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腔镜泌尿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ndourology(Electronic Version) 중화강경필뇨외과잡지(전자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一种有效的纵向套叠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
目的 总结自行改良的纵向套叠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的操作经验,以提高术后复通率.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应用改良的单针缝线技术为51例附睾梗阻性无精症患者实施纵向套叠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术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精液分析,精子密度> 104/ml定义为复通.1年随访期结束或复通设定为研究终点.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216±51)m in.随访39例,24例(61.5%)复通.仅1例(1.9%)术后出现阴囊血肿及尿道狭窄.结论 改良的显微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安全有效,精良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术后复通的必要条件.
-
斜仰截石位经皮肾镜主导双镜联合同期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初步经验
目的 探讨斜仰截石位下以经皮肾镜为主导联合输尿管镜双镜技术同期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间12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双镜组58例,采用斜仰截石位一期经皮肾镜为主导联合输尿管镜双镜技术进行治疗;传统组64例,常规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一期清石率、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等.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l例改开放手术治疗,围术期无一例死亡.双镜组和传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7(40) min,90(44) min;一期清石率分别为95%,78%;住院时间分别为5(0)d,5(4)d;总的并发症(出血栓塞、感染性休克、其他脏器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例(5%)、9例(12%).结论 斜仰截石位同期双镜联合技术能明显提高上尿路结石的一期碎石清石率,在铸型结石、多发结石、合并肾内感染性结石等治疗方面有明显优势.
-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经皮肾镜术后残石的时机选择及部分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经皮肾镜术后残石的时机及对治疗安全性、结石清除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5年5月间行PCNL术后发生残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的216例患者病例资料,通过CT影像片确定残石CT值(HU)、计算皮肤与残石间距离(SSD)、残石直径大小,同时计算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及统计结石成分等.按术后2周、4周行ESWL将病例分成A(n=96)、B(n=120)两组.结果 两组病例均无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病例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B组与A组在结石清除率及疼痛、肉眼血尿、肾周血肿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NL术后行ESWL治疗残石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选择PCNL术后的第4周行ESWL的结石清除率优于第2周,且并发症少.对于BMI>28、SSD>10 cm、下盏残石、残石CT值>1000 Hu在治疗上再次出现残石率高.
-
CT造影在输尿管末端小结石分类治疗方法选择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造影在输尿管末端小结石(≤6 mm)分类治疗方法选择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根据输尿管小结石梗阻上方集合系统扩张情况,分为肾盏无扩张组及肾盏扩张组,两组均先采用相同药物排石治疗两周,如排石失败再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结果 两组药物排石成功率分别是94.6%(105/111)、24.4%(10/41)(P<0.05).两组结石未排出的患者均转入手术组,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取石成功.结论 螺旋CT及三维重建为输尿管末端小结石梗阻的分类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药物排石及手术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肾盏扩张组可选择及早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治疗,而肾盏无扩张组患者可选择药物排石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失败后再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
-
经尿道肿瘤整块切除用于初发膀胱癌的精准分期与治疗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TUERBT)对初发膀胱肿瘤的精准分期与切除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由单一术者(庞俊)收治的初发膀胱肿瘤患者42例.采用珠海司迈(SM)等离子电切镜杆状电极行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保留完整的膀胱肿瘤基底送病理检查.术后辅以即刻灌注表柔吡星和常规灌注化疗.结果 42例患者(男性28例,女14例),中位年龄57(26~84)岁,手术均获成功,肿瘤数目平均1.5个(1~5个),大小2.2 cm(0.8~5 cm).未出现膀胱穿孔及闭孔反射.肿瘤基底组织均可见肌层.术后病理分期Ta 5例,Tis 7例,T1期20例,T2期9例(其中3例患者因高龄术后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6例行二期膀胱癌根治术),T3期1例(行二期膀胱癌根治术).32例T1期及以下患者行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后仅l例行二次电切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辅以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术后随访中位时间16个月(6~40个月),仅l例患者复发.10例T2期及以上患者中7例行根治术后无复发,3例行整块剜除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随访中位时间8个月(6~12月)未见复发.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有利于膀胱肿瘤术后精准分期,肿瘤基底切除更彻底,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初发膀胱癌的诊治.
