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放散式冲击波与药物改善腰椎术后腰痛疗效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刘亚军;安岩;王扬;吕艳伟;张隆浩;张颖;郭安忆;田伟

摘要: 目的 比较放散式冲击波治疗(ESWT)与传统药物治疗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后3个月腰痛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9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行开放TLIF术后3个月腰痛患者,随机分为ESWT组(每周1次×3周)和药物治疗组(洛索洛芬钠+盐酸乙哌立松)各45例,两组同时辅助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终点是两组开始治疗后3个月.退出标准是出现腰痛加重、药物治疗不耐受等不良事件或其间需要治疗其它疾病.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1周、2周、3个月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组间疗效评价;通过比较ESWT组内患者每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评价疗效与治疗次数的相关性.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ESWT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ODI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ESWT组6例和药物治疗组4例患者符合退出标准或失访退出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VAS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组间治疗后VAS结果:1周后ESWT组大于药物治疗组[(6.6±1.7)分比(6.4±1.3)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后ESWT组小于药物治疗组[(5.7±1.8)分比(6.0±1.7)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ESWT组小于药物治疗组[(2.7±2.0)分比(4.8±2.1)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组间治疗后ODI结果:1周后ESWT组大于药物治疗组[(38.7±6.3)%比(38.5±6.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后ESWT组小于药物治疗组[(30.3±6.9)%比(34.5±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ESWT组小于药物治疗组(14.7±8.4)%比(27.4±11.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ESWT组内治疗结果:随治疗次数增加,VAS评分减少[(6.6±1.7)分比(5.7±1.8)分比(2.7±2.0)分],ODI评分减少[(38.7±6.3)%比(30.3±6.9)%比(14.7±8.4)%],其中后2次治疗后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治疗3个月后VAS与治疗前VAS正相关((β)=0.465,t=3.330,P =0.002);治疗3个月后ODI与患者年龄正相关((β)=0.619,t=6.104,P<0.001),与患者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β)=-0.277,t=-2.753,P=0.00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TLIF术后3个月腰痛患者,ESWT的近期疗效优于药物治疗;ESWT对术后腰痛的疗效具有累积效应,随治疗次数增多而提高;患者的年龄、BMI和治疗前的疼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ESWT的疗效.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征稿启事

  • 先天性(真性)上肢肌肥大

    作者:田光磊;田文;赵俊会

    先天性(真性)肢体肌肥大[1],发病部位不一,程度不等,除导致局部膨隆(swelling)之外还常引发肢体畸形和关节运动障碍,往往需要手术治疗.其中,对肢体外观及运动功能影响大的当属先天性(真性)上肢肌肥大(下文简称"上肢肌肥大").

  • 德尔塔骨及其多种命名

    作者:田光磊;李大村

    德尔塔骨( delta bone) [1]是一种先天性骨发育畸形,既往多被称为德尔塔指(趾)骨( delta phalanx) [2-3] ,近年使用渐增的称谓则是纵向夹状骺(longitudinal epiphyseal bracket)[4-5],见于手和足的短管状骨及胫骨. 早的德尔塔骨X线影像可追溯至Pol[6]于1921年报告的1例手畸形病例,而早的相关专述则是Jones[2]于1964年发表的题目为"德尔塔指骨"的论文. 在Jones之前,德尔塔骨少受关注,常出现于多种先天性肢体畸形如多指(趾)并指(趾) [7]、裂手[8]、 内翻[9]、短指(趾) [10]、侧偏指[11]、Rubinstein-Taybi 综合征[12]、畸形侏儒( diastrophic dwarfism) [13]和Nievergelt综合征[14]的X线片中.

  • 《欧洲儿科放射学会髋关节筛查推荐规范》解读

    作者:于静淼;吕学敏;陈涛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新生儿和婴儿骨骼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如能早期诊断则预后良好,若延误诊断,则可造成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障碍.因此,DDH的早期诊断对干预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欧洲儿科放射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Paediatric Radiology,ESPR)设有DDH专项小组,成员来自英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挪威等国.

