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论精神内守的心理防御机制
精神内守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种心理防御机制主要通过情绪的自我调控和个体的心理适应来发挥作用.采用自我辨解等方式可对情绪起到自我调控的作用.个体的心理适应主要包括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以及心理素质对适应的影响等方面.心理防御机制需要通过心理素养的提高得以加强.
-
浅谈《伤寒论》表里先后的治疗原则
《伤寒论》表里先后的治疗三原则,亦即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其在治疗表里同病或表里证疑似之间应用尤显关键.
-
肾主生殖的理论与肾性不育不孕的机理探讨
以肾与生殖器官的密切关系为基础,从肾主性事活动和主生殖之精两个方面阐述了肾主生殖的理论,从肾虚与肾实两个方面阐述了肾性不育不孕的机理,进而介绍了作者治疗肾性不育不孕的基本经验.
-
论情志的经意与不经意
中医学情志包含情感与认知两种成分,本文重点探讨情志中的"情感"成分,认为情志有经意与不经意之分.经意情志须认知参与,产生于认知之后,即情志激发之前,主体须对情境刺激形成某种认识,做出某种评价.不经意情志直接产生于情境刺激,不经认知参与,或仅经较低级认识活动,如直觉的参与,只要有情境刺激,便可出其不意、一触即发.同时探讨了影响情志经意与不经意的各种因素,如个性、心理定势、生理病理.从心理学角度对情志机制进行探讨,有益于中医情志致病与情志相胜疗法的现代研究.
-
脑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年时间节律的探讨
目的:揭示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年时间节律,为临床及时防治提供时间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资料,用x2检验及圆形分布法来分析资料.结果:发现(1)各组患者发病均存在着向冬季明显集中的年时间节律,其中2月份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的高峰月份.(2)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存在着向冬季明显集中的年时间节律.结论:皖南地区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和死亡存在向冬季明显集中的年时间节律.
-
宣肺健脾益肾针刺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与心率变异性即刻效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慢性持续期、缓解期哮喘患者,针刺治疗主要穴位有:列缺、鱼际、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体现了中医宣肺健脾益肾的治疗原则.针刺治疗前后15min检测肺功能与心率变异性(HRV)频域指标.结果:针刺治疗后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出现明显改善,HRV测定表明机体植物神经的调节功能得到加强.结论:针刺治疗对提高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具有显著即刻效应,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机体植物神经调节作用的改善有关.
-
侧卧位与仰卧位无创血压测量的对比研究
目的:了解侧卧位与仰卧位无创血压测量有否不同.方法:对150例无创血压监测的患者,选用右上肢肱动脉测压法,分别测量仰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时的血压.结果:仰卧位时收缩压平均128.13±18.97mmHg,右侧卧位时收缩压平均127.31±19.60mmHg,与仰卧位时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卧位时收缩压平均113.66±17.69mmHg,与仰卧位时比较P《0.01,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仰卧位时舒张压平均76.02±12.30mmHg,右侧卧位时舒张压平均77.67±12.15mmHg,与仰卧位时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卧位时舒张压平均61.85±12.21mmHg,与仰卧位时比较P《0.01,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选用右上肢肱动脉测压时,右侧卧位与仰卧位无创血压测量无明显变化,左侧卧位时无创血压测量的结果显著低于仰卧位时无创血压测量的结果,收缩压平均低14.47mmHg,舒张压平均低14.17mmHg.
-
"改良火针"治疗复发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火针"治疗复发性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56例复发性肱骨外上髁炎随机选择"改良火针"与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改良火针"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温针灸组(P《0.05).结论:"改良火针"治疗复发性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药氧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以中医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方法:中药制剂经氧气超声雾化吸入,按照疗程观察.结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87.0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经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有效,值得推广运用.
-
反向Northern筛查冠心病血瘀证差异片段
目的:降低mRNA差异显示假阳性.方法:采用反向Northern杂交方法进行筛查差异片段的真实性.结果:差异片段再扩增后经检测符合杂交条件的有96条,反向杂交后,有10条DNA片段属于真实的差异片段.结论:反向Northern杂交是降低mRNA差异显示假阳性的有效方法.
-
大豆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脂类代谢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大豆提取物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模型,给予大豆提取物2.0ml/kg体重(每ml内含活性物质1000u,皂甙5mg和多糖10mg),10周后取血测定家兔血清TC、TG、LDL-c、HDL-c/TC比值、动粥指数(AI)、血清LPO、TXB2含量以及降低血浆比黏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大豆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血清TC、TG和LDL-c水平,升高HDL-c/TC之比值,降低动粥指数(AI),降低血清LPO及TXB2含量以及降低血浆比黏度等.结论:大豆提取物具有良好的调脂、抗氧化、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及抗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等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烟酸肌醇酯相比较具有更明显的作用.
