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传染性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侯春仙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由于人类的血型系统复杂,同型输血实际上输的还是异型血,可能作为免疫原输入而在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不规则抗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1]。虽然我院在输血前都要对患者的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但还是难以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输血是否引起病原体感染为分类依据,可分为输血性传染病与非传染性输血反应两类,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加深及实验室先进技术的应用,前者已经或正在得到有效控制,而非传染性输血反应却因临床许多医护人员认知或了解的不够而一直困扰着输血安全[2]。根据有无发生免疫反应输血不良反应分为免疫反应和非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非免疫反应包括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细菌污染、循环负荷过重、空气栓塞等。本研究对我院接受输血治疗而发生非传染性输血反应的病例作分析,现报告如下。

  • 1999~2006年马鞍山市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胡立功;操奇谋;徐曲明

    目的 分析献血者与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ALT采用赖氏法,HBsAg、抗-HCV、抗-HIV1/2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血清学检查采用甲苯胺红法(TRU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 ISA).结果 共测定88 165 人次,其中不合格血为3 392人次,占3.84%,8年来献血者中血液传染性疾病相关标志物的总检出率以ALT为高,差异存在显著性,各项目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LT(2.49%)、HBsAg(0.37%)、抗-HCV(0.33 %)、梅毒(0.33%)、抗-HIV1/2(0.06%);不合格检出率逐年下降,但梅毒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献血者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女性.ALT和梅毒的检出率在26~40年龄段高.结论 无偿献血人群的乙肝和丙肝标志物检出率趋于稳定,处于一般正常人群的水平,但梅毒检出率呈逐年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

  • 1997~2002年湖南省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尹澎;吕岳峰;钟磊石;陶学永

    目的研究湖南省献血者与输血有关主要感染性疾病的情况. 方法 ALT采用赖氏法,HBsAg、抗-HCV、抗-HIV1/2检测采用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血清学检查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法(RPR)或甲苯胺红法(TRUST). 结果共测定2 342 897人次,其中不合格血为99 689人次,占4.25%;6年来献血者与血液传染疾病有关标志物总检出率以1997年为高,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各项目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LT(1.59%)、HBsAg(1.54%)、抗-HCV(0.88%)、(0.13%)和抗-HIV1/2(0.11%),其中,ALT、HBsAg、抗-HCV与总检出率相同,以1997年为高,但抗-HIV1/2、TRUST或RPR则分别呈现先增加后稳定、先增加后下降的情况. 结论实行无偿献血是使输血感染性疾病总检出率下降的原因,抗-HIV1/2、TRUST或RPR检出的增加与疾病流行状况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