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杂志
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중화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376-2491
- 国内刊号: 11-213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术后谵妄的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限期肿瘤手术、并且在术后发生POD的老年患者80例,按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EGb761)用药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除行常规吸氧和安抚治疗外,行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口服治疗(3次/d,每次80 mg).B组患者行常规吸氧和安抚治疗.POD确诊后,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8点之间行两次POD评估.观察指标包括2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指数(BMI)、学历水平、手术类型、麻醉方法、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平均动脉血压、术中出血量、POD类型、POD确诊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POD发生时间和起始里士满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POD病程持续时间.结果 80例POD患者中,有23例不配合完成POD测试或拒绝参加研究而排除,终57例老年患者完成研究,用药组(A组)29例和对照组(B组)28例.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BMI、学历水平、手术类型、麻醉方法、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平均动脉血压、术中出血量、POD类型、POD确诊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OD发生的时间和起始RA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患者POD病程持续时间分别为16(16)、48(3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1.500,P<0.00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可以缩短老年患者POD的病程.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显著相关的微RNA
目的 探索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显著相关的微RNA (miR).方法 通过整合Affymetrix miR芯片数据以及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公共数据库上下载的GSE56914数据.两套芯片数据均来自于CTEPH患者和匹配的健康受试者的外周血标本.筛选两套数据中的差异表达miR,搜索这些miR的靶基因.并对这些miR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后构建了包括miR、靶基因和通路的疾病关联网络.结果 筛选出hsa-miR-885-5p、hsa-miR-501-5p、hsa-miR-615-3p、hsa-miR-610和hsa-miR-346等5个对该疾病起重要作用的miR,而且这5个miR在两个数据集中均为显著下调.hsa-miR-885-5p和hsa-miR-501-5p显著参与细胞周期通路,hsa-miR-615-3p显著参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轴突导向,黏着斑和细胞周期通路,hsa-miR-610显著参与黏着斑通路,hsa-miR-346显著参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轴突导向和黏着斑通路.结论 hsa-miR-885-5p、hsa-miR-501-5p、hsa-miR-615-3p、hsa-miR-610和hsa-miR-346是与CTEPH显著相关的miR.
-
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并经病理确诊为肺MALT淋巴瘤的1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病理取材中4例通过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2例通过经皮穿刺肺活检,8例经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瘤细胞主要由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样瘤细胞、单核样B细胞组成;瘤细胞均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中心细胞样细胞型10例,单核细胞型和小淋巴细胞型各2例.4例行IgH基因重排检测,其中3例出现单克隆条带.6例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 MALT1基因分离探针检测,其中3例阳性.14例患者单纯化疗8例,手术切除5例;手术病例术后化疗2例,1例放弃治疗;随访12例,随访时间1~9年,复发2例,死亡2例.结论 肺原发性MALT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据病变部位病理组织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gH克隆性检测以及FISH检测MALT1基因.
-
CFTR基因5T纯合突变导致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一例家系报道
目的 研究一个国内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患病家系的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CFTR)基因的突变基因型及遗传特征.方法 门诊收录因无精子症所致的不育症来就诊的两兄弟(33岁/29岁),根据阴囊触诊、精液常规检查、阴囊及经直肠超声检查等诊断为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抽取该家系患者及双亲共4人的外周血样本,用试剂盒提取白细胞基因组,PCR法扩增CFTR基因上2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行Sanger测序,结果在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在线比对.结果 基因测序筛查排除CFTR基因外显子区域无致病或可疑突变后,综合双向测序结果,在CFTR基因10号外显子前的剪切位点上的多T序列中发现患有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的两兄弟相同的纯合5T突变(13TG-5T/12TG-5T),2条5T等位基因分别源于父亲(12TG-5T/12TG-7T)和母亲(13TG-5T/11TG-7T);家系图谱分析提示5T纯合突变与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发病相关,带纯合5T等位基因的患者将致病基因传给后代的危险度约是正常人群的20倍.结论 CFTR基因上的5T突变是该患病家系中可遗传的致病基因位点,5T纯合突变可导致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从遗传咨询角度考虑,建议患病夫妻双方均行CFTR基因筛查并考虑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
α-辅肌动蛋白3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肌肉强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α-辅肌动蛋白3(ACTN3)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肌肉强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北京市东城区34个社区598例绝经后女性,年龄(62.9±7.0)岁.通过Sequenom MassArray平台对ACTN3基因rs540874、rs618838、rs222945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绝经后女性肌肉强度的相关性.其中163例给予强化运动训练,271例给予钙剂600 mg/d+普通维生素D 800 U/d或骨化三醇0.25 μg/d,随访2年,观察强化运动及维生素D补充后肌力变化与ACTN3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 rs540874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站立试验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G(9.02 ±3.85)s比GA(9.27 ±4.14)s比AA(9.68 ±5.00)s,P=0.015].G等位基因携带者右手握力具有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G(24.53±5.45)N比GA (24.26 ±4.79)N比AA(23.66±4.32)N,P=0.056].多重线性回归显示,AA基因型的受试者站立试验较GA、GG基因型显著延长(β=2.639,95% CI:1.632 ~4.646,P =0.010).rs618838、rs2229456基因型与双手握力及站立试验时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此外,rs540874位点G等位基因携带者、rs618838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rs2229456位点A等位基因携带者强化运动及维生素D补充后下肢肌力均显著增加(均P <0.05).结论 ACTN3基因的rs540874位点与绝经后女性下肢肌力相关;rs540874、rs618838、rs2229456位点不同基因型可能与干预后下肢肌力获益有关.
