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국중의기초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3250
  • 国内刊号: 11-355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孟庆云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扶脾理肝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理论探讨

    作者:唐咸玉;谢雯雯;何柳;孙璐

    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性疾病.肥胖T2DM以"脾虚湿滞"体质为先导,进而由于情志、饮食、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导致化为膏浊潴留体内,在脾胃中焦不利、肝气疏泄失常的情况下,形成血凝、热郁、痰阻、湿停等病理产物.我们认为脾虚湿滞是肥胖T2DM患者的体质基础和核心病机,气机不畅是其重要发病条件.临床辨治肥胖T2DM责之于脾肝二脏,从本虚及气机不畅入手,运用"扶脾理肝"法治疗肥胖T2DM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强调健脾、运脾、醒脾等扶脾治本之法在肥胖T2DM的核心作用;疏肝、清肝、养肝等理肝之法是使气机调畅、邪有去路的重要手段.

  • 《伤寒论》蓄血证论治老年性痴呆

    作者:刘鹏妹

    《伤寒论》蓄血证中"如狂""喜忘"等症状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相似,而"血自下,下者愈"又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方法,从蓄血角度奠定了老年性痴呆理论基础和临床基础.故以《伤寒论》蓄血证的原文精神为核心,参以《内经》论述,围绕其主要临床表现,着重分析蓄血证理论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指导意义.

  • 肾藏象理论的系统结构

    作者:郑洪新;谢晚晴

    肾藏象理论包括7个系统结构,即肾-精系统、肾-脑系统、肾-髓系统、肾-骨系统、肾-元气系统、肾-津液系统、肾-天癸-冲任系统.肾-精系统为肾藏象系统结构的核心,由先天之精(元精)、后天之精、脏腑之精和生殖之精等构成,通过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发挥生理功能活动;肾-脑系统由元精化生元神而成,体现在精舍志、在志为恐;肾-髓系统由骨髓、脊髓、脑髓构成,肾精生髓,髓化生血液,充养骨骼,汇聚脑脊;肾-骨系统是构成人体的框架,支撑人体、保护内脏和进行运动,齿为骨之余,骨、齿为生长壮老之外候;肾-元气系统突出"肾为元气之根",为生命活动之原动力,"肾主纳气"为呼吸运动的保证;肾-津液系统主司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与肾主气化、司开阖、为胃之关、合于膀胱密切相关;肾-天癸-冲任系统具有调控精血、繁衍生殖的作用,与女子胞及男性精室、睾丸等功能相关,肾藏象7个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肾藏精 肾藏象
  • 《伤寒论》阴阳观的临床辨证思维

    作者:单联喆;苏庆民

    阴阳观是《伤寒论》辨证的基本思想,故据此探讨《伤寒论》的临床思维.阴阳通过脉象定位,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由于阴阳失和引起全身气血分布的变化,形成表里寒热虚实的不同证候.因此治疗上通过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兼治、和解表里等治则调整气血分配,终达到阴阳自和的治疗目的,体现了内经"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和于阴阳"的诊治思想,只有掌握阴阳的内涵和阴阳引起寒热虚实的气血变化,才能真正理解《伤寒论》的临床思维.

  • 《伤寒论》"小便不利"与"小便难"病机辨析

    作者:黄斯;赵国平;蓝海;黄妍丽;杨威

    《伤寒论》中反复使用"小便不利""小便难"描述小便异常的现象,笔者认为二者意义不同."小便不利"是由于水湿阻滞三焦、湿热互结、风湿相搏、小肠泌别清浊受阻等导致机体气机不利;"小便难"则是因大热、误治导致汗出过多,或脾胃衰败不能化生津液,而致阴津缺乏.故试对相关的31个条文进行病因病机分析归纳,并结合《金匮要略》相关论述探讨两者病机的区别.

