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 국제필뇨계통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416
- 国内刊号: 43-146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静脉补铁在肾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
本文对慢性肾衰患者,贫血治疗中静脉补铁的应用方法、剂量、安全性及并发症等进行综述。
-
白细胞介素-13、炎症细胞因子与肾小球肾炎关系
白细胞介素-13(IL-13)是主要由Th2细胞分泌的,具有抑制免疫及炎症作用的细胞因子。核因子-κB(NF-κB)为参与炎症细胞因子转录调控的核因子。IL-13抑制某些组织细胞中的NF-κB活性。肾脏炎症细胞中的NF-κB活化及其对炎症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在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IL-13抑制NF-κB活化进而抑制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可能对肾脏炎症细胞炎症效应具有拮抗作用。
-
FGF家族与泌尿系肿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具有强烈的生血管作用,本文就其家族的结构、功能及泌尿系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其在泌尿系肿瘤中的作用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趋化和激活单核细胞、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和介质分泌,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识别和攻击肿瘤。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MCP-1的研究情况,并回顾了其在泌尿系肿瘤中的表达与作用。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免疫 -
生物人工肾小管治疗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利用生物学与工程学原理制造出一种能模拟人体器官功能的装置,在这种装置中种植有成活的肾小管细胞并使其持续发挥相应的生物效应,从而替代肾功能衰竭者丧失的肾小管功能。
-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研究及治疗进展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治疗效果不佳,各家报道不一。本文对有关文献进行了复习,对此疾患的病因研究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前列腺检查对PSA、fPSA的影响研究
PSA、fPSA是前列腺癌诊断、治疗和随访中重要的肿瘤标志物。直肠指检、前列腺穿刺活检、膀胱镜检、前列腺按摩和经直肠超声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前列腺检查方法。本文就上述检查方法可能造成PSA、fPSA水平的变化,复习国外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PSAT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作用
血PSA值与移行带体积的比值可以派生出一个新的指标—PSAT,它有助于检出PSA轻、中度升高(4~10ng/ml)的前列腺癌患者,并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
水孔蛋白及其与腹膜转运的研究进展
水孔蛋白(Aquaporins,AQP)是一组对水高度选择性的细胞膜转运蛋白,目前,在哺乳动物组织中有十种。由于对其研究尚不深入,有必要全面了解其研究进展。腹膜毛细血管内皮有大量AQP,近证实腹膜间皮细胞也可检出。因而,AQP的研究对揭示腹膜转运障碍有重要意义,为今后探索针对调节AQP的数目或功能的药物来防治腹膜转运障碍将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Endostatin与泌尿系统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内抑素(Endostatin)具有强有力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本文就其结构、功能及与泌尿系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endostatin 泌尿系肿瘤 -
端粒酶与肾上腺肿瘤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独特重复序列结构。端粒随着细胞不断分裂而缩短,从而限制细胞的增殖。端粒酶是一种RNA依赖的DNA多聚酶,可以合成端粒DNA的重复片段与细胞永生化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大多数肿瘤组织细胞中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故其被认为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端粒酶的主要特性及其在肾上腺肿瘤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酪蛋白激酶2(CK2)及其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意义
酪蛋白激酶2(CK2)是蛋白激酶家族中的特殊成员,主要作用是催化蛋白磷酸化调节蛋白功能,是至今所知的多效性的蛋白激酶之一。CK2是细胞内重要的生长刺激传递信号,富含于胚胎、肿瘤及增生组织。本文简介了CK2的分子结构、功能区及其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前列腺中CK2可受性激素和生长因子敏感调节。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CK2活性远高于前列腺癌和正常前列腺组织,突出了CK2在BPH中的重要性。深入研究CK2在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临床治疗BPH的抗CK2方向提供理论基础。
-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及其靶抗原的研究进展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相关疾病指在循环中或在脏器中沉积了抗GBM抗体的一组临床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特别是对其靶抗原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对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对疾病的诊治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抗GBM抗体及其靶抗原的特性,抗原决定簇的定位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作一综述。
-
ANCA的秘密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有多种荧光模式及抗原特异性,不同模式的荧光及抗原特异性分别与不同的疾病相关,仅典型的C-ANCA和P-ANCA是诊断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的血清学标志,抗原特异性分别是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其它类型的ANCA意义尚不确定。ANCA是原发小血管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其致病机理是多方位的,且与肾小球疾病紧密相连。本文主要从ANCA的荧光模式、抗原特异性、致病机理及临床意义等7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上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位于前列腺细胞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具有很高的组织特异性。研究发现PSM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T-ESRD的发生率和治疗方式选择
