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热像、血流、活体成像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文梅;张栋;王淑友;李顺月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可为探索针灸治疗疾病机制,经络实质和腧穴的特异性提供有效的研究手段.文章结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医学工程实验室的VARIOSCAN 3021-ST型红外热像仪、PERIFLUX5000型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Moor-FLPI型全景散斑血流系统、FX PRO型活体成像系统等设备,系统介绍了在红外热像、血流灌注量、散斑血流量及活体成像技术等方面的新应用研究成果.

  • Dil散射标记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技术介绍

    作者:邓锦波;于东明;吴萍

    目的 对标记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DiI散射法(DiI diolistic assay)进行改进,使操作更简捷,效果更为理想.方法 用C57/B6J小鼠,对固定或培养的脑片内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进行DiI散射法标记.结果 该方法可以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细微结构,其中包括树突小棘.结论 Dil散射标记法标记细胞的细微结构效果得到改善,可用于对树突棘分析,特别是可以直接在培养的脑片上对神经元与神经胶质进行活体标记.

  • 活体成像技术在实验脑型疟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丁艳;刘太平;郑鸿;徐文岳;付雍

    目的 构建表达Luciferase的伯氏疟原虫ANKA株(Plasmodium berghei ANKA),感染昆明小鼠并于实验脑型疟发生时对小鼠进行活体成像,建立实验脑型疟活体成像平台,为脑型疟发病机理及疟疾疫苗和药物评价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质粒p10027并酶切使其线性化.复苏冻存原虫并于体外培养富集成熟裂殖体.收集成熟裂殖体与线性化的质粒混匀后进行电转化,对构建的虫株进行药物筛选;提取疟原虫基因组,进行PCR鉴定.构建的伯氏疟原虫ANKA-Luciferase疟原虫采用常规方法感染昆明小鼠,当小鼠于感染6d后出现偏瘫、昏迷及视网膜病变等典型脑型疟症状时,采用活体成像技术观察疟原虫增殖及分布情况;解剖分离感染小鼠各脏器组织并成像,观察疟原虫在各器官组织粘附情况.结果 PCR检测两端插入序列及Luciferase序列均能获得预期片段,提示重组质粒成功整合入伯氏疟原虫ANKA基因组内.活体成像观察感染小鼠在小鼠脑型疟发生时体内原虫水平较高,且随血流呈全身性分布;器官成像观察原虫在小鼠各重要脏器均有粘附,特别是脑部聚集了大量的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结论 成功构建了伯氏疟原虫ANKA-Luciferase疟原虫,并利用此原虫感染小鼠建立了实验脑型疟活体成像平台.

  • 伯氏疏螺旋体活体成像动物模型穿梭载体的构建

    作者:蒋宝贵;何静;褚宸一;张泮河;赵秋敏;詹琳;杨红;孙毅;曹务春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又称莱姆病螺旋体)引起的重要的动物疫源性疾病.伯氏疏螺旋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缺乏相关载体,遗传学转化异常困难,因此对于伯氏疏螺旋体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缓慢.

  • 利用活体成像技术对5型腺病毒在小鼠体内生物分布和表达的研究

    作者:刘强;黄维金;聂建辉;赵晨燕;孟淑芳;李保卫;邵荣光;王佑春

    目的 研究5型腺病毒(Ad5)不同途径感染小鼠后体内代谢和组织分布特点,为Ad5载体疫苗的应用和改造提供参考.方法 构建携带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的Ad5-Fluc病毒并利用活体成像技术分析其感染BALB/c小鼠后的蛋白表达和组织分布特点,以及与裸鼠的感染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Ad5-Fluc肌肉途径感染BALB/c小鼠后出现肝脾转移表达的特点,且肌肉途径表达周期长(>60d),表达水平高(P<0.01).病毒感染裸鼠后分布特点与BALB/c小鼠一致但表达周期明显延长.另外,用Ad35的纤突蛋白替代Ad5的纤突蛋白后的5型腺病毒载体(Ad5F35)在保持相似表达效率的同时消除了肝嗜性的特点.结论 肌肉途径可能为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理想的免疫方式,同时Ad5F35病毒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性腺病毒疫苗载体.

