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保留肾单位术与根治性肾切除术对肾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晁流;刘宁;甘卫东;蔡维奇;郭宏骞

    目的 比较保留肾单位手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治疗早期局限性肾癌术后肾功能的变化,同时探讨不同的肾功能指标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63例早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35例患者接受保留肾单位术(保肾组),28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根治组),所有的患者均随访满两年,随访期间患者的血肌酐、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尿 β2微球蛋白被搜集并记录下来.结果 63例患者术后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术后早期肾功能的损伤表现更为明显.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逐渐恢复.保肾组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4%,根治组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7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总体随访结果 显示估测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及 β2微球蛋白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肌酐、尿酸及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然两组的尿酸及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保肾组的平均水平低于根治组.在术后肾功能异常的早期检测方面,各指标的独立检测阳性率均较低,尤其是血肌酐、尿酸及估测肾小球滤过率等传统肾功能指标.当各指标互相联合后,肾功能异常的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保肾组及根治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分别达37.1%和71.4%.结论 在早期局限性肾肿瘤的治疗中,保留肾单位手术较根治性手术对患者肾功能的损伤更小.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 β2微球蛋白对于发现术后肾功能的早期异常更敏感,可与肌酐、尿酸、估测肾小球滤过率起协同作用.

  • 微血管密度与肾细胞癌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熊磊;甘卫东;樊祥山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发病率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并且逐年上升.在男性常见癌症中占第7位,女性第9位.全球每年有大约20.9万新发病例和10.2万死亡病例[1].尽管早期诊断技术有所提高,但RCC的死亡率并没有下降[2].RCC本质是一种上皮细胞肿瘤,它起源于肾单位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化[3].RCC的主要组织学分型有透明细胞型(75%~80%)、乳头状(10%~15%)和嫌色细胞型(4%~6%)等[3].RCC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转归上有较大的差异.

  •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双侧肾细胞癌一例

    作者:沈周俊;邵远;芮文斌;邵琨

    患者男,60岁.2006年12月因体检发现双肾占位伴左腰区隐痛酸胀来我院就诊.CT检查示:左肾上和右肾下实质性占位,大小分别为11.0 cm ×9.4 cm×8.5 cm和3.5 cm×4.3 cm×4.1 cm,肝右叶和左下肺见可疑转移灶.同位素肾小球滤过率(GFR)检查示:左肾20.39 ml/min,右肾25.40ml/min,总为45.79 ml/min.左肾肿瘤活检诊断为透明细胞癌.根据以上检查结果,临床确诊为双肾肾细胞癌、转移性肾细胞癌.考虑到手术风险较大,遂决定暂缓手术,先以索拉非尼400 mg,2次/d,持续治疗.治疗9 d后,患者出现双手肿痛、脱屑,对症治疗不能缓解,考虑减量治疗.第11~25天,索拉非尼减为1次/d,每次400 mg,患者手足皮肤症状缓解.第26~30天,将索拉非尼恢复至400 mg,2次/d,患者手足皮肤症状再次加重.第31天后,再次将索拉非尼减为400mg,1次/d,患者手足皮肤症状再次缓解,随后维持治疗.治疗2个月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一般情况良好.

  • NF-κB和STAT3在早期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波;王光春;管璐璐;郑军华

    目的 检测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在早期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早期肾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标本中NF-κB和STAT3及其磷酸化产物p-NF-κB和p-STAT3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运用聚合酶链技术检测20对肾癌和癌旁组织中NF-κB和STAT3 mRNA表达情况,并行统计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F-κB、p-NF-κB和p-STAT3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2.9% (39/62)、58.1% (36/62)和50.0% (31/6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0%(2/20)、0%(0/20)和15%(3/2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NF-κB和p-NF-κB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病理分级有相关性.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显示肾癌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率(55.9%)较癌旁组(32.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癌组织中STAT3 mRNA表达率(55.3%)较癌旁组(49.7%)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和STAT3均有望成为肾癌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且前者意义更大.

