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口腔医学杂志
Beijing Journal of Stomatology 북경구강의학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6-673X
- 国内刊号: 11-3639/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牙髓卟啉单胞菌密度感应系统luxS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目的 检测牙髓卟啉单胞菌模式株、临床分离株密度感应系统luxS基因.方法 选取牙髓卟啉单胞菌模式株及临床分离株作为研究对象,提取细菌基因组DNA,PCR克隆及测序,并通过基因序列比对,比较临床分离株和模式株的一致性.结果 电泳鉴定存在目的条带,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表明,牙髓卟啉单胞菌PCR产物与目的基因完全一致(均为100%).结论 本实验引物设计合理,能较好地扩增出牙髓卟啉单胞菌的luxS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为进一步研究牙髓卟啉单胞菌luxS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
细胞凋亡信号调节酶1在口腔白斑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在口腔白斑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存档石蜡标本,包括白斑单纯增生7例,白斑伴上皮轻-中度异常增生23例,对照组正常口腔黏膜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SK1及磷酸化ASK1(p-ASK1)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口腔白斑单纯增生及白斑伴上皮轻-中度异常增生组的ASK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从正常黏膜组织到白斑单纯增生再到白斑伴上皮轻-中度异常增生,p-ASK1表达逐渐增加(P<0.05).口腔白斑单纯增生和白斑伴上皮轻-中度异常增生组的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K1及p-ASK1的表达增高与细胞凋亡的增加呈正相关,提示在口腔白斑细胞凋亡中ASK1被激活,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及级联反应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无托槽隐形矫治微型测力系统的研究
目的 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微型测力实验平台,测量隐形矫治器矫治力的大小.方法 搭建完整的隐形矫治力测量实验平台,测量矫治器戴入前后13个敏感单元压阻阻值的变化,推算应力,通过公式反算外力的大小,同时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验证.结果 测量出芯片上13个测量敏感单元的压阻阻值,并计算得到全部13个应力测量敏感单元的应力状态,利用计算机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反算外力,有限元模型仿真验证,结果基本吻合.结论 本实验开发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微型测力系统的待定系数法基本正确,可以通过芯片上的受力推算出牙齿受到的外力.
-
胃癌前病变患者口腔细菌多样性分析
目的 分析胃癌前病变患者口腔中唾液和牙菌斑样本的细菌多样性,以期获得口腔菌群特征与胃癌的相关性的科学证据.方法 选取约定进行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的97名应试者.按病理诊断结果,将受试者分为2组,对照组无任何病理变化;病变组患有胃癌前病变(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提取唾液和牙菌斑样本DNA,进行巢式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采集DGGE图像,BioNumerics软件分析图像,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微生物学指标和细菌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似性.结果 胃癌前病变患者的龈下菌斑样本的DGGE条带数(35.6)显著高于对照组(33.2)(P<0.05),但2组间唾液样本的DGGE条带数量,未见显著性差异.所有受试者的6个不同牙位点龈下菌斑之间的相似性达80.7%,而唾液和龈下菌斑集合2种不同来源样本的菌群相似性只有78.0%.病变组唾液样本和龈下菌斑样本的相似程度(76.5%)略低于对照组(78.6%);病变组不同牙位龈下菌斑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比对照组略高.结论 胃癌前病变患者口腔中龈下菌斑的细菌多样性略高于对照组,不同牙位龈下菌斑细菌多样性的相似程度高于唾液和龈下菌斑.
-
树脂粘结剂对瓷贴面颜色及不透光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几种临床常用的树脂粘结剂材料对瓷贴面颜色及不透光度的影响.方法 制作0.4mm厚、直径10mm的瓷片,共28片,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BEAUTIFIL Flow A1、DEO-Link SE Transparent、帕娜碧亚F(浅色)、Viriolink N Transparent粘结,LED光固化灯光照40s.并分别在粘结前后用ShadeEye数字比色仪测量颜色值L*、a*、b*.计算粘结前后的⊿E和⊿O,比较几种常用的树脂粘结剂是否会对瓷片的颜色和不透光度产生影响.结果 4种不同浅色树脂水门汀粘结前后,瓷片的颜色和不透光度变化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帕娜碧亚F比Viriolink N的不透光度变化值大(P<0.01).结论 4种粘结树脂对贴面的颜色和不透光性没有明显影响.
-
尼莫地平对大鼠牙髓干细胞分化后D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牙本质基质蛋白-1在大鼠牙髓干细胞分化前后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特殊培养液诱导大鼠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实验组分为正常诱导组和加入尼莫地平干扰组,在诱导后的不同时间点,1、3、5、7、10和14天,分别提取细胞的总RNA,通过Real-time PCR观察大鼠牙髓干细胞分化前后牙本质基质蛋白-1基因表达的变化,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大鼠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后,1、3天的牙本质基质蛋白-1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5天变化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7、10和14天随着时间增加牙本质基质蛋白-1基因表达明显增高.加入尼莫地平干扰的诱导分化组和正常诱导组比较,同一时间点,牙本质基质蛋白-1的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 尼莫地平可减少牙本质基质蛋白-1在大鼠牙髓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后的表达,推测L型钙离子通道可能在牙髓干细胞的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
-
外源性TGFβ3细胞因子对培养腭突IRF6基因沉默的拮抗作用
目的 研究外源性TGFβ3对IRF6基因表达下调后腭突发育融合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取GD13.5天的胚胎腭突,进行腭突器官培养后进行IRF6基因沉默,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培养24h后分别添加10 ng/ml、50 ng/ml、80 ng/ml和100ng/ml TGFβ3细胞因子,对照组未添加TGFβ3细胞因子.应用HE染色观察腭突融合,荧光Real-Time PCR检测IRF6 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IRF6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对照组及10ng/mlTGFβ3实验组对IRF6基因表达几乎没有影响,腭突中嵴上皮持续存在,腭突未融合.50ng/ml、80ng/ml及100ng/ml TGFβ3组的IRF6 mRNA及蛋白表达随TGFβ3剂量增加而增加.50、80和100ng/ml TGFβ3实验组腭突中嵴上皮完全消失,两侧腭突融合.结论 TGFβ3与IRF6存在正向调控作用,TGFβ3可逆转IRF6沉默导致的腭裂.