  • 利用荧光素酶标记的肿瘤细胞建立活体成像动物模型

    作者:张绘宇;郑国兵;张金栋;刘启才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人乳腺癌细胞株并构建适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方法 采用脂质体将携带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转染到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单克隆细胞株.扩增后接种于裸鼠,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活体动物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的生长过程.结果 获得了高水平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乳腺癌单克隆细胞株,该单克隆细胞株与母细胞系MCF-7具有相似的生长特性.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克隆接种于裸鼠皮下可成瘤,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能准确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过程.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乳腺癌单克隆细胞株.采用活体动物成像系统构建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是拓展肿瘤体内生长、转移及治疗相关研究的理想模型.

  • MicroRNA218-Robo1通路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的研究

    作者:宋琼;王其敏;马婕妤;孙鼐;陈秋;马艳玲;李保林

    目的 明确MicroRNA218-Robo1通路在动物体内对乳腺癌的抑制功能及其机制.方法 BALB/c-nu/nu雌性裸小鼠40只,分为4组,每组动物分别用转染后高表达MicroRNA218的MDA-MB-231细胞、转染后共同高表达MicroRNA218和Robo1基因的MDA-MB-231细胞、转染后敲除Robo1基因的MDA-MB-231细胞以及阴性对照的MDA-MB-231细胞.从接种当天开始,每2周采用精诺真活体成像系统(IVIS 200)观测皮下肿瘤细胞的生长情况.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CD31染色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Ki-67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MicroRNA218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Robo1敲除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共同高表达MicroRNA218和Robo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croRNA218和Robo1敲除组较对照组,乳腺癌细胞凋亡增多,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产生受到抑制.结论 MicroRNA218能够通过调节Robo1的表达抑制乳腺癌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荧光成像技术活体示踪裸鼠肝细胞癌肺转移

    作者:叶志强;刘旭辉;吴飞龙;赵坤;潘卫东

    目的探讨荧光素酶标记肝细胞癌(肝癌)细胞的荧光成像技术在活体示踪裸鼠肝癌肺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低转移潜能 HCC97L、高转移潜能HCC97H 肝癌细胞建立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肝癌细胞株 HCC97L-FL、HCC97H-FL。24只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HCC97L-FL 组和 HCC97H-FL 组。分别将5×106个 HCC97L-FL 和 HCC97H-FL 细胞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50μl,制成细胞悬液。将细胞悬液注入裸鼠尾静脉,建立荧光素示踪的裸鼠肝癌肺转移模型。观察荧光成像示踪肺转移瘤大体标本及组织标本情况。两组数据比较采用 t 检验。结果荧光检测发现,HCC97L-FL、HCC97H-FL 细胞均可发出强烈荧光。建模后2~3周,HCC97H-FL 组裸鼠的肺部收集到荧光信号,3~4周荧光强度逐渐增强;HCC97L-FL 组裸鼠无可见的肺部荧光信号。建模后4周 HCC97H-FL 组荧光强度为(1.73±0.16)×104 a.u.,明显高于 HCC97L-FL 组的(0.03±0.01)×104 a.u.(t=23.652, P<0.05)。建模后4周 HCC97H-FL 组裸鼠肺脏密布大小不等转移瘤病灶,部分较大病灶突出于肺脏表面;HCC97L-FL 组中未观察到转移瘤。转移瘤癌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具备肝癌特征。结论荧光素酶标记肝癌细胞的荧光成像技术可对裸鼠肝癌肺转移进行活体、动态示踪。该技术为体内肝癌细胞生长、侵袭、转移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量化研究手段。

  • 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体外活体成像检测

    作者:钟文文;胡成;李科;黄文涛;王德娟;邱剑光

    目的 建立可应用于活体成像的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并利用生物发光体外活体成像系统检测肿瘤的生长.方法 通过感染能表达荧光素酶的重组慢病毒颗粒,将荧光素酶基因转染至膀胱癌细胞BIU87中.然后向6只裸鼠膀胱壁内注射肿瘤细胞BIU87-1uc,构建原位膀胱癌模型,并在肿瘤细胞种植后的第5天及第10天,利用生物发光体外活体成像系统检测肿瘤的变化.后取各个裸鼠的膀胱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BIU87与BIU87-1uc两种细胞的生长、迁移能力没有明显差别.膀胱壁内注射肿瘤细胞后第5天,所检测到的光子信号强度为(1.78±0.48)×106 p/sec/cm2/sr,第10天所检测到的光子信号强度为(5.07±0.81)×106 p/sec/cm2/sr,二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的膀胱病理切片可以看到大量肿瘤细胞聚集生长.结论 荧光素酶标记膀胱癌细胞后,构建的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利用活体成像技术能够动态监测其原位肿瘤的生长.

