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立普兰克服髓磷脂轴突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磷酸二酯酶Ⅳ制剂洛立普兰对髓磷脂底物上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为磷酸二酯酶Ⅳ抑制剂治疗脊髓损伤寻找依据.方法预先制备髓磷脂和多聚赖氨酸底物,体外无血清培养原代大鼠皮层神经元,倒置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生长状态,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测量比较神经元轴突在不同底物上长度和加入洛立普兰组的长度变化,并应用RT-PCR检测GAP-43 mRNA的水平.结果对照组髓磷脂底物明显抑制轴突生长,且GAP-43 mRNA水平降低,加入洛立普兰的神经元生长状态旺盛,克服了髓磷脂的抑制作用,突起明显增长,GAP-43 mNRA的表达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酸二酯酶Ⅳ抑制剂洛立普兰可以阻断髓磷脂的抑制轴突生长作用,对神经元轴突再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
广西壮族自治区创伤性臂丛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
目的 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臂丛损伤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及伤后一般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74家医院于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531例臂丛损伤病案资料,分析该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通过随访了解伤后疼痛和心理状况.结果 74家医院收治的创伤人群中臂丛损伤的发生率为1.01%,20~29岁年龄段占34.46%,男女性别比为6.48∶1.00,南宁占22.60%;交通事故伤和坠落伤各占63.09%、9.79%;平均随访时间84.62个月,伤后随访中患肢疼痛占64.59%,焦虑占84.42%.结论 臂丛损伤好发于低收入、低文化水平的中青年男性,交通事故伤是主要致伤原因,患者伤后常存在患肢疼痛及焦虑情况.
-
股前外侧筋膜瓣联合植皮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20例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联合植皮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8月至2017年9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联合植皮修复手、足部不规则创面20例.根据创面面积大小和形状,按股前外侧皮瓣的设计,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走行附近找分支入筋膜,切取筋膜瓣3 cm×5 cm~8 cm×12 cm,覆盖创面,吻合血管后,将中厚皮片植于筋膜瓣上.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成活情况及修复部位外形与功能,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20例筋膜瓣及植皮均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修复后手、腕及足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较好,外形不臃肿,足部均恢复行走和负重能力,穿鞋无影响.根据评定量表作为评定指标,属优1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 吻合血管股前外侧筋膜瓣联合植皮修复手、足部不规则创面,安全有效,外形好,不需要再次手术修薄整形,临床效果良好.
-
窗式夹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锁孔入路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窗式夹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锁孔入路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经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83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在手术中至少使用了1个窗式夹.记录窗式夹的使用数量、保护结构以及患者的复查结果.所有存活患者进行门诊随访,评估临床预后情况.结果 52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45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7例.48例使用1个窗式夹,4例使用2个窗式夹.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发现2例少量瘤颈残留.出院时恢复良好46例,轻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随访3~60个月,生存患者无再出血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窗式夹可将重要血管结构保留在开窗内,避免扭曲、撕裂邻近结构;更适用于在锁孔入路下处理瘤体指向上方与后方的前交通动脉瘤.
-
膜诱导技术结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膜诱导技术结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骨髓炎致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应用膜诱导技术结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骨髓炎致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拇指2例,示指3例,中指4例,环指1例.一期手术:创面扩创后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充填骨缺损,无张力下拉拢皮肤简单缝合固定;二期手术:一期手术后6~8周,取出骨水泥后行自体骨植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术.骨缺损长度1.0~2.0 cm,软组织缺损面积0.5 cm×1.0 cm~2.0 cm×3.0 cm,皮瓣切取面积0.6 cm×1.0 cm~2.5 cm×3.5 cm,术后供区直接缝合8例,植皮修复2例.结果 术后9例皮瓣成活良好,1例于术后36 h皮瓣远端出现张力性水泡,经拆线伤口换药后愈合,愈合时间12~18 d,术后未见感染复发,未见移植骨吸收、骨折等.术后植骨愈合时间2~6个月,手指外形良好,皮瓣质地接近正常;8例两点分辨觉为6~10 mm,2例恢复保护性感觉;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行标准:优7例,良2例,可1例,供区无功能障碍.术后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结论 膜诱导技术结合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能够提高移植骨的抗感染能力,术后指体外观与功能恢复良好,供区损伤较小,是修复手指末节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膜诱导技术 指骨髓质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外科皮瓣 修复 -
游离骨间后动脉双皮瓣移植修复两指软组织缺损
