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21例的围术期护理
摘要: 目的 总结21例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围术期护理的经验.方法 对所有患儿进行术前的心理支持、术前的护理评估及准备,预防晕厥、摔伤等不良事件;术中医护的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经过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手术规范化操作及整个围术期密切监测患儿心功能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心脏杂音等指标,适当的营养支持以及预防感染,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整个围术期护理的关键.
-
尿酸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尿酸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怀疑存在左心房血栓的NVAF患者3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食管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45例)和非血栓组(345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分析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尿酸对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栓组患者血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非血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病程、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及尿酸浓度是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栓组患者尿酸浓度与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呈正相关(CHADS2评分:r=0.618,P=0.036;CHA2DS2-VASc评分:r=0.646,P=0.032).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浓度曲线下面积(ACU)为0.895(95%CI:0.825~0.966),其佳工作点为459.8 μmol/L,此时预测NVAF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85.0%.结论 血清尿酸浓度在NVAF并发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可作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评估左心房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尿酸 左心房血栓 CHADS2评分 CHA2DS2-VASC评分 -
冠心病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及其与血清PAF、PDGF、 LP-PLA2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差异及其与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脂蛋白相关磷脂酶2(lipoprotein related phospholipase 2,LP-PLA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浓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确诊的16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9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70例(SAP组).用血管内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斑块性质,实验室检测血清PAF、PDGF、LP-PLA2浓度,并分析PAF、PDGF、LP-PLA2与斑块性质参数的关系.结果 ACS组患者的软斑块发现率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18%(58/98)vs.25.71%(18/70),x2=18.464,P<0.05].ACS组和SAP组患者的病变斑块外弹力膜面积、管腔面积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的斑块面积、偏心指数均显著高于S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的血清PAF、PDGF、LP-PLA2浓度均高于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块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PAF、PDGF、LP-PLA2浓度均高于硬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偏心指数与血清PAF、PDGF、LP-PLA2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通过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PAF、PDGF、LP-PLA2浓度,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血清PAF、PDGF、LP-PLA2浓度与斑块的性质及不稳定性有关.
-
老年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PCI治疗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关系.方法 选取205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心内科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间住院行PCI治疗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116例)和对照组(89例).检测CYP2C19基因型,记录患者服用氯吡格雷75 mg/d7 d后血栓弹力图中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抑制率指标.比较糖尿病组不同CYP2C 19基因型患者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差异.记录应用氯吡格雷进行血小板预防治疗6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发生率.结果 CYP2C 19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快代谢型36例(31.03%),中间代谢型58例(50.00%),慢代谢型22例(18.97%);对照组快代谢型50例(56.18%),中间代谢型31例(34.83%),慢代谢型例8例(8.99%).糖尿病组患者3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弱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不同CYP2C 19基因型患者血小板抑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应用氯吡格雷进行血小板预防治疗6个月期间,糖尿病组与对照组之间MACE(不稳定心绞痛、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糖尿病组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中间及慢代谢型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快代谢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并发糖尿病PCI治疗后患者,通过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预测CR,对预防MACE的发生有一定帮助.
-
夜间/白天血压比值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目的 评估夜间/白天血压比值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关性,同时还分析夜间/白天血压比值与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共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医院行动态血压检查的研究对象20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年龄为(50.5±11.2)岁,男性占58.5%.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是(126±24)mmHg(1 mmHg=0.133 kPa)和(77±14)mmHg;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18±15)mmHg和(72±13)mmHg.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20.6%吸烟,5.4%嗜酒,85.7%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23.4%糖尿病,25.8%血脂异常;与此同时,13.2%冠心病,15.4%脑卒中.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收缩压夜间/白天比值与年龄、男性、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空腹血糖具有正相关;而舒张压夜间/白天比值只与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空腹血糖具有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校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传统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酗酒、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后,收缩压夜间/白天比值、舒张压夜间/白天比值均与冠心病和脑卒中均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 夜间/白天血压比值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独立相关性.
-
SNYTAX积分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估SNYTAX积分Ⅱ(SYNTAX score Ⅱ,SS-Ⅱ)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连续纳入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介入治疗的119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根据SS-Ⅱ的数值,分为低SS-Ⅱ组、中SS-Ⅱ组和高SS-Ⅱ组.我们对患者的基线资料、介入资料以及两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结果 临床基线特征显示,与低SS-Ⅱ组相比,高SS-Ⅱ组的患者年龄更大,血管病变更复杂,有更多的复杂并发症.两组患者造影特征和介入治疗特征比较显示,高SS-Ⅱ组有更多的患者合并复杂造影特征,以及更复杂的介入情况.高SS-Ⅱ组患者介入成功率更低,植入支架更多,介入治疗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长,且残余SNYTAX积分更高.2年随访发现高SS-Ⅱ组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发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SS-Ⅱ;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SS-Ⅱ,高脂血症,PCI治疗成功,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介入治疗时间.对于2年病死率,SS-Ⅱ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基线SYNTAX积分和残余SYNTAX积分.但对于2年MACE,SS-Ⅱ的预测效果并不优于基线SYNTAX积分和残余SNYTAX积分.结论 与基线SYNTAX积分和残余SYNTAX积分相比,SS-Ⅱ是个更为优秀的风险评估工具,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患者的2年死亡风险.