  • 三报告基因标记骨肉瘤细胞及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山锋;刘珍星;叶志伟;杨钟华

    目的:建立一种共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GFP)、红色荧光蛋白( RFP)和荧光素酶三报告基因稳定标记的骨肉瘤细胞株,并利用该细胞株建立骨肉瘤原位移植裸鼠模型,用于监测体内肿瘤的生长以及药物的评价。方法用慢病毒作为载体,将同时携带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的基因转到U2-OS骨肉瘤细胞中,筛选稳定细胞株,将细胞原位移植到裸鼠的胫骨,通过活体成像观察骨肉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转移。结果荧光标签能稳定地在细胞中表达,通过活体成像可观察到骨肉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转移。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实时监测骨肉瘤在小鼠体内生长转移的模型,为骨肉瘤的机制研究和体内药物评价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平台。

  • 石杉碱甲聚乳酸-乙醇酸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其小鼠活体成像脑靶向分布

    作者:张瑞华;李丽琴;王陈;鹿晓晶;石童;徐建富;宋良才;王惠芳

    目的 制备石杉碱甲(HupA)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研究其分布特性.方法 以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正交实验优化HupA-PLGA纳米粒的制备工艺;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HPLC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并通过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实验对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呈圆形,大小较为均一,平均粒径为(46.49±1.37)nm,多分散指数值为0.31±0.01,Zeta电位为(-38.3±1.56)mV,包封率为(28.45±1.52)%,且工艺重现性好.小动物活体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且具有很好的缓释作用.结论 以PLGA为载体的HupA纳米粒具有较小的粒径、良好的缓释性能并能提高脑内药物浓度水平.

  • 复方中药金龙胶囊抗脑肿瘤药效及机制的初步探讨

    作者:黄卉;崔向微;岳贵娟;曲育莹;李建生

    目的 探讨金龙胶囊对裸鼠原位脑肿瘤的药效及机制.方法 建立裸鼠原位脑肿瘤动物模型,予以替莫唑胺(0.096 g·kg-1)、高、低剂量金龙胶囊(0.75、1.5 g·kg-1)和溶媒干预,用荧光成像技术实时监测肿瘤.连续灌胃给药28 d后处死裸鼠.用基因芯片检测模型组和金龙胶囊组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谱,RT-PCR方法验证金龙胶囊组表达谱中上调显著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给药28 d后,阳性对照组、金龙胶囊高、低剂量组均明显抑制颅内肿瘤生长(P<0.05);但阳性对照组小鼠体质量降低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龙胶囊组上调差异达2倍以上基因有48个,下调差异达2倍以上的基因48个.其中表达差异为显著的基因为VNN1,上调比率为9.4595.RT-PCR测得金龙胶囊组VNN1表达量为模型组的48.34倍.结论 金龙胶囊可有效抑制裸鼠颅内肿瘤生长,安全性好,48个基因表达上调,VNN1是其潜在靶点之一.

  • 不同粒径石杉碱甲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分布特性研究

    作者:张瑞华;李丽琴;石童;鹿晓晶;王陈;宋良才;徐建富;王惠芳

    目的 研究不同粒径石杉碱甲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石杉碱甲纳米粒;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研究不同粒径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制备了粒径从43.1 nm到316 nm的石杉碱甲纳米粒,载药量从0.11%到2.42%.不同粒径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研究表明,粒径为50 nm左右的纳米粒可以分布于全身各个器官,并能透过血脑屏障,且能起到缓释的效果;粒径为100~300 nm左右的纳米粒主要分布于肝脏,且较难透过血脑屏障.结论 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高效、低毒的石杉碱甲新型制剂提供了重要参考.

  • N-精氨酸壳聚糖对药物透皮促渗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作者:程凤仪;张振海;周建平;吕慧侠

    以壳聚糖为母体,在其侧链氨基上引入阳离子型氨基酸——精氨酸,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仿穿膜肽结构的壳聚糖衍生物——N-精氨酸壳聚糖(N-arginine chitosan,ACS),并将其作为吸收促进剂,研究其对不同模型药物的透皮促渗作用.通过FT-IR、1H NMR以及元素分析法确证了ACS的结构,同时采用MTT实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表明:ACS在0~10 000 mg·L-1内安全性能良好.采用傅里叶衰减全反射光谱(ATR-FTIR)技术研究ACS对皮肤角蛋白的二级结构以及角质层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CS改变了角质层分子的有序性排列,使角蛋白的堆积结构变得疏松,同时还增加了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细胞流式仪考察角质形成细胞对ACS的摄取,结果表明:ACS进入细胞的荧光量是壳聚糖的4~8倍.分别采用荷负电、电中性以及正电性的药物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和盐酸特拉唑嗪为模型药物,考察ACS对这些不同电性药物的透皮促渗作用,结果表明:ACS对负电性药物阿司匹林具有明显促渗作用,对电中性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有一定促渗作用,对正电性药物特拉唑嗪的透皮吸收反而有抑制作用.活体成像技术研究结果表明:ACS能明显增强自发荧光的阴离子型药物——桑色素在活体小鼠体内的荧光量.以上实验结果表明:ACS作为一种新型的透皮吸收促渗剂,可以改变角质形成细胞的结构,并具有模拟穿膜肽的促吸收功能,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同时对药物也有一定的选择性.