  • DDK家族蛋白和Wnt信号通路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

    作者:徐亮

    Wnt信号通路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总结了这种通路在肾细胞癌中异常激活的可能机制.讨论Dickkopfs在调节这种通路中的作用.DKK蛋白家族由4个成员组成(DKK1~DKK4),充当Wnt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并非所有成员都抑制Wnt信号通路.它们的功能意义需要进一步的证明,为DKK在肾脏癌变过程中对Wnt信号通路的调节提供新的认识.由于这种重要的致瘤作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Wnt信号通路将成为治疗肾细胞癌的潜在目标.

  • 新型抗肿瘤药SU 11248

    作者:晋展

    据2005年2月份的Scrip杂志报道,辉瑞公司的一种新型的、多靶点的血管生成抑制剂--SU11248(5-[5-Flouro-2-oxo-dihydroindol-(3Z)-ylidenemethyl]-2,4-dimethyl-1H-pyrrole-3-carboxylic Acid(2-Diethylaminoethyl)-amide)作为治疗胃肠基底细胞癌(GIST)和肾细胞肿瘤(RCC)的罕见病用药获得了欧洲罕用药品理事会(COMP)的肯定.如果该药能被批准上市,辉瑞公司将可获得长达10年的市场专有权.

  • 肾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新分型21例分析

    作者:冯婕;许乙凯;杨蕊梦

    [目的]提高基于新病理分型的肾细胞癌的CT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肾细胞癌CT表现和病理结果.[结果]11例透明细胞癌,1例颗粒细胞癌,4例混合细胞癌,1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1例乳头状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集合管癌.新分型中颗粒细胞癌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均归于透明细胞癌,此型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不复杂性囊变为其特征;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相对少血供,易于坏死囊性变,强化程度低于透明细胞癌;集合管癌较少见,CT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各型肾细胞癌CT表现特异性不强,组织学类型确诊仍依靠病理.了解其CT表现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CT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肾细胞癌中RSK4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付国庆;范林妮;尹志勇;李培峰;刘一雄;朱瑾;张月华;王哲

    目的 检测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70例RCC标本中RSK4蛋白的表达,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RSK4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70例RCC标本中,39例为RSK4阳性表达,且不同病理类型的RSK4阳性表达水平不一.经统计学分析,RSK4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高Fuhrman分级(P<0.001)、高病理分期(P=0.006)及出现淋巴结转移(P=0.012)呈正相关;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RSK4阳性表达与RC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01).结论 RSK4有助于不同类型RCC的鉴别诊断及其可以成为RCC的潜在的独立预后因子之一.

  • 伴横纹肌样特征的肾细胞癌1例

    作者:田立斌;马小兵;陈智;李红民

    患者男性,73岁.因右腰部偶有不适,查体发现右肾占位入院.CT检查示右侧肾脏存在实性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专科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彩超示右肾体积增大,肾上极可见一8.4 cm×7.5 cm×7.3 cm大小的低等回声占位,边界尚清,占位可见血流信号;左肾大小正常,实质回声均匀,皮髓质界限清晰.

  • 脑转移性管状囊性肾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杜薇;姚丽青

    目的 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R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60岁男性患者额部转移性TRCC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on两步法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可见肿瘤由纤细的纤维性间质分隔的大小不等的囊状和小管结构组成,囊腔内含嗜伊红蛋白,囊腔内衬覆扁平或柱状上皮细胞,部分呈“鞋钉样”突向腔内.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可见核仁,Fuhrman核3级,核分裂象不易见,胞质丰富,嗜酸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P504s、CK19、CKpan和EMA均呈弥漫强阳性,CD10和CK7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 TRCC十分罕见,好发于成年男性,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复发和转移者罕见,转移性病灶依赖于病理学诊断,并为原发灶的查找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 单向倒刺缝线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帅;李庆文;陈志军;汪盛;张家俊

    目的:评价单向倒刺缝线与传统可吸收缝线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60例肾癌病人,TNM分期为T1N0M0,均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30例使用传统可吸收缝线缝合肾脏,观察组30例使用新型单向倒刺缝线(V-LocTM)缝合肾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9.3±3.9)min和(23.5±5.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使用V-LocTM可明显缩短术中缝合时间和肾脏热缺血时间,保护肾功能,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

  • 多排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辉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多时相扫描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多排螺旋CT平扫及多时相增强扫描的影像特征、病理基础.结果 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29例,稍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14例.增强扫描示皮质期32例明显强化或中等强化,13例轻度强化或强化不明显.肾实质期所有病灶强化迅速减退,排泄期病灶强化进一步减低呈相对低密度灶,边缘更清晰.有1例出现肾周邻近脏器侵犯、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 肾细胞癌的螺旋CT多时相增强扫描征像有一定特征性,对肾细胞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尤其对发现早期肾细胞癌和小肾细胞癌帮助甚大,并能有效地对肾细胞癌进行术前分期.