-
主动脉弓曲率对主动脉夹层手术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曲率对主动脉夹层术式的影响.方法 对东莞康华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3月施行的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3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覆膜支架释放成功后进行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行螺旋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别评估有无内漏及内漏的大小,决定内漏的处理.术后随访3~36个月.分析不同主动脉弓曲率对术式的影响.结果 主动脉弓曲率大组与主动脉弓曲率小组之间内漏患者比例及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弓曲率过大可以引起主动脉支架的前跳、后跳移位及内漏等各种不良事件的产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治疗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地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二区病房共144例冠状动脉CTO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及CTO开通策略、PCI治疗相关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根据手术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n=125)和失败组(n=19).术后3、6、12个月进行临床随访,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或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比较PCI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患者预后的差别.结果 PCI治疗总成功率为86.8%(125/144).随访时间为(11.49±2.01)个月,成功组患者总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 vs.26.3%,P=0.002);成功组累积无MACE生存率高于失败组(log rank P=0.025).PCI治疗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9/144).与成功组相比,失败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P=0.002).此外,正向与逆向PCI治疗策略对患者累积无MACE生存率无影响(log rank P=0.954).两种策略术中不良事件发生分别为5例(5.7%)和6例(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正向与逆向PCI治疗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开通CTO成功率高,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成功开通CTO能降低患者1年总MACE发生率,提高累积无MACE生存率.
-
儿童缩窄性心包炎10例手术治疗及远期随访
目的 探讨儿童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方法 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收治行手术治疗的缩窄性心包炎患儿共10例,均为男性患儿,年龄3~14岁,体质量为21.4(12.5~36) kg,病程为1~36个月.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7例,Ⅲ级3例.临床症状主要有腹胀(8例)、浮肿(6例)、气促(5例)、腹痛(3例)等;超声心动图提示为缩窄性心包炎9例,双心房扩大8例,腔静脉扩张5例,心包膜增厚4例,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10例,心包增厚10例,心包钙化4例.手术方式均为心包剥脱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心功能分级Ⅰ级6例,Ⅱ级3例,Ⅲ级1例.患儿术前、术后的心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2~14年,复发1例(10%);无死亡患者.结论 儿童缩窄性心包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符合率高,心包剥脱术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对于疑诊患者,心包开窗术可作为一种过渡性治疗.
-
血浆D-二聚体、B型脑钠肽联合Wells评分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联合Wells评分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就诊的300例疑似PE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阳性为确诊PE的依据,分为PE组145例和非PE组155例,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浆D-二聚体、BNP浓度及Wells评分,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并比较血浆D-二聚体、BNP对PE的诊断价值.结果 (1)PE组出现近期术后或卧床、近期骨盆或下肢骨折、一过性意识障碍、单侧下肢肿胀、咯血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其他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安排诊断性检查的依据总结中,血浆D-二聚体和BNP浓度升高、Wells评分PE高度可能(≥7分)及低氧低碳酸血症是有重要意义的参数(P<0.05).(3)PE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BNP浓度及Well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P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ROC分析结果:BNP诊断PE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浆D-二聚体,与Wells评分联合时,BNP、血浆D-二聚体预测PE的灵敏度均显著升高,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下降,而BNP诊断PE的阳性预测值与特异度均高于血浆D-二聚体,但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与血浆D-二聚体相似.结论 BNP对P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诊断PE的特异性高于血浆D-二聚体,与Wells评分联合时,BNP诊断PE的阳性预测值高于血浆D-二聚体,但阴性预测值和灵敏度与血浆D-二聚体相似.
-
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方案对行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反应性、MACE及出血事件风险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阿司匹林基础上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联合应用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小板反应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及出血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并发T2DM患者共14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两组均口服阿司匹林,其中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口服,观察组则加用替格瑞洛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率、PCI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浓度,PCI治疗后24 h血栓弹力图指标水平,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病死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高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治疗后PAR和AG-Es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治疗后花生四烯酸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治疗后大振幅-二磷酸腺苷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脑卒中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随访病死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替格瑞洛用于行PCI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T2DM患者抗血小板干预,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异常高反应性,降低血液黏稠度,下调AGEs浓度,并有助于预防支架内血栓发生,价值优于加用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