  • RGD环肽介导的靶向脂质体体内药动学及荷瘤动物活体成像研究

    作者:涂柳晓;徐月红;汤晨懿;邓礼荷;吴传斌

    本文测定了大鼠单剂量(5 mg·kg-1)尾静脉注射RGD环肽介导的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靶向脂质体(HCPT-RGD-LP)和HCPT长循环脂质体(HCPT-LP)的血药浓度,比较两组的药动学行为;研究了HCPT-LP及HCPT注射剂在正常小鼠血浆和心、肝、脾、肺、肾中的分布情况;采用人肝癌HepG2细胞移植裸鼠,以DiR为荧光探针,通过活体成像比较RGD环肽修饰的DiR靶向脂质体(DiR-RGD-LP)和DiR长循环脂质体(DiR-LP)在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结果显示,HCPT-RGD-LP组和HCPT-LP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CL、Vc、AUC0-48h、AUC0-∞、MRT0-48 h和MRT0-∞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HCPT-LP在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明显长于HCPT注射剂,且药物在肝脏中的分布浓度较高;荷瘤裸鼠中,DiR-RGD-LP组肿瘤部位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DiR-LP组,提示RGD环肽用于脂质体修饰能明显提高给药系统的肿瘤靶向性.

  • 盐酸博安霉素注射用原位凝胶的体内分布研究

    作者:王志会;丁维明;钱林学;李眉;许鸿章;陈汝贤

    考察盐酸博安霉素(BAM)注射用原位凝胶在裸鼠体内的扩散情况以评价原位凝胶对盐酸博安霉素的阻滞作用.以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盐酸博安霉素,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盐酸博安霉素偶联物(FITC-BAM),采用透析袋透析和Sephadex G25葡聚糖凝胶柱对偶联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检测偶联效果.建立裸鼠皮下肝癌移植瘤模型,应用动物体内活体光学成像系统定时检测盐酸博安霉素在裸鼠体内的特异性分布情况.MALDI-TOF质谱检测结果显示,FITC成功与BAM发生偶联,且二者偶联的分子比主要为1∶1或2∶1.活体动物成像系统观察显示,盐酸博安霉素注射用原位凝胶组FITC-BAM的扩散较普通注射液组明显延迟.研究表明,将盐酸博安霉素制备成注射用原位凝胶制剂,能够阻滞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延长作用时间.

  • PEG-PCL纳米胶束用于肿瘤诊断治疗的靶向成像和药物输送

    作者:郑华;侯文杰;王坚成;张强

    纳米胶束,是由疏水性内核及亲水性外壳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粒子,利用其在肿瘤部位增强的渗透和滞留效应(EPR效应),已成功用作靶向药物输送载体.本研究将近红外荧光染料Cy7-NHS与NH2-PEG-b-PCL连接合成了Cy7-PEG-PCL,并将其组装修饰在胶束结构中,作为紫杉醇药物的递送载体.研究结果显示,当药物/载体比例确定为1/4,由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自组装形成的胶束粒径为30 nm左右,zeta电位为-3 mV,包封率可达95%以上.体外细胞毒实验表明,载紫杉醇胶束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与Taxol(R)制剂相似.活体成像实验结果显示Cy7标记的聚合物胶束在静脉注射后可以有效地被动靶向到肿瘤部位.另外,以异位接种MCF-7细胞荷瘤裸鼠为模型的体内药效学实验中,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显示出与Taxol(R)制剂相似的抗肿瘤活性.综上所述,在肿瘤靶向成像和治疗方面,本研究所构建的胶束载药系统显示出良好的潜力.

