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hlveri,Hp)自发现以来,其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致病作用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关注,现己确认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密切相关.Hp亦可能是致胃癌的重要协同因子.
-
中央束止点解剖重建术治疗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内部缝合法结合克氏针固定技术治疗腱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采用改良内部缝合法结合克氏针固定技术治疗的11例锤状指患者,术后随访时间4~25个月(平均14.9个月),术后采用Crawford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手指功能.结果 末次随访时,远侧指间关节的平均伸指活动范围5.5°(0°~10°),平均屈指活动范围在64°(50°~80°),采用Crawford功能评定标准结果显示,其中优5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0%.切口一期愈合,没有出现针道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 应用改良的内部缝合方法结合克氏针固定技术治疗腱性锤状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此法操作简便,固定牢靠,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FGA基因c.104G>A杂合突变导致的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基因分析
目的 通过对1例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家系的基因分析,探讨先天性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进行凝血相关项目以及肝肾功能的检测,PCR扩增先证者FGA、FGB、FGG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5'和3'非翻译区及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寻找突变位点,以反向测序验证所发生的突变;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该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结果 先证者及其父亲Fg:C、TT明显异常,而Fg:Ag水平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家系其他成员凝血指标均正常;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本家系存在FGA基因第2外显子c.104G>A的错义突变(密码子CGT→CAT,即精氨酸突变为组氨酸),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结果表明,该突变的发生具有致病性.结论 导致本家系成员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机制是FGA基因Arg16His杂合突变.
关键词: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突变 生物信息学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与穿刺抽吸术治疗中重度急性胆囊炎的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BD)与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抽吸术(PTGBA)治疗中重度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重度急性胆囊炎患者101例,其中行PTGBD治疗的患者48例(PTGBD组),行PTGBA治疗的患者53例(PTGBA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TGBD组与PTGBA组患者穿刺成功率、96h治疗有效率、穿刺直接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0.00%vs 94.34%、91.67%vs 86.79%、10.42%vs 3.77%,均P>0.05).PTGBD组患者48h治疗有效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PTGBA组(89.58%vs 69.81%、18.75%vs 3.77%,均P<0.05).结论 PTGBD与PTGBA均是治疗中重度急性胆囊炎安全、有效的方式.PTGBA相对PTGBD更简单、省时,可免去PTGBD留置引流管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
乳突根治术后再行修正手术的适用范围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乳突根治术后再行修正手术的适用范围并观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乳突根治术后再行修正手术患者26例(胆脂瘤24例,慢性中耳炎2例),乳突根治术后术耳均持续或间歇性流脓伴听力下降;其中22例行病变切除后听骨链重建,4例未行听骨链重建,予咽鼓管封闭;所有患者行耳甲腔成型、自体骨粉或耳后肌骨膜瓣乳突缩腔、自体软骨重建上鼓室及外耳道后壁,术中取中耳乳突分泌物与病变组织送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6例患者修正术后干耳时间(6.1±2.2)周,术后气导平均听阈(500、1000、2000、4000Hz)低于术前[(56.2±38.2)dB vs(62.2±28.4)dB],术后气骨导差(ABG)亦低于术前[(28.4±25.6)dB vs(38.4±14.6d)dB],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例行咽鼓管封闭患者术后6个月听力气骨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余22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术后ABG低于术前[(15.8±8.2)dB vs(35.5±13.6)dB,P<0.05].1例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术后并发化脓性软骨膜炎,经多次清创及换药后治愈,遗留轻度耳廓畸形.所有患者随访26个月以上,疗效稳定.结论 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主要原因是中耳乳突病变组织残留、面神经嵴过高及耳道口狭小.再行修正手术时完全切除病变组织及乳突气房,使用耳后肌骨膜瓣与骨粉缩窄乳突腔,行耳甲腔成型术扩大外耳道口有助于引流,从而缩短干耳时间;可利用软骨重建上鼓室及外耳道后壁;人工听骨听力重建和鼓室成型术可提高患者听力;无条件行听力重建的患者,行咽鼓管鼓口阻塞封闭也可达到术后早期干耳的目标.