-
胃癌癌前病变p16抑癌基因表达及胃炎消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胃癌癌前病变(PLGC)组织中p16抑癌基mRNA水平的表达及胃炎消的调控作用.方法:胃镜病理证实为PLGC病例共40例,分为胃炎消治疗组25例,维酶素对照组15例,治疗前、后胃黏膜固定部位活检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标记的方法,做p16 mRNA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胃炎消组症状总有效率84.00%,病理疗效以中度异型增生为好,作用优于对照药维酶素;在PLGC 组织中,p16抑癌基因在mRNA水平有表达的缺失,且其随病变的进展而表达逐渐下降;胃炎消能使p16抑癌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结论:胃炎消对PLG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本方上调PLGC组织中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相关p16抑癌基因mRNA的表达有关.
-
柴地合方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柴地合方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多种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可能的部分机理.方法:以多种复合刺激交替进行的方法建立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并取脾脏进行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称量脾脏和胸腺重量测定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以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以放射免疫法测定体外培养淋巴细胞的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分泌水平.结果:(1)慢性应激大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减小,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受到抑制,IL-1β和IL-6分泌水平降低,提示慢性应激大鼠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2)柴地合方治疗可使慢性应激大鼠受抑制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对慢性应激导致的病理性免疫功能抑制具有增强作用,而氯丙咪嗪对其没有显著改变.结论:柴地合方可逆转慢性应激大鼠免疫功能的抑制状态,这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机理之一,并与氯丙咪嗪作用机理可能不同.
-
肺癌平药物血清诱导A549人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平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孵育A549人肺癌细胞株,通过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平药物血清作用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肺癌平药物血清作用后电镜下可见凋亡小体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亚二倍体核型峰的特征.结论:肺癌平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诱导肺癌细胞凋亡实现的.
-
中医色诊研究及光子学技术在色诊中的应用
简要地阐述了中医色及色诊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以及目前中医色诊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进展,探讨了光子学技术在中医色诊中的应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光子学技术促使色诊技术向微量化、自动化和快速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中医诊断的新手段、新方法和新仪器,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探求新的方向与前景.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80例疗效观察
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80例,疗效较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痛风诊断依据分类>诊断标准者入选,注意排除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高尿酸血症,本组病例共160例,均在我院门诊治疗.确诊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性75例,女性5例,年龄25岁~57岁,平均42.69岁±11.38岁,病程6d~18年,平均6.36±3.12年.发病部位以单侧跖趾(指)关节为主,66例,踝关节5例,多关节9例.对照组80例,男性72例,女性8例,年龄27岁~69岁,平均53.77岁±13.43岁,病程5d~20年,平均9.86±6.33年.发病部位也以单侧跖趾(指)关节为主,60例,踝关节7例,多关节1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思考
论述中医现代化对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性,认为中医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的根,因此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的重点应该围绕中医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和担当中医药走向世界以及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重任的基础学科等关键环节上.学科建设首先要注重内涵,提出创新思维是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多学科融合是中医基础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惟一手段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打破传统观念,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内涵建设的同时,努力促进和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兴中医基础学科群.提出针对人类遗传性证候的出现,开展"证候遗传学"研究;为解决实验研究动物模型的问题,提出从寻找和发现天然证候动物为目的的"动物证候学"研究和以研究转证候基因为内容的"证候工程学"等设想,并认为将有一批以证候为核心的新兴学科会很快涌现出来.提出要打破封闭,着力营造一个属于科学家的而不仅仅是中医学家的中医研究环境和局面,呼吁依托重大项目,增加投资力度,建设若干装备精良的创新研究中心,以便广泛吸引各个方面有志于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高素质人才,汇成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队伍等一系列值得深思的学科建设观点.
-
"熵"在中医方证研究中的运用
系统回顾了熵理论的发展历程,重点总结了熵与信息、熵在生命科学的运用等问题,提出了运用熵理论研究中医方证相关的设想,并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思路与方法
探讨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分析中医对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可概括为肾气不足、劳倦内伤、外感邪毒和跌仆损伤而致病,提出颈椎病在中医可分为颈背肩臂痛证、痿证、眩晕证三类,同时对颈椎病的中医疗法做了析要,分析了中医各种疗法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应针对不同的证型,采取优势互补、联合治疗的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
失眠患者烦躁状态的理论和临床研究
总结了历代医家对失眠患者烦躁状态的理论认识;临床对失眠烦躁状态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烦躁状态与失眠的关系.