  • 乳铁蛋白修饰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脑靶向性评价

    作者:肖衍宇;陈曦;邹浪;陈志鹏;张明菲;平其能

    目的 选用乳铁蛋白(Lf)为脑靶向配体,构建受体介导的脑靶向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Lf-Cur-NLCs),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内脑靶向效率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熔融-乳化法制备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Cur-NLCs),通过静电作用在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表面吸附乳铁蛋白,得到不同乳铁蛋白含量修饰的Lf-Cur-NLCs.考察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血浆稳定性及在含1%聚山梨酯80的生理盐水中的释放行为;选取乳铁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0.5、1.5、2.0 mg·mL-1时制备的载荧光显像剂NIRD-15的乳铁蛋白修饰纳米脂质载体(分别标记为Lf1-NLC、Lf3-NLC和Lf4-NLC)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采用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小鼠活体及离体器官中药物荧光强度,评价Lf-NLCs的脑靶向性.结果 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和乳铁蛋白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体系均呈类球形.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平均粒径(187.5±4.7)nm,Zeta电位(-23.7±2.9)mV.乳铁蛋白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体系平均粒径范围167.8 ~299.9 nm,Zeta电位的分布范围为-26.87 ~-13.03 mV.乳铁蛋白与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的静电吸附作用存在一个吸附与解吸附的过程,当乳铁蛋白浓度为2.0 mg·mL-1,温孵时间为6h时,乳铁蛋白在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表面的吸附趋于饱和.乳铁蛋白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在血浆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与NLCs相比,尾静脉注射5 min后,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在脑内有较强的荧光,说明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能主动靶向脑组织,同时研究发现Lf3-NLC的脑靶向效果好.结论 本实验利用静电吸附作用成功构建了具有脑靶向功能的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避免了靶向载体设计中的化学合成过程,工艺简单,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载体脑靶向能力与乳铁蛋白的用量有关.

  • 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肝转移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朴春梅;刘旭霞;王绿娅;杜杰

    目的:利用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稳定细胞株及小动物活体成像平台,观察小鼠SL4结肠癌肝转移及血管新生情况。方法利用表达荧光素酶SL4-luc结肠癌细胞株,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结肠癌肝转移的情况,通过血管新生的近红外线探针观察肝转移灶中血管新生情况。结果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生物发光技术确定了结肠癌细胞肝转移,近红外线探针活性确定了肝转移的灶中血管新生。结论在结肠癌肝转移过程中,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确定了结肠癌的肝转移及血管新生。

  • 异体骨髓细胞在不同基因型辐照受鼠中动态分布与迁移规律研究

    作者:卓海龙;王海平;张雅妮;崔爽;邵春燕;王全立

    目的 观察异体小鼠骨髓细胞在不同基因型辐照小鼠体内的分布迁移规律和归巢特点.方法 分离萤火虫荧光素酶转基因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分别输入γ射线辐照的C57BL/6J小鼠、CB6F1小鼠和BALB/c小鼠体内;在不同时间点,以活体成像仪观察供体骨髓细胞在受体内的动态分布和迁移规律.结果 供体骨髓细胞输注1h后,BALB/c小鼠肺脏中出现荧光且强度强,与C57BL/6J小鼠和CB6F1小鼠肺脏的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4 h后肺脏中荧光信号消失;48 h后在肺脏中又检测到荧光信号并逐渐增强.供体骨髓细胞输注4h后,各组小鼠均可在脾脏中检测到微弱荧光,C57BL/6J和CB6F1小鼠脾脏中荧光信号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1),而BALB/c小鼠和C57BL/6J、CB6F1小鼠脾脏的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P=0.001);48 h后各组小鼠脾脏中荧光均有增强,BALB/c小鼠脾脏中的荧光信号强度显著强于C57BL/6J和CB6F1小鼠(P=0.000).供体骨髓细胞输注24 h后各组小鼠肠系膜中均可检测到较弱的荧光信号,48 h后肠系膜中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BALB/c小鼠肠系膜表达的荧光强度强于CB6F1、C57BL/6J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2 h后肠系膜的荧光强度继续增强,BALB/c小鼠肠系膜的荧光强度强于CB6F1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B6F1小鼠肠系膜的荧光强度强于C57BL/6J小鼠,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体骨髓细胞通过尾静脉输入基因型相合、半相合和全不相合辐照小鼠体内,细胞均首先分布到肺脏,然后依次向肝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迁移,后定居于骨髓微环境后进行造血重建.异基因骨髓细胞输入基因型全不相合小鼠体内后,在脾脏和肠系膜中的分布要多于基因型相合和半相合的小鼠.

8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