-
腹腔孤立性纤维瘤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腹腔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18例腹腔孤立性纤维瘤病例,采集并分析其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和病理特点.结果 14例以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所有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正常,4例患者有肿瘤标志物的异常.腹腔孤立性纤维瘤在B超下多为形态规则的低回声肿块,CT下表现各异.本组18例均行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学诊断均证实为孤立性纤维瘤.腹腔孤立性纤维瘤的大体表现各异,免疫组化以Ki-67、SMA、CD34(血管)、S-100阳性的比例高.结论 腹腔孤立性纤维瘤早期诊断较困难,术前诊断率低,病理诊断尚缺乏特异性标志物,彻底切除肿瘤是目前唯一可靠的根治方法.
-
儿童日间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及尿不湿的应用对其影响分析
目的 调查出生后尿不湿的使用对儿童日间尿失禁(DU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对我国现阶段3~10岁儿童DUI及儿童出生后尿不湿使用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选取河南省6个城市的30所幼儿园和小学的8 900名儿童,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 560份(回收率96.2%).DUI总体发病率为3.52%,DUI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减低(xtrend2=75.690,P<0.001),从3岁时的6.06%下降到10岁时的1.82%.随着尿不湿使用时间延长,把尿率呈明显降低趋势(xtrend2=84.260,P<0.001),而DUI发生率则呈显著增高趋势(xtrend2=18.824,P<0.001).随着尿不湿使用频率的增加,DUI发生率逐渐增高(xtrend2=9.234,P<0.01).随着把尿训练开始时间的推迟,DUI发生率逐渐增高(xtrend2=9.77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尿不湿使用时间延长会增加儿童DUI的发病率(OR=1.017,95% CI:1.006~1.027,P<0.01),尿不湿使用频率增加会增加儿童DUI的发病率(OR=1.290,95% CI:1.002~1.025,P<0.05),0~6个月开始把尿训练是儿童DUI的保护因素(OR=0.529,95% CI:0.345~0.811,P<0.01).结论 尿不湿的使用是3~10岁儿童发生DUI的危险因素,及早开始把尿训练有助于降低儿童DUI的发生率.
-
三种方法定位喉罩在老年全麻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对超声、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传统标准3种方法定位老年患者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的观察,分析可视化技术超声、纤支镜的喉罩定位对老年全麻患者气道管理的优越性.方法 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120例老年全麻喉罩通气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标准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40):A组:传统标准定位喉罩组;B组:纤支镜定位喉罩组;C组:超声定位喉罩组.观察比较3组患者男女性别比、体质量、身高等一般情况及手术类型、手术时长、麻醉时长、ASA分级、改良Mallampati分级等情况;观察3组喉罩置入定位后喉罩正常成功通气例数,记录每组患者喉罩置入时间(T0)、调整后正常通气的时间(T1)、计算喉罩置入首次成功率、调整定位后成功率、重新置入后成功率,观察记录手术后5 min平均气道峰压、满足低通气的囊内注射气体少毫升数(Vmin)、低喉罩囊内压(ICPmin)及低口咽漏气压(OLPmin);当囊内压为60 cmH2O(1 cmH2O=0.098 kPa)时的气道密封压(OLP60)和注射气体体积(V60),观察记录术后喉罩沾血率、呛咳、恶心呕吐情况,记录术后24 h咽痛、吞咽痛、声嘶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气道评估情况、麻醉手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B、C两组术中喉罩沾血率为7.9%、2.6%,术后24h吞咽痛发生率为5.3%、0,咽痛、声嘶发生率为18.4%、7.9%,少于A组的24.2%、12.1%、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900、6.880、9.000,均P<0.05);B、C两组喉罩置入后调整定位成功率为84.2%、94.7%,高于A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00,P<0.05);B、C两组通气的低喉罩囊内压为(35.39±4.67)、(32.61 ±3.22)cmH2O,低于A组的(39.30±5.93) cmH2O,囊内压60 cmH2O气道密封压为(25.82±4.48)、(28.34±6.99)cmH2O,高于A组的(22.45±4.98) 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00、9.720,均P<0.05).结论 在老年全麻患者中超声或者纤支镜定位喉罩管理气道是可行的,超声定位喉罩,术中通气更加精确化,降低了术后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Akt/mTOR在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中的表达及对核心结合因子的调节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kt/mTOR)在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钙化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对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表达的调节.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分为正常磷组(1.3 mmol/L)和高磷组(2.6 mmol/L),培养7d后,观察细胞形态及茜素红染色细胞钙盐沉积,实时定量PCR检测Cbfα1、骨桥蛋白(OPN) 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Akt(p-Akt)(ser473)、磷酸化mTOR(p-mTOR)(S2448)、Cbfα1和OPN蛋白的表达.