  • 翁维良"百病皆瘀"学术思想探讨

    作者:郭明冬;李秋艳;翁维良

    翁维良主任医师一直致力于活血化瘀与血瘀证的研究与应用,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倡导"百病皆瘀"的学术思想,并将其作为论病治病的主要思想予以贯彻,在临床上坚持从瘀论治百病,效果显著.现就其"百病皆瘀"的学术思想介绍如下.

  • 更年期汗证探析

    作者:徐波;王平

    随着现代社会各种压力的增大,更年期往往会提前到来.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0至60岁,常见有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或忧郁健忘等症状;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在51至64岁,主要表现为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易怒、多疑、心悸、出汗、骨骼与关节疼痛等症状.更年期汗证为其共同症状,影响患者的日间活动与夜间睡眠.故认为更年期汗证是由于机体肾精亏虚、阴阳失衡、情志不畅、五脏失调、起居失节、津液失常引起,调治当以和阴阳、汗自止,调五脏、抟精神,调起居、顾元气为原则,方能止汗治汗,提高更年期患者生活质量.

  • 张锡纯"冲脉理论"探析

    作者:张玉辉;于峥;杜松

    张锡纯对冲脉理论有突破性认识.他认为冲脉虽为血海,但亦主气,调节气机的升降.冲脉的病理变化主要由于胃失和降、肾不纳气、肝失疏泄、大气下陷,导致冲气上逆,究其根本为气机上逆,与胃、肾、肝等脏腑密切相关.冲气上逆之病甚多,并非仅与妇科病症有关,更可导致各种内科杂病.在治疗上,根据具体病因病机、病证特点辨证施治,总体治疗原则是既要重视平冲降逆药物的运用,以治其标,同时注重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以治其本,在治疗时还要全面考虑到升提大气之法治提高对冲气镇摄作用.

    关键词: 冲脉理论 张锡纯
  • 论明清时期虞山医派

    作者:马俊杰

    明清时期江南中医繁盛,虞山医派地位举足轻重,其传承张仲景之说而知常达变,并启创后世温病之先河,对江南乃至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代表人物有赵用贤、赵开美父子、缪仲淳、柯琴、钱潢及余听鸿等.为深入了解虞山医派的发展轨迹及其对江南中医发展的贡献,故围绕虞山医派形成的时代背景、传承发展仲景学说的贡献及对江南其他医学流派的影响简述之,以窥见一斑.

  • 《蠢子医》运用风药特色研究

    作者:江玉;闫颖;王明杰

    《蠢子医》系清代医家龙之章晚年所撰,记载了内、外、妇、儿、眼科诸痰的丰富诊疗经验,尤其对于风药的运用见解独到,别具一格,书中多处提到风药且有数篇关于风药与治风的专论.其对风药甚为推崇,认为诸病不离风药,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笔者分析龙之章高度重视风药运用的机理,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于风邪致病的广泛性,二是基于风药作用的特殊性,总之龙之章运用风药的独特经验值得深一步挖掘研究.

  • 吴瑭内科病诊疗特色探析

    作者:刘寨华;杨威;张华敏;于峥

    吴瑭是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焦辨证理论,治疗上确立了一整套三焦分证的治则,被后世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他不仅精通温病,而且博通诸科,对内科杂病的辨治也颇具特色,在《吴鞠通医案》中记载了颇多连续治疗且较完整的内伤杂病医案,记录详明,内容齐备,充分反映了吴氏临床的辨治规律、用药策略和卓越效果,为中医内科杂病临床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 立足《黄帝内经》探讨智齿疼痛的辨治

    作者:巴元明;夏晶

    阻生的智齿容易引起疼痛,中医传统治法是清胃火、解热毒,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智齿疼痛.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牙痛有诸多报道,但却未见有立足经典理论对智齿疼痛的病因病机及防治进行阐述.故立足《黄帝内经》,着眼于真牙与肾的关系,参考经络理论,从肾入手阐述真牙的萌发机制和智齿疼痛的发病病机,提出"肾气不足,真牙失养"的基本病机和"滋补少阴,清泻阳明"的治疗大法,并试提供一种有效的中医方法来治疗智齿疼痛.