T-ESRD(treated end-stage renal disease)是指接受肾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重要的治疗方法,血液透析(HD)、腹膜透析(PD)、肾移植(RT)是RRT重要的组成部分。T-ESRD的发生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重要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DP)。近年来,T-ESRD的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尤其是GDP高的国家。ESRD主要的病因为糖尿病、高血压和肾小球肾炎,其中糖尿病ESRD的发病率在全球各国均不断增加。1996年T-ESRD患者已达100万,其中当年首次进行RRT的患者约22万,如何选择合适的RRT方式是医患双方必须面对的问题。存活率、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是RRT选择中重要的因素。目前肾移植是受推崇的治疗方式,HD与PD之间的优劣比较尚无定论。RRT的选择还与非医疗因素,如社会经济、当地风俗及宗教、法律等相关。
-
Beta-环连蛋白与泌尿系和其他恶性肿瘤
本文对β-环连蛋白在细胞内的主要作用,调节机理及与肿瘤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尤其是对其在Wnt信号传导中的作用与肾肿瘤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总结,阐明了其作为Wnt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关键成份与肿瘤细胞恶性转化的关系,认为β-环连蛋白作为一种致癌蛋白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
前列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
前列腺癌雄激素阻断治疗后出现的雄激素非依赖性生长极大地影响了内分泌治疗的效果。近的研究显示,前列腺癌的雄激素非依赖性生长与癌细胞的神经内分泌分化(NED)有关。本文从NE细胞在前列腺组织中的分布、NE细胞的克隆性增殖、NED的诱导、NED的检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
术前化疗在肾母细胞瘤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术前化疗应用于肾母细胞瘤的治疗后,存活率进一步提高到90%。术前化疗的显著临床价值,逐渐受到学者们的日益重视,并得以推广应用。本文就肾母细胞瘤术前化疗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与泌尿系肿瘤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可能是定位于染色体3P14.2的一个抑癌基因,由于FHIT基因的许多分子生物学特性与经典的抑癌基因不同,因此对其是否为抑癌基因还存在许多争论。本文对该基因与泌尿系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树突细胞与肾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树突细胞作为目前功能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已成为热点,本文就DC在肾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包括DC的概况、TIDC及免疫逃逸、体外DC的制备方法、DC在肾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以及DC引起的免疫耐受、自身免疫反应等,并对各种形式瘤苗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泌尿系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本文除叙述了MCP-1与肿瘤多耐药性,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外,特别叙述了MCP-1与泌尿系肿瘤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肾脏的特异性转移,膀胱的分期、分级,以及BCG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与MCP-1相关的研究进展。
-
011 HIV阳性病人中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有关的阴茎鳞状细胞癌
[英]/Poblet E…∥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 1999;23(9):119~1123阴茎鳞状细胞癌在欧美相对不常见,但在一些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地区却很常见。已知的一些有关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没有新生儿包皮环切及性传播疾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感染皮肤及粘膜的DNA病毒,已知的九十多型HPV中有近四十型HPV可以感染泌尿生殖道。作者报道了2例HIV感染病人发生的阴茎鳞状细胞癌,组织相呈高分化、浸润性,可见从良性尖锐湿疣到浸润性鳞癌的过程;除组织学上有HPV感染的证据而外,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均测得HPV DNA。有报道认为HPV DNA100%出现在高分化阴茎癌中,但HPV感染与阴茎癌的发生是否有关目前仍有争议。在HIV感染后或免疫抑制的情况下,有可能影响了鳞状上皮内病变向浸润性癌演变的过程。这种复杂的癌变过程可理解为在促进子及引物相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系列协同作用,免疫系统在其中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肿瘤与HPV有关这一假设是成立的,但由于缺乏统计学意义,只能更进一步对HIV感染病人进行研究,HIV有可能是HPV感染的阴茎病变发展成为鳞癌的流行病学影响因素之一。
-
010 改进的腹腔镜肾切除术
[美]/Brian J D…∥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2000;190(1):96~97腹腔镜肾切除术(LDN)是对捐献器官者实施活体肾切除的新技术。与传统的开放式肾切除术(ODN)相比,LDN可以明显地减轻捐献者的痛苦,缩短功能恢复时间。但LDN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ODN。该中心的统计表明LDN后3个月内输尿管狭窄或输尿管瘘的发生率约为10%~15%,而ODN后发生率约为2%~3%。作者认为LDN后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生主要由于术中钳夹输尿管造成的缺血。于是,术中他们将输尿管和睾丸动、静脉作为一整体游离,改进了LDN。1998年5月后,共实施改进的LDN 50例,输尿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了2%。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