检测到Akt、mTOR活化表达后,给予不同浓度的渥曼青霉素(5、10、30、50和100 nmol/L)和雷帕霉素(1、10和100 ng/ml)干预24、48 h后,检测Cbfα1、OPN、p-Akt和p-mTOR基因和蛋白表达,7d后观察VSMC钙盐沉积变化.结果 VSMC高磷干预7d后,与正常磷组相比,高磷组钙盐沉积明显,Cbfα1、OPN mRNA表达增高(均P<0.05),p-Akt、p-mTOR、Cbfα1和OPN蛋白表达增高(均P<0.05).渥曼青霉素、雷帕霉素干预24 h后,相对于高磷组,高磷+渥曼青霉素30、50、100 nmol/L组Cbfα1、OPNmRNA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高磷+雷帕霉素1、10和100 ng/ml组Cbfα1、OPN mRNA表达下调(均P<0.05).渥曼青霉素、雷帕霉素干预48 h后,与高磷组比较,高磷+渥曼青霉素30、50、100 nmol/L)组p-Akt、Cbfα1和OP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高磷+雷帕霉素1、10、100 ng/ml组,p-mTOR、Cbfα1和OPN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下调(均P<0.05).VSMC培养7d后,与高磷组相比,高磷+渥曼青霉素和高磷+雷帕霉素组钙盐沉积明显减轻.结论 高磷可体外诱导大鼠VSMC钙化,Akt、mTOR参与了高磷诱导的大鼠VSMC钙化,并可能通过调控Cbfα1因子而起作用.
-
MCL1基因扩增型胰腺癌一例
患者男,56岁,2015年5月外院诊断胰腺癌伴多发肺转移.2015年6月开始行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和尼莫珠单抗方案化疗6周期,疗效稳定.停药数月后于2016年1月替换为奥沙利铂联合伊立替康和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4周期,疗效稳定,末次化疗时间2016年3月.两次化疗期间肿瘤均未缩小,停药间期肿瘤进展缓慢.2016年5月患者复查CT提示肿瘤进展,就诊我院.建议患者将胰腺癌活检标本行肿瘤基因检测.测序结果显示患者肿瘤携带MCL1(Myeloid cell leukemia-1)基因扩增和SPTA1基因突变,未发现KRAS、SMAD4、CDKN2A和TP53等基因异常,未发现融合基因.鉴于国内已经上市的靶向药物中,仅索拉非尼对MCL1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建议患者试用该药,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末次就诊日期2016年6月1日,患者一般情况不佳,后失访.
关键词: -
2017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第3版)更新与回顾
2017年年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第3版)以中文版形式华丽登场.再次受到中国临床肿瘤专业医生的关注.回顾NCCN临床实践指南进入中国的10余年历程,国内专家参照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时更新指南推荐意见,已经成为指导和规范中国癌症临床诊治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建议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1-2].医院内VTE发生的风险与患者的住院病情、手术等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卧床、合并症等)有关,常并发于其他疾病,是导致医院内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3].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无论是手术患者还是非手术患者,40%~60%存在着VTE的风险,而高危人群的预防比例却很低,在亚洲国家的预防比例则更低[4-7].早期识别VTE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可以显著减少医院内VTE的发生.
关键词: -
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是一种由于各种诱因导致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过度活化,并刺激巨噬细胞活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的危重疾病.淋巴瘤是导致HLH的重要病因之一,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为了提高血液科医师和肿瘤科医师对淋巴瘤相关HLH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规范的临床实践指导,由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国内外专家意见,在淋巴瘤相关HLH的诊断程序、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方面达成以下共识.
关键词: -
手持式现场快速检测(POCT)临床应用与质量管理专家共识
一、目的近年来,随着现场快速检测(POCT)应用日益广泛,涌现出多种不同的POCT设备,包括手持式POCT分析仪和小型台式机等.手持式POCT分析仪以微流控芯片技术为主,集中地体现了将分析实验室的功能转移到芯片上的理想,即芯片实验室(LOC),其分析速度快,在单一平台可进行多种测试,使用单人份测试卡,每次检测使用全新的管路和电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持式POCT检测平台补充了多种质量控制方案和体系,并在POCT领域中逐渐占重要地位[1-2].目前国内POCT的管理规范基本是根据小型台式机的产品特点和质控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类型的POCT设备制定更为切实的分类管理办法.本共识的目的旨在制定以微流控芯片技术为主的手持式POCT的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的管理规范.
关键词: -
重症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敏感性降低的治疗策略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的一种慢性气道炎症疾病.近20年来,儿童和成人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以每10年20% ~ 50%的增长速率持续上升.中国哮喘患病和发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CARE)显示,我国成人哮喘患病率为1.24%[1],其中重症哮喘占5.99%[2];并且重症哮喘患者急诊就医率和住院率远超其他哮喘患者,是导致哮喘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3].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