  • 《伤寒论》"郑声"意义探析

    作者:赵东丽

    后世医家对《伤寒论》中"郑声"的注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从孔子《论语》中的"郑声淫"源头考述与《伤寒论》本身"郑声者,重语也"的注释.从对这两方面的考查发现,"郑声"并非指"郑诗"或"郑风",因而"淫"也非淫邪不正之意."郑声淫"主要侧重于从音乐形式上描述郑声的特点——过度、繁复.这也正与《伤寒论》注释中的"郑重"、"重"之"数"、"频烦"之意相合.因此从这两方面考证可知,《伤寒论》中的"郑声"应指频繁、过度之絮语.

  • 口疡清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江波;孙勤国;祁青

    目的:观察口疡清方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疼痛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口疡清方,对照组口服甘草锌颗粒,疗程为2周.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scale,VAS)、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c dismutase,SOD)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评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2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升高,且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显著.对照组总有效率60%,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口疡清方不仅能升高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血清SOD水平,而且能显著降低患者VAS疼痛指数,减轻患者痛苦,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明显疗效.

  • 肿瘤发生发展痰瘀本质及其与肿瘤微环境关系探析

    作者:蒋树龙;花宝金

    痰瘀作为临床常见的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化痰祛瘀法是中医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常用治疗法则.近期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的形成能够使正常细胞被癌细胞转化或修改,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EMT)、细胞外基质(ECM)降解等多个环节的发生,进而增强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故结合古代医家论述和现代新研究成果对肿瘤发生发展的痰瘀本质及其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分析阐述.

  • 寻常型痤疮发病情况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刚;庞艳阳;高如宏

    目的:探讨寻常痤疮的发病情况及影响痤疮严重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3例寻常痤疮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痤疮的皮肤类型以油性和混合型居多,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甜食、麻辣、压力大、休息、病程、治疗史、家族史与痤疮的严重程度相关,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的相关因素依次是病程、麻辣、性别、治疗史、休息、甜食.结论:影响痤疮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是病程、麻辣、性别、治疗史、休息、甜食.

  • 基于真实世界HIS数据库14169例脑出血患者与性别相关的差异研究

    作者:王平平;谢雁鸣;杨薇;孙勇;易丹辉

    目的:探讨基于海量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脑出血疾患性别差异.方法:运用统计描述方法对14169例脑出血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男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63.01% vs 36.99%),年龄中位数男性57.00岁,女性58.00岁,患病高峰为45~59岁.入院证候以痰瘀阻络、风痰阻络、气虚血瘀为主,男性痰瘀阻络为著,女性划分布较匀.出院证候以风痰瘀阻、气虚血瘀、肝肾阴虚为主,男女均以痰瘀阻络为主.男性肺部感染(15.26%)、骨折(6.03%)、血脂异常(2.52%)、肾功能不全(2.5%)高于女性,女性动脉瘤(21.87%)、脑积水(3.19%)、心律失常(2.63%)高于男性.住院天数男性16 d、女性15 d,住院费用男性23951.61元、女性25403.50元.结论:脑出血疾患存在性别差异,与女性相比较男性患者比例高、年龄偏小、住院天数长、费用低,不同性别脑出血疾患谱、证候分布及合并症(并发症)亦不同.

  • 余瀛鳌内科临证治验探析

    作者:张明明;王凤兰

    余瀛鳌先生是著名的文献学家,临证专擅内科临床.在6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治疗糖尿病、肾病、肝病、癫痫等疾病的通治方,并运用于临证实践中取得卓越疗效.他临床重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如糖尿病及肾病多从脾肾论治、肝病多从肝脾论治、癫痫多从脑、肝、脾论治,进而形成从肝脾肾辨证为主治疗内科疾病的学术观点.

