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s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3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3224
- 国内刊号: 11-932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至2016年122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2例患者中,中位年龄30岁,男女比例为1.3:1;首发症状主要为便血、腹痛、肠梗阻;病变部位以低位多见;大体类型主要为溃疡型;病理组织分型以腺癌和黏液腺癌多见;分化程度以中低分化为主;确诊时多为中晚期;误诊或漏诊患者65例,占53.3%;部分患者伴有胆囊炎、慢性阑尾炎或脾脏增大;治疗方法主要为根治性手术.本组青年结直肠癌患者左右半结肠癌的对比分析中,首发症状(P<0.01)及伴随症状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3.335,P=0.001);而不同性别的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面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年结直肠癌临床症状隐匿,误诊率高,肿瘤细胞分化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提高青年结直肠癌的警惕性,早诊断,早治疗.
-
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手术(HALS)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新疆乌鲁木齐自治区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3年至2015年接受HALS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对HALS的成功率,长期疗效进行分析,研究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 共计103例患者接受HALS术.患者平均年龄为(64±13.4)岁.男46例,女57例.体重指数(BMI)平均为(27.3±5.8)kg/m2.43例患者(41.8%)曾经进行过腹部手术.平均HALS时间为105 min(55~185 min).中转开放率为2.7%(3/103).胃肠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2.5天(2.2~4.5天).住院时间平均为9天.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分别为10.7%和0.97%,4例切口疝(3.9%),平均随访(7.0±3.4)个月.没有一名患者出现穿刺套部或手助装置处复发.结论 HALS结直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它提供了微创手术的所有好处.
-
结直肠癌原发肿瘤部位对术后患者生存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肠癌原发肿瘤部位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原发肿瘤部位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纳入2000年9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的I~III期根治性切除术后大肠癌患者,分析大肠癌原发肿瘤部位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345例大肠癌患者根据原发肿瘤部位不同,分为直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3组.结果显示,原发肿瘤部位与性别(χ2=10.943;P=0.004)、组织学分级(χ2=12.402;P=0.015)、病理T分期(χ2=49.794;P<0.001)、TNM分期(χ2=30.102;P<0.001)显著相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3组间的生存时间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χ2=4.806;P=0.09).单因素分析发现,原发肿瘤位置与预后未见显著相关性(χ2=2.938;P=0.088),而淋巴结转移数目(χ2=39.739)及TNM分期(χ2=23.872)与预后显著相关,P值均<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预后显著相关(95%CI:1.210~2.317;P=0.002).结论 根治性切除术后结直肠癌的原发肿瘤部位不同,其临床病理特征有所不同.原发肿瘤部位与预后未见显著相关性,仅淋巴结转移数目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
-
左半结肠切除术的争议和基于膜解剖的脾曲游离技巧
左半结肠切除术主要适用于横结肠近脾曲癌、降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对于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具体肠段切除范围、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目前尚存在争议.在全结肠系膜切除时代,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左半结肠癌具体肠段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另一方面,由于结肠脾曲的筋膜、系膜关系复杂,对结肠脾曲的游离一直是腹腔镜手术的主要难点与研究热点.本文拟从以上方面进行讨论.并结合笔者经验,介绍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脾曲游离方法.
-
右半结肠癌D3+CME关键技术
右半结肠肿瘤的D3和CME术式已经被国内外文献证实能够取得良好的肿瘤学效果,但二者孰优孰劣,一直纷争不断.我们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膜解剖"理论的D3+CME术式,与传统的D3和CME手术相比,D3+CME术式有出血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系膜切除完整的特点.本文根据笔者的经验,探讨D3和CME术式的优劣,介绍D3+CME术式的操作要点,供有一定手术经验的结直肠外科医生作为参考.
-
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将近20%的结直肠癌有家族史,但仅5%的结直肠癌可能与基因突变这一因素相关.在一部分符合阿姆斯特丹诊断标准Ⅱ的家庭中,却并未发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典型遗传学表现——微卫星不稳定(MSI)和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这些患者则被称作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我们通过回顾近年的相关文献研究,对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卵巢切除术在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转移是结直肠癌转移的少见形式,预后差.卵巢转移灶相对于其他转移部位对化疗的敏感性更差,因此,卵巢切除术在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本文通过文献复习从手术切除卵巢转移灶和预防性卵巢切除2方面对其进行总结.一些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对卵巢转移灶行积极的手术切除治疗可能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有益,仍迫切需要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为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提供循证依据.考虑到结直肠癌患者卵巢转移的发生率非常低,有研究者并不支持积极地预防性切除卵巢,但对于更易存在卵巢微转移的部分筛选人群,行预防性卵巢切除则可能带来生存获益,值得进一步探索.