-
体位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体位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8例.两组均接受PCNL术,对照组采用俯卧位,观察组采用斜卧截石位,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统计体位安置前后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记录建立通道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围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统计输血率、再次手术率、结石取净率.结果 体位安置后,两组血压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率、再次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结石取净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闷、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胸膜损伤、感染、出血、肾损伤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斜卧位PNCL治疗,患者术中舒适度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膀胱软镜联合钬激光门诊手术治疗下尿路结石
目的 探讨膀胱软镜联合钬激光用于门诊治疗下尿路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膀胱软镜联合钬激光门诊治疗的膀胱结石及后尿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32例患者,年龄22~62岁,均诊断为单纯性下尿路结石,其中13例膀胱结石,19例后尿道结石,结石直径1~2 cm.结果 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结石均被完全粉碎并自行排出,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膀胱软镜联合钬激光可用于门诊手术治疗下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老年患者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合并肾结石
目的 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肾结石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并发肾结石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接受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石清除率、应激反应度、积水程度与肾功能.结果 (1)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7~40.344,P<0.05);(2)结石清除率:两组结石完全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36% vs 91.80%,x2=1.1578,P>0.05);(3)应激反应:观察组血糖水平、皮质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1~6.542,P<0.05);(4)积水程度与肾功能:观察组肾盂集合系统分离指数、肾积水、尿素氮、血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5~6.874,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缓解术后应激反应,改善肾功能.
-
微通道与标准通道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对比
目的 探讨微通道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病例资料,有微通道组(SRT)和标准通道组(SMART),每组20例,微通道组采用5mm、5mm和3mm三个通道,标准通道组采用10mm、10mm和5mm三通道,比较两组术前和术中的临床资料、并发症以及疤痕评分系统(POS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通道组和标准通道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囊肿大小、体质量指数(BM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SMART组短于SRT组[(46.3±35.1) min vs(62.5±25.6) min,P>0.05],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SAS评分则SMART组显著少于SRT组[(32.8±8.2) vs(57.8±10.3),P<0.05)],SMART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炎,SRT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均经治疗后好转.结论 采用微通道后腹腔镜治疗肾囊肿是可行和安全的,其治疗效果和标准通道相当,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诊治高度疑似晚期前列腺癌并膀胱出口梗阻
目的 探讨常规方法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诊治高度疑似晚期前列腺癌(PCa)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优缺点,为此类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梅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分别用去势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等常规方法(常规组)和TURP(TURP组)分别诊治85例和81例高度疑似晚期PCa合并BOO患者,比较两种方法在病理确诊、安全性、解除下尿路梗阻、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区别.结果 16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均恢复排尿,3例并存上尿路梗阻患者肾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有2例患者再次出现较明显BOO症状而行二次TURP后恢复排尿.TURP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BOO、PSA和QOL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TURP可作为诊治高度疑似晚期PCa并BOO的首选方法.
-
女性膀胱膨出的盆底超声表现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膨出的盆底超声表现.方法 使用盆底超声检查72例女性膀胱膨出患者,观察大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的移动度、膀胱后角、尿道旋转角度及尿道内口漏斗的形成,总结膀胱膨出的盆底超声表现.结果 72例膀胱膨出患者,其中67例在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低于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膀胱颈的活动度平均为(40.0±11.0)mm,64例膀胱后角开放,60例尿道旋转角度>45°,51例尿道内口漏斗形成.72例膀胱膨出患者中Ⅰ型膀胱膨出12例,Ⅱ型膀胱膨出52例,Ⅲ型膀胱膨出8例.72例膀胱膨出患者膀胱低点均低于经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Valsalva动作后Ⅰ型和Ⅱ型膀胱膨出患者膀胱后角开放而Ⅲ型膀胱后角完整,Ⅰ型膀胱膨出尿道旋转角<45°而Ⅱ、Ⅲ型>45°.Ⅱ型膀胱膨出患者尿道内口漏斗形成高于Ⅰ型和Ⅲ型(47/52 vs 4/20).结论 经盆底超声可用于女性膀胱膨出患者的的诊断及分型,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
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上皮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5年3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252例不合并膀胱癌的上尿路上皮癌患者,手术方式为经尿道电切镜电切患侧输尿管口周围约1.5 cm范围膀胱壁至膀胱外脂肪组织,电凝输尿管口,然后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RL-RNU),随访时间5~11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2个月.结果 252例患者中,32例(12.7%)继发膀胱癌,年龄>65岁患者膀胱癌发病风险较年龄≤65岁患者明显升高,且肿瘤同时位于肾盂和输尿管的患者术后继发膀胱癌的风险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是否合并肾积水、肿瘤的分级、分期以及切缘是否阳性并没有增加术后继发膀胱癌的风险(P>0.05).结论 对于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上尿路上皮癌的患者,继发膀胱癌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龄和肿瘤位置.