  • 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血瘀证证候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楠;温鑫柱;邬梦云

    目的:研究血瘀证候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变化特点,探讨手术对证候变化作用的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接受前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均按照血瘀证定量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记录术前及术后7d的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数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前血瘀证评分与颈椎椎体间隙受累数目有相关性;术前1d、术后3d及术后7d的血瘀证评分经方差分析有差异,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2组数值与术前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推断通过手术干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改善脊髓受压所致的局限性缺血情况,从而促进改善患者全身血瘀证的表现.

  • 建立乙醇、HBV双因素所致肝癌癌前病变小鼠模型的探讨

    作者:唐东昕;郭斌;罗莉;龙奉玺;王定雪;李军;王镜辉;黄慧;杨柱

    目的:建立乙醇、HBV双因素诱导的肝癌癌前病变小鼠模型.方法:将32只HBV转基因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6周对照组和模型组、22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四组各8只,通过比较小鼠肝重和肝脏指数变化及肝脏病理变化来评价模型的建立情况.结果:模型组肝重和肝脏指数明显增加,肝脏形态学变化显示22周模型组肝损伤严重,肝细胞层次1~3层增加,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不典型增生有小细胞性改变,细胞具有异型性.结论:乙醇、HBV双因素刺激可加重肝损伤,22周时模型组出现肝癌癌前病理变化,肝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进一步探讨肝癌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参麦宁心合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TNF-α、IL-6的影响

    作者:李为党;谢秋利;李慧娜;李庆海

    目的:观察参麦宁心合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TNF-α、IL-6的影响.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选出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52只大鼠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动物模型,4周后做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EF≤50%为合格.按EF≤50%入选标准分为3组,即西药治疗组(培哚普利0.1 mg/kg·d;美托洛尔0.5 mg/kg·d)、中药治疗组(参麦宁心合剂3 mg/kg·d)、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1 ml/kg·d)给予灌胃2周.于后1次灌胃后处死动物取血,测定大鼠血清中TNF-a、IL-6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增高,LVEF、SV均显著降低.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LVEF、SV明显提高.结论:参麦宁心合剂可明显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可明显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TNF-a、IL-6水平.

  • 流感药效实验中体质量变化差值预测作用研究

    作者:刘厚涞;王克林;孙刚;王笑红;翟志光;范红江

    目的:揭示体质量变化差值在流感药效实验中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达菲作为阳性药物,每天固定时间称量体质量,计算体质量变化差值并进行药效预测;实验第5天解剖小鼠取肺组织称量后计算肺指数并确定药效;比较体质量变化差值药效预测结果与肺指数药效评价结果,后判断体质量变化差值预测药效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第4天体质量变化差值的药效预测结果和肺指数药效评价结果一致.结论:第4天的体质量变化差值可以用于预测小鼠流感实验的药效.

  • 补肾健脾方药对尾部悬吊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俊岩;张林;何信用;陈文娜;孔令东;贾博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三方对尾部悬吊大鼠骨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悬吊组、补肾组、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头低位-30°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连续悬吊21d.补肾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每天给予对应方药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实验21 d后,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含量、双能X射线骨密度分析仪检测骨密度、股骨硝酸银染色、胫骨HE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悬吊组血清骨钙素、股骨骨密度、股骨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厚度、数量均明显降低,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增高,胫骨骨小梁明显稀疏;与悬吊组比较,补肾组、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且以补肾健脾组改善较为明显.结论:补肾、健脾和补肾健脾三方均对模拟失重引起的骨丢失具有防护作用,能有效改善骨形态计量学参数,以补肾健脾方药作用为优.

