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热冲击对鲤鱼组织GPT、CAT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为了研究电厂温排水对鱼体生理活动和生化代谢的作用效应,本项工作采用鲤鱼作为标准试验材料,以国际通用的动物生理学方法,进行临界热大值(Critical Thermal Maximum CTM)指标检测;以改进的比色法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以钼酸铵比色法测定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力.
-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
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与CTM(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联合应用,可以深化理论知识,加强对疾病的认识,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目的,从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
神经移位治疗早期臂丛神经根性损伤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早期及时采用神经移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3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经颈椎CTM 诊断后1周内应用神经移位方法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均获5~48个月的随访,患者不同程度地恢复了上肢大部分功能.结论:应用颈椎CTM检查可诊断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指导早期手术.根据臂丛神经根损伤的程度,早期应用神经移位的方法治疗效果可靠.
-
多平面重建(MPR)在CTM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腰椎间盘术前诊断水平,为手术科室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方法 总结了25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椎管造影、CTM检查及手术结果.CTM使用螺旋扫描,而后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得到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结果 经手术证实,椎管造影及CTM对腰椎问盘突出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73.9%(17/23)与95.7%(22/23);CTM对4例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及3例椎体终板崩裂和1例椎弓峡部裂病例的术前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CTM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前可靠的检查方法,如果使用螺旋扫描+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则会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椎管造影 CTM 多平面重建(MPR) -
椎管内肿瘤CTM及CT诊断
目的:探讨CTM和CT检查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经CTM和CT检查诊断的肿瘤病人35例.结果:CTM、CT诊断髓内肿瘤10例(占28.6%),髓外硬膜内肿瘤15例(占42.8%),硬膜外肿瘤8例(占22.8%),硬膜内外肿瘤2例(占5.8%).结论:该方法能反映肿瘤各自特征,准确地反映椎管内各种肿瘤的位置和性质.
-
腰椎间盘突出影像诊断的对比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临床诊断依据,现对我院1998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手术(包括常规术式、椎间盘镜及介入)治疗的317例病例的影像学检查分析如下:
-
CTM显示椎管内臂丛神经前后根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椎管内臂丛神经前后根的解剖学测量尤其是横断面解剖,为CTM准确显示臂丛神经前后根提供解剖依据.方法:8具成人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打开颈椎管,对臂丛神经前后根的起始、长度、与脊髓的夹角、神经束数目等进行测量.另5具成人尸体标本,通过横断面解剖观察C5~8、T1神经前后根横断面显示的特点.结果:椎管内臂丛神经前后根的长度以C5神经后根短(12.74±1.83)mm,T1前根长(20.84±2.06)mm,C5神经前后根与脊髓的夹角大为(58.54±5.43)°,T1小(24.54±4.68)°;椎管内C5~7神经前后根的横断面解剖显示前后根的水平面,C8T1神经前后根的横断面解剖显示前后根的垂直截面.结论:臂丛神经椎管内段的横断面解剖可清楚显示C5~8T1神经的前后根.椎管内C5~7神经前后根在CTM上的影像为脊髓两侧前后各两个长条形充盈缺损,C8T1神经前后根在CTM上的影像为脊髓两侧前后各两个近似圆形充盈缺损.
-
CTM逆向解析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估
目的 构建CTM逆向解析教学模式并评估其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临床专业方向两个平行班级,分别采用CTM逆向解析教学模式和顺向案例教学模式开展慢性心功能不全章节药理学知识的讲述.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两种案例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吸收理解两方面的教学效果.教学一周后,以知识小测评的形式验证两种教学方式所形成的学习效果.结果 两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而言,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吸收理解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其中采用CTM逆向解析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则更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率达86.4%,对知识吸收理解提高率为80.2%.知识小测评中获85分以上优秀成绩的学生比例达81.5%,并比采用常规案例教学的比例提高了26.6%.结论 CTM逆向解析教学模式以深入浅出,层层设问,步步递推式的知识讲授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药理学》及其类似性质课程中广泛应用.
-
PBL联合CTM教学法在面向医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为提高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水平,加强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用计算机创新能力以及协作互助能力,将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教学法 (Case Teaching Method,CTM)联合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新型教学模式得到学生认可,考试成绩有所提高,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协作共事能力.
-
CT及CT脊髓造影对椎管内肿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CTM(CT脊髓造影)和CT检查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经CTM(CT脊髓造影)和CT检查诊断的肿瘤35例.结果 CTM、CT诊断髓内肿瘤10例(占28.6%),髓外硬膜内肿瘤15例(占42.9%),硬膜外肿瘤8例(占22.9%),硬膜内外肿瘤2例(占5.7%).结论该方法能反映肿瘤各自特征,准确的反映椎管内各种肿瘤的位置和性质.
-
脊髓造影与CTM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影像对比(附200例报告)
目的评价脊髓造影与CTM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影像价值.方法 200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先行脊髓造影后,又行CTM检查.结果经手术证实,脊髓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6%;CTM诊断符合率为98.5%.结论 CTM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率较脊髓造影高.
-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和CTM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分析脊髓造影和造影后CT(CTM)二者的影像学表现、诊断价值及不足之处.方法:对临床疑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2例患者进行了正位、侧位、斜位和过伸过屈位脊髓造影,造影后进行了CTM检查.结果: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与手术符合率为91.6%,CTM诊断符合率为97.2%.结论:脊髓造影仍是公认的诊断腰椎间突出症的常用方法,有较高的手术符合率,而CTM可纠正脊髓造影L5~S1椎间突出可能造成的假阴性,二者联合使用可减少漏诊,提高诊断准确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的佳影像检查方法.
-
功能定位检查诊断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作用
目的:探讨功能定位检查对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非完全随机法进行临床功能定位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对8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临床功能定位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结果:术前腰椎管造影和CTM检查,显示受累共181个间隙及315条神经根.经物理检查和步行负荷试验,部分患者经神经根造影,诱痛和阻滞试验,精确定位诊断并经手术证实,腰椎管狭窄病实际累及123个间隙和178条神经根.结论:对于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以精确定位受压间隙和神经根.对无临床症状而仅有腰椎管狭窄影像学征象的间隙和侧间隙无需进行"预防性手术".
-
椎管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MR、CTM(CT脊髓造影)和CT检查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经MR、CTM(CT脊髓造影)和CT检查诊断的肿瘤78例.结果:MR、CTM、CT诊断髓内肿瘤26例(占33.3%),髓外硬膜内肿瘤22例(占28.2%),硬膜外肿瘤16例(占20.5%),硬膜内外肿瘤14例(占12.45%).结论:该方法能反映肿瘤各自特性,准确的反映椎管内各种肿瘤的位置和性质.
-
黄韧带肥厚骨化MRI及CTM诊断分析
目的:评价MRI及CTM对黄韧带肥厚骨化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中男22例,女20例:采用T1FESIR序列及FSET2序列,常规矢状位、轴位扫描,CTM轴位扫描及2D、3D重建图像.结果:黄韧带肥厚及骨化以多发者多见,颈、胸、腰分布以C4-7、T9-12、L.3-5分布,在MRIT2WI图像显示清晰,特别是正中矢状位,椎管后缘向前突出的三角形或结节低信号影,CTM在2D、3D重建矢状位图像上可清晰显示黄韧带肥厚骨化及分型表现.结论:黄韧带肥厚骨化是引起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主要与退便有关,MRI及CTM可清晰显示对临床诊断及手术有较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