-
论药物七情在方剂组成原则中的运用
通过讨论药物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等在方剂组成原则--君、臣、佐、使中的具体应用,认为方剂组成原则是通过七情药物的不同配伍关系来实现的,七情是方剂组成的基本单位,二者关系甚为密切.
-
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的研制
目的:研制能够测量亚健康人群及其中医基本证候特征的调查问卷.方法:根据问卷设计的原理,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并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亚健康以及亚健康中医基本证候概念的确定、操作化,问题与答案的产生,卷首语、填写说明的确定,问卷编码、预调查、信度、效度检验以及修订等过程,设计调查问卷.结果:形成了具有6个部分结构、124个问题条目的以自填与封闭式为主的调查问卷,即躯体状况、生活状况、情志状况、精力状况、禀赋状况与生活嗜好、社会环境状况.结论:该问卷的研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群的健康状态做出判断,揭示人群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应用工具.
-
乾坤胶囊治疗肺癌的中医药机理研究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结合自身研究体会,从肺脏的生理、病理及肺脏与其他脏器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系统阐述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提出了"肺癌其正虚(阴虚、气虚)为病是本,邪实(包括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壅)为病是标","肺癌的病理因素以湿、痰、瘀、毒为主","病机关键为痰湿瘀毒交阻,壅塞肺络,积久正虚","肺癌之为病是湿痰瘀同病","晚期肺癌,正气亏虚、癌毒蕴聚"的观点,有力地揭示了癌毒在肺癌发生、发展及其演变中的作用,探讨了肺癌之毒、痰、湿、瘀的病理因素及四者之间关系,充分论证了肺癌癌毒深伏、湿痰瘀蕴聚、气阴亏虚的基本病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并就化瘀解毒、益气养阴、燥湿豁痰散结这一治法的作用机理和应用要点做了详细说明.
-
酚红氧化法定量测定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用比色法定量测定吞噬细胞吞噬能力,以此判断机体的免疫功能.方法:吞噬细胞吞噬异物时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在辣根过氧化物酶作用下,可使酚红氧化为氧化型酚红,通过比色计检测氧化型酚红浓度以判断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用此法制做了过氧化氢(H2O2)浓度工作曲线,酚红及氧化型酚红吸收曲线,并检测了SD正常大白鼠血液中性粒细胞、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检测的灵敏度达到μmol/L(H2O2)/1×106个细胞.结论:此方法简易可行,灵敏度高,具有实用价值.
-
大鼠实验性胃食管反流病RE模型的建立与探讨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新的实验性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道炎的动物模型,探讨模型的特征.方法:模型组行贲门钢圈置入固定术,在胃大弯侧横向切口放入预先制作的钢丝圈于大鼠贲门处,用无创缝合线缝合固定.对照组行贲门成形+幽门结扎+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于4周后取得食管标本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两组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反流性食管炎,病变以食管下段为重.从组织学观察看模型组表现为炎症、轻度糜烂,而对照组可见溃疡,病变程度重于模型组,但手术死亡率高.结论:两种造模方式均成功制作出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组病变程度较轻,但手术难度较小,损伤轻,死亡率低.
-
《程之范医史文选》出版
-
学报类科研论文中有关实验动物学的文献统计
目的:分析实验动物学方法在中医药学科科研论文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应用文献计量统计方法.结果:在21所中医药高等院校学报2003年发表的3893篇论文中有456篇与实验动物学有关,占论文总数的11.71%;在456篇论著中,接受厅局级以上资助的课题有235篇,占总数的51.54%;在人员构成上,标明第一作者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硕士以上学位水平者达到37.72%和47.15%.能清楚描述实验动物的种名品系、来源、性别、数目和体重(或年龄)的论著分别为91.89%、90.13%、89.25%、95.61%和94.96%;只有71篇论著使用的实验动物是清洁级或SPF级,49篇论著提及了实验动物的应用环境,分别占有关论文总数的15.57%和10.45%;饲料来源清楚的有5.26%.456篇论著共使用525批实验动物,涉及大鼠、小鼠和家兔的论文为276篇、163篇和52篇,分别占52.57%、31.05%和9.90%.结论:在继承和加快中医药发展的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已经占据了重要位置;广大科研工作者在设计科研课题时,既要考虑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也要重视微生物学控制;在撰写论文时,应详细、全面、准确地记述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内容,以提高论著的研究水平和科学性.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