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火箭推进剂卫勤管理3×3系统
大型运载火箭应用的常规液体推进剂有偏二甲肼、甲基肼、无水肼、四氧化二氮和低温推进剂液氧和液氢.前者为中等毒性物质,可致人中毒和化学烧伤[1~3],后者致人冻伤.在航天器发射过程中,若推进剂发生泄漏问题,均可能发生着火、爆炸、烧伤、中毒和窒息事故,引起星箭毁坏、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影响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社会稳定.
-
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现场动物实验/航天器非金属材料的气味评价试验方法/密闭环境有害气体净化评价/密闭环境下人体尿液的挥发性有机组分分析/低浓度一氧化碳对尾吊鼠心肌酶谱的影响
-
航天器环控生保系统载人飞行性能地面试验研究
目的 地面重力条件下验证载人航天器环控生保系统载人飞行工作性能.方法 构建与真实飞行器密封舱段1:1的试验舱系统,集成了环控生保系统;选拔3名男性作为受试者参加试验,其消耗/代谢的物质和能量作为试验主要负荷;按照真实的载人飞行程序制定试验流程.结果 建成了一套仿真程度较高的模拟试验系统;确立了地面条件下环控生保系统性能验证方法;检验了3名受试者代谢负荷下环控生保系统座舱环境控制和生活保障的能力.结论 全面检验了环控生保正常飞行工作性能,试验结果对后续研制和载人飞行具有重要意义.
-
固态胺吸附和解吸CO2的数值模拟
目的建立固态胺吸附床吸附和解吸CO2的数值模型并进行计算机模拟验证.方法利用多孔介质吸附理论及平衡吸附压力的概念建立固态胺吸附和解吸CO2的动力学模型,用有限体积法建立吸附床吸附和解吸CO2的一维动态数值模型,并编写模拟程序.结果利用数值模拟程序模拟了固态胺吸附床吸附和解吸CO2的过程,得到了吸附和解吸过程中吸附床及出口参数变化的特点.结论定性地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但需要通过与实验对照改进模型及参数,提高模拟的准确性 .
-
地面传热实验的微重力修正模拟
目的使空间飞行器地面传热实验的结果能够有效地应用到空间微重力条件下. 方法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矩形空间内45°对称间隔斜进风以及垂直进风的流动和换热情况,壁面条件为等壁温或等热流.对重力和微重力两种情况进行了对比. 结果对等壁温情况,提出了表征空间飞行器舱内换热的关系式,并且将数值计算所得数据按这些关系式进行了小二乘拟合,得到了空间微重力工况和地面工况下的换热关系式.对等热流情况,本文列出了重力和微重力条件下的高壁面温度值,给出了两种情况时高壁面温度的拟合公式. 结论根据本文的方法,可以对地面模型装置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得到空间飞行器原型内的换热情况.
-
电解制氧装置环境适应性设计与试验研究
目的 针对航天器内微重力、变压力的工作环境,进行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氧装置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法 利用两相流仿真技术辅助进行电解芯体等部件微重力适应性设计,建立适应微重力、变压力环境的系统流程.研制了环境适应性评测装置,模拟考核设计的合理性.结果 设计的电解制氧装置能够适应微重力、变压力工作环境,在轨连续运行96.88 h,累计产氧2097.8 SL,产氧速率0.74 kg/d.结论 电解制氧装置环境适应性设计方案基本满足航天环境需求,地面评测方法可行.
-
热电集成薄膜蒸发废水处理系统的轻量化分析
目的 在满足净水产量和卫生要求的条件下,使载人空间飞行器环控生保系统的热电集成薄膜蒸发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质量达到系统水平上的轻量化。方法 根据热电集成薄膜蒸发废水处理系统工作过程的特点,建立其主要部件的流动、传热和质量构成的物理数学模型,用数值方法对系统质量与结构参数、操作参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 系统的质量不仅与废水处理系统本身的结构参数、操作参数有关,而且与电源系统和热控系统的工作特性关系密切。相关质量在系统质量构成中占有较大比例。 结论 废水处理系统的热电制冷元件的数目、废水的循环流量存在佳值,使系统的设计质量小。而较高的系统冷凝压力,有利于系统质量的降低
-
航天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
本文回顾了国外航天环境毒理学的典型研究成果,对我国载人航天20年发展过程中,航天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系统阐述了航天环境污染的来源、监测与评价、大容许浓度制定以及动物毒理学研究成果,同时展望了我国未来航天环境毒理学面临的挑战.
