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국제이비인후두경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5/R
- 国内刊号: 王琪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免疫机制与鼻咽癌研究进展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尤以我国南方各省发病率高。目前认为鼻咽癌发生与遗传易感性、病毒感染及环境因素等有关,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鼻咽癌大多数对放疗敏感,但其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研究的深入,免疫机制在鼻咽癌发生、发展和临床防治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免疫机制与鼻咽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慢性鼻-鼻窦炎黏膜重塑研究进展
黏膜重塑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与难治性鼻窦炎的关系密切。慢性鼻-鼻窦炎的机制与病因复杂,现有研究表明不同亚型慢性鼻-鼻窦炎其黏膜重塑的特点不同,主要表现为组织免疫学特点及黏膜重塑相关细胞因子表达不同。本文就不同亚型慢性鼻-鼻窦炎黏膜重塑的特点以及炎症与黏膜重塑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
慢性鼻-鼻窦炎与下呼吸道疾病的相关性
慢性鼻-鼻窦炎作为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对下呼吸道疾病有重要影响。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已证明上、下呼吸道炎性疾病通常合并存在,“联合气道疾病”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上、下呼吸道各部在解剖结构上延续,组织形态及生理功能上相似,所以炎症发生时可以相互累及。本文就慢性鼻-鼻窦炎与下呼吸道疾病的相关关系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上、下呼吸道疾病的综合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
鼻腔内物理场及气固两相流数值仿真研究进展
掌握鼻腔内物理场及气固两相流运动沉积规律,对于探索鼻腔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和认识鼻腔疾病及防病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数值仿真研究手段的日趋成熟,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技术已成为研究鼻腔内流体流动及颗粒沉积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相关的数值仿真研究主要集中在鼻腔内速度场、压力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等物理场的研究以及鼻腔结构变化对鼻腔内气流场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对于微纳米级颗粒的沉积特性,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鼻腔内部物理场、鼻腔结构改变对物理场的影响以及颗粒在鼻腔内的沉积规律等方面,对近年来人体鼻腔内物理场及气固两相流数值仿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芳香烃受体在组织重构中的作用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又名二恶英受体,除了参与致癌、细胞毒性外,还参与调控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调节、细胞分化等,其在组织重构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总结AhR及其信号途径,AhR在组织重构,尤其在气道重构中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为AhR在组织重构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治疗进展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管发育异常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反复鼻出血、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和动静脉畸形。本文综合国内外治疗方面的新研究进展,为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
鼻腔冲洗在儿童鼻炎及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发展
儿童鼻-鼻窦炎在儿科是一种常见疾病,有其自身特点,除进行药物治疗,同时鼻腔冲洗也是一种保持鼻腔清洁、减轻鼻黏膜炎症反应的有效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儿童鼻腔、鼻窦炎性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变应性及非变应性鼻炎、非特定性鼻腔症状等。儿童鼻腔冲洗液的选择、鼻冲洗装置的选择有其区别于成人的特点。由于该方法临床运用有效,操作简便,是一种为儿童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本文就鼻腔冲洗在儿童鼻炎及鼻-鼻窦炎治疗中的应用发展做一综述。
-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sinonasal inverted papilloma,SNIP)是鼻腔及鼻窦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具有侵袭破坏性、易复发性以及恶变倾向,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在SNIP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逐步认识到某些亚型HPV感染可能与SNIP恶变存在相关性。因此对HPV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性的深入研究认识有助于提高对SNIP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水平。本文就HPV与SNIP恶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鼻息肉组织中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与白细胞介素21
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之一,为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一些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21不仅可由CD4+T细胞产生,也可由Th17细胞产生,其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而在此调节过程中,I L-21介导活化的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与T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密切相关。随着新的T细胞亚群的发现及目前对鼻息肉研究的新观点认为Th17/Treg细胞之间的失衡是造成国人鼻息肉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鼻息肉组织中STAT3及其与白细胞介素21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