-
改良的四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的四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GDUP)的效果.方法 回顾行手术治疗的GDUP患者76例,其中38例患者采用改良的四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为观察组;另38例采用传统开腹修补术治疗,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估]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h内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修补术比较,改良的四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GDUP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优势,疗效确切.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四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疗效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IL-23与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分析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IL-23与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OSAHS患者与非OSAHS患者各98例,分别设为OSAHS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多导睡眠监测完成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液的IL-23与IL-17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23、IL-17及PBMCs培养上清液IL-23、IL-17水平;比较经韩式悬雍垂鄂咽成形术治疗后2年随访期内OSAHS组死亡与存活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结果 OSAHS组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PBMCs培养上清液IL-23、IL-17水平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年随访期内OSAHS组死亡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均高于存活患者(均P<0.05).结论 IL-23、IL-17可能通过影响炎症反应参与OSAHS的发生、发展,高血清IL-23、IL-17水平患者预后较差.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IL-23 IL-17 -
骨髓瘤性胸腔积液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骨髓瘤性胸腔积液(MP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例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MPE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MPE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9(39~82)岁,男女发病无差异,轻链型多见,4例结合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FCM)诊断.MPE多出现于MM终末期,治疗疗效不佳,中位总生存期仅2.5个月.结论 MPE作为MM的一种少见并发症,胸腔积液FCM有助于提高阳性率,系统化疗联合胸腔局部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治疗反应率低,预后极差,新药及细胞免疫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
Dravet综合征2个家系的致病基因筛查和早期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Dravet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并筛查其致病基因,以便早期诊断和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及外周血DNA,对家系先证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进行致病基因突变筛查.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Dravet综合征2个家系,2例先证者在病程中或起病阶段都出现部分性发作形式,均选用了奥卡西平、卡马西平等钠通道药物,其中1例病情加重,1例无明显疗效,2个家系中基因筛查都检测出SCN1A基因突变,包括p.V1767L和p.A905D.结论 本研究发现2个错义突变,SCN1A是Dravet综合征重要致病基因,早期致病基因筛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用药.
-
COOK宫颈扩张双球囊和地诺前列酮栓对宫颈微波治疗术后足月引产促宫颈成熟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宫颈微波治疗术后足月孕妇促宫颈成熟有效方法 .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有引产指征的既往宫颈微波治疗史的足月产妇66例,分为球囊组30例和药物组36例,比较两组孕妇促宫颈成熟前后的宫颈Bishop评分,评价两组促宫颈成熟前后的宫颈Bishop评分,记录两组分娩方式,比较两组(阴道分娩)孕妇总产程、产后出血、宫颈裂伤例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Bishop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成功阴道分娩的产妇比较,球囊组总产程大于药物组,宫颈裂伤明显少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出血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宫颈微波术后需促宫颈成熟的孕妇,宫颈球囊以及欣普贝生均有效,宫颈球囊相对安全稳妥.
-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慢性脓胸和胸壁窦道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顽固性慢性脓胸和胸壁窦道的疗效.方法 于2012年9月至2016年3月对5例顽固性慢性脓胸和胸壁窦道患者采用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患者的游离肌皮瓣旋股外侧血管降支与胸背或颈横血管间断吻合给肌皮瓣提供血供,术后予抗感染、抗痉挛、抗凝等治疗,观察皮瓣成活、创面愈合及脓胸、窦道消失情况.结果 术后游离肌皮瓣均成活,随访(20.04±6.20)个月,均未见原疾病复发,胸部CT或MRI显示脓胸和窦道消失,游离肌皮瓣活性良好.结论 应用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顽固性慢性脓胸和胸壁窦道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近中期临床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