  • 湿温病"内外相引"的机理研究

    作者:舒发明;刘业方;黄英;冯全生;郑秀丽

    目的:观察外湿(湿邪)对正常大鼠和脾虚造模大鼠胃肠功能影响的规律及其机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湿邪作用机体产生损伤的机理,探讨湿温病"内外相引"的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外湿组、内湿组、内外兼湿组4组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生长抑素(SS)、P物质(SP)、血清中胃动素(MTL)及胃泌素(GAS)的变化,HE染色观察胃肠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外湿组、内湿组大鼠胃窦SS、SP、MTL及GAS含量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内外兼湿组显著降低.病理结果显示,外湿组、内湿组、内外兼湿组胃组织均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炎症、糜烂,小肠组织亦发现充血、炎症,内外兼湿组可见轻度糜烂,且小肠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较胃组织轻.结论:外湿组、内湿组、内外兼湿组均存在大鼠胃肠激素、胃肠病理组织改变,表明湿与脾胃关系密切,而内外兼湿组改变明显,客观表明"内外相引"为湿温病的重要病机.

  • 加味六味地黄汤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Notch1/jagged-1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黄仁发;梁群卿;黄国东;向少伟;黄海燕;胡维;龙韵;吴金玉

    目的: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3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只/d)灌胃,中药组给予加味六味地黄汤组灌胃(2 ml/d).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观察大鼠肾组织Notch1、jagged1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出现肾间质纤维化,中药组大鼠小管间质病变减轻.与假手术组相同时间点相比较,模型组大鼠小管间质半定量评分、Noteh1、jagged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大鼠相同时间点相比较,加味六味地黄汤显著降低小管间质半定量评分、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阻断Noteh1/jagged1信号通路的活化,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 活血化痰方干预糖尿病大鼠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作者:潘秋;赵慧辉;陈建新;董芳;王伟

    目的:分析活血化痰方干预糖尿病大鼠的尿液代谢物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设立模型组、对照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第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脂,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第3、6周尿液,对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大鼠成模后判别属脾气亏虚、痰瘀互阻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血脂升高,第6周抗坏血酸、葡萄糖酸、丙氨酸、十八烷酸、戊二酸含量增加;模型组第6周较第3周上述代谢物含量增加;中药组第6周较第3周抗坏血酸含量下降.结论:尿液代谢物变化提示活血化痰方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及脂类代谢异常.

  • 姜黄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对MMP2体内外表达影响

    作者:齐瑞芳;于小玲;赵辉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侵袭浸润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姜黄素对PC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建立PC3裸鼠移植瘤,western blotting检测PC3细胞和移植瘤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MP2 mRNA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可减弱PC3细胞的迁移浸润能力,并下调MMP2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姜黄素可有效地抑制PC3细胞的迁移能力,下调MMP2的表达.

  • 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胃血管病变影响及与胃动力的关系

    作者:李维辛;周芸;孙晓玮;王芳;严祥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早期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胃血管病变的影响及与胃动力的关系.方法:制备T2DM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葛根素干预正常组(NP组)、糖尿病对照组(DC组)、葛根素干预糖尿病组(DP组).5周后测定各组胃丰排时间(TIME l/2)、胃排空速率(RATE)、血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胃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CD34的表达,观察电镜下胃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NC组比较,DC组血sEPCR、胃MDA升高,胃SOD、NO、eNOS及CD34表达下降,TIME 1/2缩短、RATE加快,胃微血管超微结构受损.而与DC组比较,DP组的这些指标呈相反变化,相关分析显示与TIME 1/2相关的是eNOS.结论:葛根素可以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大鼠的胃动力异常、胃微血管损伤以及胃组织氧化应激,胃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胃动力障碍的始动因素.

  • 路志正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眩晕举隅

    作者:刘建

    国医大师路志正推崇李东垣、朱丹溪之学,他认为脾虚失运、痰湿中阻、蒙蔽清阳乃眩晕发生的主要病机.认为在健脾益气、燥湿化痰、升清降浊的同时,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审因辨证进行合理加减.同时强调眩晕病因复杂,证候多变,辨证既要各家互参又要根据病情实事求是,审证辩之.其治疗当病机互参,审时度势,方不致误.路志正辨治眩晕诸案治疗圆机活法,用药灵活老道,时方与茶饮共进,扶正并祛邪同施,其治法上倡导"王道、老道"学术思想,由是可见一斑.