  • 肾癌的CT诊断与病理表现(附10例分析)

    作者:胡俊松;万严

    目的 探讨肾癌的CT征象及其病理表现.方法 对已经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的CT表现和病理所见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4例透明细胞癌,2例颗粒细胞癌,1例囊性肾细胞癌,2例乳头状癌,1例集合管癌.其中颗粒细胞癌和囊性肾细胞癌均归于透明细胞癌.此型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不复杂性囊变为其特征;集合管癌较少见,CT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 各型肾细胞癌CT表现差异较大.组织学类型确诊仍依靠病理.了解其CT表现与病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CT诊断与鉴别诊断.

  • Von-Hippel-Lindau 病并发肾癌2例

    作者:王光杰;俎树禄;张秀琳;徐祗顺;周春文;刘玉强;王绍勇

    目的:探讨 Von-Hippel-Lindau(VHL)病并发肾癌等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例 VHL 病并发肾癌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2例中1例有家族史,行右肾癌根治术,病理显示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1例无相关疾病家族史,先行右肾癌根治术,病理显示右肾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4年左肾及左侧肾上腺出现肿瘤复发,左肾肿瘤穿刺病理提示肾透明细胞癌,给予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治疗,现规律透析。结论VHL 病是涉及多个系统的肿瘤综合征,临床较为少见,其并发肾癌的特征不同于散发性肾癌;早诊断、早进行个体化治疗可改善患者晚期生存质量。

  • 肾母细胞瘤微卫星DNA变化分析

    作者:任舒月;王常林;高红;蒋涛;王伟

    目的研究分析13例肾母细胞瘤(Wilms肿瘤)患儿5个染色体位点微卫星标记的变化.方法 5个微卫星标记分别为:D7S1808、D9S161、D12S1056、D17S791和D22S274,应用PCR方法扩增Wilms肿瘤组织DNA,以该患儿正常组织作对照,扩增产物用含脲素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13例Wilms肿瘤患儿检测5条染色体5个位点的微卫星多态标记,只1例患儿7号染色体D7S1808位点发现存在不稳定,在其他4个位点均未发现有微卫星标记的变化. 结论胚胎恶性肿瘤发生机制可能与成人肿瘤不同,微卫星DNA变化在Wilms肿瘤不常见.染色体7p可能存在与Wilms肿瘤发生相关基因.

  • 转移性肾细胞癌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王小林;马茂

    肾细胞癌起病隐匿,约20%~3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局限性肾癌行根治术后亦有30%~40%会发生转移.对转移性肾癌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随着肿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继有索拉非尼、舒尼替尼、Bevacizumab和Temsirolimus等分子靶向药物应用I临床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临床试验结果 、不良反应以及在非透明细胞癌中的应用等方面新进展作一综述.

  • Notch4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庞亮;刘光明;宋文利;荆振;姚世杰

    目的 探讨Notch4在肾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参数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60例肾细胞癌和对应的60例癌旁组织中Notch4的表达,同时进行CD34染色计数观察肾癌组织中的MVD情况.统计学分析Notch4表达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以及Notch4表达与预后和MVD的关系.结果 Notch4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5%(45/60),肾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3.3%(26/6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Notch4阳性表达与肿瘤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肾细胞癌中Notch4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Notch4阳性表达组织中MVD显著少于阴性表达组织(P<0.05).结论 Notch4蛋白参与了肾细胞癌发展过程,其表达机制可能为抑制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 钙结合蛋白S100A1在肾细胞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翁达飞;章宜芬

    不同类型的肾细胞肿瘤形态学、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均有不同,但它们在形态学上常有一定的重叠,有时得出准确的病理诊断十分困难.钙结合家族S100蛋白中的S100A1近发现在肾细胞肿瘤中表达,尤其在肾嫌色细胞癌及嗜酸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很有意义,且可能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