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23 医用X线接触剂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关系
目的了解长期小剂量、低剂量率职业受照者的细胞遗传学变化.方法以外周血淋巴细胞浓集法对安徽省阜阳市94名医院放射科从业人员于1990年、1992年、1994年、1996年和1998年连续5次作微核检测;采用归一化工作量估算法对受检者进行个人剂量估算.结果平均年当量剂量均数逐年下降,未见平均微核率有明显逐年升高的趋势(5次平均微核率分别为0.245‰、0.223‰、0.245‰、0.235‰、0.254‰);放射组微核率与对照组(平均微核率为0.135‰)相比,均有显著增加,且微核率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回归方程为:Y=0.104 4+0.046 51 nD,r=0.999 9).结论长期受小剂量、低剂量率照射的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会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改变;微核率与放射工龄呈曲线相关,有明显的相关性;微核率与年龄、平均年当量剂量、累积当量剂量无明显的相关性.
-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追踪调查
电离辐射能导致生物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遗传学效应,而对人类的主要远后效应是辐射致癌[1]。为了解和掌握我区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的辐射损伤状况,为X射线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1987年和1997年两次对抚州地区125例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追踪调查。一、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为我区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从事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的男性,年龄:20~55岁(1987年),平均34.8岁;30~65岁(1997年),平均44.8岁;放射工龄:0.5~25.0年(1987年),10.5~35.0年(1997年)。被调查者1987年为全部在岗连续放射工龄,1997年除60岁以上者数例已退休离岗,余均为连续放射工龄。
-
放射性肿瘤一例的病因概率分析
过量辐射照射可能引起癌症发生率增高,但辐射致癌与人类自发致癌并无可鉴别的临床和病理特征[1].目前许多国家都采用病因概率方法进行放射病因的判断,我们依据新修订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97-2009<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2]对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放射性肿瘤病因概率分析.1.职业照射史:患者男47岁,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及技术工作,放射工龄28年,主要负责胸透、胃肠拍片工作,使用西南kc Ⅱ-400、SCIC-400X线机,估算全身有效剂量578.7mSV,平均年剂量20.1 mSV.该患者平均年剂量已超国标年剂量限值(GB18871规定年剂量限值20 mSV).
-
放射工龄对放射人员外周血象的影响
接触放射时间的长短是直接影响放射人员外周血象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放射工龄对外周血象变化的影响情况,笔者对2002年荷泽市437名放射工作者的查体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
272例放射人员眼晶体调查报告
X线对人眼晶体的损伤已有报道,但对晶体损害的程度和晶体对X线敏感性以及晶体混浊原因和部位学说各异.我们近年来对本省272人(544眼)从事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其中有87人(1 74眼)间隔2年进行第二次检查,现将其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272人(544眼)受检者中,男222人(444眼),女50人(100眼),男女比例4.44:1;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5岁.从事放射工龄不足5年117人(234眼),5~10年50人(100眼),10~15年39人(78眼),15~20年31人(62眼),20年以上35人(70眼).受检者接受X线剂量为1.74×10~1.15×10C/kg(0.003~0.444R),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年受照剂量限值.
-
医院放射科医生白血病一例报告
一般情况患者,男,彝族,1968年出生,1988年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放射工龄16年,中专文化程度.
-
手部皮肤及眼晶体放射损伤一例观察
1职业史与发病概况 患者,男,汉族,1934年生,1956年从事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放射工龄43a.
-
放射性眼晶体损伤一例报告
现将我们在放射病诊断中遇到的一例X射线致眼晶体损伤病例报告如下.1职业史与受照剂量患者于1959~1999年一直在县级医院从事X射线诊断工作,连续放射工龄40a,曾使用美国产15 mA、上海产200mA、四川产500 mA、日本岛津等X射线机,从事透视、拍片、胃肠透视、床边拍片等类型X射线检查.50年代至80年代所在县级医院防护用具仅有一双铅手套及一件铅围裙,1989年才用铅房防护,但做透视、胃肠时仍未隔开,直到1998年才改用日本岛津X射线机.患者于1979~1981年支援西藏时,所用透视机铅玻璃破损,有漏射线存在,剂量不明.根据其工作量情况,用归一化工作量方法估算:全身累积剂量1.02Gy,眼部剂量0.98Gy.
-
桂林市486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桂林市医疗卫生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评价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为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对486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并按工作单位分为市级、县级、乡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受检者自觉症状以神经衰弱症候群为主,且随着放射工龄增加而增高.眼睛晶状体异常率为29.63%,以晶状体混浊为主,不同级别医院和不同工龄的异常率不同,市级>县级>乡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种间异常率虽有差异,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周血象、肝功能、尿常规、心电图、B超异常率与不同级别医院及工龄无关.淋巴细胞微核率未发现异常.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长期小剂量接触X射线对健康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眼睛晶状体有一定损害.
-
放射作业人员放射工龄与外周血象关系综合分析
[目的]探索放射作业人员放射工龄与外周血象的关系,为放射人员防护工作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 404名放射作业人员为照射组,260名从事非放射医务人员为对照组,进行外周血细胞分析,将检查结果进行两组血象异常指标比较,不同放射工龄组的相关血细胞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放射工龄与相关血细胞计数两变量的相关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照射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放射工龄组方差分析中血红蛋白、血小板、单核细胞均值,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P<0.05.放射工龄与血小板相关分析中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1,线性回归分析中存在极显著性,回归方程为:PLT=218.767-0.401N(N代表放射工龄数).放射工龄与血红蛋白相关分析中呈显著正相关,P<0.01,线性回归分析中存在极显著性,回归方程为:HB=148.795+0.112N(N代表放射工龄数).[结论]放射作业工龄作为职业暴露的一方面与放射人员血象变化具有一定的关系.
-
100例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动态观察
目的:了解长期小剂量职业受照者的细胞遗传学变化.方法:以外周血淋巴细胞浓集法对安徽省阜阳市100名医院放射科从业人员于1990年、1992年、1994年和1996年连续4次作微核检测.结果:未见微核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微核率分别为0.230‰、0.230‰、0.235‰和0.236‰,然而却有随放射工龄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核率与累积剂量、放射工龄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