-
口腔癌患者唾液中过氧化氢酶含量的检测
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唾液中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及其对口腔癌的辅助诊断价值,以及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择首次住院治疗的口腔癌患者97例,正常对照组50例.口腔癌患者组于治疗前取混合唾液4ml,正常对照组取混合唾液4ml.样本采集后立即在4℃条件下离心(3000r/min) 20 min,提取上清液2ml,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所有唾液样本中CAT的含量.结果 口腔癌患者治疗前唾液中CA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腔癌患者唾液中CAT的含量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发病部位无关(P值分别为0.772、0.636、0.277).结论 口腔癌患者治疗前唾液中CA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唾液中CAT含量的检测对口腔癌患者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
渗透树脂对脱矿牙釉质色彩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渗透树脂对脱矿牙釉质色彩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双尖牙20颗,置于脱矿液中制备人工釉质脱矿标本,并用渗透树脂进行表面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比色仪对标本脱矿前、后以及渗透树脂治疗后的色彩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脱矿前组与脱矿组之间、脱矿组与渗透树脂治疗组之间色彩存在显著差异,而脱矿前组与渗透树脂治疗组之间色差相对较小.结论 渗透树脂可有效改善釉质脱矿后的牙齿颜色.
-
面中部脱套入路治疗鼻眶筛区骨折
目的 评价面中部脱套入路在鼻眶筛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例鼻眶筛区骨折患者,均经面中部脱套入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总结评价该手术入路治疗鼻眶筛区骨折的适应证、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后效果满意,面部无切口瘢痕.2例术后眶下区麻木经保守治疗恢复,1例术后出现鼻前庭环状瘢痕性狭窄,经手术治愈.结论 面中部脱套入路治疗鼻眶筛区骨折具有瘢痕隐蔽、显露充分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计算机辅助外科在获得性颌面骨不对称畸形矫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外科在获得性颌面骨不对称畸形矫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9例获得性颌面骨不对称畸形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6例,采用medpor假体术中修剪后直接植入;第二组6例,术前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获得三维头颅模型,手术中依据头颅模型对medpor假体进行修剪,然后植入;第三组7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镜像技术设计制作出个性化纯钛假体,手术时植入.比较手术时间,评估畸形矫治效果.结果 19例获得性颌面骨不对称畸形的患者面容恢复良好,患者均满意.第三组较第二组、第二组较第一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对获得性颌面骨不对称畸形的矫治,能够缩短手术时间,确保矫治的精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和提倡的手术方案.
-
咬合支持丧失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老年病研究日趋重要.咬合支持丧失作为常见的老年人口腔问题,也逐渐被重视.目前,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的相关结果均已表明,咬合支持丧失会造成脑认知功能损害.本文主要对咬合支持丧失对鼠类认知功能造成的各种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加以综述,便于今后深入的研究.
-
往复运动镍钛锉的设计特点和临床应用性能
往复运动镍钛锉是指以逆时针和顺时针交替的形式进行根管预备的根管锉,其运动形式完全不同于机用镍钛旋转系统.往复运动可提高锉的抗周期疲劳性,降低器械分离风险,提高根管预备速度.本文对此进行介绍.
-
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移动的研究进展
磨牙远移作为一种纵向扩展牙弓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非拔牙矫治中.相对于上颌,下颌骨质致密,磨牙远移较为困难.特别是下颌第二磨牙阻生高发,有时需要远中移动第二磨牙,本文将近年来远移下颌第二磨牙的研究进行综述.
-
发展性评价体系在牙体牙髓病学实验教学中的构建和完善
实验教学由组织、指导、管理、评价等众多环节聚合而成,其中,评价环节发挥着导向功能,是实验教学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临床前医师培养的质量,是学科发展和改革临床前教学活动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
-
上颌前牙缺失应用卵圆形桥体固定桥修复2年观察
上颌前牙缺失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种植修复和固定桥修复都是较好的修复方式.固定桥的桥体设计既要满足患者的美学需要,还要确保缺牙区牙槽嵴可以良好地自洁和清洁.固定桥桥体形式一般有盖嵴式,改良盖嵴式,悬空式,卵圆形等[1],但临床上前牙固定桥采用改良盖嵴式较多,这种桥体形式能够满足一般的要求,但对前牙更高层次的美学要求就有欠缺.本文采用卵圆形桥体(ovate pontic)固定桥制作24例单颗前牙缺失的修复体,经过2年多的临床观察为临床设计卵圆形桥体固定桥修复提供参考.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