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手术方法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以及各种内镜、影像学检查的普及,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正在逐年增加,尤其是真菌性上颌窦炎。真菌性上颌窦炎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由于鼻内镜的引入,其手术方式从经典的上颌窦根治术逐渐向微创的鼻内镜术发展。本文从不同手术的术式、适应证等方面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各手术方法进行比较。
-
白细胞介素17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
鼻息肉是临床鼻科的常见病,其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种因子综合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白细胞介素17是一种强大的前炎症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则是已知的强的血管通透因子,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白细胞介素17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两者之间可能形成一个作用环,共同促进鼻息肉的发生与发展。
-
一氧化氮与变应性鼻炎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结构极为简单的无机小分子,也是一种极不稳定的生物自由基,是由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下合成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鼻炎患者黏膜上皮、腺体及血管也均见NOS表达,其中腺体表达明显增高,提示NO在鼻黏膜腺体功能上起重要作用,并且发现变应性鼻炎影响着NO的水平变化。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者对NO和变应性鼻炎之间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
分泌蛋白Periostin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分泌蛋白(Periostin)是由白介素-4、白介素-13及转化生因子-β等诱导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外间质蛋白,是参与及推动Th2型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在组织重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Periostin在上下呼吸道疾病中的新研究现状。
-
白细胞介素35在鼻息肉中的作用机制
鼻息肉是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认为鼻息肉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其中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是鼻息肉形成的重要环节。目前在鼻息肉组织中发现调节性T细胞分泌不足,多种T细胞亚群Th1、Th2、Th17分泌的促炎性因子高表达。已有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35可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增殖,调节Th1/Th2细胞平衡,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及其细胞因子的分泌等方面,影响疾病炎症过程,从而为鼻息肉的病因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割鼻--伤害与医学交织的历史
2016年1月17日,阿富汗发生了一起割鼻惨案。20岁的阿富汗少妇Reza Gul,因为反对她的丈夫娶她年仅7岁的堂妹为妾,被残忍的丈夫割掉了鼻子。被割去鼻子的Reza Gul鼻部敷着纱布,两眼充满忧伤和无助地躺在病床上,旁边是她的女儿。这一凄惨的照片通过互联网传遍了世界。许多饱含悲惨的、现实而又古老的割鼻与医学整形的故事,不时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
2016年本刊直接使用缩略语的医学词汇
关键词: 缩略语 -
中华医学会2016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定于2016年9月1~3日在南京市举办“中华医学会2016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届时国内外从事该领域的诸多专家将参加会议,就变态反应领域诊断和防治的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我们热诚的邀请从事该领域(包括变态反应科、呼吸科、儿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免疫科以及基础研究)的医师和研究人员积极参加并投稿。
-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网络远程投稿审稿系统使用说明
为适应期刊信息化及网络化发展需要,方便广大作者在线投稿和专家审稿,提高编辑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缩短稿件刊发周期,《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网络远程投稿审稿系统,实行稿件在线处理,不再接收纸质和邮件投稿。
-
第十三届听力眩晕疾病诊疗技术研讨班通知
耳聋、耳鸣、眩晕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常见问题,更因其庞大的患者群体和逐年上升的发病趋势给临床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由于病因多样、病情复杂而致临床诊断与治疗困难,听力眩晕相关疾病已成为当前耳科学、神经科学、骨科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为提高内耳病的诊疗技术,促进医院间的学术交流,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眩晕中心将继续围绕“加强合作,规范诊治,改善预后”的主题,定于2016年5月27~30日在北京举办“第十三届听力眩晕疾病诊疗技术研讨班”,力求为各位同道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听力眩晕疾病领域前沿理念、开展学术交流和分享临床经验的优质平台。届时我们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以专题演讲、病例讨论及技能培训的方式,分享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代表的内耳病、慢性病和情绪障碍对听力眩晕疾病影响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及宝贵临床经验。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关注此领域研究进展的各位同道莅临参加研讨,并就临床诊疗中的经验进行分享和交流。学习期满将颁发结业证书及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8分。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