  • 《AIUM-ACR-SPR-SRU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检查实践参考(2018版)》解读

    作者:于静淼;陈涛;吕学敏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儿童常见疾病之一,包括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及髋关节脱位. 超声检查是DDH早期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美国超声医学协会( 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IUM)、美国放射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小儿放射协会( Society for Pediatric Radio-logy,SPR)和超声影像医师协会( Society of Radiologists in Ultrasound,SRU)近期发布了《AIUM-ACR-SPR-SRU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检查实践参考(2018 版)》[1]. 现对其内容加以介绍并进行解读:

  • 甲床损伤后甲板缺失修复保护装置的效果

    作者:姚京辉;陈云;黄暾昇;蒋聚华;肖扬

    目的 探讨甲床损伤后应用甲板缺失修复保护装置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甲床损伤再生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2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86例(95指)甲床损伤合并甲板缺失患者,其中21例(22指)甲板保存完整的患者修复甲床后采用原甲板覆盖保护甲床创面(A组),48例(52指)甲板缺失患者修复甲床后采用甲板缺失修复保护装置(B组),17例(21指)甲板缺失患者修复甲床后使用凡士林覆盖(C组).根据甲板再生疗效标准评价新生甲板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A,B组患者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2%vs 69.3%,P>0.05),C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低于A和B组.结论 甲板缺失修复保护装置对甲床损伤修复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 开窗减压植骨后应用外固定架牵开髋关节治疗年轻患者股骨头坏死的初步临床效果

    作者:毛玉江;吴新宝;黄雷;周力;伊辰;刘洪波;危杰

    目的 分析应用经股骨颈开窗、减压植骨后使用外固定架牵开髋关节间隙的手术方法治疗年轻患者股骨头坏死的初步临床观察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经颈开窗、减压植骨后使用铰链式外固定架牵开髋关节间隙的标准术式治疗的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5.7±9.8)(15~38)岁.其中6例为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1例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单侧).参照国际骨循环学会(ARCO)分期标准:Ⅱ期2例,Ⅲ期4例,Ⅳ期1例.结果 随访1~12个月.7例患者术后外固定架耐受良好,未发生严重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术后6个月拆除外固定架,2例患者术后6个月通过调整外固定架恢复关节间隙,并于术后12个月拆除外固定架.术前存在轻度至中度疼痛的6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消失.7例患者均未见股骨头形态明显改变.3例患者术后12个月CT示坏死股骨头有一定修复.结论 经股骨颈开窗、减压植骨后使用外固定架牵开髋关节间隙治疗年轻患者股骨头坏死可行,患者通常可以耐受外固定架带来的不适,治疗期间股骨头坏死均无进展.

  • 成人重度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辉;冯华;刘心;洪雷;王雪松

    目的 探讨成人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习惯性髌骨脱位并随访2年以上的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5~46岁,平均22.9岁.20例患者均采用广泛松解、股外侧肌延长、胫骨结节近端移位结合内侧移位及内侧髌骨股骨韧带重建术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患者的髌骨稳定性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平均随访45.6个月.6例患者屈膝受限,屈膝角度平均减少17.5°±7.6°(10°~30°).未出现膝关节伸直受限和髌骨再脱位病例.结论 对重度习惯性髌骨脱位采用广泛松解、胫骨结节近端移位结合内侧移位及内侧髌骨股骨韧带重建术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中广泛松解和胫骨结节近端移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 下肢旋转力线异常与髌骨轨迹J形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心;张辉;冯华

    目的 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股骨旋转角度和胫骨旋转角度与髌骨运动轨迹J形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连续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64例,其中34例存在髌骨运动轨迹J形征的患者作为J形征阳性组,其余30例不存在髌骨运动轨迹J形征的患者作为J形征阴性组.2组患者均接受髋、膝、踝关节CT检查,测量股骨旋转角度(前倾角)及胫骨旋转角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男17例,女47例;年龄(21.6±6.7)(16~40)岁.J形征阳性组患者中,男8例,女26例,年龄(21.9±7.8)(12~34)岁.J形征阳性组患者的股骨旋转角度及胫骨旋转角度较J形征阴性组明显增大(P=0.013,0.020).结论 对于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股骨旋转角度与胫骨旋转角度增大,是导致髌骨运动轨迹出现J形征的风险因素.

  • 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成形术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

    作者:牛映祯;纪刚;康慧君;王晓猛;张英泽;陈百成;王飞

    目的 评估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成形术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成形术治疗的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29例.随访2年以上.记录术后髌骨再次脱位情况,术前和术后分别以CT测量屈膝20°时髌骨外移距离和髌骨倾斜角,并以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髌骨脱位和半脱位.术前和术后髌骨倾斜角分别为(13.21±0.32°)和(7.5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外移距离分别为(19.42±0.67)mm和(8.62±0.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Kujala功能评分分别为(63.42±3.41)分和(92.04±3.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成形术治疗青少年复发性髌骨脱位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骨科临床与研究

省级期刊 审稿时间:1个月内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