  • 孔伯华"卫气营血"同治法浅论

    作者:田博;国华;张雪亮

    孔伯华先生为民国时期"京城四大名医"之一,从小研习《黄帝内经》和古人方书,对经典医籍颇有心得,既是业内公认的温病学家,也是伤寒大家,将伤寒温病融会贯通,并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引入内科杂病治疗,生平治验良多,活人无数.孔伯华先生在临床外感热病中常运用"卫气营血"同治法进行治疗,故对此法的原因和诊疗特色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论述并举例剖析.

  • 风药在黄疸治疗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作者:王光昀;李波

    风药是指味薄气轻、药性升散、温燥,这类药物大多性温或平,味辛、苦或甘,具有升、散、行、透、窜、动等多种特性,临床用之可解表、祛湿、除风;黄疸是以身、目、小便黄染为主症的一种病证,病程迁延,久治难愈.通过探讨风药在黄疸治疗应用的中医药理论机制,阐述风药具有胜湿化痰、透散表邪、疏肝调框、祛瘀活血四大临床功效,在黄疸病治疗中针对病因病机,在辨证组方中适当加入风药往往效如桴鼓,中医理论和临证运用研究都证实风药是治疗黄疸的有效药物,进而为黄疸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风药 黄疸 理论探讨
  • 从抓主症入手谈眩晕的中医诊治思路

    作者:徐慧;高颖

    从抓主症入手谈眩晕的中医诊治思路,强调应重点把握眩晕的发作特点、起病缓急、持续时间、诱发加重因素及伴随症状,通过抓主症探析其病机,同时参面色、察舌脉、四诊合参以辨寒热虚实.眩晕的病位在脑,病机关键为清浊混乱、升降失司,治当从"风、火、痰、瘀、虚"论治,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重点.治疗关键在于升清降浊、虚者升其清阳为主,佐以降浊,益气养血,填精生髓;实者降其浊阴为主,辅以升清,祛其杂浊之邪,使脑府复归于纯静清灵.

  • 五运六气验案赏析

    作者:刘哲

    五运六气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在临床诊病、组方用药、养生保健、疾病预防以及流行病的分析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古代医家对其颇有重视,远至张仲景,后至刘完素等对其发挥均达到一定水平,因此五运六气应当是医家学习中医不可或缺的一步.正如《内经》所言"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今笔者搜集整理古代医家运用其诊病的实例,通过分析"遇春而头痛案""秋深血燥证""雀目"三则医案,与大家一同探讨分析,共促学习.

  • 升降散联合针灸治疗对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的影响

    作者:郝玉杰;董燕飞;王桂英;田力铭;殷小文;王运红;张佩星

    目的:观察升降散加减方联合针灸治疗对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及血清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的影响.方法:将50例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适当运动、饮食控制、厄贝沙坦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升降散加减方配以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UREA、血清瘦素、脂联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降低血清瘦素及升高脂联素方面均好于治疗前,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降低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降低血清瘦素、升高脂联素方面不明显.结论:升降散加减方联合针灸治疗可降低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UAER和血清瘦素,升高脂联素.

  • "秩边透水道"针法体系的临床应用与拓展

    作者:郝重耀;张天生;金晓飞

    "秩边透水道"针法源于《内经》,是一种芒针透刺的方法,后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逐渐建立起成熟的针法体系.近几年有关该针法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报道日益增多,填补了慢性前列腺炎(CP)有效治疗手段的空白,同时对膀胱疾患和部分妇科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使其临床应用及研究范围得以拓展.故从"秩边透水道"针法源流与发展、体系与应用、现状与优势及临床推广与拓展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 针刺大椎、足三里穴对大鼠运动性疲劳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景玉;刘治中;马俊楠;燕平