目的 总结游离骨间后动脉双皮瓣移植修复两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1月,多指软组织损伤8例,术前CDU穿支定位下设计骨间后动脉双皮瓣,术中每块皮瓣均以骨间后动脉及其发出的皮支单独供血.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5.5 cm~4.5 cm×9.0 cm,双皮瓣修复两个手指创面后分别单独吻合动脉、静脉及神经.前臂背侧供区宽度小于3.0 cm的创面直接缝合,大于3.0 cm的创面需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本组中8例共16块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5~1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外形、质地均良好,末次随访时,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2 mm.术后各指各关节活动基本正常.供区线状瘢痕愈合无并发症,手部握力未见减弱.结论 游离前臂中远段骨间后动脉双皮瓣移植修复两指软组织缺损,手术在同侧肢体完成,不损伤主干血管,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两个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
面神经与听神经之间走行的责任血管所致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走行于面、听神经之间的责任血管引起面肌痉挛(HFS)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过程中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HFS患者26例,术中确认面、听神经之间均有血管过,根据术中所见将患者分为2组,面神经根出入脑干区(REZ)无压迫血管为n1组,共12例;探查REZ区有压迫血管,即面、听神经之间和REZ区均有责任血管为n2组,共14例.所有人组患者均采取标准乙状窦后入路.n1组患者将面、听神经走行责任血管游离并分别推向靠近脑千方向(n1-1组)和远离脑千方向(n1-2组),血管上、下方均使用Teflon垫片隔开;n2组患者分为术中单独处理面、听神经之间走行责任血管(n2-1组)、单独处理REZ区压迫血管(n2-2组)和同时处理面、听神经之间走行责任血管与REZ区压迫血管(n2-3组),面、听神经之间走行责任血管处理方法同n1-2组,REZ区压迫血管使用Teflon棉垫隔REZ区压迫血管.术后随访3~12个月.3个月抽搐症状未明显改善的n1-i、n2-1和n2-3组各1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治疗.结果 n1-2组11例患者术后面部抽搐症状均消失,n1组术中将面、听神经之间走行责任血管推向靠近脑干侧患者(n1-1组)术后抽搐症状部分缓解;n2-1组、n2-2组各1例患者术后抽搐症状部分缓解,n2-3组术后抽搐症状消失.3例二次手术患者术后面部抽搐症状消失.结论 面、听神经之间走行血管对HFS负有部分或全部责任,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过程中一定要探查REZ区,如此区有压迫血管,同时处理REZ区和面、听神经之间走行的责任血管可以达到满意疗效.对于听、面神经之间走行责任血管引起的HFS患者第一次手术效果不满意,二次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如果减压正确可以达到满意疗效.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腓骨皮瓣重建前足部分缺损12例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腓骨皮瓣重建前足部分缺损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6年9月,共收治前足部分缺损1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3 cm×8 cm~16 cm×12 cm,骨骼、肌腱外露,均伴有第1跖骨和其他跖骨缺损.根据缺损程度采用腓骨皮瓣重建足部骨结构,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部创面.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关闭.12例中8例门诊随访,2例上门随访,2例微信随访,其中1例术后6个月后失访.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时间6~39个月,平均13个月,足部外形可,足弓完整,行走正常,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根据踝关节评分标准(Kofoed评分标准),10例达到85分以上,2例82分,均达到优良.结论 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腓骨皮瓣重建前足部分缺损,术后足外形恢复良好,功能恢复较好,行走正常,供区损伤较小,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
四肢血管损伤显微修复128例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和各种修复方法对肢体存活率的影响,介绍血管拉伸吻合法.方法 对1995年1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28例资料完整的四肢主干动脉(或静脉)损伤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17例,女11例.年龄4~60岁,中位年龄34岁.主干动脉损伤119例,主干静脉单独损伤9例.采用4种血管处理方式:端端吻合(包括血管拉伸吻合)的81例,血管移植16例,血管修补25例,血管结扎6例.所有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28例保肢111例,保肢成功率86.7%;截肢17例(13.3%).行端端吻合术的截肢率12.4%,大隐静脉移植术的截肢率18.7%,钝性伤血管修补的肢体无截肢,动脉结扎的截肢率为66.7% (P=0.006).缺血时间小于10 h患者截肢率为5.1%,缺血时间大于24h患者截肢率为80.0%.结论 端端吻合以及血管拉伸吻合方法 是修复血管缺损的一种实用方法,可用于血管损伤范围大的钝性伤和长时间缺血肢体修复.
-
数字化技术辅助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数字化技术辅助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16例,术前对患者双手、供足进行CT扫描,将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 17.0重建软件,通过镜像获得患侧手部软组织缺损模型,运用Move、Rotate工具移动至供足足背,以内、外踝连线中点与第1、2趾蹼间隙中点连线为皮瓣的轴心线,设计与选择佳足背皮瓣进行切取与移植,切取皮瓣面积为4.0 cm×4.5 cm~9.0 cm×13.5 cm,修复创面面积为3.5 cm×4.0 cm~8.5 cm×13.0 cm.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评估修复术后手部外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1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24个月,皮瓣外形良好,皮色正常,质地柔软,感觉恢复至S2~S3级,手指屈、伸活动满意,掌指关节伸直可达0°或以上.按TAM系统评定,优7例、良8例、中1例.供足行走及足趾屈、伸活动无影响.结论 数字化技术辅助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良好,修复后的手外观及功能满意.
-
改良游离臂外侧下部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改良游离臂外侧下部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外伤入院患者12例,患者为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其中手背软组织缺损8例,指背软组织缺损2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2例,手术方式采用改良法,即以游离桡侧副动脉后支远端为吻合口逆行吻合血管,在臂下部远端以穿支点设计螺旋桨皮瓣,获取足够长度可供吻合的血管蒂,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5.0 cm~4.0 cm×7.0 cm,平均面积为(19±7.9)cm2.所有患者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并记录病情.结果 12例皮瓣均一期愈合.12例均纳入随访,随访3~24个月,患者皮瓣外观无臃肿,质地、颜色接近周围皮肤,供区直接闭合,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 改良游离臂外侧下部皮瓣可在止血带下完成手术,皮瓣设计灵活,切取血管蒂长,可明显增加血管蒂长度,臂下部远端皮肤更薄,更适合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