-
球囊与筋膜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标准通道的比较
目的 评估球囊扩张与筋膜扩张建立标准经皮肾通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6例肾结石患者分别采用球囊扩张与筋膜扩张建立标准经皮肾通道,行钬激光碎石取石,观察两组术中建立通道的时间、建立通道一次成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球囊扩张组建立通道时间短于筋膜扩张组[(15±7) minvs (27±12) min,P=0.032)].球囊扩张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也短于筋膜扩张组[(48±14) min vs (70±21)min,P =0.038)].球囊扩张组建立通道一次成功率为高于筋膜扩张组[(92.3% vs 66.7%,P=0.020)].球囊扩张组手术出血量少于筋膜扩张组[(58±14) ml vs (110±32) ml,P=0.035)].但两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1.3)dvs(7.2±1.0)d,P=0.425]和结石清除率[(92.3% vs 80.0%,P=0.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球囊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可提高一次建立通道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
18F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联合尿石通治疗肾结石
目的 观察18F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联合尿石通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18F通道PCNL钬激光碎石治疗196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辅以尿石通治疗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碎石率、结石排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6±.20) min.一次手术结石取净结石159例(81.12%).两组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清石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尿石通组终排石率明显高于未加尿石通组(99.1% vs 93.1%,P<0.05).196例患者均有效解除梗阻,无一例出现大出血、全身性感染及中转开放手术.结论 18F通道PCNL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严重不良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术后加用尿石通辅助排石治疗,利于碎石排出,提高终排石率,临床疗效满意.
-
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体外活体成像检测
目的 建立可应用于活体成像的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并利用生物发光体外活体成像系统检测肿瘤的生长.方法 通过感染能表达荧光素酶的重组慢病毒颗粒,将荧光素酶基因转染至膀胱癌细胞BIU87中.然后向6只裸鼠膀胱壁内注射肿瘤细胞BIU87-1uc,构建原位膀胱癌模型,并在肿瘤细胞种植后的第5天及第10天,利用生物发光体外活体成像系统检测肿瘤的变化.后取各个裸鼠的膀胱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BIU87与BIU87-1uc两种细胞的生长、迁移能力没有明显差别.膀胱壁内注射肿瘤细胞后第5天,所检测到的光子信号强度为(1.78±0.48)×106 p/sec/cm2/sr,第10天所检测到的光子信号强度为(5.07±0.81)×106 p/sec/cm2/sr,二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的膀胱病理切片可以看到大量肿瘤细胞聚集生长.结论 荧光素酶标记膀胱癌细胞后,构建的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利用活体成像技术能够动态监测其原位肿瘤的生长.
-
2016年EAU/AUA微创泌尿外科技术进展及热点关注
2016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年会于3月11日至15日在德国慕尼黑召开,2016年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AUA)年会于5月6日至10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回顾这两次泌尿外科领域的大会,微创泌尿外科作为会议的热点议题,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手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和输尿管镜,以及前列腺增生的新型微创治疗等方面.本文将以此为基础对微创泌尿外科的技术进展进行探讨,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微血管密度与肾细胞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发病率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并且逐年上升.在男性常见癌症中占第7位,女性第9位.全球每年有大约20.9万新发病例和10.2万死亡病例[1].尽管早期诊断技术有所提高,但RCC的死亡率并没有下降[2].RCC本质是一种上皮细胞肿瘤,它起源于肾单位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化[3].RCC的主要组织学分型有透明细胞型(75%~80%)、乳头状(10%~15%)和嫌色细胞型(4%~6%)等[3].RCC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转归上有较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