    目的:从抗氧化系统、能量代谢系统等方面研究针刺大椎穴、足三里穴治疗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游泳训练模型,6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运动+大椎穴+足三里穴组和运动+足三里穴组4组各15只.其中安静对照组不进行游泳训练也不针刺,其余3组每天进行游泳训练60 main,运动对照组运动后不进行针刺,剩余2组运动后进行针刺实验,连续5周.测定与运动性疲劳相关的生化指标.结果:本实验表明针灸大椎、后三里能够使大鼠血清乳酸、血清尿素氮和肝脏丙二醛水平降低,血糖和肝、肌糖原水平及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升高.结论:针刺大椎、后三里两穴不仅能够缓解运动性疲劳,且其作用效果优于单纯针刺足三里穴.

  • 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诗琦;马永;王祖龙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的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和消炎痛治疗.治疗组运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x2=4.043,P=0.044;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3.222,P=0.002,在缓解中医症状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NIH-CPSI评分比较t=-5.231,P=0.000,治疗组能够更为明显地降低NIH-CPSI评分,NIH-CPSI疼痛评分比较t=-2.649,P=0.010,在降低患者疼痛症状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均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在缓解焦虑情绪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症状影响评分比较t=-3.708,P=0.000,生活质量评分比较t=-3.412,P=0.001.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较好,体现了综合疗法在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方面的优势.

  •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总结谢海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遣方用药经验

    作者:李大奇;张晨;赵冰;张华东;王波

    目的: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遣方用药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谢海洲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其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疗信息并形成数据库,共采集录入门诊病例85例212诊次,分析和挖掘研究其临床思维模式和遣方用药规律.结果:谢海洲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多选择补虚开窍、祛瘀化痰方剂,补虚、活血化瘀、化痰的药物类别出现频次达50.15%.结论:通过现代信息挖掘技术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遣方用药经验进行系统整理研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丹蛭降糖胶囊对高脂饲养大鼠骨骼肌脂联素蛋白构成的影响

    作者:陈燕;陈明卫;方朝晖;夏同佳;童俊露;王佑民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对肥胖大鼠骨骼肌脂联素(APN)蛋白多聚体构成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对照组(NC组)、高脂对照组(HF组)、低剂量丹蛭降糖胶囊组(FDI组)和高剂量丹蛭降糖胶囊组(FD2组).检测血清总APN、高分子量APN(HMW APN)以及骨骼肌组织中各聚合态APN蛋白表达.结果:HF组大鼠血清以及骨骼肌HMW APN均低于NC组,FDI组、FD2组大鼠骨骼肌HMW APN表达高于HF组,FD2组大鼠骨骼肌HMW APN表达显著高于FD1组.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能提高骨骼肌中HMW APN蛋白水平,具有剂量依赖效应.

  • 基于羊水循环探究童子尿的药用依据和新价值

    作者:徐天成

    历代医家对童子尿的重视由来已久,尿疗也逐渐应用于多种疾病.而饮用童子尿治疗疾病的过程与胚胎发育中的羊水循环在形式上的相似性却鲜被研究.故将通过对这一相似现象背后本质的中西医理论分析,既从羊水循环的角度重新发掘尿疗法的理论依据,亦通过对羊水在子宫内与胎儿间循环这一现象的类比探索童子尿新的应用价值,如开发人造子宫或作为体外器官培养基的成分等.

  • 壮瑶医药文化影响因素及异同探析

    作者:冯秋瑜;庞宇舟;李彤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具有色彩斑斓的民族特色,其医药文化也会受到自身民族特点的影响.壮族和瑶族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壮瑶医药文化风格迥异、相互交叉,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医药文化体系,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医药文化的丰富多彩.故从壮族和瑶族不同的居住地域、生活饮食习惯、汉化程度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对壮瑶医药文化的影响进行对比,探讨了壮瑶医药文化的异同.