-
航天器人-机-环境密闭舱试验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载人航天器人-机-环境密闭舱试验系统的构建内容和构建方法.方法 依据相似理论试验方法,分析地面试验与空间飞行的主要差异,保证环控生保系统重力下可靠工作,确定了人-机-环境试验系统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结果 利用该方法构建了0套试验系统,试验系统性能良好、运行稳定,已应用于交会对接任务环控生保系统性能研究.与飞行数据比对表明,该试验系统空气流动和换热状态与微重力环境下基本一致.结论 提出的人-机-环试验系统构建方法合理有效,易于实现,满足当前任务需要,可为后续任务类似试验系统研制提供参考.
-
目标飞行器温湿度控制循环泵可靠性研究
目的 研究目标飞行器温湿度控制循环泵可靠性分析、试验与评估问题.方法 对循环泵的寿命与可靠性试验情况进行了分析说明,并依据产品寿命与可靠性试验的现实进展,给出了循环泵电路部分基于无失效数据的Bayes可靠性评估方法以及机械部分基于性能退化数据的可靠性评估方法.结果 根据寿命试验数据,利用这两种方法对循环泵可靠性进行了评估,满足温湿度控制循环泵可靠性指标要求.结论 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评估循环泵产品可靠性指标,可推广至其它航天机电产品的可靠性分析、试验与评估.
-
用于航天器冷凝水处理的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目的 通过电化学催化氧化技术,将硼掺杂金刚石(BDD)电极高效应用于航天器冷凝水的处理工作中.方法 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FCVD)技术在铌板上制备得到了大面积、均匀分布的BDD电极,并将制得的BDD电极用于降解模拟冷凝水实验.结果 模拟冷凝水处理量为200 mL,在电流密度为10,13,15 mA/cm2条件下,达到80% TOC去除率分别需要150,120,100 min,功耗为7.48,11.4,14.59W;对处理后的冷凝水成分分析发现,冷凝水中原有的醇类物质被完全氧化;而且电极在连续运行之后也并未发现明显的剥落现象.结论 制得的BDD电极与二氧化铅电极相比,无论是在稳定性还是处理效率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
微波应用研究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观察
微波作为现代通讯手段几乎布满人们生存的空间,它在航天器的研究中应用更为广泛.虽然微波对人体影响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微波对细胞遗传物质影响的研究结果尚无定论.为了积累微波对人体细胞遗传物质影响的流行病学资料,我们对某研究所部分接触微波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及微核分析.
-
分子医学时代的影像技术
有人说人体是个小宇宙,此话并非夸大其辞。生命和宇宙的起源、成因都神秘莫测,二者同样经历着不断的演变与进化。人类必须冲破自己有限的感知能力的束缚,才能揭开自身无穷的奥秘。传统的"望、闻、问、切"曾经在医疗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肉眼望不穿表皮,更看不见体内的细胞、分子。因此,就像宇宙探索必须依赖天文望远镜一样,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诊治,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医学影像学技术。 从1895年发现X射线开始,医学影像初只以清晰显示体内器官为目的。到如今X线、B超、CT、MBI等影像技术,在显示活体内部解剖结构、协助病变诊断等方面,达到了以前不敢想象的程度。但随着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医院实践发现,单纯观察解剖结构的变化,并不能解释疾病的根源,不能回答错综复杂的临床问题。医学需要能够反映病因的诊断技术。这好比光学望远镜可以观察星星明暗、大小,但要想观察了解各类星体的质地、结构,就需要射电望远镜或航天器。医学"射电望远镜"和"航天器"就是核医学。
-
载人航天60问(10)
44.乘员舱内温度宜人吗?我国国家军用标准《工作舱(室)温度环境的通用医学要求》提出了舒适(正常、维持)、工效(保证、降格)和耐受(安全、极限)三档六级医学要求.对于具体的舱室,特别是航天器座舱的温度要求,一般根据实际需要和客观可能来选择合适的档级要求.