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对18例此类病人进行分析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8例病人除1例自动出院外,17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确诊需多方分析,综合判断.在无肝肾综合征前提下,转氨酶正常者采用OFHSE方案(氧氟沙星+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转氨酶增高者,采用OFSE方案(氧氟沙星+链霉素+乙胺丁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感染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分析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患者并发真菌二重感染情况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2002-2006年我市某医院196例产ESBLs菌感染患者并发真菌二重感染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①产ESBLs菌感染患者并发真菌二重感染主要集中在ICU病房(53.6%)和呼吸内科(31.1%);年龄主要分布在51~70岁(75.5%),平均62岁,男女之比约为2∶1;感染标本以痰液为主(79.6%).②产ESBLs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3.9%)和肺炎克雷伯氏菌(41.8%);产ESBLs菌耐药率为: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和头孢噻肟四种抗生素全部耐药,复方新诺明(90.8%)、庆大霉素(77.6%)、环丙沙星(75.0%)、阿米卡星(69.4%)、阿莫西林+棒酸(63.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4.4%、亚胺培南(3.1%).③真菌药敏试验结果为:按敏感率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氟康唑(95.92%)、两性霉素B(89.80%)、5-氟胞嘧啶(83.67%)、酮康唑(60.71%)、咪康唑(60.20%).结论 严格按照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和减少产ESBLs菌感染及并发真菌二重感染的关键.
-
不同麻醉方法对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腰硬联合麻醉及硬膜外麻醉对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台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全麻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60例.术后6h、24h、48 h对患者进行VAS评分;麻醉前、麻醉后6h、术后24 h测定凝血功能,记录围手术期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术后6h、术后24h和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全麻组(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6h、术后24 h和术后48 h VAS评分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全麻组、腰硬联合麻醉组、硬膜外麻醉组麻醉后6h和术后24 hPT值和TT值均高于麻醉前(P<0.05),麻醉后6 h APTT值均高于麻醉前(P<0.05),术后24 h APTT值和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6h和术后24 h Fbg值均低于麻醉前(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围手术期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单侧下肢骨关节手术的镇痛效果好,能够改善围手术期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围手术期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佳.
-
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初探
目的探讨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45例大肠癌患者,34例非大肠癌患者,从新鲜大便中分离脱落细胞并裂角,用聚合酶链端粒重复扩增(PCR-TRAP)银染技术观察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试纸法做受检者粪隐血试验.结果45例大肠癌患者粪便标本中有30例端粒酶阳性表达,1例大肠腺瘤、1例溃疡性结肠炎端粒酶表达为阳性,提示粪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4.12%.粪便隐血试验中大肠癌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性为58.82%.两种方法对大肠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端粒酶阳性表达与其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癌肿部位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结论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大肠癌筛选方法.
-
舒芬太尼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160例,年龄60 ~ 88岁,体重指数小于35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在Ⅰ~Ⅱ级,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每组80例.舒芬太尼组采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实施麻醉;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实施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插管时及拔管后各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 两组分别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的SBP、DBP和HR显著性下降,芬太尼组较舒芬太尼组下降更明显(P<0.05).在插管和拔管时,两组患者SBP、DBP和HR明显上升,但舒芬太尼组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均可影响气管插管时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但是舒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更佳,适合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麻醉.
-
红花注射液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2008年2月-2012年2月急诊入院及门诊的眩晕症患者87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的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d,7 d一疗程.治疗组采用东莨菪碱0.15 mg,每日2次肌肉注射,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5%的葡萄糖250 ml,1次/d,7 d一个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 (P <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东莨菪碱针在治疗急性眩晕患者中疗效好、副作用少,适合眩晕急性发作的患者治疗.
-
胸腔积液27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的病因分布及癌胚抗原的测定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3例胸腔积液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胸液129例,其中结核性55例(42.64%),心功能不全27例(20.93%),糖尿病及其合并症12例(9.3%),其他35例.恶性胸腔积液144例,其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14例(79.17%),乳腺癌18例(12.5%),其他12例.良恶性两组胸腔积液CEA水平测定,差异显著(P<0.01).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导致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 胸液CEA水平的测定不失为初步鉴定良恶性胸液的方法之一.
-
介入治疗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介入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例患者采用Sedinger技术行双髂内动脉插管,造影确认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阻断血供,行子宫动脉栓塞或髂内动脉栓塞.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有效止血,无一例复发,并保留了子宫和卵巢生理功能.结论 介入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不仅能挽救产妇的生命,而且能保留子宫,值得推广应用.
-
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 总结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鼻窦CT扫描具有特征性,2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是①单个侧鼻窦受累,尤其是上颌窦;②单侧头痛、鼻塞、脓血涕或鼻腔干酪样物;③CT扫描常见鼻腔鼻窦有软组织块影或钙化斑;④鼻腔鼻窦有阻塞因素存在.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
严重烧伤病人真菌血症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病人真菌血症的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1991年~2000年12例确诊为真菌血症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机体防御功能降低、广谱抗生素长期大量应用以及温湿环境三大因素是造成严重烧伤病人真菌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去除致病原因及全身应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结论严重烧伤病人真菌血症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去除病因和全身应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在治疗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
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0.1%罗哌卡因+2 μg/ml芬太尼组和0.1%左旋布比卡因+2 μg/ml芬太尼组.采用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行走功能的评定.记录各组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后罗哌卡因组所有产妇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而左旋布比卡因组仅60%产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罗派卡因用于无痛分娩优于左旋布比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