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宝石能谱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诊断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茜;郝菲;翟慧君;郭小玲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诊断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心脏-大血管水平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怀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研究组)资料,采用CT-VHS技术进行心血管扫描,获得不同期相图像,选取不同感兴趣区域对应的佳期相;同时,回顾性分析1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照组)资料,采用常规触发扫描模式.比较两组相应心腔及大动脉的强化程度,由两名医师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研究组升主动脉佳期相平均CT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动脉干佳期相平均CT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全心腔显影佳期相左心室和右心室平均CT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宝石能谱CT-VHS技术有利于捕捉不同心腔、大血管显影佳期相,减少惠儿因个体循环功能差异及心脏、大血管结构异常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有利于复杂CHD的精确诊断.

  • 容积螺旋穿梭技术诊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

    作者:王诗渝;钟玉敏;张磊;孙爱敏;王谦;邱海嵊;郑颖;胡立伟

    目的 探讨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在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和VHSCT增强扫描的26例患儿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按照纤维支气管镜结果将患儿分为气管软化组(n=7)和非气管软化组(n=19).通过容积重建、大密度投影重建技术观察评估心内结构、心外大血管解剖,利用小密度投影技术观察评估气管支气管树解剖结构.利用Mimics 17.0软件对各患儿不同呼吸期相的CT图像进行自动气管分割并测量不同呼吸期相的气管横截面积.以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VHS CT增强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气管软化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气管软化组气管塌陷面积百分比与非气管软化组的气管塌陷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3%~74.95% vs 13.73%~78.87%,P=0.02).VHS CT增强在诊断气管软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71%(6/7)、84.21%(1619)和84.62%(22 / 26),而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心内结构和心外大血管结构的准确度分别是91.67%(11/12)和100%(12 12).结论 VHS CT作为一种新的扫描方式,一次扫描可同时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和气管软化情况,可以作为一种一站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的检查方法.

  • 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评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分流位置及方向的研究

    作者:曹永丽;彭芸;王帆宁;刘勇

    目的:探讨CT容积螺旋穿梭(VHS)技术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分流位置及方向的评估价值.方法: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24例,女8例,年龄1~24个月,中位年龄3个月),采用64排CT-VHS技术进行心血管检查,观察和分析心血管畸形的类型和程度,同时记录血液分流的方向和位置,并将CT诊断结果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共发现26例患儿存在44处分流.CT-VHS技术共发现24例患儿存在30处分流,包括24处心内分流和6处大血管间分流.分流表现包括单纯左向右分流20例患儿共22处分流,其中室间隔缺损8例、房间隔缺损10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2例;单纯右向左分流6例共6处分流,包括室间隔缺损4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双向分流见于2例房间隔缺损的患儿.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CT VHS技术检出分流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60.9% (28/46)、75.0% (6/8)和63.0% (34/54).结论:CT-VHS技术对小儿先心病的诊断准确性高,除了能显示解剖形态学异常,还能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准确客观地显示有无分流及分流的位置和方向,对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基于ASiR平台的动态500排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芳;邵剑波;郑楠楠;姚红莉;廖丽娅;王玲

    目的 探讨具有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平台的动态500排扫描技术(VHS)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临床疑为先天性心脏病的80例患儿进行MSCT增强扫描,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5天~12个月,中位年龄4.3个月.按照每组4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检查设备采用GE Heahhcare Optima CT660扫描仪.研究组扫描参数为VHS扫描模式,Pass为5,80 kVp、自动毫安(范围40 ~ 400 mA),噪声指数16,0.5 s/r、螺距1.375∶1、视野32 cm,层厚5.0 mm、对5个序列扫描图像进行薄层0.625 mm,60% ASiR重建.对照组采用常规参数扫描:120 kVp,200 mA,0.5 s/r,螺距1.375∶1,层厚5.0 mm,薄层0.625 mm,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进行图像重建;增强扫描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技术,阈值100 HU.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00,药量按1.5~2.0 ml/kg体重计算、注射流率0.4~1.0 ml/s,采用单筒高压注射器.MSCT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膈肌水平.记录每例患儿曝光剂量.所有图像传到GE AW 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组;图像质量评估采用Likert 5分制(5分好,1分差,≥3分被认为临床可以接受).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达到诊断标准的比例为:研究组95%,对照组9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有效剂量分别为研究组(1.57 ±0.78) mSv,对照组(6.73±0.82) mSv,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与常规扫描方法比较,基于ASiR平台的500排(VHS)扫描技术可以满足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MSCT影像学诊断要求,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达77%,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能谱 CT 容积螺旋穿梭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周悦;高剑波;周志刚;张永高;董军强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 CT 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在肺动静脉畸形(PA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PAVM 患者(A 组)的影像资料,采用 VHS 行肺血管 CTA 成像(CTPA),获得4个不同时相的图像,选取佳时相。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 CTPA(B 组)资料,使用常规智能触发扫描。对比2组肺动脉主干的强化程度,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A 组4个时相被选取为佳时相比例为:15.38%(2/13)、46.15%(6/13)、30.77%(4/13)、7.7%(1/13)。A 组主肺动脉佳时相平均 CT 值约为(329.21±41.63)HU,B 组为(281.74±49.83)HU,组间平均 C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89)。A 组主肺动脉强化>300 HU 的满意率高于 B 组(P =0.000)。主肺动脉水平、叶肺动脉水平及段及段以下分支水平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 DLP 平均为(715.54±195.37)mGy/cm,B 组 DLP 平均为(558.36±186.81)mGy/cm。2组比较DL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737,P =0.068)。结论能谱 CT VHS 在图像质量及血管的强化程度上优于常规方法,能够减少患者因个体循环能力差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成功率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