配穴方式相结合;阴、阳经并重;重视特定穴使用.
-
周允娴教授针药结合治疗干眼病经验
介绍周允娴教授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干眼病的临证经验.周教授治疗干眼病首在辨证,证型不同,针灸处方及中药有异.强调遵循中医学的整体观,将局部与全身取穴密切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腧穴配伍方法.临床中注重多种针刺手法的运用,善用奇穴,针药配合,灵活施治,临床疗效显著.
-
基于掌颏反射的“面口合谷收”的研究
目的:探究手部与面口部之间的相关性,为“面口合谷收”经络理论提供神经反射基础.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763例,分为不同的年龄段,轻划其手掌大鱼际肌部皮肤,观察颏肌是否出现不自主运动,即掌颏反射,记录掌颏反射引出情况.结果:掌颏反射的总引出率为46.26%.其中0~1岁年龄段掌颏反射全部阳性,>21~36岁年龄段阳性率低,仅20.45%,>65~85岁年龄段一半以上阳性;0~2岁年龄段掌颏反射双侧阳性者较多,>65~85岁年龄段单侧掌颏反射阳性者较多见.结论:手与面口部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掌颏反射的引出率呈现出随年龄增长由高变低、又随衰老由低变高的“高-低-高”的“U”形曲线变化趋势,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发育与衰退有关.
-
针灸血清作用的研究进展
针灸血清作为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运用于在体实验研究和疾病治疗,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为克服在体实验的局限性和某些疾病的治疗提供进一步探索的新思路.对针灸血清近十几年来基础研究部分的文献进行回顾,重点就针灸血清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抗衰老、骨代谢和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加以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和循证医学提供依据.
-
近现代针灸科学化实践与转向——以朱琏为中心
追踪近现代针灸学者朱琏的学术思想,并与同时代针灸学者进行比较,发现民国以来针灸学术思想有着明显的科学化实践倾向,而以朱琏尤为显著.这一科学化的思想延续至新中国建国早期,伴随着针灸学高等教育的进程,针灸学教材所体现的学术思路与以朱琏为代表的科学化方向殊途,针灸学教育与学术理论的基本路径由此转折.
-
如何制定一项好的针灸标准
在标准项目计划之初,对标准化对象及其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充分的论证,是制定一项好标准的前提条件;立项之后,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标准起草小组,由一流学科专家牵头,亲自参与起草,对确保标准质量至关重要;起草标准前,应充分检索有关文献,认真学习《标准化工作导则》,熟悉编写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针对标准内容的选取、技术指标量化界限的划定,进行充分、深入的研究;征求意见阶段,重视对征求意见单位的范围、层次和人员资质的选择;标准审查,要做到严谨求实;报批阶段,应注意及时沟通.各方人员通力配合,严格遵循标准制定的程序、方法和规则,方可制定出高质量的针灸标准.
-
火罐疗法在应用中不良事件浅析
对近几年遇到的拔火罐疗法不良反应事件的个案和常见伤害,从操作方法、患者病史体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拔火罐不良事件发生多因医师操作不当、忽略禁忌证及患者本身体质问题等造成.临床医师应以审慎的态度应用拔火罐疗法,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及医疗核心制度,重视禁忌证,严防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
股内收肌损伤误诊案
患者,男,55岁,于2013年11月21日因"尿痛、尿急、左侧腹股沟坠痛13年余"就诊.病史:13年前雪天外出摔跤后,左大腿根部稍疼痛、略感不适,逐渐出现尿痛、尿急,伴左侧大腿根部、左侧腹股沟处疼痛坠胀,曾于北京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前列腺痛"和"前列腺增生",予以西医抗炎、膀胱冲洗、中药活血滋阴等(具体药物不详)治疗,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逐渐出现走路跛行,尿痛,左侧下腹部坠胀,疼痛剧烈时蜷缩在厕所数小时才能缓解,尿频,憋尿时间长不超过1h,因惧怕尿痛而常年不敢出门.
关键词: -
刺血操作不当导致血栓性浅静脉炎案
患者,男,44岁,于2013年3月6日初诊.主诉:带状疱疹后遗留左侧头面痛2周.2周前左侧前额、眼周、鼻旁起疱疹,阵发性刺痛,左眼充血、畏光、流泪,至当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眼部带状疱疹""虹膜结膜炎",予更昔洛韦、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更昔洛韦注射液静脉滴注,腺苷钴胺注射液肌内注射(具体用量不详).2周后疱疹退去,遗留左侧头面部疼痛,遂至我院针灸科寻求针灸治疗.现症:左侧前额、眉棱骨处、左耳周围及左半头部疼痛,夜晚疼痛加剧,影响睡眠,左眼充血;舌暗红、苔白,脉滑.
关键词: -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发展
从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针联)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学术与标准化工作、针灸教育、技术服务、组织发展等方面详细总结并回顾了世界针联从1987年正式成立以来至今27年的发展情况.世界针联的成长历程见证并推动了针灸在世界的发展,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针联的路越走越宽,成为沟通并促进世界针灸乃至传统医学发展的核心组织.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3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