-
内口外移拖线法和切开挂线法治疗肛瘘患者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内口外移拖线法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治疗组行内口外移拖线法,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48小时、72小时、1周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10.3623、-11.3022、-11.4253,P均<0.05);两组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1年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4.9627、-13.1454、5.005,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8%)略高于对照组(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4,P>0.05).结论 应用内口外移拖线法治疗肛瘘,不增加复发率,具有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是微创治疗肛瘘较理想的术式.
-
延迟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急性非穿孔性阑尾炎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延迟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急性非穿孔性阑尾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在北林区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确诊为急性非穿孔性阑尾炎的患者90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阑尾切除术.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急诊手术组(入院后24小时内接受手术治疗)和延迟手术组(入院后24~48小时接受手术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阑尾穿孔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二次住院比率、住院时间.结果 在902例患者中,671例患者(74.3%)在住院24小时内立即接受了急诊手术治疗,而另外231例患者(25.7%)在入院后24~48小时期间进行了延迟手术治疗.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术中阑尾穿孔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入院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与急诊手术相比,延迟手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明显高于急诊手术组患者(t=7.34;P=0.02).结论 对于急性非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延迟阑尾切除术也是一个安全合理的选择.
-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前景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前景.方法 将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入住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的54例接受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的STC患者,其中26例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设为观察组,28例患者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体质量变化、住院治疗费用以及胃肠生活质量评分(GIQLI)和便秘评分(WCS)的改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t=6.882,P<0.05),进食时间(t=4.916,P<0.05)及住院时间缩短(t=9.216,P<0.05),体质量下降小于对照组(t=10.021,P<0.05),住院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t=4.763,P<0.05),以上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GIQLI(t=-2.011,P<0.05)和WCS(t=2.150,P<0.05)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快速康复围手术期护理结合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STC,术后早期得到了快速康复,改善了患者早期的生活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
肛周自发性血肿三例报道
总结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3例肛周自发性血肿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诊治过程.3例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2例手术,1例保守治疗痊愈,2例手术患者均术前误诊为肛周脓肿.肛周自发性血肿发病年龄较大,容易误诊.
-
一例结肠平滑肌肉瘤的外科诊治策略
分析一例结肠平滑肌肉瘤的病例,根据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复习,对结肠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肠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诊治.本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肠平滑肌肉瘤临床罕见,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案.
-
我国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决策
我国的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需要接受外科干预的患者也逐渐增多.手术治疗是炎症性肠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我们应正确的选择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进行外科干预,以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预后.本文通过复习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分别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评述.
-
未来医学时代——人工智能诊疗
人工智能的整体研究目标是创造出允许计算机和机器以智能方式运行的技术.人工智能研究包括推理、知识、规划、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沟通)、感知以及移动和操纵对象的能力.人工智能应用航空、工业制造、航海、家庭服务以及管理,展示了很多优势.人工智能具有加速生物医学科学进展和改变医疗保健的巨大潜力,在医学,人类生物学和医疗保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医学的发展中比较依赖其他学科发展.理念改变技术,技术也会改变理念.同样,智能医疗也必将改变未来的医疗模式.
-
炎症性肠病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策略
炎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肠道炎症为特征的一组疾病.IBD患者常需要外科手术干预,但疾病伴随的营养不良可能带来不良预后.多数研究显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可以减少IBD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但如何实施佳的围手术期营养仍须进一步研究.
-
活动期复杂克罗恩病患者诊治经验和教训总结一例
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诊治上仍有一定困难.克罗恩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诊断前须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肠道疾病,确诊需要综合分析和随访观察.术前采用药物治疗或分阶段手术的策略,控制活动期病变,使病变转为缓解期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本文总结了一例活动期复杂克罗恩病患者诊治经验和教训,旨在为该类患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
陈书长教授
陈书长 男,1946 年出生.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教授,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CSCO)、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欧洲肿瘤会(ESMO)会员,《Asia-Pacific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癌症进展杂志》《中华肿瘤杂志》编委,前中国老年肿瘤学会常委及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CSCO)委员.
关键词: -
结直肠癌肝脏、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寡转移的MDT策略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肿瘤前列.转移是结直肠癌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肺及淋巴结系统等,其中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主要的靶器官之一.针对结直肠癌转移病灶,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是治疗的佳选择.而随着多学科诊疗的进展,结直肠癌"寡转移"逐渐被提出,寡转移是指肿瘤生物侵袭性较温和的一段时期,存在于局限性原发灶与广泛性转移之间的过渡阶段,转移瘤的数量有限且转移器官具有特异性.本文通过对2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脏寡转移患者(其中一例伴同时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MDT治疗策略的分析与文献复习,就结直肠癌肝脏及孤立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寡转移的概念及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
名院名科
关键词: -
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专家共识(2017)
近年来,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治疗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大,并引起了外科医生的广泛关注.但由于该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并没有达成一致.因此,目前亟待一部专家共识作为行业内标准,规范NOSES术的实施和开展,这对我国NOSES术的长期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