  • "三道两路"、"毒虚致病论"与壮医体质治疗学内涵初探

    作者:唐汉庆;黄岑汉;黄秀峰;林朝文;李克明;李晓华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理论的生理观,"毒虚致病论"是壮医理论的病因病机理论,"毒"、"虚"致病因素是导致"通路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后天因素,但先天禀赋遗传因素也值得重视.壮医理论中有关于体质类型的论说,涉及到先天禀赋遗传因素.先天禀赋遗传因素的不同是形成不同体质类型的重要基础因素,通过辩明不同的体质类型以及易感的"通路病",将辨病与辨质相结合,有利于壮医个体化治疗,同时通过对先天禀赋遗传因素与体质类型关系的探讨,也有助于补充"毒虚致病论"的病因病机内容.

  • 论生生之道在中医学中之体现

    作者:刘理想;李海玉

    生生之道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脉络之一,中医学是体现生生之道的一门学问.人禀天地间生生之气而生,人的生生之气与自然界生生之气彼此息息相通,人的生生之理亦即自然之理;人不仅是自然界"生生之德"的产物,也能体现、应用自然界的"生生之德",而中医学则是将天人之生生之德融为一体、体法天地好生之德于人身的学问;人不仅禀生生之气而生,且以生生之气为生命之本,生生之气是中医学的作用对象和依靠对象,是中医学之所以取效的依靠力量;中医诊疗的基本精神是以自然的生生之气助人的生生之气,医生(医术)实际是沟通自然生生之气与人之生生之气的桥梁,中医药作为生生之具,是依靠和帮助人的自组演化调节和主体抗病反应的生生之气而取得"生生之效"的.

  • 《诸病源候论》现代研究概况

    作者:李青青;赵京生

    《诸病源候论》集隋以前医学之大成,为我国现存早的病因病机专著,对后世影响极大,其现代研究成果丰富.因其著作性质、研究视角大多集中于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运用方面,但结合《病源》成书时代背景及针灸相关内容方面研究稍显薄弱,可在此思路上进一步深入挖掘.

  • 中医体质学说在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概况

    作者:武颖;刘雁峰;张莹

    复发性流产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由于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对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尤为重要.中医体质与疾病密切相关,不同体质个体对相同的环境与致病因素的反应并不一致,对中医体质的研究能够有效地预防和诊治疾病.故总结近年文献简要论述中医体质学说在复发性流产中的应用概况,探讨复发性流产妇女的易感体质类型,希望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找寻预防复发性流产的有效方法.

  • 中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陈宇征;吕文良

    肝脏是药物在体内进行代谢的主要器官,也是药物产生毒性的主要靶器官.近年来中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比率不断升高,中药的安全性逐渐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制约因素,深入进行中药肝毒性发病机制研究,对于防治中药源性肝损伤具有重大意义.

  • 迟数脉临床主病探析

    作者:覃骊兰;蓝毓营;王天芳

    通过古代文献、中医教材、现代文献中对迟、数脉临床主病的比较,发现迟、数脉之间有许多相互交叉或截然相反的临床主病,特别是现代医学对迟、数脉临床主病都有了较新的认识.故从文献角度论证了脉象主病的复杂性,提出诊病不能独以取一脉而辨一证,必须四诊合参、脉-证-病合参及相兼脉合参.

  •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内涵及实践要素

    作者:陶有青;徐春波;包文虎;李振吉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是在数十年理论及临床研究中逐步形成的经验总结,是学科领域内个人与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医学传承的核心内容,也是传承的捷径.做好名医经验传承,对促进中医理论体系发展、提升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培养优秀青年中医等具有重要意义.故旨在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实质内涵、实践要素入手,结合"十二五"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项目的开展,分析理论学说、临床实践、现代科研等传承要素的现状,探索与创新名医经验传承模式与方法.

  • 珍视中医原创思维 调整学科方向

    作者:王永炎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民族的繁衍和国家的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主席早就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中医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保障人民健康的新篇章.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